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6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课文读书心得作文《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100字200字300字400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4 09:1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生读书笔记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
今天,我学了课文《山谷中的谜底》,让我明白了雪松之所以能在狂风大雪中仍然苍翠挺拔,是因为它有弹性有韧性,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它启示着我们,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既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有时更应该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进一步的发展。   
  越国打败了吴国,越王勾践甘愿做吴王的奴隶,甘愿为吴王做牛做马,表现得很顺从很驯服,暗地里却在打探吴国的虚实,获得了很重要的情报。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后来越王不仅打败了吴国,还把国家治理很强盛。越王之所以能成功 ,是因为他能屈能伸。        
  蚯蚓爬行时收缩是为了前进;狗熊冬眠是为了养精蓄锐;如果弓不往后拉箭怎能远射;弹簧不往下挤压怎能弹得更高;我们写作文也不能急于求成,因为后积才能博发;生活中有时为了得到必须学会放弃……  

    的确,有时弯曲和退缩并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4-14 09:16:5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山谷中的谜底》。
    这篇课文讲述了两个旅行者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寻找奇异景观的谜底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我懂得了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这让我想起了海伦·凯勒,她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疾有障碍的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19个月的时候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她的导师安妮·莎利文的努力下,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从古至今,也有许许多多的爱国的人忍辱负重才取得成就的。例如越王勾践,他为了报仇雪恨,在吴王身边,忍辱负重了三年,最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也不忘重振国家,他每天穿素衣,睡柴草,尝苦胆,用了十年的时间积聚力量和训练百姓,是越国强大起来,打败了吴国。除此之外。有许多像这样的事例,如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司马迁忍辱著书……他们这种品质是多么令人敬佩啊。而世界上能够向他们这样的人又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有时候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因此,在逆境面前,我们既要敢于竞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才能生活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4-14 09:17:26 | 只看该作者
读《山谷中的谜底》有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山谷中的谜底》这一课。可我主要讲了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西坡长满了许多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原来由于特殊的方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那些杂树的枝丫在东坡都被压断了,无法生存:唯有雪松,当大雪压得它承受不了时,它便弯下树枝,待雪滑落再反弹回来。如此反复,雪松完好无损。

  这样例子比比皆是。

  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甘愿做吴王的奴仆,为吴国当牛做马,好像很顺从很驯服,暗地里却在打探吴国虚实,获得了重要情报。勾践回到越过后,卧薪尝胆,最后不仅使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起来,还打败了吴国。越国勾践为什么能成功?也许他比雪松更艰难。越王勾践自己明白,如果当时因吴王的羞辱而自杀,就不可能完成自己的复国大业。

  其实这样的故事不仅在古代发生过,中国革命史上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也是一次以退为进的明智选择,中国工农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它是一次战略性大转移,它保存了中国革命火种,避免了和强大的敌人做证明抗争,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我们做人一定要学会忍,俗话说“忍一时风平让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4-14 09:17:43 | 只看该作者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

                           南化三小:张明明



今天,我们学习了《山谷中的谜底》这一课。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一座山谷的西坡有很多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原来,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那些杂树的枝丫在东坡都被压断了,无法生存;唯有雪松,当大雪压得它承受不了时,它便弯下树枝,待雪滑落再反弹回来。如此反复,雪松完好无损。课文中的作者留给我们一句话: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或许,用文字去解释这句话太不容易,用生活中的例子去理解或许容易得多。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甘愿做吴王的奴仆,为吴王当牛做马,好像很顺从很驯服,暗地里却在打探吴国虚实,获得了重要的情报。勾践回到越国后,卧薪尝胆,最后不仅使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起来,还大败吴国。越王勾践为什么能够成功?因为他懂得弯曲的重要,他忍受耻辱的过程或许比雪松的弯曲更艰难。但越王勾践自己明白,当时自己的力量还远远落后于吴国,要想反败为胜以血大耻则必须先忍耐(既弯曲),再求反击。

在现实生活中,困难与挫折太多太多。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能够正确处理呢?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这样一个例子:一位计算机博士为找工作奔波多日,四处碰壁,一无所获。无奈,他以最低的身份作了登记,结果被一家公司录用了,职位是程序输入员。他很珍惜这份工作,干得很投入、很认真。不久,老板发现他的能力非同一般,此时他亮出了学士证书。最后,老板发现他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于是决意邀请他晚上去他家中喝酒。在老板再三盘问下,他才说自己是计算机博士,因为工作难找,就把博士学位瞒了下来。第二天上班,他还没来得及出示博士证书,老板已宣布他就任公司副总裁。这位博士正是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弯曲的境界。或许,如果我们是他,会忙不迭地出示自己的所有证书。可有句话说得好,“半瓶水响叮当,整瓶水不响”,只要有真才实学,以自己优秀的品质去面对社会,一定会获得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在生活中,我们同学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争执。这时,有些同学会选择退让,但是,他们这样做并不是畏缩,懦弱。而是为了和同学解除矛盾,为了同学之间能够建立更深厚的友谊。

本文只是我对雪松的一点理解、感想与心得。还是文中的那句话说得好: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4 09:18:0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们学习了《山谷中的谜底》这一课。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一座山谷的西坡有很多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原来,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那些杂树的枝丫在东坡都被压断了,无法生存;唯有雪松,当大雪压得它承受不了时,它便弯下树枝,待雪滑落再反弹回来。如此反复,雪松完好无损。  
        课文中,作者留给我们一句话: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或许,用文字如何如何去解释这句话太不容易或是没有必要,用生活去理解或许容易得多。  
       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甘愿做吴王的奴仆,为吴王当牛做马,好像很顺从很驯服,暗地里却在打探吴国虚实,获得了重要的情报。勾践回到越国后,卧薪尝胆,最后不仅使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起来,还大败吴国。越王勾践为什么能够成功?也许他比雪松更艰难。越王勾践自己明白,当时自己的力量还远远差于吴国,要想反败为胜以血大耻则必须先忍耐与弯曲,再求反击。  
       由弯曲、忍耐又会联想到,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时候是为了集体利益。  
       2006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已经结束,但是决赛中的一幕却让人不能忘记。当比赛进行到110分钟左右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法国队队长齐达内将意大利队的马特拉齐用头顶翻在地。这究竟是为什么?据事后调查,马特拉齐是在防守时,对齐达内说了一句“你是意大利养出来的一条忘恩负义的狗!”由于是齐达内的告别演出,他无法忍受,便冲动一“顶”。  
       但是,这一“顶”带来了什么?首先,他为齐达内的足球生涯抹了黑,他竟以“被红牌罚下”这样尴尬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足球生涯。再者,他这一“顶”把法国队在这之前微弱的优势搅和得烟消云散——队长被罚下,队员的心里会怎么想?  
     “小不忍则乱大谋”,我想,这也是我由雪松联想到的给我的启示。  
        悟出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也应该联系自身来谈一谈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困难与挫折太多太多。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真正正确处理呢?  
       一位计算机博士为找工作奔波多日,四处碰壁,一无所获。无奈,他以最低的身份作了登记,结果被一家公司录用了,职位是程序输入员。他很珍惜这份工作,干得很投入、很认真。不久,老板发现他的能力非同一般,此时他亮出了学士证书。最后,老板发现他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于是决意邀请他晚上去他家中喝酒。在老板再三盘问下,他才说自己是计算机博士,因为工作难找,就把博士学位瞒了下来。第二天上班,他还没来得及出示博士证书,老板已宣布他就任公司副总裁。  
        这位博士正是达到了一种弯曲的境界。或许,如果我们是他,会忙不迭地出示自己的所有证书。可有句话说得好,“半瓶水响叮当,整瓶水不响”,只要有真才实学,以自己优秀的品质去面对社会,一定会获得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4-14 09:18:22 | 只看该作者
弯曲等于屈服吗?这个问题曾困扰我,但看完了刘燕敏的《山谷中的谜底》后,我算是彻底恍然大悟了。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两个旅行者来到加拿大魁北克省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探索为什么西坡长满松、柏、柘等杂树,而东坡却只有雪松。后来,他们发现了,原来松树被雪压到一定程度就会弯曲。待压力减轻时再反弹。这样得以生存。那有些没有韧性,不会弯曲的植物都被雪压死了。而西坡雪小,不会压死植物,所以西坡植物很杂。

  是啊,有时,在巨大的压力下,我们必须做出适当的让步,才有可能有反弹的机会。文章中东坡的雪松在大雪的压力下适当的弯曲,等待机会反弹,所以生存下来。这种生存法则被我称为“弯曲法则”。

  古今中外都有“弯曲法则”的事例。刘邦丢咸阳。火烧栈道,暂时屈服于项羽,以求东山再起。假如,刘邦当时死守咸阳,与项羽一决胜负,可能他就等不到登基的那一天了。

  二战时期,英法联军举行了众所周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暂时屈服于德军,以保存实力,进行反击。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根据敌我力量对比,主动撤出革命圣地延安。经过一番艰苦的斗争,时机成熟,挺进大别山,转入战略反攻。取得了革命的彻底胜利。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实例,如:在国际象棋比赛中。许多有名的开局是先受到对手“王前兵”的压迫,暂时放弃攻占中心,让对方图小利。可到中局,占领中心的兵成为“孤兵”,几乎没有了战斗能力,就会变主动为被动,遭到我方“堡垒象”致命的攻击。甚至还能杀王。这不跟书上的雪松弯曲以求反弹的机会差不多吗?

  我自已也认为:弯曲有时并不是一件坏事,也许它是你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宁折不屈”只会丧失所有的机会,而在弯曲中默默的努力,正是走向成功的脚步。

  以后,我也会在适当的情况下,采取“弯曲法则”来“以屈求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4-14 09:19:42 | 只看该作者
读《山谷中的谜底》有感

丹阳市吕城中心小学  六(4)班  蒋烨

最近我学了一篇课文叫《山谷中的谜底》。课文讲的是在加拿大魁北克省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东坡只有雪松,而西坡却长满了杂树。这个谜困扰了人们很久,最后被两个旅行者揭开了,他们还从中得到了一个启示。

读完这篇课文后,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对于外界的压力,我们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克服它,但有时也要像雪松那样先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确实,东坡雪大,当雪积到一定的程度时,雪松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待积雪的压力减轻,枝丫立即往上弹,所以雪松存活了下来,而且始终保持苍翠挺拔的身姿。而其它杂树因为没有雪松一样富有弹性的枝丫,不懂得弯曲,都被大雪摧毁了。这雪松真是大自然中的智者呀!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也像雪松一样,他们遇到自己无法承受的压力时,先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越王勾践,被吴国战败后,屈辱地做了吴王的奴仆。但他卧薪尝胆,最后灭了吴国。如果勾践当时宁死不屈,誓与国家共存亡,那他死了,越国也亡 了。韩信遇上了泼皮无赖,当他面对无赖的无理要求时,韩信并没有刺死他,而是从无赖的胯下爬过 ,后来当上了淮阴侯。如果当时韩信一剑刺死了无赖,他要么一辈子就要在牢里度过,要么杀人偿命,自己也被处以极刑。司马迁入狱受了酷刑,可他忍辱负重,写下了辉煌巨著《  史记 》 ,他自己也名垂青史。如果他当时一了百了,血溅墙头,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有句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确实,有时让步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简评:习作能联系课文,联想到一些事例,把感受写具体。在写事例的时候,用了相同的句式,从正反两方面来谈,并能用上一些名言,使文章显得有气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21: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