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l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15:43:45 | 只看该作者

核舟记

积累与运用

1.mǐn   wǎng   yí   yòujī   shǔ   ruò   sǎn   guān   rán   jì  zhé  qū  jí  zhuī jìǎo   rénxū   yú   zhuàn      2. (1)“有”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 “诎”通“屈 ”弯曲   “甫”通“父”,男子的美称    (3)“简”通“拣 ”挑选3. (1)曾经,赠,我⑵极像⑶不相类似⑷好象……的样子⑸长而窄    4. (1)《虞初新志》魏学洢 子敬 明末  (2) 盖大苏泛赤壁云  (3)“左手抚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4)轻松悠闲  专注悠闲   (5)列数字 作比较 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6)嘻,技亦灵怪矣哉    (7)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5.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⑵(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⑶(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⑷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理解与鉴赏

1.戴着高高的帽子  胡须   露   清清楚楚     2.峨冠而多髯 :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胡须浓密。   3.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散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    4.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5.船头(或舟首) 空间顺序  

拓展与提高

1.(1)摹泛舟人悠闲神情。(2)美髯公怡情泛赤壁。



第十四课  叫三声夸克

积累与运用

1.dàng  xiè  jìn  suì  hào  qiáng  zhào    2.(1)句子中用“几乎”,说得准确。句子的意思是说原子核的质量接近于原子质量的全部,而电子只占十分微小的质量,所以用“几乎全部”的词语来表述。(2)如果把“也许”去掉,就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原句中用“也许”,表示对这是物质的最小结构这一点不能肯定。事实上这种结构还可以再分。如果把“也许”去掉,那就表示它肯定不能再分了。(3)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形象生动,引起阅读的兴趣。

理解与鉴赏

1. 原子    2.



3.基本粒子可分为轻子和强子。是根据分子间的作用力划分的。 4.不设统一答案。问题有价值,语言简洁明了即可。 5.不设统一答案。只要依据文章内容言之有据即可,如“好奇”“坚持(不泄气)”“钻研”“思考”“热情”等。  6.1976年,旅美科学家丁肇中发现了J粒子  

拓展与提高

1.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谈:探索物质结构的奥秘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科学研究才能有进展;作为学生,要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如会质疑,善发问,来培养自己的探究、创新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15:43:5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课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积累与运用

1.zhāng  tuì  ruǐ  diàn  luǒ  è  xiàn  yú  léng     2.B  3.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4.贾祖璋  惜春词  

理解与鉴赏

1.说明人工选择在加速花色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2.设问 引出本段文字说明的中心  3.突出人工选择的优越性  4.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5.时间长短  形状色泽  品种优劣   6.“仅”字说明时间之短,突出人工培育的显著成果。

拓展与提高

1.自然界中白色花最多,其次是黄色花和红色花。自然界黑色花最少,茶色花次之。



第四单元

第十六课  孔乙己

积累与运用

1.hè  yàn  chàn  zhàng  zhàn  hōng  jiàn  zháo  shé  xiè     2.绰  拭  惋  荤  槛  颓  亨      3. 鲁迅 、  周树人    豫才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  《社戏》  《故乡》  《狂人日记》  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    4.(1)动作描写。说明孔乙己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2)语言、神态描写。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理解与鉴赏
1.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2.肖像   ①他有劳动能力,具备谋生的身体条件  ②他生活贫困,营养不良   ③他因偷窃经常挨打  ④他年岁已老,接近风烛残年,精神萎靡颓唐     3.(1)一个“排”字,显示了孔乙己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2)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似乎历历可数的形象,逼真地表现出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  4.(1)身份特殊、处境尴尬(2)贫困潦倒、饱受欺凌、好逸恶劳    5.“窃”和“偷”是同义词,意思相同,只不过前是文言,后是白话。孔乙己为了面子,维持读书人的“清高”而狡辩,这是一种自我解嘲,是强词夺理。  6.这是一道开放性题,所谈内容只要符合文题要求且言之成理即可。



拓展与提高

1.结合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理解作者对孔乙己的情感倾向,言之有理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15:43:55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七课  范进中举

积累与运用

1.《儒林外史》 清 吴敬梓 喜极而疯  生活遭遇  科举制度     2.宿 省 酌 攥 揖 挈 讳 解    3.(1) 狗血喷头 (2)不三不四  (2)不省人事     4. (1) 夸张(2)对比,比喻     

理解与鉴赏
1.动作  语言  外貌  侧面     2.拍手 笑      3.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4.夸张 语言 动作       5.追求功名  封建科举制度     6.“我”终于中举了,有钱有势了,有好日子过了,可以享福了    7.侧面     8.说明中举发疯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安排这一情节表现了作者对这类读书人的无情鞭挞,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切痛恨和无情批判。  9.A  10.结合范进渴望考中却屡次落第,但仍极度热衷共鸣的复杂心理来进行描写

拓展与提高

1.提示:根据范进性格特点,分析他中举后的心态,言之有理即可。



第十八课  口技

积累与运用

1.清  林嗣环 《虞初新志》    2.(1)擅长(2)正赶上(3)设置,安放(4)围绕

(5)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6)捊起,(7)几乎,差点儿    3.(1)忽、忽然(2)一时(3)既而(4)是时(5)俄而、少顷、未几    4.(1)在同一时间一齐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有。(2)满座的宾客没有不伸着脖子,侧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着,认为妙极了。(3)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他们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跑。    5.首尾呼应,同时强调道具的简单,从侧面表现了口技人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突出了其技艺之“善”。    6.善

理解与鉴赏

1.⑴夹杂  ⑵说出  ⑶跑   2.⑴(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⑵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3.B   

拓展与提高

1.符合要求,语言生动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15:44: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九课  变色龙

积累与运用

1.kuí  yì  jìng  pēi  hè  chéng  tiáo  chuō   2.B   3.(1)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2)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3)语言描写 (4)神态描写   4.(1)想法离奇,不切实际(2)没有精神的样子   5.①奥楚蔑洛夫的冷热感反映着他情绪急剧变化,他假托天气变化,掩饰自己的窘态,显出走狗的真面目。② 揭露了沙皇法律的实质:宪兵就是法律。是对沙皇法律的又一次尖锐讽刺。  6.拟人、比喻。作用:描写社会环境的冷清,市场的萧条景象,揭示了沙皇统治下的黑暗。

理解与鉴赏

1.A   2.C   3.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盛气凌人的警官老爷。貌似公正、严于执法,实则专横、粗野的审判官。  居高临下、八面威风的上司。  4.指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   5.掩盖他因为害怕得罪将军而惊恐不安和出尔反尔的狼狈相;有意拖延时间想对策。突出了他欺下媚上和善变的特点。   6.这篇小说以 对话描写为主,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让人物在矛盾冲突中亮相,使人物原形毕露;语言个性鲜明,带有夸张性。

拓展与提高

1.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狡诈多变、不知羞耻、卑劣无耻、反复无常、装腔作势等   2.鸡飞狗跳  鸡犬不宁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第二十课  窗

积累与运用

1.瞰 泓 栩栩  sè  chuǎn  yán    2.B C A   3.(1)小说(或小小说)澳大利亚  泰格特  (2)美  丑  善  恶  (3)对比  扬善贬恶   “不靠窗口的病人”见死不救 (4)“窗”是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一语双关,既是病房的窗口, 也是心灵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病人甲、乙两种截然不同的内心世界。  4.(1)形象地写出另一个病人急不可待想临窗观景的心态。(2)这样的结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讽刺了自私的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反衬了无私的人心胸宽广,视野开阔。  5.(1)对窗外美景的享受,对两人之间融洽友好关系的享受。(2)而偏偏是他呢?(3)两个人有不同的心灵。

理解与鉴赏
1.座 泓 块   2.强调靠窗病人的讲述更显真切自然。  3.②③①   4.让不靠窗病人忘记痛苦(或想解除同伴痛苦)。  5.更能讽刺自私者,反衬出靠窗病人的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拓展与提高

1.颂扬美德,鞭挞私欲 / 颂扬高尚品格,鞭挞丑恶灵魂     2.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15:44:06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单元

第二十一课  错过
积累与运用

1.贻 mān hān yù sù 斓 侥 驭 憬 zhì   2.(1)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2)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3)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   3.(1)刘心武  文艺性政论文(杂文)  《班主任》  《钟鼓楼》(2)追悔  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  意味升腾(3)时不复返  机不再来 咀嚼 升华 诗意 哲理   4.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5.例①:“人生如奔驰的列车……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涵义:把人生比作“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例②:“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涵义:把那些“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6.提示:从题干可以看出,在结构上所填的语句和前后句之间要构成排比,内容要求和生命、时间、人生有关。仿写时要考虑到前后句,内容要和整个句子统一。例:如果说生命是一场游戏,那么时间则是一道程序,编辑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幅画,那么时间则是一盒的颜料,描绘着人生。  

理解与鉴赏
1. 首先必须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其次必须有追悔的情愫,才能产生灵魂升腾的力量。  2.是失去的意思;过错:是过失、错误的意思。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用“没有意识到错过”与“能意识到自己错过”相对比,突出“意识到”的重要性;用“有机会再次相遇”的“错过”与“时不复返,机不再来”的“错过”相对比,强调了如何正确对待这两种不同的“错过”的态度和方法。  

拓展与提高

1.提示: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生活中所经历的“错过”的认识和态度。



第二十二课  散步

积累与运用

1. áo  shà  qí  lín    2. (1)拆一拆  (2)竞一竟  (3)绝一决   3. (1)铺着  (2)熬过  (3)密   4. (1)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2)相信而听从。   5.C    6.A   7. (1)突出春天的气息,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为下文作铺垫。(2)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例:父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理解与鉴赏
1. 散步   2.地点  人物    3.D    4.“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5. 尊老爱幼    6. (1)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了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2)“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拓展与提高

1.例:吃饭时给父母盛饭、夹菜;给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分担家务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15:44:1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三课  送东阳马生序
积累与运用

1.shì  qiè  yìng  xiù  yè  lǐn     2.(1)担心,忧虑      (2)同“肢”,肢体     (3)挂在腰间    (4)拜见      3.(1)用    (2)因为    (3)连词,不译    (4)把   4. ①古义:热水;今义:菜汤      ②   古义:跑;今义:行走   5. (1)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2)寄居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味道的享受。(3)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没有羡慕他们的心意。

理解与鉴赏
1.特别爱好没有办法   超过  借  2.讲述“我”幼时求学的情况。   3.借书、手自笔录、天寒不怠、走送不逾期。   4.作者在这一层中讲述幼时求学的情况。开篇就点“嗜学”,为全文奠定基调,由此引出求学的勤苦。   5.明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赠序求学生活  求学环境  求师状况  求学条件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6.(1) yè  拖着  (2) qīn  被子  (3)sì  提供伙食  (4)wèi  给予,赠送  7. (1)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2)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8.提示:从行走、食物和衣着这三方面加以概括

拓展与提高

1.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只要有崇高的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即使物质生活很苦,也会其乐无穷。  2.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第二十四课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积累与运用

1. yì  shǐ  fù  zhù   2. 礴   瀚   醇   黝   3. 发誓立志。    (气味、滋味)香而纯正。  4. (1)铸就  (2)赋予  (3)挽住  5. 李瑛   象征  一棵树      

理解与鉴赏
1.不好,不具体,缺乏形象性。  2. 表明我心灵的美好。3.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英雄战士的崇高形象。  

拓展与提高

1.提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



第二十五课  有的人
积累与运用

1. 臧克家  13  纪念鲁迅有感  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为人民利益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2. (1)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2)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3)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4)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理解与鉴赏
1. A     2. D    3. C    4. 生;死;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5. 活:生命存在,身体的躯壳活着;  死:灵魂丧失,毫无生命价值; 死:生命不存在;  活: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6. 对待人民的态度;人生目标;社会作用  7. 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 

拓展与提高

1. 提示: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第二问要说清楚人物名字和事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15:44:19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单元

第二十六课  悼念玛丽·居里
积累与运用

1. 法   镭   物理学   化学    2.阿   挚   忱   钦    3.悼 dào 悼念   崇 chóng 崇拜  抑 yì 压抑  掉 diào 掉队  崇 suì 鬼崇  仰 yǎng 仰视  4. D   5.此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句式均匀,音律铿锵,节奏感强。这段文字一气呵成,文笔奔放,感情强烈而奔放,尽情抒发了对居里夫人的无限敬佩之情,浸透着演讲者无尽的颂赞。

理解与鉴赏

1. 道德品质比才智成就更重要。  2.单纯的才智成就。3.(1)“一旦”用于已然,表示对后文的肯定和强调。“毫不妥协”“极端顽强”表现她为了探求科学秘密而奋不顾身、百折不挠的精神。(2)“任何时候”强调每时每刻,无一例外。“极端”从程度上强调“谦虚”,“永远”则从时间上再次肯定无一例外的情况。 4.坚强,意志的纯洁,律己之严,客观、公正不阿的判断,谦虚、热忱、顽强等。  5.一个科学家的道德品质对人类的重要性不亚于他的科学成就,伟大的成就来自于高尚的人格。  6.体现了居里夫人顽强,不向任何困难低头、让步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一位科学家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科学家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不是常人能够想像的,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根本不能坚持下去,也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拓展与提高

1. 提示:开头要有称呼、问候语,内容要有条理性、简明扼要,态度要谦虚、用词要委婉,以赢得大家的赞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02: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