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创造性思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7 09: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株洲市石峰区响石岭学校 周宇娟



 内容提要: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思维活动。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首先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思维松绑。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广阔性、创见性和灵活性。教学中要注意摸清学情,有的放矢;引导时要抓住时机,适时点拨;评价时要鼓励成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学中注意课内外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阅读 创造性 思维 问题



阅读,一般指看或读别人的文章。一个人的学习活动、认知活动、交际活动、思维训练,都离不开阅读。而小学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要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而思维又以创造性思维最为重要。创造性思维也可以叫做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它是指个体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的问题,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反应方式,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能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它要求重新组织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培养创造性思维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创造宽松气氛,给学生思维松绑。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实施愉快教学,师生关系融洽,双方配合得好,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实施愉快教学,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产生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如果课堂气氛呆板、严肃、紧张,学生就会感到疲劳、烦躁,如坐针毡,嫌四十分钟难熬,思维就会处于呆滞的状态。



如何才能营造有利于活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安全、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探讨,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给学生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说,想问就问,有不同的认识可以展开争辩。



(3)尽量取消点名、要求学生立正发言等形式。         



(4)尽量表演和鼓励不平凡而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



(5)对学生的作品及意见,不要立即下判断,留到最后让全体学生共同评估。



(6)形成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养成能容忍不同看法的态度,不讥笑他人的意见。



除此之外,创造气氛的主导者是教师,学生往往看老师的脸色行事,因此,最重要的也是老师的态度。那么,老师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我想无非两句话,那就是:“微笑和点头,专心听他说”。



“微笑”是代表一种亲密关系,是一种“我不讨厌你”或“喜欢你”的具体表现,微笑能解决人际关系固着的现象,是增进师生关系的营养剂,也是教师态度改变的第一个步骤。“点头”表示你接纳或同意对方,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增强,让对方能继续他的想法,学生看得老师对自己点头,常常会受宠若惊,对老师倍感亲切。



“专心”是一种专注行为的表现,老师通过眼神、手势、姿态,以及适当的口语反应等方式,集中精神与学生沟通。专注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或想法,也就是说老师尊重学生,是一种强有力的增强作用。“听他说”是一种倾听,除了包含以耳朵听学生的话外,更要以眼神注视学生的身体语言,而且也包含了整个知觉体系。“听”也是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人与人的相处上,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听,可以减轻情势的紧张与压力,因为不管是一个多么狂躁、愤怒或冲动的场面,当一方在专心倾听的时候整个气氛便已被缓和了。



教师在平时与学生相处时,就可以用“微笑和点头,专心听他说”的方式,增进师生良好的关系。但我们并不是说在所有的时候都一味地如此做。比如在课堂上,有时会碰到很严肃,气氛很紧张的场面,这时候老师可以用非正式的谈话,也就是说谈些轻松的话题,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做一些有趣的活动来缓和紧张的气氛。



二、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教学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明远就指出:“老师讲的课,最主要的是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只有通过思考,而不是接受现存的结论,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并且发展思维能力。”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地加紧活动,甚至可能产生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和好办法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料想相反的答案),灵活运用发问技巧,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重要意义。



“问”就是提出问题。教师充分运用发问的技巧,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可分为“软性问题”和“硬性问题”,也有人将它分为“开发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软性问题如:哪些颜色可以使人有温暖的感觉?电脑当管家可以干些什么事呢? 硬性问题如:这是什么颜色?这个字读什么音?软性问题与硬性问题的区别就在于答案是否固定、唯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非全部都要用软性的问题,而是“软硬兼施”。在教学中硬性的问题,认知性的问题的目的在于奠定学生的基础,儿软性的问题,则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及发散思维。我们在教学中,就可用“假、列、比、替、除”等方法来提问,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1.假,就是假如,老师提出假设的情境或条件,让学生对这个假设的情境加以思考。可用人、地、事物时等组合发问。由于情境是假设的,并不是现实,因此,产生的结果就具有不确定性,这就给学生以充分的遐想空间。



例如:教寓言《守株待兔》一课时,教师提问:假如当时那个农夫没有傻坐在那儿等着捡第二只撞死的兔子,他可能会怎样呢?这个问题中的条件跟课文中的恰好相反,是假设的要学生依此合情合理地想象新的结果。有的学生就答:“他的庄稼就不会荒废。”“他就不会被别人耻笑”“他可能从已死的那只兔子中悟出一个道路:做人不能太鲁莽、盲目。因而树立以远大志向,发愤图强,最终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富翁。”……



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了那个农夫的错误与愚蠢,明白了寓言的寓意。



2.列,即列举。让学生举出符合某一条件或特性的事物或资料,越多越好。如:我们学过哪些描写人物的课文?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些写送别的古诗?



3. 比,指比较。让学生就两项或多项资料性或关系比较其异同。比的对象或人、或物、或事、或地。如: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学生就提出:“课文中‘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从发起冲锋到战斗胜利才二十分钟’这两个句子中的‘才’字意思相同吗?” 学完第七册的 《颐和园》和《五彩池》,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比较:颐和园和五彩池都很漂亮但是这两个地方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儿呢?



4.替,即替代。用其他的字词、事物、涵义或观念取代原来的资料。在阅读教学中,替代也是学生理解词语的重要方法之一、如:课文《黄继光》中有一句话:“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屡次”在这里是生词,学生未接触过教师就可以提示:“屡次”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呢?学生就想到可以用“多次”、“数次”来替代,这样学生轻而易举地就理解了“屡次”。



5.除,就是指“除此之外”。针对原来的资料或答案,鼓励学生能突破成规,寻找不同的观念。如:除了黑板上所写的方法之外,还可以怎样给课文分段?



6.可,指“可能”。要求学生利用联想推测事物的可能发展,或作回顾与前瞻的了解。如在学习《大森林的主人》一课时,在讲到猎人和“我”被迫夜宿森林时,我们就可以先让学生推测,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除课文中列举的之外,还可能有哪些困难?



7.想,就是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于未来的事物。比如学完诗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了村庄的昨天与今天的不同,那么也就还可以更进一步引导:这座村庄到今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大家再想象一下,这座村庄明天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8.组,即“组合”,就是提供学生一些资料(字词、事物、图形等),要求学生加以排列组合成另外的各种有意义的资料。如:让学生用几个给出的词语组合成几个意思、结构或语气不同的句子。



9.“六W”,是利用英文中之Who(谁)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什么时候)Where(哪里)How(如何)作为发问的题目。如从《飞夺泸定桥》这个课题就可以提出“谁?”“什么时候?”“为什么?”“怎样?”等几个问题。教师适当整理就可以诱导学生一步一步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及重点。这些问题也是我们阅读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问题。



10、类,指“类推”。将两项事物、观念或人作直接比拟,以产生新观念。如比较近义词、意思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句子等。



以上各种策略可能会有重叠、重复之处,不过我们应了解各种策略的目的都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学生在讨论合作中分清是非,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逐步树立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但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地、适时地运用,才能达到启发思维的最终目的。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摸清学情,有的放矢。



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注意教材前后的联系,根据训练的重点、难点,具体的课文设计好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引导探究。阅读教学长期存在“费时低效”的弊端,教师要多学习大纲,钻研教材,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像《捞铁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可以从题目入手,根据题目设计问题,让学生从整体着眼,直奔课文重点内容进行学习。《丰碑》、《十里长街送总理》等课文则可以抓插图入手,让学生从直观的画面来理解课文内容,另外,还有从重点词句入手等多种方法,这靠教师细心探索,认真备课。但备好课后像传统的阅读教学一样实行满堂灌,一味地按照事先设计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讲下去,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情,从实际情况出发,废除无的放矢的讲解,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登山》一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描写了列宁上山后观看日出时的瑰丽景色,一方面表现自然景色的美,另一方面也含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学生在自学分段时,有的把它归入前一段,有的把它归为后一段,还有的干脆把它单独分成一段。备课时,我没有料想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巡视时才发现。我把这一段的分发挑出来,介绍给全班同学,让大家分组讨论,然后请三个代表分别上台陈述自己的理由,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就能明白最恰当的分法了。



教师可在学生学习时细心观察,了解学情,另外通过作业批改,平时交流也可以进行摸底。把握好教材和学生这两个要素,培养创造性思维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2.抓住时机,适时点拨。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说“愤者,心求通儿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当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心里想知道又一下子弄不清,教师抓住这个时机进行辅导,定能事半功倍。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象更深。”



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有一道题让学生思考:同样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前面说它像蜗牛的触角,后面又说它像蛟龙的爪子?这两个比喻矛盾吗?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面面相觑。有几个学生想举手又迟疑不决,担心会说错。我觉得时机成熟了,便打开课件,出示两组图像,一组静态的爬山虎的脚和蜗牛的触角,一组正在往上爬的爬山虎的脚和蛟龙的爪子。学生一看图,再讨论,就明白了这两个比喻并不矛盾。把学生引入思考,适时点拨,就可以扫除他们的障碍。



另外,小学语文教学还应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教师抓准思想教育的切入点,使文章的思想、意境自然而然地渗透于学生心中。



3.鼓励成功,培养自信心。



学习进程中,学生的任何点滴进步不光反映在学到了新知识,更宝贵的是这些新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的主动参与努力获得的。在学习实践中他们难免会遇到难题,甚至是“跌跤”,学生有可能因此而灰心。因此教师不能仅仅从知识方法着眼,还应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上下功夫。当他们取得了成绩,有了进步,应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他们遇到困难或灰心时,教师应激励他们勇敢面对,克服困难,帮他们树立信心。



学习进程中,学生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独到的见解、有感情的朗读、有启发性的疑问等都是可贵的闪光灯。当然,这些都是以小学生的一般水平来衡量的。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善于肯定闪光点,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必能把学生导向成功的彼岸。



4.注意课内外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阵地。但课堂教学并不等于教学的全过程。阅读教学中,学生课前对课文的感知,课后的巩固、应用也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指导行为的独立的教学发展阶段。这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和社会中去组织、探索、实践、运用,培养他们各种能力使知识得到内化的好时机。因此,阅读教学也要注意课堂内外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首先,可以尽量避免布置机械、重复性的作业,增加实践性、趣味性的练习,使学生进入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境界。在教学《挑山工》这课前,就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做“挑空桶上下楼”的试验,让每个学生都去亲身体验。到课堂上学习课文理解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时,就可以让他们谈谈实践的体会。综合大家的讨论,学生就能很快理解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的路线,也将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他们“踩得踏实,不懈攀登”的精神。这比教师费力地讲解更要深入人心。



其次,还可以把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如《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后的环保知识讲座、《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前“我心目中的周总理”故事会等,或课外读书活动、语文竞赛等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的特长,还可以进一步深化思想教育,全面锻炼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创造性思维。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义重大,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教育目标,有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思维,尤其时创造性思维的客观规律,运用适当而又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和培养。相信未来的中国人都会敢于创造,乐于创造,善于创造,中国也将成为一个极富创造力的国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 20: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