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9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9: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7~29页例2和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2题。
  
  教材简析: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的和除以这组数量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出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来进行不同组数量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区别。本册介绍了求平均数的方法,着重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注意与除法中的等分相区别,切实掌握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初步认识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特征,探求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教具学具:投影仪、15个圆形磁铁、小黑板、15个圆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2+18)÷2(95-23)÷8
  
  (2+9+4)÷3(4+7+8)÷4
  
  二、新课导入
  
  1.学生动手进行实物操作。
  
  (l)拿出圆形学具按要求摆放,第一排放8个,第二排放4个,第三排放3个,注意摆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地摆齐。指一生在黑板上用圆形磁铁摆,其他同学在桌面上摆。
  
  (2)提问:怎样移动圆形,使每排的个数同样多?每排有几个?
  
  (3)有谁能讲一讲你是怎样移动的?为什么都从第一排8个里拿?(移多补少)
  
  2.揭示课题。
  
  教师指出,原来三排圆形个数不一样多的,经过移多补少,使三排的圆形同样多,这种把几个不同数经过移多补少,得到的相同数就是这几个不同数的平均数。
  
  如:这里的5就是原来的8、4、3的平均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求平均数问题。(板书:求平均数)
  
  [评析: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揭示“平均数”,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9:10:00 | 只看该作者
 三、进行新课
  
  求平均数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教师这里有一道应用题,请同学们帮助想办法解决。
  
  (一)教学例2
  
  出示例2: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同时出示4个水杯图(见上图)。
  
  3.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1)这4个杯子里的水面平均高度指的是什么意思?(4个杯子里的水同样多也就是高度相同)
  
  (2)求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是求这4个杯子水面高度的什么数?怎样求?
  
  (3)出示4个水杯图。
  
  (4)如果不用倒水的方法,你们有办法计算出这个平均高度吗?(组织学生讨论,经过讨论找到求平均数的方法,即:先把4个杯子里水的高度加在一起,再除以4,就可以得到平均数。)
  
  4.用算式表示这一过程就是:
  
  (6+3+5+2)÷4
  
  =16÷4=4(厘米)
  
  答: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评析: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寻找求平均数的方法。]
  
  5.解答这道题后,教师进一步提问。
  
  (l)除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除号后面的4表示什么?得数4厘米又表示什么?
  
  (2)为什么要加括号,不加括号行吗?
  
  (3)比一比,表示这4杯水面平均高度的数与原每杯水面高度的数大小关系怎样?(平均数比大数小,比小数大。)
  
  [评析:这三问对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及求平均数的方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做教科书第29页“做一做”中的第l~3题
  
  1.读第1题后,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计算,然后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2.第2、3题,让学生独立解答,请四个学生演板,教师巡视、辅导,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启发学生说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师提问:从刚才做的几道题中,你能说一说求平均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吗?(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不要求把算法抽象为公式。)
  
  [评析;及时归纳,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
  
  (三)教学例3
  
  出示例3: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6个同学,第二小组有7个同学。下面是两组同学身高的统计表(单位:厘米)。
  
  学生编号1234567
  第一小组136142140135137144—
  第二小组132141133138145135142
  
  哪一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多少?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让学生思考讨论。
  
  (l)怎样比较两个组的平均身高?
  
  (2)分别求出两个组的平均身高,就是求什么?
  
  (3)要求每组的平均身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后让同学们试做,等学生试做后,请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如下:
  
  (l)第一小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142+140+135+137+144)÷6
  
  =834÷6=139(厘米)
  
  (2)第二小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2+141+133+138+145+135+142)÷7
  
  =966÷7=138(厘米)
  
  (3)哪一组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多少?
  
  139-138=l(厘米)
  
  答:第一小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1厘米。
  
  (4)质疑:能不能用第一小组同学的身高总和除以第二小组的总人数,得到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为什么?
  
  [评析:精心设疑,启发诱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9:10:00 | 只看该作者
四、小结
  
  求平均数应用题,首先要求出总数量,再用总数量除以和它相应的总份数,注意“总数量”和“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七第1、2题。
  
  [简评:本节课一是重点突出,即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进行新课都是围绕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以及寻求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的;二是充分发挥了教具、学具的作用,借助直观,来理解抽象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三是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训练过程结合新授内容有机进行,每一步都充分让学生说过程、讲道理,既学了知识,又锻炼了思维,效果很好;四是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整节课注重启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 22: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