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7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英语优秀教学设计充满趣味的单词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8 21:1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英语优秀教学设计充满趣味的单词教学
甘肃省民勤县新民小学  张馥明
内容摘要:英语学习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小孩子有好玩,好动,不愿将过多的时间花在记单词上的特点,所以教师就得注意教学方法,寓单词教学于娱乐之中,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吸收知识的养料。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趣味  单词教学
在英语学习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小孩子有好玩,好动,不愿将过多的时间花在记单词上的特点,所以教师就得注意教学方法,寓单词教学于娱乐之中,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吸收知识的养料。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在单词教学中积累了几种教学方法,现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一、利用“英语百宝箱”
我的“百宝箱”其实就是一个大大的纸盒,里面可是五花八门,样样都有:有各色用了一半的卡纸、皱纸和白纸,各种单词卡片,还有小刀、胶水、奖品(不同的内容制成不同的奖品)、实物模型等。在进行新词汇的教学和复习时,我会大量地使用到它们。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积累大量的东西,最后我也让他们像我一样放进自己的小小“百宝箱”里。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学习和巩固新单词都得心应手,有了时时与遗忘作斗争的武器.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
1)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爱新鲜。教单词时,尽量运用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给学生,如教一些水果食物类单词时就带些实物到班上,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这样学起来印象更深刻;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用简笔画在电子白板/一体机板上勾勒出所要学习的内容,老师的动作就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习的效果就好多了;运用多媒体将声音,图形,动作有机地结合展示给学生,如教动物类单词时,可爱的动物形象,逼真的动物叫声让学生如亲临动物园,与动物朋友们在一起,边玩边学,学得快,记得牢。
2)运用聚光灯功能,看图猜词:以每一纵行为一组进行竞赛,教师先出示一些单词的图片,然后吧聚光灯放在图片的边角上,由每组的第一名学生轮流猜,可以问:“Is it a…?”回答:Yes it is.或No,it isn’t.等。哪个组猜对了就记分,然后接着往下猜,第一排的学生猜过后第二排接着猜,最后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做这个游戏时,还可以找一位学生来主持,由他让学生们猜。
三.巧用有趣的比赛
小学生好强、集体荣誉感强。在训练学生认记单词时,经常将学生分组进行比赛也是极好的一个方法。
1)抢读单词:这是训练学生认读单词能力的游戏,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从教学系统中调出单词,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单词,或将图片上的单词拼出来,读对说对拼对的给该组记分,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
2)看图写说词:这是让学生们复习学过单词的游戏,教师事先把需复习的单词/图片用投影打出来,将全班按前后左右四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竞赛开始,让学生们看一分钟,然后用电子白板软件遮屏,再给学生们两分钟时间将看到的单词说/写出来,最对最多最正确的组获胜。
3)耳语传话:每一排为一组,全班分成两组,教师分别告诉每一组最后一位的学生一个单词。在教师说开始后,最后一排的学生即用耳语把单词告诉前面的学生,这位学生再把听到的单词告诉前面的学生,这样依次进行下去。最后,第一排的学生把所听到的单词在白板/一体机上点出来,传得最快,最准的组获胜。
四、偶用活泼的儿歌
歌曲的安排,可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因为小学生好动,好表演,可以让他们在唱起来的同时,动起来,演起来。课前,可以先播放一首与本课将要学习的单词相关的歌曲,通过唱歌热身,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间,可以把他们新授的单词编成简单活泼的歌谣,让他们唱歌休息,劳逸结合,就会丝毫没有劳累的感觉,这样便于记忆,增强了词汇的创造性和趣味性,更能活跃教学气氛。
总之,在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单词,能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枯燥无味的单词学习变得有趣、有实效。事实证明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7 00: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