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2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田野里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23 07: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金光小学  张向阳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我实在写不出带有浓厚理论色彩的文章,但这并不妨碍我对教育生活的实践与思考。用心去了解学生,用我的真情去感动学生,用我的笔写下这属于我与我的孩子们的每一天。

1、课堂篇——《摆上课堂的螃蟹宴》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求平均数练习课,教材是苏教版第九册。
因昨天已学了求平均数的第一课时,今天该进入应用环节。如用课本上的题目,那就是求平均每平方米能产小麦多少千克与每千克什锦糖的单价等常规应用题的练习了。
虽说已备好了课,我进入课堂时忽改了主意,决定换一种教法。
按常规讲,已备好的课就这样抛在脑后是不对的,但我时常喜欢这样不上规矩,因为人是活的,教材也必须用活。
师生互致问好后,我的思路已有了。
“同学们,秋风紧了,螃蟹肥了,你们尝过吗?”
一听这话,孩子们可来劲了,有的在说交流,有的甚至露出了口水三尺的模样,课堂一下子热闹开了。
“那你喜欢吃公蟹还是母蟹呢?请告诉你的同桌。”
“既然大家这样喜欢吃螃蟹,那我们班就摆个螃蟹宴怎样?”
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
“那你们打算买多少千克螃蟹,打算怎么买呢?”
这可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己做主的机会,于是有的同学从班级的人数以及喜爱公、母蟹的人数确定了班级要购买螃蟹的数量。又有一位家中养螃蟹的同学介绍了目前的螃蟹市场价。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上了:“公蟹单价12元购5千克,母蟹单价20元,购10千克”
我笑着对孩子们说:“我来做这个蟹老板,你们谁来购物?”
一个孩子走到台前,小心地对我说:“老师,我要买螃蟹。”
“我是什么老师,请看准点,我是蟹老板。”说着,我还做了个螃蟹横行的姿势,同学们哈哈大笑。
“蟹老板,我们班要搞活动,想买15千克螃蟹。”
“来了,来了,生意上门了。”我说着来到孩子面前:“我这螃蟹不错吧,刚好15千克,每千克20元,都给你吧。”
台下的同学一听这话,连忙摆手说:“不行,太贵了”
还有的在说“只要有一只公蟹,每千克就不值20元了,如果有太多的公蟹,就更不值了。”
我顺势说:“那么让你来做蟹老板,我来买。”
互换角色后,我说:“这螃蟹有公有母,12元一千克都卖给我算了。”孩子们一个个又齐声嚷起,一个劲的不答应。
我扬起手对孩子们说:“照你们的意见,这一袋螃蟹的单价到底应在什么什么范围呢?”
“在12元与20元之间”一个同学说道。
“那要看螃蟹公母的数量。如果母蟹多,就接近20元,如果公蟹多,就接近12元。”
孩子说得多好啊,我不由从心中赞叹道。
“那么依你的意见,这一袋螃蟹中有5千克公蟹,有10千克母蟹,它的单价大约是多少呢?”
孩子们在小组中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意见,大胆而自由地作出假设与推想。
“孩子们,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这袋螃蟹的单价到底应是每千克多少元吗?”
教室里顿时静了下来,孩子们在思考,在检索方法。很快,一张张可爱的小脸露出了笑容,小手在纸上刷刷地写出了用求平均数的方法算出的答案。
在后面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孩子们的思维好像特别的活跃,师生情感与信息的交流是多么的畅达,学习是多么的快乐。
在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师生仍沉浸在学习与交流的快乐之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9-23 07:34:00 | 只看该作者
2、实践篇——《蜗牛爬得有多快》

日前,我通过在线网友帮了一个忙,为我班的学生将一封信转交给了我省小数教材的主编。因为,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且最终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
前不久,我们学习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材第41页练习十第四题是这样的一个题目。一只蜗牛说:“我用一分钟爬行4.2米”,问题是“照这样计算,它爬行27.3米要多少分钟?”
孩子们很快就根据数量关系求出答案为:“爬行27.3米要6.5分钟”
但是,在课堂上有孩子提出蜗牛爬行的速度很慢,不可能1分钟爬行4.2米。更有同学说:“给蜗牛6.5分钟,别说27.3米,就是2.73米也不一定能爬到。”
于是我就建议孩子们进行一次蜗牛的爬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查找资料的方法,找出蜗牛爬行速度的正确答案。
于是,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在放学后,到草地中捉来蜗牛,观察它爬行的姿势并记录爬行的时间与路程。更令我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居然将蜗牛请到了教室,让它爬行在孩子们的课桌上。经各小组的反复观察,只观察到有一只蜗牛一分钟爬行十厘米左右,其余组大多是每分钟爬行8厘米左右。这个经观察得来的数据,与课本上的“一分钟行4.2米”的条件相差真是太远了。
怎么办?孩子们在家中查了《十万个为什么》等许多资料,都找不到答案。又有同学建议说:“老师,你不是说过电脑能查到很多资料吗?就请你找找吧。”
看来真得求助于电脑了。利用中午时间,叫上四五个同学来到家中,师生一起上网来了。因学校还不具备上网的条件,只好与孩子一起在我家中共同经历这求真的过程。
感谢网络,通过搜索,我们很快在中国自然网上找到了下列资料:“蜗牛爬行缓慢,全速疾爬的速度为每小时8.5米,每分钟大约0.14米”
我们终于得到了一个较为准确的答案了,孩子们在教室中看到我贴出的从网上下载的关于蜗牛的资料,一个个高兴得跳起来,笑起来。
是啊,我们的孩子终于用自己的努力,打破了教材的权威,终于第一次的以教材建设者的身份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啊。
孩子们拿起笔,给教材的主编写了一封信,汇报了我们开展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还来上一段具体的建议,现抄录于下:“我们建议在教材修订时,能不能作以下修改:蜗牛每分钟爬行0.14米,照这样计算,它爬行2.1米要多少分钟?这样的数据才能更准确、真实一点。”
从这个综合实践活动,我真切地感受到新课程对儿童发展的激励功能。只要真正解放儿童的思想,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有自己的思考,他们一定会在自由成长中,充分体验探索与成功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9-23 07:34:00 | 只看该作者
3、评价篇——《一个创意 几多收获》

    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评价问题永是一个挥之不去的结。国家课改实验区已出现了很多有生命力的评价方式,评价的目标指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困难重重,但已现出一丝光明。
    今天的数学课上,学生练习了几个题后,经交流,学生已了解了自己对几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我想,让孩子们换一种评价如何。
    在以前,我在课堂练习后,常用的方法是让做对的同学举手或做个手势,以便于我能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其实,这也是大家常用的方法。能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习题的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在评价中充分张扬个性,发展自己修正的能力?
    “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下你的作业情况吧。”
    学生一听不解,我说:“你认为这几题做得怎样,请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可以用图画、可以用字母、可以用文字,就看你能不能对自己有一个最有创意和最有价值的评价了。”
    孩子们一听我这话,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很快又复归平静。
    有的孩子画了一张甜甜的笑脸,有人画出了“V”字型手势,有的用我难以理解的字母,表达出他们心中的想法,有个做错题的学生还画了一张将要掉泪的小脸。
    看着孩子们对自己的作业作出了这样形象而真实的评价,我心中真的很高兴。虽说是第一次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自主评价,且更大程度地加入情感的因素,使课堂教学的评价也能有更多的人文色彩。孩子们的画告诉我,他们还是孩子,我们真的要将他们当孩子待,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充满活力的评价体验,让他们在评价中经历个性的张扬与情感的发展。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这样做的原因。虽源于课堂偶感,但只要再加以研习,会成为一种比较好的课堂评价方式。
    也许,在课改实验区早已有这样的评价方式。但今天的这份收获,终将属于我和我的学生们。
    遗憾的是,我没能在课堂上,让那个给自己一张掉泪的小脸的学生,给自己一张全新的笑脸,因为,他已发现了错并改正过来,我为什么不能让学生的情感在快乐中得到自由的舒展呢。还好,这只是我们尝试新的课堂教学自主评价的开始,在今后我们会加以完善与发展的。
富有人情味的评价,必定能促进情、知的和谐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9-23 07:35:00 | 只看该作者
4、家庭篇——《我陪女儿做实验》

    晚饭时,女儿看到碗里的酸菜中有一个特别小的红辣椒,很感兴趣,因为她从没见过这么小的红辣椒。
    孩子问我:“爸,这个小辣椒给我吧?”
    “你要它有什么用?太辣了。”我不解地应付了一声。
    “我要解剖它。”孩子认真地说。
    饭后,女儿找来一把小刀,轻轻地将这小辣椒横切开,细细观察后,转身又在厨房里到处找了起来。不一会,她又找来一只常见的大青椒。看来这孩子想在比较中研究了,我不由地有点佩服起来。
    果然,孩子将这大青椒也沿着横截面切开。她拿起两个不同品种的辣椒,充满好奇地寻找着什么。
    我没有惊动孩子,其实,这时她的家庭作业一个字还没写。但当孩子对一个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甚至想去了解和探索它时,我又怎能不保护孩子这种创造性的兴趣呢。
    孩子对着这两个辣椒看了又看,对我说:“爸,它们虽不一样大,但长得是一样的。”
    我知道,孩子是从解剖下来的内部结构来看的。动手做、在比较中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品质。我刚想让孩子结束实验去做作业,没想到她又自言自语地说:“让我再竖着切开看看。”
    于是,孩子握着小刀,小心谨慎地将那比小拇指还细的小红椒纵向切开。看着孩子那专注的神情,我心中不由一阵惭愧。孩子借助一把小刀,走进了心中的科学的殿堂,其实探究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亲手操作,在自由的心境中做自已喜爱的工作。
    孩子没有忘记还有作业,实验做完,便又打开课本,开始做家庭作业。
    她边写边对我说:“爸,我下一次解剖那只小闹钟,以后还要解剖青蛙卵。”
孩子在写作业,我打开电脑书写这篇《我陪女儿做实验》的教育日记。写到尾声,看着这一个“陪”字,我心中却产生了几分愧疚:作为一名教师,一名主管学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我为何不能在学生的作业改革上,组织教师们多做一点尝试,让孩子们充满灵性的思想,多一点自由飞翔的空间呢?

5、思想篇——《让新课程远离“实用主义”》

自从推进新课程以来,有不少专家、学者通过文化的视野来看教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周国平教授最近在一次讲演中说“人们常常叹息,中国为何产生不了大哲学家、大诗人、大作曲家、大科学家等等。据我看,原因很可能在于我们的文化传统的实用品格,对纯粹的精神性事业不重视、不支持。一切伟大的精神创造的前提是把精神价值本身看得至高无上,在我们的氛围中,这样的创造者是不易产生,即使产生了也是孤单的,很容易夭折。”
周教授的话,的确令人深思。作为一名教师,我不由想起了我们的教育。
“实用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永久的痛,更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最为真切的痛。
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遍布城乡的中小学校,从教师到望子成龙的家长,好像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有没有用。有用的就全力而为,没用的就应付了事,最多作为休闲而已。
现在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小小年纪就在拼命地学琴棋书画,在一级级地往上考,达到某级就好像祥光满室,家长高兴得逢人就夸,光宗耀祖般地得意非凡。
为何各类教辅用书卖得特别火,那是因为通过强化训练,能提高孩子的应试能力,至少可以说在现阶段还是实用且较为有效的。
为何新课程推进困难重重,为何我们的一些老师与校长还在为同一个问题而困扰:“考试的评价制度不改,我们的课堂教学怎么改?怎能改?”看似说得有理,其实,还是“实用主义”心理在作怪。
难道教育就仅仅就是为了考试吗?因为有考试,难道就能将学校变成“应试训练的地狱”了吗?这样的地狱在现时还是存在的,且大多已飘扬起“素质教育”的幌子
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还在昧着良心,以“应试第一”的实用主义思想来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校成为自由思想的屠宰场与文化的荒漠,必将会受到历史的审判!

在新课程的推进中,在国家级、省级课改实验区,我们的课改实验老师,更多的是在行政命令下,接受教改任务,就连写教育日记,也是由学校下死命令,规定每周写上几篇,有多少字。全没考虑教育日记写作的精神愉悦与理想追求。于是,“实用主义”同样在新课程改革中找到了大市场:
你不是倡导合作学习吗?我就每节课都将学生几人分成一个小组,团团围坐在一起,也不管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坐在课桌外侧的学生扭起脖子看黑板上的文字是否舒服,也不能有效地关注智力发展较慢的学生此时此刻真实的心理需求与学习状态,只要让学生讨论起来,且还要大声地嚷嚷起来,好像这样就能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了,也能给领导与听课的老师一个满意的交待了。好像新课程的目标,就是为了让那几位课程专家满意似的。
你不是在提倡“综合实践吗?”,那就由教师写好蓝稿,精心组织,反复操练,包你会看到一个精彩纷呈的综合实践课堂与充满生机的课堂学习环境。“实用性”还是现时教育的一大法宝,怎能丢弃不用呢?
像这样的事,在我们现实的教育中还少吗?
教育本属于人文,我们怎能为追求与培养实用主义而活着?
康德说过:“人是目的,永远不能把人用作手段。”
因此,如果我们把教育理解成文化,那么这种文化就是人类精神存在与发展的温床。如果我们将教育理解成“唤醒”而作为一种手段而存在,那么这样的手段同样应属于精神的激活,而非技能的操练。
把学生当人看吧,多关注孩子精神的成长,多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
少一点“实用主义”的阴影,中国的教育就会多一分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9-23 07:35:00 | 只看该作者
6、轶事篇——《月光下,一道清凉的风景》

今天放中学回家,只见门前有只大塑料袋。打开一看,袋中是一条桂鱼,足有五六斤重。
是谁放在这的?我不解,妻子也不知道。
打开门,一张纸条从门缝里飘然而落。捡起一看,只见纸条上写着:“张老师,门前口袋里有鱼”落款是“顾少春”。
顾少春是我任教第一年教过的学生,一位非常文静的女孩,是班上的班长。
在五六年前,她也像这样,在我的门前留下一张纸条,带来一条近十斤重的青鱼。
前些日,在街上偶然遇到她,才知道她现在与母亲一起,在几乎荒无人烟的芦荡边承包了几十亩水面养鱼。说起那条青鱼,她告诉我家中的鱼塘里当时出了四条青鱼,这青鱼是肉食类的,味很鲜美,于是便挑了条最大的送给了我。她说忘不了我曾经给她们带来的快乐。
没想到今天,她竟然将这样大的一条桂鱼送到了我的家门前。也许,这也是她家今年鱼塘里出产的最大的桂鱼吧,我想会是的。
妻子笑问我:“你当时是怎么教的,这么多年了,学生还记住你。”
是啊,一晃十六年过去了,顾少春也该有三十了吧。
那还是1986年的秋天,我分配到离我们这个小镇还有十余里的一个村小任教,教六年级语文。学校里就我一个中师生。当时,我十九岁,也只比班上的学生大几岁。记得班上有位姓何的女生,仅比我小一岁,寒假过后,就再也没来上学。与学生一打听,才知道她出嫁了。听了那消息,我这个小老师还真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
想想那时候,与孩子们处得可真是好啊。当时因离家太远,我索性就独自一人住在校内。时常在晚饭后,骑上自行车,快乐地行在乡间的小路上。每到一个村庄,便来到学生家,聊上几句家常。既看遍水乡炊烟西下的风景,又增了师生间的感情。夜深人静时,借着月光,我会打上几套少林拳,练气功吸天地之灵气,将一块近百斤重的大石板玩于掌股之间。武术练罢,我还在灯下写了很多诗歌与散文,写水乡宁静的风景,写与孩子们一起的快乐。每写好一篇,便拿到班上与孩子们共享。只可惜当时写的文章一篇都没有保存下来。
顾少春作文水平不错,也常将她写的小诗送给我修改。于是,我有时请她在班上朗诵我的诗与散文,也将她写的诗歌刊登在班级的黑板报上。一时间,班上的孩子们刮起了一阵文学风,当然,参与的更多的是一些女孩,那几个男孩子整天地缠着我要学武术,在体育课上,我也教了他们几招。没想到的是这些孩子竟到处张扬,仿佛我成了一个武功盖世的大侠。
在乡村,我自由而轻松的活着,孩子们很快乐,我也是。
一年后,这些孩子们进了中学,我也调入了乡镇中心小学,就是我现在任教的这所学校。也许是因为某种规范吧,我不再写诗了,也没有孩子写诗了。只用一年的时间,我就将一个成绩不理想的班级,整治成全校纪律最好、成绩全镇最高的班级。当时甚为自豪。
现在想来,我在村小的那一年,是多么的令人回味啊,也许正是这“文学”与“武术”一张一弛之道,让孩子们还能记得我。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那时的生活。
也不知什么原因,顾少春竟没有能考上大学,真是可惜。听说她后来在城里漂了几年,学会了弹奏古筝,也曾在城里当过家教,现在就在我们小镇最偏僻的大西北的一个鱼塘边的小屋里住下,以鱼塘为家,以养鱼为生。
在现代生活的喧闹中,她很冷静而又清凉地生活着。她说还没有遇着能产生爱的感觉的人,那就寄情于芦荡边的风情吧。
她常在月光下,独自抚琴,也许在月光的照映下,波光粼粼,她已将理想与人生寄托在这月色与琴声之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 09: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