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版新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知识反馈检测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01:1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五单元知识反馈(满分110分)出题人:曾翠银
姓名:      班级:      学号:              号  得分:     
一、      汉字写拼音、拼音写汉字、(30分,每空0.5分)
(qián   )      dàng   )案      qiào        zhuó   )越      
háī(   )      mǎ       cōng   )茏      guǒ(    )藏   
( qiăo  )      峰峦( luán )  弥漫( )   月晕( Yùn )点缀( zhuì
yūn )头转向     丝丝缕缕( lǚ  ) 崩塌bēng  tā )  líng )纱   
猎(shòu )     喧嚣(xuān xiāo)       (kūi)甲    喑哑(yīn yǎ)
  莴苣(wō jù)       静(mì)    夺(cuàn )  (kù)  爱     火(gōu)   
劫掠(jié lüè)    妒忌(dù jì)    取(shǔn) 铁锹(    qiāo  )   
(qián)子    斯(zhōng)    (cuàn)夺   (sù)(náng)   (huì)  (zhuó)
(     ) 私语  (   津津 )有味     更胜一 (   )  开( 膛  )破 肚   
惊慌失(    )  (   窸窣  )  作 响      xuán(    悬   )挂    畅(chang     )谈               
(  áng  )首挺立  燃料ɡuàn(    罐    )  小心翼翼( yì)   tuǒ(  椭  )圆   
二、下面句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C ) (4分)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       ,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         
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6分)
①目前,本市文化市场稽查队发现在例行检查时,有一家网吧接纳了多名未成年人。②近年来,虽然有关方面扩大了对网吧的管理力度,然而未成年人泡网吧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绝迹。③未成年人上网之所以屡禁不绝的原因,一是少数学生疏于学业,欺骗家长,逃课上网;一是有些网吧经营者受利益驱动,顶风违纪,接纳未成年人进网吧。
       ①“发现”移到“检查时”后                                                               
         “扩大”改为“加大”                                                            
          删去“之所以”或“原因”                                                            
四、仿句4分)
                 
、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  没见过草原的辽阔     依旧遗憾;
   见了草原的辽阔    没见过苍茫的沙漠   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五、诗歌默写 (5分)
1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孟浩然)
2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杜牧)
3、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4  螣蛇乘雾水 ,终为土灰。(《龟虽寿》曹操)
5、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朱熹)
六、文言文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含义。(20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边  ),山门圮(  坍塌  )。于河,二石兽并(一起     )沉焉。阅(经过,过了 )十岁,僧募金重修,求(寻找  )二石兽于水中,竟(  终于,到底 )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划船 )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帐( 讲学,教书  )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你们  )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是(  这 )非木柿(削下的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埋没 )于 沙上,渐沉渐深耳(  语气词,表示“罢了” )。沿河求之,不亦颠(  通“癫”,疯狂 )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丢失的石兽 ),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  于是     )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   只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主观地判断    )欤?
2、翻译句子(12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沛,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处冲刷沙子成为坑穴。
(3).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头特性是重的,流沙特性是松散轻浮的,石头埋在沙里,越埋越深罢了。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3、探究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 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4分)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七、说明文阅读:(共15分)
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 “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气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现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亿兆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就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但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美丽的“晕”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①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共4分)
段是从鲜亮的程度(没有彩虹鲜亮)和色彩的排列(晕是内紫外红)
两个方面说明和彩虹的不同的。
2、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进行了观察和记载 (共5分)
3、第③段中“这一发现”指的是什么?(共3分)
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的。                                                                       
4、本文依次从(①段)解释概念、(②段)    追溯历史(历史悠久)      、(③—④段)解释成因(说明成因)        、(⑤—⑥段)说明作用(抓住核心词即可)  等几个方面来说明“晕”。 (共3分)
附加题:(共10分)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①,见巨蛇②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③无所见,大疑。渐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④,攧⑤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①觇(chān):探看。②围:此处指蛇的身围。③殊:完全。④以剌刀攫其者: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在割蛇的头 ⑤攧(diān):跌,意为“任由蛇怎么翻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渐近之  ( 靠近    )    (2)攧不可(    离开,甩开)
2.翻译(4分)
(1)寻途登觇①,见巨蛇②围如碗。
他就找寻道路爬山崖偷着看,只见一条身围有碗口粗的大蛇。
(2)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过了好长时间,蛇终于死了。再看蛇的额头上的皮肉,都已经破裂开了。
3.螳螂凭借“剌刀攫其者    ”这一举动杀死了蛇。(2分)
4.读了上文后,你悟出的道理是 制敌,要抓住敌人的薄弱位置(致命位置)(言之有理即可)          (2分)
有一个姓张的人,偶然在山谷溪边走路,听到山崖上传来很凄厉的声音。他就找寻道路爬山崖偷着看。只见一条身围有碗口粗的大蛇,正在树丛中摆来扑去,不时用尾巴击打柳树,柳枝被打得纷纷折断。蛇不断地辗转翻腾,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控制着它。可是仔细观看又一点也看不出什么,姓张的人非常疑惑,逐渐靠近上去,才看到原来是一只螳螂占据在蛇的头上,用螳臂紧抓着蛇头,无论蛇怎样颠扑都掉不下来。过了好长时间,蛇终于死了。再看蛇的额头上的皮肉,都已经破裂开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01:13:09 | 只看该作者
     本站所有试卷下载均无需注册,下载方法:直接点击下面的附件下载到你的电脑或桌面上解压缩即可!
      
5单元.doc (63 KB, 下载次数: 20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22 05: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