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1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化学获奖论文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22:2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化学获奖论文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在中学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给课堂带来了新的面貌,它以生动形象的画面、鲜明多姿的色彩、直观清楚的演示在教育领域逐渐取代传统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信息技术教学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化学;课堂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中学化学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要求。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学化学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为中学化学课的优质高效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教与学的广阔平台[1]。我结合我校实践探索,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环节中,使现代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提高了我校化学教学实效。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功效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信息技术必将在化学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活跃思维,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2]。
(一)教师备课的好帮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的用于教学,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将其整合成适合自己的教学,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作用,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3]。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从网络中查找、获取大量丰富有效的信息来源,弥补自己原有知识的不足,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目标,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实现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有的教师没有好好把握教材,备课只是看看资源中的课件和教学设计,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再到网络上寻求一些专家的、同行的理论和建议,经过对比,挑选出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好方法,将会给你带来不同寻常的收获。在备课时,我们可以在网络中查找、获取大量丰富有效的信息来源,弥补自己原有知识的不足,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我们还可以将网上备课资源的这些资源与课标、教材、学生实际相结合加以修改、完善,变为个人教案,改变我们教学眼界受限、围着自己小圈子做的孤立做法,广开教学思路,转变教学观念,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借鉴他们的优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
2、备学生。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时发现网络资源中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的较好,而到了我们的班上,学生对许多问题不能理解或达不到教学目的,还弄得学生一头雾水,这是为什么呀?我们的课完全是按照网上高级教师的示范课设计,怎么感觉收效甚微呢?原因出在自己对学生缺乏分析,忽略了他们的已知,没有充分考虑自已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合理的利用资源中的素材,所以没有达到最优的效果。因此利用网络资源不是让自己照搬的,必须结合自己的情况择优求取,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方法再加以整合才能出效果。我们应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再加工整合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利用课件时,我们不能照搬一个人的课件,而是筛选出一部分适合自己课的,自己再对其中不如意的地方修改加工。
3、备资源。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教师要利用其信息技术中的网络资源对本节课所涉及的现实生活资源要做到心中有数。利用大量的资源来充实自己,尽量不要在课堂上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解决的尴尬局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22:21:42 | 只看该作者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传统教学依赖于老师的语言和板书,而多媒体的引入增强了课堂真实感和表现力,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通过播放“死狗洞”Flash,激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人进入洞中安然无恙而狗却倒地的现象,从而引出要学习的内容二氧化碳的性质,学完后再回过去回答死狗洞的问题。又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时,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关于元素周期表被人类发现的故事,然后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将搜索到的故事进行交流,并且互相补充,这样同学们不知不觉的就已经学习了元素同期表的一些规律,因为故事中会提及门捷列夫是根据何种规律发现并组织成元素周期表的,还会提及到其他科学家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一些规律的补充。这样,既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主体性课堂的氛围与开端,又让学生尝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因为书中所讲的一些规律已经被他们在搜索故事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能给他们一种收获感。此外,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化学课件时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设置形式多样的板书,如设置多样的字体、字号,对重点语句进行字体变形、变色,配置背景音乐、设置文字出现形式等。可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节省单调乏味的老师板书时间,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学生来说,一个小动画可以让大家情绪高涨,很显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突破教材重难点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来完成,能观察到宏观的现象,学生容易理解,而反应实质是用肉眼看不见得分子、原子、离子来解释的,教师凭嘴来解释学生不好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把抽象的东西做成flash课件演示模拟,学生容易理解。如:氧化汞受热分解、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展现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展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反应中溶液离子间形成难电解物质(水、气体、沉淀)的过程、溶液导电原因等。通过这种微观粒子的演示,更直观认识化学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容易突破教材重难点。
(四)利用信息技术,扩大教学容量,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传统教学模式用老师口述,黑板书写,教学速度慢,信息量小,效率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高级地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比如复习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复习课就是对所学多个章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内容较多,知识点间的联系较大,逻辑性较强。如果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不仅单调,老师板书也非常困难,而且学生会不感兴趣。如果把多媒体用于这种课上,完全可以克服这种缺点,体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卓越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9-20 22:21:47 | 只看该作者

二、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不能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代替学生实验,弱化学生的能力
不能利用课件替代实验,这样会弱化了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弱化了仪器的感官作用,不利于化学现象的生成和过程的展示,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创生教学契机。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虽然画面精美,颜色鲜艳,操作简单,但没有肢体感触的感觉和味觉的刺激,更不可能完整地体现化学变化现象的生成过程。如用红磷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课件演示时,不能展示出烧瓶内大量白色烟的生成和冷却后白烟慢慢消失的过程。
(二)投影屏不可代替黑板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重要方式,板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所有的板书都投影到大屏幕中。要分清主副板书,主板书可以投到大屏幕,副板书、解题过程、计算过程只能在黑板上,这样。才能保持与学生思维同步,才能根据学生的反应有机地、灵活地掌握教学的分寸,对出现的问题随即作出反应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三)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中,不能颠倒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
从目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看,制作的教学课件无非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制作的课件,另一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制作的课件。从应用的数量看,前者无疑居多,但这类课件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实际应用中往往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就会减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难以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辅助工具,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决不能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如果信息技术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一堂课下来看似什么都有,学生的实际收获却不多,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大忌。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信息技术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人手,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只要大家共同去开发、去探讨、去实践,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定会指日可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15: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