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23:1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  读写结合 点滴相融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四川省彭州市隆丰镇小学 何明春
摘要: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 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在语文常态教学中,如何使读写教学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笔者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有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和看法,与大家共享。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为重要的。

读写结合,将读与写置于同一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整合读写目标,在阅读名篇佳作中积累写的语言和素材,酝酿写的情感与冲动,学习写的技巧和方法,提升写的认识与角度,为学生由感而发,自由表达奠定基础。也是在写中拓展与延伸读的内容,深化读的主题,抒发读的情感,实践读的方法与语言积累。读写结合,水乳交融,一定能使读与写互为羽翼,相得益彰,为语文教学开辟一条实用有效的新路。

笔者在长期的一线语文教学中,持续关注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有了一些浅显的收获,与同行共享。

一、读中批注,写在课堂点滴处

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应成为教师的一种潜意识,成为一种既定目标。读写结合应落实于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读写结合不是要求动辄写成段成篇的文章,可以从一两个词入手,从一两句话开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注不失为一种读写结合的好办法。当学生在独立的研读文本,析字析词的过程中,在对文章重点句段的品读中,自然会产生零散的、瞬时的体验和感悟,此时,让学生用符号、用图画、用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这就是学生读文后的一种倾吐和反馈,就是读后的“写”。

在学生的批注中,教师应有层次地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进而到句段的层次来写批注;引导学生从预习时的“初次批注”,到品读后适当调整补充的“再次批注”,使批注由词到句,体现层次,从而真正发挥批注的作用,使批注成为“练写”的常态途径。

二、读中学法,写在方法指导处

读写结合,不只是追求学生自主的原生态写作,即所谓的“原创”。而是要通过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感悟表达与写作的方法、技巧,适时适度地通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表达与写作的方法,由读导写,以读促写,使阅读的过程成为学生感知写作技巧、教师指导写作方法的过程,真正实现读写结合。

一篇经典课文,不光是其丰富的内容、鲜明的主题值得学生学习,其精湛的文笔、巧妙的写作方法也值得重视。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从一个词、一句话,从谋篇布局中去发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写作方法,适时适度地选择适合本年段学生的写作方法学习点,引导学生练写。可以写几个优美的词组、一两句优美的话,或者一段、一篇。如在低段教学中,对文中用得优美的词,可以现场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词语搭配,造句训练;在中高段的阅读教学中,对经典的语段进行仿写;对谋篇布局典型的课文,进行整篇的仿写。

在教学课文《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时,学生学习“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做河里一条最活泼的小鱼,做林中一棵最挺直的小树,做草地上一朵朝气蓬勃的小花,做天上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是要做一个最好的你!”一段后,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句子,适时点拨,体会作者在写作中以“如果……就……”“做……”排比反复的形式,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写出了如何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我适时安排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练习写作,效果很好。

三、读中明理,写在独特认识处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认为,作文难,难在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对现实世界不能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立意、去感悟,导致写作时无话可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文章中优美的景物、生动的故事、高尚的人物,让学生感受自然景物的美、明白生活琐事中常常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认识生活中平凡而伟大的人物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提升自己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自己生活的这个美好、和谐社会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以独特的视角、较高的立意作文,提升作文能力。

在学习老舍先生的《养花》,引导学生认识普通劳动中的酸甜苦辣也是一种写作素材,让学生记录自己平凡劳动中不一样的感受;在教学冯骥才的《花脸》一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独特的记事角度,写写自己过年时难忘的事和明白的道理。在教学《大自然的秘密》时,引导学生明白自然界中看似寻常的现象,却往往有其深奥的道理,从而能把平时觉得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作为写作的良好素材。这样,在读文中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学生的认识不断 提升,自然能在平常的生活经历中,觅得独特的写作素材。

四、读中激情,写在情感激动处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就是说,写作总是由内而外,为文先动情,情动而辞发。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征,使得他们的写作不可能完全建立在理性的思考上,他们更多地需要借助对现实生活的认知感受,从而产生对所写事物的“激情”,使写作自然表达。在阅读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教学中情感的激动点,创造时机,让学生激情写作,从而在读中练写。当然,对阅读教学中的激情点的确定,不仅要建立在教师深入分析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入阅读和写作情境。学生的“激动”,一定要建立教师“激动”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使学生的“激动”有认识准备、有生活经验积累、有正确表达的方向,从而避免“无病呻吟”。

依稀记得多年前,一位老师在教学经典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让学生读了一两遍课文,初知大意后,就饱含感情地为学生范读课文,读到动情处甚至声泪俱下。学生先是有点“懵”,教师觉得奇怪,于是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老师声泪俱下地朗读课文。整堂课似乎学生全都沉浸在一种悲痛的情境中。但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写“你想对周总理说些什么?”,学生的写作大多都停留在“周总理,我们舍不得你”“周总理,我们相信你”等程式化、表面化的表达上,没有发自内心的真情、高立意的表达。究其原因,不难明白。周总理鞠躬尽瘁、为国为民的动人事迹,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没有对当时历史背景的了解,没有对周总理具体事例的了解,要在阅读中入情入境,是没有“土壤”的。而学生那看似入情入境的“声泪俱下”地朗读,却只是教师的感情“强迫”,是学生的“无病呻吟”。

在学习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一文时,引导学生感受了革命先烈虽身陷囹圄,受尽折磨,但仍对自己可爱的祖国心怀赤诚、矢志不渝。我适时激发学生:身处当今的中国,你想对牺牲的革命先烈说些什么?你想对那些背叛祖国的人说些什么,尽情地写出来吧。学生思如泉涌,激情的文字从笔尖喷涌而出,语言生动,情感动人。

五、读中知事,写在内容延伸处

写作,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思。写作的发生,总是来源于写作对象,来源于让人难以忘怀的事物或让人良久思索的话题。因此,在教学中,抓住课文讲述的故事的延伸点,进行扩写、续写,也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一个极好途径。

当然,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其拓展延伸点也有区别。对写景状物类课文,对文中略写部分,可指导学生依照其他部分,进行适当的扩写;对写人记事类课文,对事情发展中略写的部分,可引导学生进行适度的补充,或者对故事续写;对说明状物类课文,引导学生对从未提及的方面进行补充;对议论类课文,让学生结合作者观点,补充理由进行写作。

如在教学《跳水》一课后,适时点拨学生:小男孩被水手救起后,又会怎样呢?船长、水手、小男孩分别会怎么做,怎么说?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文中人物的特点和文章中心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自然能做适当延伸,写出自己的认识。

六、对照生活,写在经历共同处

作文,是学生对真实生活的记录或反思。学生的习作,是建立在学生对现实生活有充分的体验和认识的基础上。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文本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容易使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文本联系起来,从而学习课文中作者的表达方法与形式,表达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

在教学冯骥才的《花脸》一课时,学生对文中作者在过年时买花脸、戴花脸、犯错等事例都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因此感觉非常亲切。教学完课文时,我引导学生“你过年有哪些有趣的事,你曾经犯过和作者一样的错误吗?你从错事中得到教训了吗?”学生很快就能结合课文的写作方法和形式,写出自己的经历,比平常的作文好出很多。又如,在教学《荷塘旧事》后,特别是农村学生,对在荷塘中嬉戏、溺水被救的事,很有共鸣,此时适时引导学生写作,效果极好。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机会,创造机会,巧妙架设读与写的桥梁,让学生在常态的语文课堂中,形成读写结合必备的基本能力,使学生的读写成为有机的整体,让读写训练水到渠成。读写结合只有真正成为语文教师一种固有理念,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要持之以恒,才能真正使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使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9 00: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