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丰收锣鼓》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07: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内容
聆听 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聆听,知道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和音乐表现的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
2、情感目标:通过聆听,体会人们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和喜悦之情。
3、能力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听辨各种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
全曲可分四个部分。乐曲开始,在由慢渐快的鼓声中,整个乐队奏出雄厚、响亮的散板旋律。这是乐曲的引子,高亢有力,气势宏大,把人们带入喜庆丰收的欢腾热烈的场面。
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热烈欢快,节奏紧促,旋律的重复和模进描写了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进一步发展,但旋律回旋起伏,显得流畅抒情。旋律先由笛子和拉弦乐器(板胡、高胡、二胡等)奏出,再用扬琴、琵琶、三弦及弦乐器重复,最后,前后两个乐句分别由笛子、唢呐和笛子、弦乐器重复,彼此呼应,表现了劳动中互相帮助、融洽无间的情景。在这之后,第一主题作了变化重复,并引出了锣鼓,以十面锣为主奏乐器,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第二部分开始,以吹管乐器奏出富有号召性的音调,其它乐器奏衬托性短句,给人以一呼百应的印象。接着,乐曲转入D宫调,弦乐器和管乐器、弹拨乐器先后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接着,笛子与弹拨乐器交替演奏了一段轻快活泼的旋律,表达了人们舒畅、欣喜的感情。随后通过再现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进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清澈明朗的竹笛声以散板的节奏描绘出明媚秀丽的田园景色,云锣则以柔美晶莹的景色使人联想起阳光下水库的碧波粼粼。  
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一开始,潮州锣鼓的打击乐奏出气势磅礴的音响。在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变化再现后,打击乐又运用京剧锣鼓中擅长表现紧张、急促、激烈场面的“急急风”、“马腿”和苏南吹打中的“螺蛳结顶”的点子加以发展,同时,音乐的速度增快,力度加强,使情绪不断地激越高昂起来。
最后,第一部分中的第二主题变化再现。乐曲在热烈沸腾的高潮中结束。
教学重点
1、了解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
2、通过聆听,体会人们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和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民族打击乐器表现欢腾场面的功能。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相关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所以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乐器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种方式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三、下课?
教后记: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所以在学习中,我着重让学生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和所表现内容的关系,学生只有对乐器的音色和所表现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真正学会自己聆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30 11: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