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586|回复: 156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8 0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应很多老师要求,特发布了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的教案,供大家免费下载
地址: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电子备课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表格式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12册

2篇您选择一篇合适的使用。
第一课时
位置


教学内容: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3、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运用数对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介绍位置
先请若干名学生站上讲台,要求学生说出XX同学的位置。
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师:同样都是李刚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
确定:列表示竖排,一般从前往后;行表示横排,一般从左往右。
(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问:确定一个位置要用几个数据?
A:明确说明: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
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归纳:
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
2、教学例2
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这个示意图将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而且表示场馆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解决第(1)个问题
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
B:投影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
熊猫馆(3,5)
海洋馆(6,4)

山(2,2)
大象馆(1,4)
(3)解决第(2)问题
A: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
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C:反馈练习结束
学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
问:如果两个场馆的第一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场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灵堂第二个数相同呢?
小结:表示同一列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3、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用两个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2)教师简要介绍确定位置的方法的重要作用。比如播放有关地球经纬度的知识等。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中的1~5题
第1题:说一说(9,8)中的“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涂一涂
第2题:(1)观察棋盘,与第1题方格图比较,说一说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正确说出黑方的“五”所处的位置。(3)引导学生说出其他棋子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4)完成题中第(2)小题,并和同学交流。
第3题:第1小题,用投影展示学生所确定的区域。第2小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表示结果。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注意提醒学生不要忘了连接EA。
第5题:(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板书设计:
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数对(列,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0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后反思:
      
文本对话引起我对教材的进一步解读

经过了一个暑假的休整,孩子们上学的欲望空前高涨。许多学生早已在家里完成了第一单元的预习。从教学前测来看,只有个别学生存在下列问题:1、写数对时,行与列的位置正好写反;2、数对没有打小括号。还有不少学生提早开始完成弹性化作业,其中一位学生在练习中遇到这样一题:设计一幅图案在方格中涂色,并用数对表示出涂色方格的位置。(如方格图)

位置.JPG (22.67 KB)
2009-9-17 22:23


她困惑:要用数对标出方格,横轴和纵轴上的数据是否应该标在每格的中间?为什么书上练习中有的题目数字标在格子中,而有的题目数字又标在点上呢?
孩子们的困惑促使我在备课时解读教材例1与例2的区别?通过研读,发现例1是用数对确定教室里实际座位的问题,所以它的示意图行与列的起始数据都是1,数对所表示的结果是一个位置。例2是用数对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所以方格纸上行与列的起始数据是0,数对所描述的结果是点的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0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一第6至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列”“行”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会运用位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
1、练习一第6题。
(1)出示方格纸,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形平移。
从平移的过程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平移后,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有什么变化?
学生经过观察会发现,图形向右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列,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行,数对中的第二个数没有变;图形向上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行,没有改变所在的列,数对中的第一个数没有变。
(3)试试看,再小组交流。
2练习一第8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讨论:怎样编号?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动手试一试。
(3)全班汇报交流。
二、综合练习
练习一第7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
移一移,说一说。
比较区别。
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位置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


教学反思:
测中发现练习4第2小题许多学生画成了五边形,所以在教学时要前要引导学生注意题目中的两个词——“依次”和“封闭”。“依次”是指依照字母的顺序连接;“封闭”则要求将最后一个字母E与起点字母A相连。此题正确结果应该是五角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0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数乘法第一课时.JPG (78.15 KB)
2009-9-18

分数乘法第一课时.JPG (78.15 KB)
2009-9-18 20:24

(略)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感觉有两处较难推进: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课前考虑到学生对此知识可能有些回生,所以特别在复习中通过一道文字题帮助学生回忆乘法的意义。但学生普遍反映以前没学过。到例1教学中,请学生根据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再次表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时仍旧困难重重。
22/11×3为什么计算时可以写成(2×3)/11呢?许多学生会算,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可见在课前文本对话时,绝大多数学生的对话成效仅止步于机械套用法则的层面。果然,课堂上仅极个别学生能够讲明算理。有的学生回答“3=3/1,所以2/11×3/1,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这种回答其实是将分数乘法的法则进行了统一,但却并未从算理的角度进行阐述。还有一位同学是这样想的:2/11×3=2÷11×3=2×3÷11=6÷11=6/11。他巧妙地利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也推导出计算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数乘法第二课时.JPG (73.1 KB)

2009-9-18 20:46(略)
教学反思: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灌输式教学。对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在1/5×1/4的列式过程及直观示意图中,学生并未得到理解,感觉结论的得出是老师强制性灌输的。而这对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学习却十分重要,所以下次再教时应在这部分教学中多花功夫。
2、数形结合困难。1/5×1/4为什么得1/20?示意图与算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绝大多数学生即使阅读文本也没能理解,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示意图,采取数形结合的方式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使学生不仅掌握方法,而且知其所以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反思:
别看是一节练习课,其实学生需要掌握的新知识点还真不少,所以应突出重点。其次,对于分数乘法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比较大小会有怎样的规律,应引导学生从分数乘法的意义来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总结的结论学生才记得更牢。同时,因为教材中缺乏相应的练习,所以教师应设计补充习题,以便学生及时进行巩固与反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反思:
教材上的一句话“分数混合混合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有必要用一节课来完成吗?通过实践证明,不仅有必要,而且相当必要。
首先,因为使用新课标教材的学生计算能力与以往学生相比明显下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状况呢?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师教学力度不够;二是学生练习力度不够。新题标教材中很难找到单纯计算例题的身影,它常常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完数量关系,正确列式的基础上才能再来进行计算教学,所以重点常常不那么突出。而且新课标教材大量使用情境图等,所以练习题量大幅减少。有的计算题后的练习不是按例题对应设计相应习题,而是综合练习,所以在每一课时完成后可供学生使用的练习题量也明显减少。
其次,五下所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该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最后结果能约分的要化成最简分数。而分数乘法则应该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再乘。许多学生在计算中出现下列错误:1×3/4=1又3/4;2/5×3/4=8/20×15/20,因此及时进行混合运算的教学很有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04: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