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97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年级下册《阿姨叔叔辛苦了 》教案与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19:0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5-5-17 19:01 编辑

《阿姨叔叔辛苦了》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萌发学生对辛勤的劳动者产生尊重和感激之情,懂得敬重他们。
能力:运用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社会调查,进一步了解劳动者的苦与乐。
知识: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体验,感受劳动者的辛劳和奉献精神。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三年级的孩子年龄还小,在家长的百般呵护下,往往习惯于接受别人的服务,不懂得付出。因此,他们对劳动者的辛苦只能从表面理解,不能深入体会劳动者的苦与乐。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相对城市学生而言,生活在农村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贫困。许多农村小学生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因此,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比城市学生更好地体会劳动的艰辛。不过,他们对此的理解与感受,更多的来自体力上的辛苦,他们对自己不熟悉的行业的辛苦劳动是不能理解的。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对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受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脑力劳动者工作的辛苦的理解是不够的,他们容易以付出体力的多少来衡量劳动者是否辛劳。同时,他们对劳动者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理解不深,对其进行相关的引导,很有必要。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从中体验、感受劳动者工作的辛苦。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尊重之情。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有效的活动挖掘儿童对情感的体验,让他们从小懂得敬重劳动者。可先引导学生从回忆生活开始,感受劳动者为我们的服务。然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以及观看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苦与乐,感受劳动者的辛劳和奉献精神。最后用感谢卡的形式,升华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访问,从中体验、感受劳动者工作的辛苦。
教学难点
萌发学生产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尊重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准备“感谢卡”。
学生准备:学生观察、调查周边劳动者的工作情况。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阿姨叔叔辛苦了”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小调查
谈话导入:同学们,课前大家调查采访了生活周围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你们是怎样进行调查采访的呢?
学生交流。
小结:我们可以确立调查计划,准备好调查记录表。调查对象可以是一个与自己生活较密切的服务者,比如小卖部的售货员、村里的农技员等,也可以参观广播站、种子站等。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及他们的感受和愿望。
活动二  他们是怎样工作的
[播放动画:他们是怎样工作的]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讨论:你们生活周围的劳动者每天是怎样工作的?
通过调查,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通过与其他小组的调查交流后,你又了解哪些工作?各种工作是怎样的辛苦?学生可用文章、图画、照片等方式展现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三  感受劳动者的苦与乐
[播放课件:辛勤的劳动者——徐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讨论:你从徐虎的事迹中了解到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小结:这样一群平凡的人,用自己的劳动体验着人生的快乐,用奉献浇灌着幸福的生活。(板书:阿姨叔叔辛苦了)
【设计意图:体会自己生活周围劳动者劳动的苦与乐,加深对普通劳动者的理解,发现这些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19:00:39 | 只看该作者
《阿姨叔叔辛苦了》教案
一、课标相关要求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谈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体现在强调儿童社会生活基础,使他们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社会、文化因素之中。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切入,基于他们的经验开展学习,帮助学生逐步从身边最基础的事物开始,学习关注周围和更广泛的社会现象、事物,形成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课程标准中谈到课程有四个特点,其中谈到品德与社会强调活动性。有关活动过程和活动方式的内容,课程标准采用了“观察”、“调查”、“讲述”、“交流”等,这就把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定位成一门综合性课程。《阿姨叔叔辛苦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这一课就明确要求学生要运用观察、调查、采访、讲述、交流等活动形式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课程标准中还谈到“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究去得出结论。”
二、教材分析
单元介绍:生活不能没有他们
单元教材分析: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相互服务、相互依赖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们。其中和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是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不同行业的人为我们提供服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教育学生学会观察、采访,了解劳动者的工作性质,体会劳动的不容易从而学会感恩、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课文介绍:《阿姨叔叔辛苦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这一课要求学生对自己生活周围的劳动者进行调查、观察、访问,了解他们劳动的过程,从而能体会到劳动者的苦与乐。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好学生。
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初步感受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2.观察生活中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体会他们劳动的辛苦,增强对他们的尊重和感谢之情,懂得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学习运用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社会调查,并能把所观察、访问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同学中进行交流。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己周围劳动者的观察和访问,体会他们劳动的苦与乐。
2.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调查、访问周围的劳动者,了解劳动者的劳动特点和劳动过程,在班级进行交流。
教学难点:在进行调查时做好记录,通过班级进行交流时能真切谈出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调查周围各行业的劳动者的工作情况,劳动强度、工资、社会待遇,并简要进行总结。
2.学生准备:学生调查自己父母平时的工作情况或劳动情况;调查身边的劳动者,并做出调查报告;寻找身边劳动者的事迹、故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以进一步的了解更多的劳动者。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阿姨叔叔辛苦了》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课,教学这一课要学生自己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和采访,在调查和采访时让学生亲自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大脑去思考,甚至让学生亲自去尝试,这样才能够真切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不同行业劳动者的辛苦和工作的不容易,便于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好思想教育。同时依据本课教材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主要确定本课教学方法采用调查法、问询法、谈话法、讲授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两课时,本节课重点设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引课:
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的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他们正在为我们默默无闻的做着服务,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方便。他们工作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和交流,感受劳动者劳动的辛苦。
2.板书:第二课阿姨叔叔辛苦了。
【设计目的】运用谈话法进行引课,在引的过程中逐渐告知学生这节课学习的重点,让学生明白要在课堂上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做好记录,学会学习和交流。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活动一:他们是怎样工作的
1.教师提出疑问:同学你们的父母平时都做些什么事?如果他们中有一个上班,平时几点钟上班、几点钟下班,在什么地方、如何去上班(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在班上都干些什么?他们上班的感想是怎样的?如果爸爸和妈妈是农民,早上几点去田里、几点回家,怎么去,在田里都做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设计目的】通过询问式的学习方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都很了解自己的父母,通过此项活动意在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父母一天的辛劳。从而感受父母的不容易,只有让学生自己了解父母,他们才会多为父母着想。也才会明白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做些什么。
2.你们的父母你们了解了,那你们了解周围的阿姨、叔叔吗?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插图,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去了解他们吧。要求学生对照活动一中的四幅插图认真观察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调查采访情况交流
调查学生周围的劳动者。让学生课前自由组成小组,制定好调查计划,设计好调查问题,并写好调查报告(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调查结果,如文字报告、绘画、图片采集等),再确定调查对象时,最好选择离学校或家不远的地方,如学校的食堂工作人员、门卫,学校或家附近的商店、工厂、餐馆、邮局、医院、供电所等。教师要提醒学生调查时注意安全、同伴责任的分工,并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设计目的】让学生从学校走进现实生活中采访其他行业的阿姨、叔叔,将学生的调查范围扩大到周围不同行业工作的人,意在锻炼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协作精神和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情况。
(注:要上好这一课,必须走进社会生活中,只有让孩子们融入到社会之中,去和各行业的劳动者面对面地接触,去亲眼看到他们劳动的辛苦,去面对面地交流,了解到他们劳动的辛苦,劳动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不易,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他们,才能真正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尊重他理解他们。这一环节必须提前安排,老师必须要和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帮忙,分组进行调查既安全又全面。)  
(二)学习活动二:小记者在行动
1.观察活动二的三副图,交流自己的体会。
(1)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自己写体会。
(2)同桌进行交流观察体会。
(3)全班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后,老师引导学生想:这些人默默无闻为我们作出了贡献,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2.交流谈感想,谈谈自己的理想,自己长大后要做什么工作?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完成表格我们调查后的感想,教师巡视指导并选择写的好的内容进行交流。再次要求学生做一个对社会和家庭有用的人。
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了解了自己父母的劳动情况,同时也了解了周围生活的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情况,希望同学们能向今天谈的这样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做一个能上进、有理想、懂礼貌的合格少先队员。
布置任务:阅读瞭望台《徐虎的故事》,写150字左右的感受。
五、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一)预测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及原因
1.提前给学生布置好学习任务,并按组给学生进行分工,明确告诉他们在调查、采访时的主要目的,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进行调查,而且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学生调查、采访的认真、准备的充分,在学习时就会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这一课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兴趣能被调动起来,而且老师也布置了学生进行调查和采访。
3.学生预习充分,就会在课堂上大胆表现。
(二)预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1.部分同学没有认真进行调查和采访,那么在课堂进行交流这一环节时,就会显得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
2.教师可能光顾上课,而对于学生评价语言方面有可能不能及时评价,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对于课堂上随机出现的事情教师可能怕影响教学进度,不能及时进行处理。
4.对于事先安排好的小组代表发言要能够在必要的环节及时进行安排,发挥好积极作用。
(三)预设改进的设想
1.教师应及时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及时到位的评价。
2.应能灵活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
3.对于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处理完的教材或是处理不好的部分,教师应能及时进行调整或是补救。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阿姨叔叔辛苦了
活动一:他们是怎样工作的
阿姨、叔叔:不怕苦、不怕累
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
活动二:小记者在行动
小学生:理解父母、学会感恩
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设计目的】板书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由于这一课实践性比较强,设计时教师必须用教育性概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好思想教育,用总结性的语言作为板书,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开阔和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19:01:08 | 只看该作者
《阿姨叔叔辛苦了》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普通劳动者,懂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体会各行各业劳动的辛苦,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
3、尊重并感谢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养成尊重劳动者极其工作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各行各业劳动的辛苦。
教学难点:养成尊重劳动者的好习惯
教法:演示教学法、启发诱导法。
学法:实践调查,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自己生活周围从事不同工作的人们,为我们的生活、学习等提供了怎样的服务。
2.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的劳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来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你生活中离不开谁?(生答)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每天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精心的呵护下,健康的成长。大家知道吗?我们每天的生活,还离不开许许多多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你看,(课件)美丽整洁的城市街道,离不开清洁工人的辛勤劳动;我们乘车上学离不开驾驶员叔叔提供的服务;我们到医院看病,离不开医生和护士为我们提供的服务。那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行业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呢?(生答)。阿姨、叔叔为了人们的幸福生活,都在默默地奉献着。让我们真诚地向他们道一声:“阿姨叔叔辛苦了!”(揭示课题板书)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然进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调查交流
同学们你们都了解哪些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叔叔阿姨,五一假期老师给大家布置任务,通过各种形式去调查访问,你身边的阿姨叔叔工作的情况,进一步了解他们每天是怎样工作的,体会他们劳动中的苦与乐。谁愿意把你调查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汇报之前,教师提出要求。
(1)汇报的小组要注意把调查到的情况讲清楚,让大家听得明白。
(2)其他同学要仔细看,认真听,待会儿请你们来谈谈感受或看法。
(一)学生自由汇报
(二)咱们班的小记者团把他们的采访录像也带来了,下面我们就观看一下我班的小记者的采访结果吧!(观看采访录像)
同学们,从刚才同学们的汇报和观看采访录像,你能感受到什么呢?(生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体会到了不同行业叔叔、阿姨的辛酸与快乐!老师觉得只有自己亲身去体验,才能真正得到感受。相信通过你们走近他们,对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没有阿姨、叔叔的辛勤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让我们诚挚地说一声:“阿姨叔叔辛苦了!”
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采访小窍门:(课件出示以下文字)
注意文明礼貌,叔叔阿姨们最喜欢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齐读)
其实不光在采访中我们要做到,在生活中我们更要这样,你们能做到吗?
3、师:这样的劳动者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谱写着一曲曲奉献之歌。时间再长,事情再多,困难再大,心里再苦,他们依然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他们在辛苦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工作的快乐……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书中介绍哪些不同行业工作的人们。(生答)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交流,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活中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为我们服务。】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学生:……
2、师:同学们说得不错,如果我们的生活缺少了这些叔叔阿姨提供的服务,就会有很多的不方便。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课本内容加课件)
师:同学们,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生答)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由我们班同学自排自演的课本剧《小明妈妈的一天》
小明妈妈一天的生活与工作,想想,她的生活离不开哪些人的服务?(出示:表格)
师:请同学们先来看表格:在这一天里,小明妈妈为别人做了些什么,她得到了哪些人的服务?她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故事开始了:
师:小明妈妈是商场的营业员,今天,小明妈妈跟往常一样,出门去车站,乘车上班。到了商场,小明妈妈忙着打扫卫生,清点整理商品,等待顾客的到来。店门打开了,一批批顾客走进了商场,小明妈妈热情地为顾客介绍商品,回答顾客疑问,让每一个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中午,小明妈妈去快餐店就餐,然后继续她的工作。下班了,小明妈妈来到农贸市场买菜,然后乘车回家,为一家人做好了可口的饭菜,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完晚饭,围着电视看节目。
3、同学们,请你想想,在这一天里,小明妈妈为别人做了些什么,她得到了哪些人的服务?她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请同组的小伙伴相互说说吧……
4、各小组汇报。
师:刚才我们各小组同伴间进行了交流,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从反面感受生活不能没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从而感受人们在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关系。】
四、总结升华
师:1、同学们,从小明妈妈一天的生活,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为我们提供报务的人,他们在为别人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接受着别人的服务。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相互依赖着、相互服务着。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工作,辛勤的付出。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想像你就是一名小小的交通警察,正在繁忙的十字路口指挥着来往的车辆。请全体起立,跟老师做动作。
同学们此时你想说些什么?是啊,我们只是体验了二分钟,大家就觉得特别累,那我们想一想我们的交通警察叔叔每天一站就是8小时,一年三百六十多个日子,每天要站多久,这样的重复动作要做上万个,甚至更多更多,但是为了人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让人们每天平平安安出行,高高兴兴回家。不管是烈日炎炎,不管是风吹雨打,他们无怨无悔,坚守岗位,书写着自己平凡的人生。多么了不起啊!
同学们各行各业的阿姨、叔叔们,虽然他们不是名人,更不是明星,但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他们,让我们大声地道一声:“阿姨叔叔辛苦了!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平平凡凡的故事,也有让人惊心动魄的时候,当人们的财产受到危害,生命面临危险时,警察阿姨叔叔们那种无所畏惧,把生死置之度外境界,让我们为之动容,心灵振撼。老师这就有一个刚刚发生在我们孝义市消防战士高空救援的真实故事,同学们想了解吗?(播放:消防官兵救人视频
师:同学们,此时你想说些什么?(生答)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各行各业为我们服务的人们,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感谢他们的付出。
3、展示:
一张张载着我们深情厚意的感谢卡,表达了同学们对劳动者的感激与尊重,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祝福念给大家听听(解放军 护士 教师 母亲 父亲等)
同学们把贺卡传到第一桌,老师课后把它们整理一下,然后会在护士节 建军节 教师节母亲节的时候把你们的祝福送给他们好吗……
小结:一张张小小的感谢卡,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一声声美好的祝福,千言万语,汇集成一句话,让我们向为我们服务的人们,衷心的说一声:(全体齐读)感谢你们,你们辛苦啦!
【设计意图: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感谢卡,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内化,并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6 14: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