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9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体育教学随笔多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0: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些日子上了一节市级公开课,我安排了初一的跳绳课,课安排在上午第四节课,课前我把多媒体和场地、器材作了精心布置,准备了28+1(教师用)根短绳,而且把跳绳分成了数量相等的4组,这样利于上课时分发。
  上课后,我按照教案设计的步骤,有条不紊地逐步展开,该轮到学生拿绳了,我吩咐各组小组长到前面领绳然后发给组员,我看学生基本上都拿到绳了,开始讲解跳绳的动作要领。这时发现两个学生还聚在一起,像是在解绳,我走近一看,果然,两根绳缠在了一起并形成了一个“死结”,我看这结比较难解,就把自己手上本来做示范用的绳给了这位学生,回到前面,准备讲解,又一个男生大声叫道:“老师,我还没跳绳呢!”,对呀,我手上有两根绳呢,还有一位学生没拿到绳呢,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打结的绳一时半会儿解不开,手边又没有多余的绳,怎么办?此时,我灵机一动,就对他说:“你到前面来帮老师做示范吧”,并把手上的两根绳给了他,于是我一边讲解他一边做,发现错误的地方及时予于纠正,其余同学也跟着一起学,效果还算不错。总算熬到了学生自由练习时间,利用这个机会,我费了好大劲把两根绳解开了,之后,一切进展顺利。
  这节课我本以为准备工作十分充分和周密,应该能够很圆满地完成,但由于缺乏预见,还是留下了遗憾,因此,这节课对我也是一次教训。
  课堂意外常在不经意间发生,当意外来临时教师首先应该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恰当地去处理这些意外,避免教学损失,就像我把自己的绳给学生和在无奈之下让学生到前面做示范,然而细想之后发现,这些意外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我课前再多备几条绳,也许就不用这么辛苦地去应对这些意外了,整节课也就更加完美了,因此,在之后的备课中,我常对本节课中一些可预见的意外作精心的准备,以做到胸有成竹,这样做同时也可以降低不可预见意外的发生率,有意多准备一些备用器材,现在已经成了我的常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0:01:00 | 只看该作者
那是一节测验课,测验完成后离下课还有一段时间,于是,孩子们在操场上欢快的玩起了游戏。部分男生玩起了足球的抢球游戏(即在一个规定的区域内周围站满学生,中间一个学生在抢断同学传出的球,规则是不能用手只能用脚去抢断),女生则跳起了皮筋、踢起了毽子。在女生的一再邀请下,我也加入了女生的行列和她们一起踢起了毽子。正当我们玩的热闹的时候。突然男生那边传来一阵骚乱,接着一个学生跑来告诉我:老师王某受伤了!我一听到立即跑到男生那边,看到王某抱着手蹲在地上,脸上的表情显得特别的痛苦。我快速的走到他的面前问:伤哪了?严重吗?同学们立即七嘴巴舌的说:老师是手指,是在他抢球的时候用手去抢断,所以才伤了手。我蹲下身捧起他的手,让他伸手试探着用手指压他的拇指,问他疼不疼,他只叫疼痛,经过几次压试。凭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我断定他的拇指是骨折或错位。为了避免学生害怕,我没有直接告诉他结果,只是告诉他没什么大事,千万不要乱动。我叫来体育委员安排了一下,然后,我立即背起他向卫生院跑去(我校离卫生院很近)。到了卫生院安排好他进了拍片室后,我马上和学校领导、班主任取得了联系,告诉了他们事情的经过,又让班主任想法通知了学生的家长。正当我在来回走动的时候学校领导和学生的班主任急急的赶到了,见面后他们就问:怎么样了,严重吗?我说:还在里面。看到我焦急的模样,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安慰我说:你不要急,不会有事的。正当我们在拍片室外面外面焦急的等待时,拍片室的门开了,只见一个医生走了出来说“放心吧没事,只是大拇指关节错位,给他复位休息几天就没事了”。听到这些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
  我们刚要坐下休息一下时,突然,“我的孩子在那儿,怎么样了。”一个标准的“女高音”闯了进来。学生的班主任迎了上去说:“在这,放心吧没什么大碍,只是把手伤了一下。休息几天就会好的”。听到这些“女高音”看看了我们说:“你们是怎么照顾的孩子,我们把孩子送在你们学校上学,你们怎么不给我们看好,让他受伤呢?是怎么伤的”?我走到她面前说:“孩子是在我的体育课上玩游戏时受的伤,但医生已经给他检查过了没什么大碍,你放心吧”。“女高音”看看了我说:“什么你说没事就没事啊,如果我们的孩子的手留下了什么后遗症你要负全部责任,你们是怎么做老师的?连一个孩子都看不好”。这时学校领导走了过来说“话你不能这样说,体育课本身是一个充满竞争与对抗的活动,体育课上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故是难免的,你放心我们会担当责任的”。“我们不管什么责任不责任,反正我的孩子是在你们学校受伤的你们就要负责,尤其是他的体育老师”。听到这些我本想走上去和她解释解释,但看着她激动的表情,我想这时和她解释说不顶会使矛盾更加的激化,还是先照顾孩子吧,只要孩子没事就什么都好。这时,医疗室的门开了一条缝,一个医生伸出头对着我们说;“你们安静点好吗?这是医院,你们吵什么?然后又对学生家长说;人家老师背着孩子来到医院,跑前跑后付款、拿药一刻也没停下,我看老师比你们做家长的都负责,你还吵什么”?
  大概又过了十几分钟,学生终于在医生的陪同下走了出来。只见医生摸着他的头说:小家伙,以后小心点哦。看到学生走了出来我快速的来到学生面前捧起他的手问:怎么样还疼吗?只见他把另一只手举了举,做了个鬼脸说:放心吧老师,不疼了,过不了几天我有能和你对练了(因为王某的力量特别大,在班级中有“大力士”的美名,他也经常不服气的想我挑战和我掰手腕)。我抚摩了他的头一下说:好了别再逞强了,要好好休息,我等着你的挑战。随后,他走到他妈妈身边说:放心吧我没事,多亏了我的体育老师,他对我们可好了,不是他的错是我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在回来的路上,学生的妈妈红着脸低声说:“对不起,我错怪你们了,请你们原谅”!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0:18: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下午上一(6)班的体育课。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一点人数,竟少了三人。明明教室里出来时都在,怎么回事?有小朋友检举:“他们半路偷偷跑回教室去了!”哎,真粗心,有学生溜号了竟然不知道!这学生也真是胆大包天,敢在我眼皮底下作祟!我连忙打电话向班主任“求救”。过了一会儿,三个小鬼头耷拉着脑袋来了。我问他们为什么溜,一个说:“操场上太热了。”另外两个马上附和。上体育课怕热?简直要把我这个天天太阳底下暴晒的体育老师气死!但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我先把他们“晒”在一边,决定下课后再行“处置”。
  下课了,我让其他学生回教室,却继续把他们晒在了太阳底下。娇气的孩子,多练练他们的耐热能力。几分钟后,几个下课的学生围上来看了,小家伙也显出一些不安的神色。估计火候也差不多了,我把他们叫到阴凉处,开始“思想政治教育”。
  “热不热?”
  两人点头,一人摇头。
  “热不热?”我再次问摇头的小朋友。
  点头。
  “怕热吗?”
  “怕。”一人说。
  “不怕!”另两人说。
  “我们是勇敢的小朋友,怕不怕热?”
  “不怕!”这回三人一口同声,声震云霄。
  “为什么要上体育课?”
  “妈妈说上体育课可以锻炼。”
  “妈妈说太阳会杀掉我们身上的细菌,不会生病。”
  “我妈妈也这样说。”
  嘿嘿,还挺能说的!
  “那以后体育课还来不来上了?”
  “来了。”
  我摸摸身边,有一包巧克力豆。打开。
  “老师要奖你们巧克力豆……”三个小鬼头忽然跑了,原来洗手去了。爱干净,好!
  回来了。
  “每人两粒。第一粒,你们不怕热了,要做勇敢的小朋友。第二粒,你们知道上体育课有很多好处。”
  小鬼头很高兴,吃着巧克力豆跑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可下回还没到呢?耐心等待吧。
  等待间,想起了孙敬修老前辈“三粒糖”的故事,今天也被我迁移了一回。六粒巧克力豆的滋味不知不比三粒糖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0:19:00 | 只看该作者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理发师带了个徒弟,徒弟正式上岗那天,给第一位顾客理发后,顾客嫌头发留得太长,徒弟涨红脸不知如何应答,师傅忙上前解释道:“发长显得含蓄,这叫深藏不露,很符合你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发后,顾客嫌头发剪得太短,徒弟有些不知所措,这时师傅又上前解释道:“头发短使你显得精神。”顾客听罢欣喜而去。在给第三位顾客理发时,他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详细询问了顾客的要求,然而理完头发后,顾客却嫌时间太长,徒弟再次陷入窘境,此时师傅又上前解围:“为‘首脑’多花点时间是很必要的。”顾客听罢满意而去。
  读着这个故事,我在心里暗暗地想:如果我是故事中的徒弟,我该怎样去回答那三位顾客呢?沉默不语地搪塞过去,也许顾客会恼羞成怒;坦然地说明自己是“新手上路”,也许会让顾客失去对我的信任;直言以对或是恶言相加,更会惹恼原本就心怀不满的顾客。而在这则故事中,师傅的回答却机智而巧妙,富有智慧和艺术。
  师傅的这一番简洁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个很朴素的道理:任何事物或是现象都有两面性,有时候换一种心情或是改变一种视角去观察,也许会看到另一种风景。
  作为教师的我,不禁联想到了日常的体育教育。记得有一次,我给一年级学生上跳绳课,在我进行了讲解、示范、辅助练习之后,就让小朋友们自己练。已会跳的小朋友可高兴了,有的争先恐后地要我看他们表演,有的同学之间互相比试着,有的在自我尝试着,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这时,我发现有一个小男孩刘刚(一位刚刚从外地转学过来的学生),一个人呆呆地拿着绳子傻傻地站着,当时我很气愤,走过去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跳,是不是会跳了?”周围的小朋友哈哈地笑起来,大家都知道他根本不会跳。他涨红了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在我的“强逼”之下,他终于拿起了绳子,开始跳了起来。
  第二天上课时,我让全班同学依次跳给我看,可是跳到刘刚同学的时候,他竟然连最基本的动作要领都没有掌握,而且态度极不认真,我真想好好的训斥他一番,可是再冷静地想一想,在平时的体育课上,像刘刚这样的同学没少被批评,我想在平时的语文、数学课上,他也应该是老师“关注”的对象,批评对他来说,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还不如换一种心情,换一种眼光,也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我一改以前的态度,和颜悦色地对刘刚说:“刘刚,老师知道你很喜欢上体育课,是吗?”他见我没有批评的意思,微微的点了点头。“那你都喜欢哪些体育活动呢?”我接着问道。不等刘刚回答,旁边的小朋友开始插话了:“刘刚溜溜球玩的不错!”“真是这样吗?你愿不愿意给大家表演?”我顺着同学的插话说道。这时有几个调皮的同学已经将溜溜球送到了刘刚的手上,刘刚有些不好意思。我鼓励全班同学为他加油,在一片加油和呐喊声中,刘刚拿着溜溜球做出了几个动作,虽然动作并不是很舒畅,但是此刻我看到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我坚信这是他笑得最开心的一节体育课。
  随后,我请班级的体育委员做刘刚的指导老师。刚刚在同学面前大发光彩的刘刚,此时学得十分的投入,他跟着体育委员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没有丝毫的懈怠,我站在远处静静地看着。果然,没过多久,刘刚学会了跳绳。当体育委员向我和全班学生宣布这一“喜讯”时,操场上响起了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刘刚成功了!”这是我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从那以后,在体育课上,我再也看不到胆怯、害羞的刘刚,他就像变了一个人。
  我的心里感到特别的欣慰,因为当我看到孩子不足的时候,能够平心静气地思考对策,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此刻,我体会到了“教育是一种智慧”的深刻内涵。同一件事,换个角度去看时,得出的结论或许就会有所变化。换个角度看待我们的学生,你会发现我们眼中的“差生”其实有很多地方在“闪光”;换个角度看待我们的学生,你会发现另外一片灿烂的天空。每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放大孩子的优点,缩小孩子的缺点,我们眼中就没有“后进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0:19:00 | 只看该作者
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通过体育活动是培养孩子树立自信心的比较有效途径。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育孩子自信心的肥沃土地。
  体育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可以缩短教师和孩子、孩子与孩子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活动中,教师应经常注意孩子的活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如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也可以发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号,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孩子的兴趣,使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让孩子在挑战中认识自我
  二、让每个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孩子要区别对待。举个例子,如从高处往下跳如果以120厘米的高度来要求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使他们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如果教师同时安排100厘米、80厘米、60厘米等不同的高度,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并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因此根据现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提高要求,让孩子面临挑战,在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每一个新高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渐渐产生信心,逐步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
  三、让孩子有主动探索的机会。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当活动器具展示在孩子面前时,教师应让孩子自己想出玩的办法,如“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怎么玩,想的办法越多越好”、“除了这样玩,还可以怎样玩”等等。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一次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四、多鼓励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没有成功,这并不表示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如果我们指责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并放弃努力。而在鼓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鼓励孩子最重要的是:一不要讽刺他们,以免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二不要过分赞扬他们,以免使他们产生骄傲情绪。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鼓励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鼓励的目的是让孩子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由此发现自己的能力。如“继续下去,你会成功的”、“我相信你的妈妈看到了一定会为你高兴的”等鼓励性的语言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同时教师也应该告诉孩子,只要他们肯尝试、肯努力,就会感到乐趣无穷。
  五、正确评价孩子的表现。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孩子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孩子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用言语形式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应做到:
  1.有丰富的评价语。如果孩子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做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得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这就是老师喜欢的”、“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请孩子示范时,教师可以说“大家来看×××的表演”、“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等。事实上,教师可以用无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和孩子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
  2.用肯定性语词代替否定性语词。肯定性语词能明显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否定性语词只告诉孩子不应该怎么做,却无法表达应该怎么做。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就比用“不要胆小”、“不要紧张”更带有激励作用。用“你应该再努力些”、“我已经看到你在进步”、“我希望你做得更好些”比用“你不要偷懒”、“你的进步不快”、“你让我失望了”等更能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非言语性的评价是通过面部表情、声调、身体动作等方式来表达的。它是语言交流的辅助形式,在体育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1.辅助性言语。它包括语气、语调等。同一个语词,教师运用的语气、语调不同,它表达的含义就不一样。如“加油”两个字,如果语气生硬,就有责备的成分;如果语气亲切,就是一种鼓励。又如“啊”字既可以表示惊讶,也可以包含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0:22:00 | 只看该作者
2.动作行为。即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或情感。由于体育活动场地较大,教师学会用点头、拍手、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赞同或反对是很重要的。
  3.人际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情景中,那些预期采取否定态度的孩子倾向于站在远离教师的地方,那些想获得表扬的孩子倾向于站在靠近教师的地方。所以教师应经常走近孩子,拍拍他们的肩,摸摸他们的头,表示无声的支持或赞扬。
  4.目光接触。教师可以通过视线来与孩子交流友好、亲切或焦虑、愤怒等情感,告诉孩子老师正在关注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0:23:00 | 只看该作者
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通过体育活动是培养孩子树立自信心的比较有效途径。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育孩子自信心的肥沃土地。
  体育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可以缩短教师和孩子、孩子与孩子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活动中,教师应经常注意孩子的活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如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也可以发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号,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孩子的兴趣,使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让孩子在挑战中认识自我
  二、让每个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孩子要区别对待。举个例子,如从高处往下跳如果以120厘米的高度来要求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使他们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如果教师同时安排100厘米、80厘米、60厘米等不同的高度,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并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因此根据现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提高要求,让孩子面临挑战,在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每一个新高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渐渐产生信心,逐步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
  三、让孩子有主动探索的机会。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当活动器具展示在孩子面前时,教师应让孩子自己想出玩的办法,如“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怎么玩,想的办法越多越好”、“除了这样玩,还可以怎样玩”等等。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一次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四、多鼓励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没有成功,这并不表示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如果我们指责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并放弃努力。而在鼓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鼓励孩子最重要的是:一不要讽刺他们,以免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二不要过分赞扬他们,以免使他们产生骄傲情绪。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鼓励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鼓励的目的是让孩子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由此发现自己的能力。如“继续下去,你会成功的”、“我相信你的妈妈看到了一定会为你高兴的”等鼓励性的语言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同时教师也应该告诉孩子,只要他们肯尝试、肯努力,就会感到乐趣无穷。
  五、正确评价孩子的表现。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孩子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孩子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用言语形式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应做到:
  1.有丰富的评价语。如果孩子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做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得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这就是老师喜欢的”、“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请孩子示范时,教师可以说“大家来看×××的表演”、“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等。事实上,教师可以用无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和孩子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
  2.用肯定性语词代替否定性语词。肯定性语词能明显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否定性语词只告诉孩子不应该怎么做,却无法表达应该怎么做。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就比用“不要胆小”、“不要紧张”更带有激励作用。用“你应该再努力些”、“我已经看到你在进步”、“我希望你做得更好些”比用“你不要偷懒”、“你的进步不快”、“你让我失望了”等更能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非言语性的评价是通过面部表情、声调、身体动作等方式来表达的。它是语言交流的辅助形式,在体育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1.辅助性言语。它包括语气、语调等。同一个语词,教师运用的语气、语调不同,它表达的含义就不一样。如“加油”两个字,如果语气生硬,就有责备的成分;如果语气亲切,就是一种鼓励。又如“啊”字既可以表示惊讶,也可以包含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6 12: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