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 海陆的变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7:4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较少但比较抽象,涉及的时空尺度大,学生对具体的地理分布知识掌握不多,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形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应用能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大洲大洋的知识,对他们的分布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为板块的分布起到良好的知识铺垫,因此,我减少教师讲述,增加学生活动,通过分析案例,结合课件,提供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令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单一刺激有助记忆,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对记忆的帮助更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活动、读图、拼图、分析、想象等多种活动形式和多种教学手段,把学生的头、手、口、眼、耳动员起来,让学生多想、多做、多说、多看。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实现有效学习。

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拼图等操作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但这恰巧会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同时,在上课过程中,力求让自己去组织、引导、启发和激励学生,成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自终处于主体地位,并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学习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在学生案例分析过程中如何准确地找到问题的关键,如何对活动时间的适时控制,如何保证课堂秩序活而不乱,拼图时其他学生的活动怎样安排更合理,小组内部的合作互助学习如何才能更充分有效,如何针对不同班级学情进行适度调节等都是令我疑惑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摸索、完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7:45:5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以成语典故作为引入,魏格纳的事迹作为过渡,整堂课讲故事的形式贯穿始终,形式新颖,紧紧牵引学生的思路,其学习兴趣也随之被点燃。由于本节课的难点“板块构造学说”以及海洋的生成与发展牵涉到较多专业用语,而且内容也比较枯燥,本以为学生难以接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注意多念这些专业用语,如“碰撞”、“张裂”、“挤压”、“隆起”等,并把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点燃,难点的突破比想象中的效果要好。
2、地理教学应秉承让学生学有用的地理这一宗旨,在讲解完火山与地震后,有必要花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解地震前兆现象以及避震措施等,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很感兴趣,虽然课堂纪律有点难以控制,但确实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知识。不过由于时间问题,本节课主要以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讲解了避震措施,而没有讲到地震前兆的现象。
3、以魏格纳的事迹引入,讲解完“大陆漂移假说”后,让学生说说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学习魏格纳什么优秀品质,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可适当加以引导、点破,从而渗透了品德教育。
4、地表形态变化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本节课只讲到了地球内力作用,而没有讲到外力作用,考虑到外力作用是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而且本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已经很多,担心如果讲到外力作用会增加学生的难点,但是如果不讲就造成了学生知识架构的缺陷,到高中再学可能会比较吃力,所以以后再上这一节课应该考虑把这部分的内容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7:46:05 | 只看该作者
《海陆变迁》教学反思
一、反思本堂课的教学理念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当地的经济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教无定法”,我们要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如实验探究、角色扮演、小组活动、读书指导、社会调查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思路
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理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其中有许多理解性、抽象性的东西。探究式学习方式,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特点是由学生完成比较复杂抽象的课题或独立作业,它有突出的优点: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能使学生在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逐步学会并掌握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方式完全适合课改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积极地提倡,特别是对于地理课程中抽象的、学习难度大的知识点,更应该提倡这种教学方式方法。 三、反思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1.积极回应
师生共同解读企鹅、袋鼠、大熊猫、国旗上的枫叶、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埃菲尔铁塔等贺卡,找到贺卡上所表示事物所在的大洲。 2.设疑激趣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天生就是这样的吗?过去的陆地和海洋是什么样子?将来的陆地和海洋还会发生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使海陆发生改变? 3.情景探究


说图(鸵鸟在非洲西部和南美洲东部):鸵鸟生活在陆地上,按理说他们不会游泳,更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为什么在非洲西部和南美洲东部都有鸵鸟的分布? 模仿魏格纳的实验:非洲和南美洲的拼合 小组讨论: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煤层。 4.峰回路转
20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大陆漂移是板块运动形成的。于是板块构造学说诞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很多地理现象: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成因、地震与板块活动的关系。 四、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成果
1.很多时候地理学习让学生认为很难很抽象,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加上以往的学科偏视使得学生的重视程度就更不够了。而今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新理念的推广,使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有新的学习和探索的方向。针对初中低年级学生活泼热情、乐于观察、乐于交往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本堂课,完全是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自然会有新突破。学生对学习也越来越感兴趣,真正体会到了做学习主人的自豪与自信。   
2.本堂课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观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将具体知识整合到内容体系中,强调学生参与体验、探究活动而发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的个性日益鲜明。反过来,如果教师一直局限于讲授的教学,知识的传递、灌输可能会更加快速,学生得到的结论更符合我们成人的观点,但是他们的创新能力、参与意识就要大打折扣、参与面也不会很广,个性也难以得到发挥,这样学生的兴奋点就难以得到点拨。
3.地理学科的教学发展不仅仅是对某一课做出特殊的设计和改进,而是要从整个教学过程入手,贯穿始终,让学生一直处于对地理的喜爱和探究当中,让地理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的兴趣爱好。本节课教师没有刻意的去让学生如何学习掌握某些地理知识,而是要学生从观察身边的地理事情和现象开始,一点一滴的积累,不仅可以拓展知识,还可让书本的知识更加具体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9 18: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