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复制链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13:00 | 只看该作者

远的地方,现在让我们向东,作一次长途的旅行。我们将在一些城市和村镇停留,看看人们是怎样生活的。”然后我讲到在我们的“旅途”上遇到的田野、河流、居民点的情况,一边讲,一边演示图片和幻灯片。?
已经黄昏了,我们不知不觉地“旅行”了2个小时,可是只“走”了不到100公里。小朋友们心情迫切地期待着下一次继续“旅行”的日子。?
……又是城市和乡村、森林和河流、建筑物和古代文物,但是“旅行”并不感到单调乏味,因为儿童在我们祖国的每一块地方都能看到新的、独特的东西。“旅行”了几天以后,我们已经接近了伏尔加河,看见了许多水电站,还在沿伏尔加河的辽阔的草原上跟放牧人会见。小朋友们屏声息气地听着关于决定人类命运的斯大林格勒大战的故事。假如不是不计其数的英雄们在这里拼死战斗,那么我们今天就不可能在这个教室里学习。应当从小就引导小朋友们关心全人类的命运。?
小朋友们一天天地深入我们祖国的大地,在他们的面前不时地展开新的景象:这里是有着无限的地下宝藏的乌拉尔,这里是神秘莫测的原始森林,这里是汹涌奔腾的西伯利亚的河流……然后我们坐上轮船,渡过贝加尔湖,欣赏着群山和森林,在篝火旁边过夜……我们再往前行,小朋友们面前展现出远东的无尽宝藏,再往前就是大海了。我们坐上远洋轮,东渡库页岛,然后到达千岛群岛——这儿是我们祖国的白昼开始的地方。我们的“旅行”大约用了3个月时间,平均每天行程100公里。我们见到40多个民族的人,结识了许多优秀的人物——农民、建筑工、矿工、渔夫和地质工作者。他们都在劳动,为的是我们生活得更好。小朋友们发生了对祖国的自豪感。?
后来我们又到祖国的北方、西方、南方去做过几次“旅行”。我们在旅途中度过了整整一年(二年级)。“祖国”这个词在儿童的意识里不再是空洞的了,而是充溢了鲜明的景象,激发了他们对祖国人民的英勇劳动的自豪感。?
我们也动身到国外去“旅行”。我提出的目的是向儿童指出地球上各个地方的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美,讲述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和劳动中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儿童对各国人民的文化、艺术、现在和过去的情况的兴趣,说明世界上正在进行着的善与恶的斗争。在这些“旅行”中,直观性起着更大的作用,因为必需发明条件,使儿童形成关于遥远的国度和在我们这里看不到的自然界的表象。?
起初,我们到全年都是夏天的国度里去。小朋友们一天天地了解埃和、印度、锡兰、印度尼西亚的自然界、人民的生活习俗、劳动和文化,——他们听讲关于这些国家的故事,看记录影片等。小朋友们好像真的置身于笔直的棕榈树下,感受到赤道上的炙人的炎热和大雨后的凉爽,观察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到金字塔之国——埃和去的“旅行”,特别使儿童感到津津有味。?
然后,我们到邻近各国去“旅行”,我们到了斯堪的纳维亚、中欧各国、土耳其、伊朗、阿富汗、日本。我们又以同样的方式到了南美洲、加拿大和美国,到了澳大利亚和北极。在做环球“旅行”的时候,小朋友们看到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生活得幸福。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那里存在着人压迫人、饥饿和贫困的现象。在小朋友们的意识里,形成着关于发生这类不良现象的原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观念。小朋友们逐渐地认识到:世界上正进行着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的、不可调和的斗争。我力求使我的同学们关心那些至今还在被剥削者所奴役的劳动人民的疾苦,关心至今还没有获得自由的整个人民的疾苦。?
在小朋友们的面前逐渐开阔起来的世界,不应当仅仅是些海洋、大陆和岛屿,是些没有见过的植物和动物,是北极的极光和赤道的永夏,而首先应当是人,是人们为了幸福的未来而进行的劳动和斗争,是人类对于幸福和公平的世代相传的理想,而这个理想在已经消灭了人压迫人的国家里正在变为实际。小朋友们进入这个世界,不应当仅仅是些无动于衷的旁观者,只知道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只会讲述一番,而应当是非常关切人类命运的人。?
在进行国内和国外的“旅行”活动时,要防止一种偏向——就是“喂给”儿童过量的知识和印象。列夫·托尔斯泰曾经给教小小朋友的教师建议说:“你们要防止过分热衷于(特别是外国为儿童出版的书籍里)给儿童讲述科学所探知的非同寻常的结果,譬如地球、太阳有多少重量啊,太阳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啊,树木和人体是怎样由细胞组成的啊,人们发明了哪些新奇的机器啊,等等。”这位伟大的作家和教育家解释自身的建议说:单纯讲研究效果会对同学起有害的作用,会使他们养成轻信言词的习惯。自从作家写出这些话以后,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世界发生了难以识别的变化,科学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而且小小朋友的眼界也不同以往了。但是,托尔斯泰的建议,在今天也还没有失去它的价值。对于年龄幼小的小朋友讲述事物时,不要用过多的信息使他们震惊。
58、“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
用记忆来代替考虑,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实质的观察,——这是使儿童变得愚笨,以至最终丧失了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端。?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为学龄前儿童的敏锐而牢固的记忆力感到惊奇。譬如,一个5岁的小朋友跟家长亲到树林里或田野里散步回来,他完全浸沉在那些鲜明的形象、画面和现象留下的印象之中。过了一个月、一年,家长亲又准备出去散步,儿子急不可耐地期待着那个静静的、晴朗的早晨快点来临。他回想起有一次,很久很久以前,他曾经跟爸爸妈妈一起到树林里去过。家长亲惊奇地发现,那些鲜明的、生动的细节还在小朋友的回忆里闪闪发光。小朋友想起了那一朵长着两种不同颜色花瓣儿的令人惊奇的花朵。父亲惊异地听着儿子在重复讲述那个关于兄妹两人变成了花朵的美丽的童话。这个童话是一年以前,在林边的空地上,父亲讲给母亲听的。当时小朋友好像并没有在听父亲讲些什么,他在追赶一只蝴蝶,——那么,他的记忆是怎样把周围世界里这似乎是极小的一点点东西坚持下来的呢??
道理就在于,儿童能够非常敏锐地感知那些鲜明的、富于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并把它们很深地坚持在记忆里。小小朋友经常会使大人惊讶地提出他在感知周围世界的形象的过程中,在他的意识里发生的使人最为意想不到的问题。譬如现在这个小朋友,他回想起那朵奇怪的花,就问父亲说:“那兄妹两个人能不能互相看见呢?您说过,植物是活的,——这么说,那是能听见、能看见的了?他们还互相谈话吧?那么我们也能听见他们的谈话吗?这一连串的思想使得父亲深为惊讶:为什么儿子在一年以前没有问到这些呢?不只是那花朵的鲜明的形象,还有那些难忘的时刻的情感色彩,怎么能够这样持久地坚持在记忆里呢?父亲还了解到,儿子仍能清晰地想像出那好像铺着繁花盛开的地毯的林边空地,蔚蓝色的天空,以和远处传来的飞机的嗡嗡声。?
我考虑着这些事,不时地自问:为什么像这样有着鲜明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14:00 | 只看该作者

动的想像力、敏锐的记忆力,对周围世界的现象有着敏感的情感反应的儿童,在进了学校的两三年以后,就怎么也记不住语法规则,那么费劲地识记“草原”这种词的写法,弄不懂9乘以6等于多少了呢?这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我得出了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结论:在上学的年代里,掌握知识的过程脱离了同学的精神生活。正因为有一条鲜明的对象、画面、知觉、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时地流进儿童的心田,所以儿童的记忆才那么敏锐和牢固。正因为儿童的思维不时地受到这条小溪的活的源泉的浇灌,所以它才干提出那些微妙的、意想不到的、“哲理性的”问题,使我们深为惊讶。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是多么重要啊。我竭尽努力,使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时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同学的意识,使儿童意识到思维规则好比是一座匀称的建筑物,而这座建筑物的构造法又是由一座更为匀称的建筑物——自然界所启示的。为了不把儿童的头脑变成知识的贮存所,变成各种真理、规则和公式的堆栈,那就必需教给他考虑。就儿童的意识和儿童的记忆的性质自身来说,要求一分钟也不能把鲜明的周围世界和其规律性在儿童面前掩蔽起来。我深信,假如把周围世界作为儿童身在其中学习考虑、识记和推理的环境,那么随着儿童的入学,他的记忆的敏锐性、思维的鲜明性,不只不会削弱,反而会更加增强。?
但也不能夸大自然界在智育中的作用。有些教师抱着一种很错误的看法,他们认为,只要有自然界存在于儿童的周围,那么这一事实自身里就包括着智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人去认识自然界,用思想去钻研因果联系的时候,自然界才干成为教育的强大源泉。过分强调直观性,是把儿童思维的个别方面绝对化,把知识活动局限于感觉的范围。不应当把儿童思维的特点——包括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思维的这一特点偶像化。固然,这一特点是客观真理,康·德·乌申斯基早已证实了它的重要性。但是,假如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思维的,那么由此并不能得出结论说,不应当教给儿童进行笼统思维。有经验的教师在强调直观性的重要性和自然界在智育中的重大作用的同时,也把这些因素看做是发展笼统思维和进行目的明确的教学的手段。?
我周密考虑了那应当成为我的同学的思维源泉的东西,规定出小朋友们在4年内应当按顺序去观察的东西,以和周围世界的哪些现象将成为他们的思维的源泉。这样就形成了《自然界的书》的300页。这就是说,进行300次观察,让300幅鲜明的画面深深印入儿童的意识里。我们每星期到自然界里去两次——去学习考虑。这实质上是一种思维课。这不是热热闹闹的散步,而正是上课。但是,一般的课也可以上得引人入胜,非常有趣,这样就更加能够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
我提出的目的是:要把周围实际的画面印入儿童的意识里去,我努力使儿童的思维过程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来进行,让他们在观察周围世界的时候确定各种现象的原因和后果,比较各种事物的质和特征。我们的观察证实了儿童智力发展的一条很重要的规律性:儿童在课堂上要掌握的笼统真理和概括越多,这种脑力劳动越紧张,那么儿童就应当越经常地到知识的最初源泉——自然界里去,周围世界的形象和画面就应当越鲜明地印入他的意识里去。但是鲜明的形象并不像在照相底片上那样反映在儿童的意识里。表像——不论它们是多么鲜明,并不是目的自身和教学的最终目的。智育是从有理论思维的地方开始的,生动的直观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手段:周围世界的鲜明形象对教师来说只是一种源泉,在这个源泉的各种形状、色彩和声音里隐藏着不计其数个问题。教师揭示这些问题的内容,就好像在翻阅这本《自然界的书》。?
现在让我们看看《自然界的书》的第1页,它的题目叫做“生物和非生物”。在早秋的一个温暖而有阳光的中午,我和小朋友们来到河岸边。我们分散在一片草地上。在我们的眼前,是一片点缀着秋季花朵的草原,鱼儿在清可见底的河水里游来游去,蝴蝶在空中翩然飞舞,燕子在蔚蓝色的天空飞翔。我们来到一个高高的悬崖跟前,那上面经过多年的变化已经露出土壤的剖面。小朋友们很感兴趣地观察着各种颜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橙黄色的、白色的泥土层和砂层。瞧,这是薄薄的一层白土,下面是金黄色的砂子,再下面是立方形的红色结晶体。?
小朋友们把土壤的上层、黑土跟深处的几层进行比较。?
“我们在土壤的上层看到了什么东西?”?
“看到植物的根,”小朋友们回答,“深处没有根。”?
“小朋友们,大家看看长在悬崖最靠边处的青草丛,再看看这一片黄砂。青草跟砂子有什么区别吗?”?
“青草夏天生长,秋天枯黄,到春天又活起来了,”他们说,“青草上长着小小的种子,它们落在地上,又从这些种子里长出新的嫩茎来……”?
“而砂子呢?”我想让所有的小朋友,特别是几个头脑愚钝的小朋友——彼特里克、华里亚、尼娜,都来进行比较。班上还有几个小朋友,像米沙、萨什柯,他们的思维的流动可以比喻为一条缓慢的然而是充溢着水的河流。还有一个女小朋友柳达,她的思维情况对我来说暂时还是个无法解开的谜。开始时我想,这个女小朋友简直就是智力发展过程缓慢,她很难理解别的小朋友们很容易就能领会的东西。但是,在这个女小朋友的一双生动的、感受性很强的眼睛里,好像有一种被什么内在的力量抑制着的思想;她似乎是故意地不急于把自身清楚地知道的东西说出来似的……?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儿是黄砂,这儿是青草。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区别吗?”?
小朋友们在考虑,他们看着绿色的草地和光秃秃的悬崖。柳达眼里露出深思的神情,彼特里克皱起双眉,华里亚拿一把砂子从这个手掌倒进另一个手掌里。?
“砂子上面没有开花,青草上面开着花。”柳达说。?
“青草地上可以放牧牛群,可是在砂土地上,你去放放看吧!”彼特里克喊着说。?
“青草遇到下雨就会长高,可是砂子呢,难道下了雨它也会长吗?”米沙深思地说。?
“砂子在地的深处,而青草是长在地面上头的……”尤拉说。?
可是谢辽沙反驳他说:“可是,河岸上难道没有砂子吗?青草向着太阳往上长,砂子只是被太阳晒热了……”?
然后,我们把不知是谁拣到的一块小石头,一片绿色的槭树叶子,一小片红色的玻璃,正在池塘里游着的小鱼,一根鹅毛,桥上的生铁栏杆,缠绕着树杆往上长的忽布草,放在一起来比较。小朋友们的思想活跃起来,他们既觉察到周围世界各种现象之间的明显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14:00 | 只看该作者

见的相互联系,也发现出那些一时不易发觉的联系。渐渐地在儿童的意识里形成着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的初步概念。一些东西是生物,另一些东西是非生物,——这一点是小朋友们通过大量事实能看出的。可是当我知道:“那么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他们就回答不出了。结论是一点一点地形成的,在这期间,小朋友们的思想又重新指向眼睛能够看见的那些东西。与正确地觉察出的特征的同时,小朋友们也会有错误,不过这些错误在实地进行的生动的观察的过程中都能纠正过来。当科斯嘉说:“生物会移动,非生物不会移动,”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小朋友刚听了都同意他的说法。可是接着是一片缄默,小朋友们向周围看着,于是反驳的意见提出来了:?
“棍子在河水里漂流,它在移动,难道棍子是生物吗?”?
“拖拉机在移动,可是谁都知道它不是生物呀!?
“蜘蛛网在空中飘动,难道蜘蛛网也是生物吗?”?
“旧房顶上的青苔不移动,它是生物吗?要么,它是非生物?”?
“还有砂子,它也在移动。我们到过采砂场,砂子就像小溪一样地流动着。”?
不,原来问题不在于移动还是不移动。那么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究竟何在呢?小朋友们一次又一次地拿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来作比较。舒拉高兴地喊道: ?
“生物在生长,而非生物不生长。”?
小朋友们深思着这些话,而他们的目光又朝着周围的事物。他们出声地推论着:草——是生物,草在生长;树——是生物,树在生长;野蔷薇——是生物,野蔷薇在生长;树——是生物,树在生长;石头——是非生物,它不生长;砂子——是非生物,因为它不生长。是的,是这样的:一切生物都在生长,一切非生物都不生长……米沙若有所思地望着远方。他是否听见了同学们在说些什么呢?当小朋友们一一说出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的时候,米沙说道:?
“生物都不可能离开太阳,”他用手指着树林、草地、田野。?
这些话又一次使我相信,头脑愚钝的小朋友有时具有突出的敏锐性、注意力和观察力。米沙的话一下子照亮了小朋友们的意识。“可是我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男女小朋友们都这样在心里自问。敏锐的思想好像又在摸索着周围世界的事物,小朋友们出声地考虑着:“无论草、花、树木还是小麦,离开太阳都不能生活。人离开太阳也不能生活……或者,人离开太阳也能活吧?不,难道可以想像人们在地底下很深的地方可以生活吗?我们清楚地知道,草在树叶稠密的树荫底下就会死掉。有一次,爸爸说过‘要是在下雨以后再有太阳晒一晒,冬小麦马上就会返青,要是不出太阳,那就糟了……’可是石头,不论是在太阳下面,还是在地窖里,都还是一个样。不,不是一个样,石头在地窖里,它上面长着一层霉……可是霉呢,——它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太阳不只是带来益处,它也会把庄稼晒死的,假如持久不下雨的话。这么说来,所有的生物不但需要太阳,也需要水。”?
儿童的思维就像这样的一条条小溪流淌着,然后汇成一条总的水流。小朋友们越来越清楚地感到,在生物界发生着一些他们所不理解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又依存于太阳、水和在自然界里围绕着我们的一切……小朋友们在读《自然界的书》的第一页的最初几行。他们懂得了,整个世界是由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这两大领域构成的。关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初步表象引起了小朋友们的许许多多疑问。他们回家以后,就去仔细观察那些原来觉得已经习惯了的东西,看见了以前没有看见的东西。而他们发觉的东西越少,发生的问题就越多:为什么从橡实里钻出来的一根细小的幼芽能长成粗壮的大橡树?树叶、枝条、粗壮的树干是从哪里来的呢?树木在冬季里生长还是不生长?要一下子回答出这些问题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没有必要提出这样的任务。好就好在儿童们头脑里发生了这些问题。好就好在儿童一边考虑一边学习,追溯到知识和思想的最初发源地——周围世界。好就好在儿童寻找准确的、正确的词语来表达自身的思想。在和周围世界进行的直接交往的过程中,获得于思维的鲜明性——这是思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应当停留在具体思维上。形象思维是向概念思维过渡的必不可少的阶段。我努力使儿童能够渐渐地运用这些概念,例如:现象,原因,结果,事件,制约性,依存性,区别,相似,共性,相同,不相同,可能性,不可能性,等等。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这些概念对于形成笼统思维起着很大作用。但是,假如不去研究活生生的事实和现象,不去考虑和理解儿童亲眼看见的东西,不去逐步地由具体的事物、事实、现象向笼统概括过渡,那么要掌握上述这些概念是不可能的。儿童在研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发生的那些问题,正好有助于促进这种过渡。我教给自身的同学观察自然界的具体现象,并且探寻因果联系。由于把思维跟具体形象紧密地结合起来,小朋友们逐渐地掌握了运用笼统概念的技巧。当然,这是一个需要进行好几年的长期的过程。
59、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我来淡谈小朋友们怎样学习读和写的情况。我已经不止一年地考虑过:当儿童开始了学校生活以后,从最初几天起,读和写对他来说就成为一件那么艰难的、费劲的、毫无兴趣的事,他在通往知识的崎岖道路上竟要遭遇到那么多的挫折。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把学习变成了单纯地读书本。我看到,在课堂上,儿童是怎样竭尽全力地去区分字母,而那些字母在他眼前跳动着,交织成了无法识别的花纹。可是同时我也看到,当这项作业带有某种兴趣、跟游戏相结合的时候,特别是当没有人向儿童提出硬性的要求(“你一定要记住,假如记不住,那就对你不客气!”)的时候,儿童是能够那么容易地记住字母和把字母拼成词。?
在“快乐的学校”诞生前几年,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我带领着一群小朋友(6岁的学前儿童)到一个小树林里去,给他们讲蝴蝶和甲虫的故事。这时,一只很大的长着角的甲虫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它正在沿着一棵草茎爬着。它好几次试着想飞起来,可是终于没有离开那棵草。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了这个昆虫。我面前摊着一本画册,我就用铅笔把甲虫画了下来。有一个小朋友要求我在画的下面写上字,我就用大写的印刷体字母写上了“жуK”(甲虫)。小朋友们好奇心强,他们开始重复地念这个词,并且仔细地看那些字母;对他们来说,字母就跟图画一个样。有的小朋友在沙土地上学画这些跟图画一样的字母,有的小朋友用草茎编结成字母的样子。每一个字母都好像使小朋友们想起了什么东西。例如,字母ж在他们看来,就像那只甲虫张开翅膀,想飞而没有飞起来的时候的样子。……过了几个月,我到这些小朋友的班上去听课,——这时候他们已经入学了。任课的女教师经常抱怨:识字很难教。可也真是凑巧,这堂课上要学的正是字母ж。小朋友们的睑上浮着微笑,教室里发出窃窃的私语声:小朋友们重复地念着.жуK这个词,清晰地区分出字母ж。小朋友们纷纷举手,使得女教师大为惊奇,怎么所有的小朋友都会写жуK这个词?这节课上得多么欢乐、愉快啊……这对我来说,也是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14:00 | 只看该作者

活教给我的一节教育学的课。?
现在,我们办起了“快乐的学校”,我又想起了这件往事。儿童应该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发明的世界里。当我们想教会他们读和写的时候,仍然应当使他们置身于这个世界里。是啊,当儿童迈步踏上认识的阶梯的第一级时,他的自我感觉如何,他的心情如何,都影响着他今后怎样走过通往知识的整个道路。只要想到对许多小朋友们来说,这第一步台阶就成了难以克服的障碍,就使人感到可怕。请你们留心观察一下学校的生活,就会发现,许多小朋友正是在学习识字的阶段,就对自身力量失去了信心。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来一起设法,使得小朋友们在踏上这第一步阶梯时,不要感到那么费劲,使他们向着掌握知识迈出的每一步,都能像鸟儿矫健地起飞,而不要像一个背负着繁重的负担,精疲力竭,跨着疲乏无力的步子的行路入。?
我开始带领小朋友们到“词的源泉”那儿去“旅行”:我让小朋友们观察世界的美,同时我也努力把“词的音乐”引进儿童的心田。我努力做到,使一个词对儿童来说,不只仅是一种东西、对象或现象的标志,而且使它带有情感的色彩——带有它的芬芳的香气和丰富多彩的色调。重要的是,要使儿童像倾听美妙的旋律一样倾听词,使词的美和这个词所反映的那一局部世界的美,能够激起儿童对于表达人类语言的乐声的那些小图画——即字母的兴趣。当儿童还没有感到词的芳香,没有看见词的绚丽多彩的色调的时候,是不应当开始识字教学的;假如教师一定要这样做,那他就注定要使儿童走上一条艰难的道路(儿童最终将能克服这些困难,但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啊!)。?
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溢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干比较轻松。要让儿童牢记的东西,首先必需是有趣的东西。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我经常跟小朋友们带着画册和铅笔到“词的源泉”那儿去“旅行”。下面是我们最初的某一次“旅行”的情形。我的目的是要向小朋友们展示луг(草地)这个词的美和精细的色彩。我们停留在湖岸边的一棵柳树下。远处是阳光照耀下的一片绿色的草地。我对小朋友们说:“大家来看,我们眼前的景色多美啊!”青草地上,蝴蝶飞舞,蜜蜂嗡嗡地叫。朝远处望,是小得像玩具一样的牛群。草地使人觉得像一条浅绿色的河,而树木是深绿色的河岸。牛群呢,像是在河里洗澡。看,早秋又撒下了多少美丽的花朵!让我们再倾听一会儿草地的声音:“你们听到蝇虫的嗡嗡声,听到蝈蝈的歌声吗?”?
我在自身的画册里把草地画下来;画上牛群和像白绒球儿一样散在这儿那儿的白鹅,再画上隐约可见的炊烟,和地平线上的白色云彩。小朋友们迷恋着这个寂静的早晨的美景,也画起来。我给图画下面题上字:“луг”。在大多数小朋友看来,字母也就是图画。每一幅图画都有点儿像什么东西。像什么呢?像一根草茎。把草茎弯折一下,就是一幅画л。再折一根草茎摆上去,就构成一幅新的图画у。小朋友们就在自身画的图下画写上луг这个词。然后,我们来读这个词。对自然界的音乐的敏感,协助小朋友们感觉出词的音响。于是,记住了每一个字母的形状;小朋友们给每一幅图画里都填充进去活的音响,字母就容易记住了。词的图画被作为一种完整的东西来感知,词能够读出来,而这种读,并不是长期进行音的分析和综合练习的结果,而是自觉地再现与儿童刚刚画过的视觉形象相符合的声音的、音乐的形象的结果。在这种视觉感知和声音感知相结合的情况下,因为既给词的视觉形象里,又给它的音乐般的声响里充溢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所以连单个的字母和这个短小的词就都同时记住了。亲爱的读者,这并不是说我发现了一种什么新的识字教学法,这只是在实际里体现了科学已经证明过的东西:不强迫记住的东西,反而比较容易记住;被感知的形象的情感色彩在识记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60、必需教会少年阅读
完满的智育的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掌握该门科学的基本原理的牢固而自觉的知识? 教学就是从这些基本原理开始的,不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就不可能掌握更高深的知识。?
在小学里,小朋友们掌握最低限度量的正字法词汇(即永远牢记这些词的正确写法),掌握算术的定义、规则和公式。在少年期,这项工作遵循同样的明确方向性而继续进行。假如不把一门科学的基本原理牢固地坚持在记忆里,那就根本谈不上进行自学。?
在五至七年级备课的时候,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确定:哪些东西是应当让同学永远坚持在记忆里的。我们防止同学去记忆那些“只要理解了就可以了”的东西。我们在乌克兰语、俄语和法语方面,制定了三个学年里应当掌握的最低限度词汇表。我们认为,少年同学的思维应当做好从事发明性智力活动的准备,——这里说的发明性的智力活动,就是要求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考虑和研究的活动。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同学的那种畸形的脑力劳动(不时的记诵,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那种只知记忆、背诵的同学,可能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他在记忆里查寻出一条基本原理的时候,他脑子里的—切东西都混杂成一团,以致他在一项很基本的智力作业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同学假如不会挑选最必要的东西去记忆,他也就不会考虑。?
例如,当一个少年在写作文的时候,他才回想每一个词的写法,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他才回想简便乘法的公式,这样他就根本不可能进行考虑了。有一些东西是同学不应当事到临头才去回想的,而应当能够在智力活动中半自动化地随手运用它。像一个有经验的钳工能随手拿起他的工具而用不着端详一样(因为他对自身的工具的每一个小点都很熟悉),一个对智力活动训练有素的同学也能无需紧张地集中考虑,就从自身的意识仓库里把基本原理信手拈来。?
这一点对于少年期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笼统思维的迅猛发展,使得少年对于那些应当牢牢记住的基本原理抱着一种独特的轻视态度。(“既然世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无限的,记住某某公式有什么用呢?”)但是,没有具体事实和事物的知识,就不可能有笼统思维。谁的记忆里没有坚持着可以“信手拈来”的基本原理,他到了少年时期就会出现思维不清楚的现象——即他的思维是紊乱的,这一点将对他全部的智力生活打上烙印。?
我们给予很大的注意,使同学既通过不随意的方式,也通过随意的方式来识记基本原理。在学校的“考虑之室”里,陈设着一些直观教具和专门的仪器,用来供同学进行自我检查,进行记忆训练。每一个同学都有一本“自我检查”的记事本。记事本里抄着那些必需永远坚持在记忆里的东西:如代数、物理、化学的公式等。我在一些关于心理修养的谈话里,教给少年同学们定出时间,每间隔一段就要把坚持在记忆里的东西检查一遍。?
在小学各年级,我们十分注意培养同学学习阅读、书写、推论、观察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假如这些能力在少年时期没有得到发展和提高,那么同学的学习就要感到困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14: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密切注意,使同学迅速阅读的能力得到改善。在少年期,默读能力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在六、七年级,同学应当能够一眼看下去就掌握住一个长句的完整局部的意思。不掌握这些能力,少年的思维就会变得愚钝,考虑力好像在许许多多的死胡同面前停顿下来。假如不能一眼看下去就掌握住一个句子的完整的、逻辑上独立的局部的意思,不能在把一个句子没有读到底的时候就猜出其余一局部的含义,那么这就不只会反映在目前的学业成果跟不上去,而且会影响到脑的解剖生理过程。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
所有这些都不是什么无关紧要的东西,这里面隐藏着智力局限性、智力生活贫乏的严重危险。这些能力不只要在小学里教给同学。到了少年时期,这种教学仍然要求全体教师都具备高度的教育学素养。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使五、六年级同学继续搞好表情朗读。表情朗读之所以必要,乃是为了训练。没有这种训练,就不可能培养出用眼睛和思维掌握住一个长句的逻辑上完整的局部,以和在考虑的同时再向后面的局部过渡的这些复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必需教会少年同学同时进行阅读和考虑。这一能力的心理学复杂性,就在于外部的刺激物如何激发脑的内部力量。?
必需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些同学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人的脑子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假如它的一局部不够发达,就会阻碍整个脑的工作。在大脑两半球的皮层里,有一些区域是管阅读的,它们跟脑的一些最活跃、最富于发明性的局部是密切联系的。假如在管阅读的那些区域里有了死角,那么皮层的所有局部的解剖生理的发展就受到阻碍。还有一种危险:在大脑两半球皮层里发生的过程是一去不复返的。假如一个人在少年期没有学会用眼睛和思维掌握住句子的逻辑上完整的局部或整个句子,他以后就再也学不会这一点了。?
让我们深思一下这样的现象:有些少年同学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果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同学有过人的才干。这经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干的发展。?
我们还注意使同学的书写变成一种半自动化过程。每一位教师都设计一套本学科的书写练习体系,让少年同学经常练习这门学科常用的词和词组的写法。我们还教给少年同学善于分配自身的注意力,学会一边听一边写。谁在课堂上做不到这一点,就让他去完成一些补充的训练性的练习。?
在语言文学课上,我们发展同学的观察力和正确地表达思想的能力。这时候,到思想和词的源泉那里去旅行,已经成为同学进行自我教育的习惯了。
61、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好钻研的、发明性的、探索性的思维的人。我认为童年正是培养思维的时期,而教师是悉心地造就同学的机体和精神世界的人。关心儿童大脑的发育和强壮,使大脑这一面反映世界的镜子经常坚持清晰和易感,——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正像肌肉要通过体力锻炼和克服困难才干得到发育和强健一样,大脑也需要劳动和紧张才得以生长和发展。?
儿童的大脑是在理解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多方面的联系(因果联系、时间联系、机能联系)的过程中得到发育和增强的。我觉得自身的任务就是协助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各种现象中的这些联系,以便形成、增强和发展他们的喜好钻研的、敏锐的、善于观察的智慧。?
解答训练儿童聪颖机敏的应用题,是激发大脑的内在能量和刺激智力使之活跃起来的练习。这些应用题是从周围世界的事物、对象和现象自身中发生出来的。我使儿童注意到这种或那种现象,努力使儿童看出目前对他来说还是隐藏着的、尚未理解的联系,促使他发生一种要找出这些联系的实质和弄懂真理的意向。人的积极活动和劳动始终是解答应用题的钥匙。儿童在鼓足智力,努力确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时,他就是在完成一定的工作。在周围世界里有着不计其数的应用题。人民想出了这些应用题,它们在民间创作中以一种有趣的“谜语小故事”的形式出现。?
下面就是我们起初让小朋友们在休息时间解答的这种应用题之一。?
“有人要把一只狼、一头山羊和一棵白菜从河的这边运到对岸去。不能同时把三样东西都运过去,也不可以把狼和山羊或者山羊和白菜一起留在河岸上。只能够把狼跟白菜一起运,或者每次只带一个‘乘客’。来往运送的次数不限。应当怎样把狼、山羊和白菜都运过去,才干使这些东西都平安到达呢?”?
民间教育学里有成百上千的类似的“谜语应用题”。小朋友们对解答这类习题有强烈的兴趣。于是,我的小朋友们开始考虑了:怎样运送这些“乘客”,才干使狼不吃掉羊,羊不吃掉白菜呢?我们坐在湖岸边。小朋友们在沙土地上画一条河,又找了一些小石子。可能,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能解出这道题,但是他们都在紧张地考虑,这就是发展智力的极好手段。
解答这类“谜语应用题”很像下象棋时从事的脑力劳动:要记住自身一方和对手一方要走的好几步棋。我是在一年级开学后不久让7岁的小朋友来解这道题的。大约过了10分钟,有3个小朋友(舒拉、谢辽沙、尤拉)把题解出来了。这几个小朋友的思维速度很快,直奔目标前进,并且凭借了他们的敏捷而坚固的记忆力。过了15分钟,其余的小朋友们几乎都解答出来了。可是有4个小朋友———华里亚、尼娜、彼特里克和斯拉瓦,却毫无所得。我看出,在这几个小朋友的意识里,思维的线索经常中断。他们是能够理解题意的,也能够鲜明地想像出习题里所说的那些事物和现象,但是当他们刚刚开始做出解题的初步设想时,刚才在他们的意识里还是那么鲜明的表象就变得模糊了,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忘记了刚才还记得的东西。?
这些“谜语应用题”是训练智力的极好的手段。要解答其中的每一道题,都必需像下象棋那样记住刚才走过的和打算要走的2步到4步棋。假如不把前面的东西坚持在记忆里,那就无法走“下一着棋”。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看来可以这样解释,就是有的小朋友还不具备一种在转瞬之间把思维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之上的能力,这一点在主观意识上来说,就是一种把应用题的所有组成局部都坚持在记忆里,或者像下象棋一样同时用思维掌握住“好几步”的技能。至于为什么没有培养出大脑两半球细胞的这种能力,那是另当别论的问题。这种能力远不是由于思维物质(脑)的天生特点所完全决定的,但是也不可无视这个原因。观察证实:假如思路在一瞬间就中断了,假如儿童在同一瞬间不能用思维既掌握住现在所出现的东西,又掌握住刹那以前出现过的东西,那就说明他不会考虑,他要确定几个事物或几种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困难的。?
&nb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14:00 | 只看该作者

;我研究过儿童的思维,特别是像华里亚、彼特里克这些智力愚钝的儿童的思维。我的研究倒不是为了什么理论的目的,而是为了减轻他们的脑力劳动,教会他们学习。观察标明,首先应当教会儿童用思维的“视线”同时掌握住好几样事物、现象或事件,并且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应当使儿童通过深入地认识一件事物的实质和内在规律性,逐渐地转移到似乎从远处、离开一段距离来看一系列的事物。通过对智力愚钝儿童的思维的研究,使我更加确信:譬如儿童不会考虑和理解应用题,这乃是他们不会笼统、无法从具体的东西里解脱出来的结果。必需教会儿童用笼统概念来思维。要设法让华里亚不在她的想像里去描绘狼的具体形象,要设法让她的思想不要停留在山羊怎样伸出头去吃白菜的形象上。所有这些形象,对儿童来说都应当成为笼统概念。但是,通往笼统的道路,只有经过深刻地理解具体事物才干到达。必需教会儿童用笼统概念来思维。必需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否则,他们就会单纯地使用记忆,就会呆读死记,那样就使头脑变得更加愚钝了。?
在我们自编的习题集里,有许多是关于儿童很熟悉的劳动的应用题。在解答这些应用题时,小朋友们一次又一次地去观察:年长的人们怎样整地和收拾种子,怎样种树和施肥,怎样收割和保藏产品,怎样造房和修路。在实际生活中去寻找表象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巩固这些联系。思维和记忆是在不可分割的统一中得到发展的。为了解答绝大多数应用题,小朋友们都借助过画图,或者动手去做那些习题里提到的物品的简单模型。在童年时代,解答取材于周围世界的应用题,能够激发思维,学会考虑。假如儿童没有学会考虑,假如思维过程没有使儿童的大脑机能加强起来,那就既谈不上在数学方面,也谈不上在其他学科方面取得良好的知识。?
列·托尔斯泰说过:“请你们防止使用一切算术定义和规则,而要迫使儿童进行尽可能多的操作,你们要纠正的不是那些不按规则所做的东西,而是那些做出来毫无意义的东西。”这个建议绝不是像某些对托尔斯泰的“自由教育”思想怀有戒心的读者们初看起来的那样,好像它是否认理论概括(定义和规则)的。相反,它的用意在于使儿童去深入考虑定义和规则的实质,使儿童不要把规则看成是某种外来的、不可理解的真理,而看成是从事物实质中自然地引出的规律性。在教师对真理抱着这样的观点时,儿童才干好像在自身去“发现”定义。这种发现的乐趣是一个强有力的情绪刺激,它对于发展思维起着重大的作用。还有必要指出的一点是,托尔斯泰的建议是仅指年龄幼少的儿童而言的。?
我们从《周围世界的习题集》里选一些应用题让儿童去解答,但是并不认为这是提高算术成果的唯一手段。它在促进儿童思维发展方面终究起着辅助的作用,并且要服从于课堂上的教学和教育过程的要求。这一手段只有在跟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许多方式和方法的总体的结合中使用,才干显示其效果。我认为,用形象的话来说,它不过是到达小学的主要目的——给儿童以严格规定其范围的牢固的知识和实际技能——而要通过的一座小桥而已。在数学教学中,明确而肯定的要求和目的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对每一个学年,我都明确地规定出,究竟要使同学深刻记忆和牢固坚持的是哪些东西。同学日后的数学教养的牢固性取决于数学知识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关于自然数列的构成原则的知识。我努力做到,使一年级同学能够随时脱口而出地回答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的任何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编了一整套练习,这些练习都是对数的构成的分析。我还认为,假如同学不牢固地掌握乘法表,那么无论在小学也好,还是在日后的学习中也好,都无法想像同学能够进行发明性的学习。把必要范围的知识牢固地坚持在记忆里,这是培养发明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记忆力不好的儿童,要进行思维和善于领悟是困难的。我早就在苦苦考虑着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来增强和发展儿童的记忆力,用概念、真理和概括来空虚儿童的记忆,以便使概念、真理和概括能够随时作为思维的工具来使用。?
62、让同学生活在考虑的世界里
有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同学坐在课桌后面而无所事事,每天6小时无所事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这样会使一个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损坏下去。无论是同学生产队也好,教学工厂也好,学校试验园地也好,无论什么都无法弥补在一个主要领域里荒废了的东西。这个主要领域就是考虑,人应当首先在考虑领域里成为劳动者。?
怎样才干使紧张的、愉快的脑力劳动在学校里占统治地位呢?关于这一点可以写出厚厚的一本书,这本书在教师来说像空气一样需要。而现在我只想说说主要的意思。许多学校和教师的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同学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了——这就是让同学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固然,学校里完全不要识记和背诵是不行的,但是这种脑力活动应当占居第二位。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只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可是多么遗憾,许多教师经常忘记了这一点!),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考虑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考虑的王国。譬如说,我们安排一个八年级同学今天回去读10页教科书,而他在这一天里又从有趣的科学书籍和杂志里读了20页、30页、40页书,他读这些书不是为了去记熟它和背过它,而是出于一种考虑、认识、发现和好奇的需要,只有这样,这个同学才会成为一个会考虑的劳动者。?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妙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但是,我们还经常会看到那些被无力胜任的死抠功课的苦役折磨着的活死人。新闻记者在报道一个学校时,往往主要是把教师的工作形式和工作方法描述一番。但是,关于同学的阅读这样一个对学校、家庭和同学自己来说都如此重要的问题,我却从未看到有谁提起过。在一个善于考虑的同学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有1/3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2/3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为,说实在的,考虑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假如一个同学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去,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发生许许多多的灾难……?
让同学生活在考虑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同学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也应当向教师指明这个方向。?
那么,怎样才干使考虑的活动在学校里占据统治地位,怎样才干使考虑、认识、发现、理解和求知的需要,成为一个人的最主要的精神需要呢??
这里就需要使用教师的智慧。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同学生活在考虑的世界里,——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只有教师才有可能向儿童揭示出:考虑,这是多么美好、诱人而富有趣味的事。只有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14:00 | 只看该作者

教师给同学带来考虑,在考虑中表示自身,用考虑来指挥同学,用考虑来使同学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干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那种热爱自身的事业而又善于考虑的教师,才有力量使教室里坚持肃静,使儿童特别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才有力量激发同学的良心和羞耻心,这种力量才是一种无可争议的威信。而那些没有什么东西好讲,同学也感觉出他没有什么丰富的思想宝藏的教师,确实是很可怜的。我们依靠考虑,也只有依靠考虑,才干驾驭年轻的心灵。我们的考虑能点燃同学的学习愿望。我们的考虑能激发同学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
必需使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5年,而直到20年前我才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
第一,要教给同学一定范围的知识;?
第二,要使同学变得越来越聪明。?
假如达不到这两件事的和谐,就会使同学的学习变成一种苦役。必需进行一些专门的工作来使儿童变得更聪明。不能认为:既然同学在掌握知识,他自然就变得更聪明了。这一切远不是这么简单的。?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就是你首先要把自身培养成考虑者,你才干体会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智力活动。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使我深信,一个年幼的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为的是走出校门时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受过教育的人,而他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干成为一个好奇的、爱钻研的和勤奋的同学,就是他要善于考虑,他的生活和思想要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开他在课堂上所学的那些东西,——这种独立性是相对而言的,事实上,只有开展与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没有直接联系的丰富的思维活动,才干为在课堂上的顺利学习打好基础。?
正因为这样,我们学校里才非常注意,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墙壁里,不要机械地把事实和规则从教师的头脑里搬运到同学的头脑里。用形象的话来比喻:在教室的旁边,还应当有一块田地,让同学在那里从事智慧的、被某种考虑所鼓舞的劳动。这块田地可以是很小的,哪怕是装着泥土的一个小箱子也行。最主要的是:要让同学能够同时看见、观察和动手。哪里能做到这三点,哪里就有生动的考虑,使智慧得到磨练。?
在人的智力发展中,以现成的形式装入头脑的东西跟借助独立考虑而获得和确立的东西之间的相互关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所要记住的东西(这一点是无论如何无法取消的)越多,那么考虑的“实验室”就应当越加积极地开动工作,而这个“实验室”里的主要发明者和劳动者就是你自身。我们学校在教学实验园地里给一年级同学每人都分配几小块地,就是专门为了把这三件事(看见、观察、动手)和谐地融为一体而设想的。智慧的、受到考虑和好奇心鼓舞的劳动,——这是能浮载考虑的大船的深水。智慧的双手能发明智慧的头脑。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考虑、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
成火焰一样,发生独立的考虑。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着太阳转呢?为什么蜘蛛在下雨前爬进窠里而在天晴以前出来结网呢?为什么猫的眼睛在夜里能看见东西呢?为什么在播种前先把种子放在太阳地里晒呢?在紧张地考虑这些问题中的每一个问题时,你的思想一会儿从这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反复地进行许多次。用成年人的话来说,这就是从各个方面来研究一个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你就是在学习“在观察中考虑和在考虑中观察”,——思维训练的意义就在于此,你借助这种思维训练就比较容易理解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基础知识。在思维训练中不必搞千篇一律的做法。一个人可以观察草原和牧场上的植物,第二个人可以研究湖里的生物,第三个人着迷于在温室养花,第四个人喜欢用小的木制的和金属的零件搭造房屋、工厂和电站,第五个人愿意在金鱼缸里养鱼,第六个人把橡实种下去,培育出橡树苗,第七个人喜欢钻研一些不平常的现象的世界。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兴趣,而没有兴趣就没有发现的乐趣,就没有才干和喜好,就没有活的灵魂,就没有人的个性。
63、教师要把同学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
刻板公式,一律化,像铁锈一样腐蚀着教育过程的精细的机体,这是最有害的现象之一。经常有这样的事:看到某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依照课题计划(即按一个整的课题,把好几节课包括在内而制定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取得了好的效果,于是校长、区教育局的视导员就要求所有的教师除了写课时计划以外,还必需写课题计划。这种要求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只能造成刻板公式和一律化。教师没有足够的有预见性的依据,却必需制定这种计划。课——首先是具体的儿童。譬如说,教师准备明天给五年级同学讲关于百分数的初次概念。假如他在备课时只想到讲解百分数的方法,而没有想像课时计划的活的面目,在他的眼前没有出现那个机灵的、思路敏捷的米沙和那个头脑愚钝的、理解能力很差的柯里亚的形象,那么,这种备课只不过是进行笼统的理论推敲而已。假如教师不了解他的同学情况,不了解听他讲课的是些什么样的人,那么他是无法备好这节课的。依照一律化的要求把一个课题包括的几节课都加以设想而做出的计划之所以经常变成死的图表,首先是因为生动活泼的教育工作要求随时对10分钟以前还觉得是正确的、必要的东西做出发明性的改变和修正。当然,对死的图表做这样的批评,绝不意味着在教育工作中无法预见5节课或10节课以后将会发生的情况。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么一切教学大纲都将失去意义,学校工作也会变成一种自流的现象。但是,我们所能预见到的,只是达到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一般途径,而不是细节。在每一节课上,都有几十种这样的细节,它们的相互依存性是极其复杂而有多变性的。?
我们把脑力劳动作为总结分析的中心。这里不只指同学的脑力劳动,而且包括教师的脑力劳动。我们全体教师一直在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思维素养的问题。我对比研究了一些胜利的课和失败的课,关于思维素养的一个重要特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学习新教材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应当看出和想像出同学的脑力劳动是怎样进行的,同学是怎样感知教师叙述和讲解的东西的,以和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在一些课上,教师完全沉溺在自身的思想里,而看不到同学是怎样感知他的讲述的。外表上看来一切都很顺利,同学在听讲,在考虑,然而到了这节课结束时才发现,只有几个最有才干的同学对所学的东西有一点似懂非懂的观念,而班上的大多数同学却毫无所得。也有另外一种课。教师始终注视着同学理解知识的过程。他用不着等到下课后再去了解同学是否领会了教材。他在课堂上就能看出同学的脑力劳动的情况。他一边考虑自身所讲的东西和让同学理解的东西的含义,同时还在考虑自身的教育技巧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自身所做的事情跟所收到的效果之间有着怎样的依存性??
由此可见,教师的真正的思维素养,就在于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0 10: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