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读书笔记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6 08:1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瑞典)高本汉著;聂鸿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
   
汉语语法事实上非常贫乏,它主要是规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再加上一批语法助词的作用。所有在我们的语法中称为变格和变位的情况,以及构词的原则,在汉语中几乎都看不到。汉语不用像各种词根或词尾变化那样的特殊标记来表明所要求的词类、名词的数和格、动词的的时态和语态,这使汉语变得异乎寻常地简单。比起我们的语言来,汉语几乎不能帮助我们通过一些明确可解的迹象来确切找出词义和词在句中的作用。正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构形法,这就强烈要求人们具有猜测能力,而这正是学汉语最大的困难。如前所述,主要的难点根本不是汉字的形体,而是汉语的孤立语性质。P61

现代汉语最重要的特征是其孤立语性质,即没有道地的词形屈折,没有从一个共同词根构成几个新词的词语派生,没有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不同词类的语法差别——所有这些我们都称之为“孤立语性质”,这并不是汉语的早期原始特征。我们看到,上古汉语所具有的某些特征清楚地表明原始汉语完全是另一个样子。我们看到,上古汉语在人称代词中仍然有典型的屈折变格,在某些动词中还有个别时态变换的蛛丝马迹,但我们没有篇幅来着手讨论这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了。所以,具有真正术语含义的、道地的屈折手段在原始汉语中肯定存在,只不过我们还不能依据古代典籍来断定这种屈折系统在史前语言中究竟延伸到多古。另外我们还看到,上古汉语出现了大量的词族,其中的词都是共同词根的不同变体,这些共同词根的形态变体有时表达纯粹的语法范畴,如名词和形容词的对立、名词和动词的对立、形容词和动词的对立、动词和副词的对立、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对立、中动态动词和被动态动词的对立,等等,还有许多别的情况,限于篇幅我们不能解说了。这些有趣的特征表明,原始汉语与西方语言在性质上极为相似。像印欧语言一样,原始汉语肯定具有其屈折系统和词汇派生系统,具有其形态词类,简单地说,具有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它的孤立语特征是印欧语言中那些基本特征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此而言,汉语类似于英语,只不过它沿着简化和僵化的道路比现代英语走得更远些罢了。   P85-8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9 22: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