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9 17:2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生物组  黄丽文
有人说,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所以,我觉得作为生物教师,引领学生窥探万物的神秘正是我们的职责。而我们的主阵地就是课堂。
可现在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想要让学生认识清这个蕴含无尽奥秘的生物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认为非常简单的结构、功能、构成等知识,在学生们这理解并记忆起来却非常困难。这就给我们生物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怎样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又优质高效地学会生物知识?
我认为:生物知识研究一个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
这门课程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之一。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拓展认知空间,挖掘深层领域,并充分利用一切课程资源,调动一切可用手段,引领学生探究学习他们不熟知微观世界,使学生们可以更简单、更形象、更轻松的学会知识,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
我想通过一个教育实例来阐述一下我的理解和认识。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比较重要的一节知识,也是学生不易理解记忆的一节知识。
所以以往我的教学设计是:复习心脏结构导入;结合血液循环图,学生观察,教师讲解;总结规律;当堂复习强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化记忆。这一教学设计虽重难点突出,但是教学效果却并不很理想。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又结合网络上和一些专家们的优秀课例设计,将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修改为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复习心脏结构(出示幻灯片),人体内血液为什么能不停的流动,具体在人体内室怎样流动的呢?
(二)自主学习:教师展示血液循环动画,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了哪些问题,想知道什么?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中看到了血液在循环流动,并提出了“动画中
蓝血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血液到胃、小肠等处红色变成蓝色的了”等问题,自主学习意识很强。
(三)探究交流: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观察课本第70页的血液循环模式图,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一个红细胞的自述,从心中出发介绍旅途风光及发生事件。然后汇报交流,上讲台边指图边说明。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终点都是()。
(2)和心室直接相连的血管都是(),和心房直接相连的血管都是()。
(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方向都是由()()()()()。
在明确了循环途径的基础上,再对血液循环的意义即可以将氧气、营养物质输到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输出体外这一知识点适当加以点拨。
(四)课堂小结:教师播放flash动画,分别展示体循环和肺循 环途径,与学生共同总结当堂所学知识。
(五)巩固练习
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探究交流环节。我设计了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红细胞,从心脏出来,这一路都是怎么走的,经过了哪些地方,一一说清。但我们也须清醒的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欲,毕竟学生们的层次不同。因此我先让学生小组内部交流表演,尤其让那些学习层次不好的学生主导表演,我也参与其中,亲身示范,指导帮助他们,虽然学生们说得差强人意,但哪怕有一丁点可取之处,我也及时予以表扬,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心。通过这种方式的历练学习,所有学生都对这一节课的知识熟练掌握了,他们也尝到了学会知识的快乐。我再适时的给那些表现欲强的学生机会,让他单个汇报,这就满足了所有学生的学习欲。教学任务也就轻松完成了。
这节课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死板的教授,学生被动的静听,而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帮助、点拨、指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实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而角色扮演游戏,更让学生亲历于知识体系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红细胞,沿着这条血液循环之旅走上一遍,每到一处,报一个站名,在哪卸载加载,一一讲清。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原本的呆板的抽象记忆变成了生动的形象记忆;让原本机械的背诵变成了有趣的表演;
让原本的埋头苦读变成了快乐学习。甚至连平时学习状态不好的、不爱发言的学生,都参与
到了学习中,并能够基本讲述出整个循环过程,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从这个课堂教学事例中我总结这样几点:
一、真挚的热爱事业是教育的前提
我们都说要干一行爱一行。我觉得对教育事业的爱就是要不断地挖掘教材,加工知识,使原有的课程绽放新的异彩,从而推动学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以上面这节课来说,我可以按部就班地讲授知识,让学生机械地听、记即可。但那样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失去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使这一学科失去了生命力。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应该在原有现成的知识或课堂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精加工,深挖掘,把教学的主体向学生转变,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就是课堂的主人。自然,主动的学习就会学会知识了。
二、充分的知识储备是教育的基础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教育行业中流传广泛的一句话。但新课程改革使这句话不得不有所改变,就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是自来水”。学生随问,教师随答,学生随取,教师随有。这就要求教师有充分的知识储备。不单学生要学,教师更要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补充、丰富自己。而且我认为,教师不单要精研本学科知识,更要跨学科学习,
使自己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博学的教师。一言堂的时代已经过去,你应允许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问,当质疑声出现的时候,教师的博学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三、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教育的魅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单一的固定的模式下长时间学习,会逐渐失去求新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兴趣没有了,还谈什么学习呢?现在,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不仅只是书本,还有网络,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名家大师的生动、科学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合自己的教学特点的方法借鉴为己用。吸纳他人的优点,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更能丰富,教学方法更灵活,课堂就会绽放出无穷的魅力。
这节课让我收获很多,我很享受这节课,学生们学得快乐,老师教的轻松,教学效率也提高了。真正的体现了快乐学习的宗旨。我会继续认真挖掘教材,加工教材,设计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爱上学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5 21: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