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6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巧借课外阅读 轻松解读文章内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30 20:5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巧借课外阅读   轻松解读文章内容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环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不是机械地记忆知识。可是,仅限于教材资源,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量的,又怎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引导学生关于借助课外资源的辅助,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而轻松理解文章内容。
【关键词】:课外阅读 背景资料 作者介绍  同类引用 生活资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课程语文标准》也明确规定: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而做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知道,仅局限于语文课本当中的篇目的阅读是远远达不到这个量的要求的,更为重要的是,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量到质的提升,语文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课外阅读。并从中汲取精华,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引用,加以生发,从而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内容。
一、     课外阅读对解读文本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这谁都知道,可又有多少老师真正重视过课外阅读呢?授课过程中,我们常常感叹学生的阅读能力太差,一篇文章分析来、演练去,考试时学生还是错漏百出,归根结底是学生没有真正的阅读理解。经过不断的总结反思,我深切体会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不仅要立足于文本,更要延伸到课外。文本内容的理解,更要借助于课外内容的辅助。一篇文章,不管语言多优美、内涵多么丰富,仅靠篇目中的文字,想要深入剖析,着实不易。况且,学生匮乏的知识、浅薄的人生阅历都是文本理解的不得条件。想要羽翼更加丰满,课外阅读必不可少。当学生面对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文章时,若能巧妙把课外阅读中获取的信息,积累的词汇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这对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发展阅读能力,促进语文学习都是大有所益的。
那么如何正确引用课外阅读,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二、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课外阅读,帮助理解内容。
1.背景融入,通晓古今
语文教材中的篇目选文广泛、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很多文章还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会由于背景知识的缺失而出现阅读障碍。如在教学中让涉世甚少的学生理解那些跨时代的历史性文章,学生往往会茫然而不知所措。因此,无法挖掘文章内涵、理解主旨。这时,背景资料这一活水的注入,正好能解学生的烧眉之急,势必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给学生更多的启示。背景的融入,可以是老师的巧妙运用,当然,如果是学生能够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对背景故事或背景事件有所了解,那自然是能够巧妙运用,比老师的传授更深刻,更有感悟。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特别喜欢紫藤萝花那紫色的幽香,因为作者赋予它生命的内涵。每每品读时,我都被文中的语句所感染。是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紫藤萝花由衰到盛,虽经磨难,但生命从未阻断,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不仅化解了作者内心的悲痛,更是直接影射入我的内心,让我获得持久的精神力量。可是,相对于课外阅读量较少、知识面较为狭窄的学生而言,要真正理解这赋有深义的语句及文章的主题并非轻而易举。在授课过程中,我就碰到了这们的拦路虎。当问及“为什么说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这一问题时,学生一问三不知。现在想想,归根结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较少,对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遭遇全然不知。为促进学生理解,我联系了文章写作时的背景,即文革动乱结束后不久,又把此历史背景与作者在文革中深受迫害及弟弟身患绝症的遭遇紧密结合,学生学顿时豁然开朗,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真实写照。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是要告诉我们,人生长河中,总会遇到困难与挫折,我们要正视它,不向命运低头,要保持对美好生命坚定的信念,勇于战胜困难,创造美好生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30 20:51:08 | 只看该作者

此次授课,如果不是备课时翻阅相关书籍文献,那么何来的背景资料展现于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可见,多读书,方能通晓古今,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用,必能打开学生闭塞的思维,从而帮助理解文章主题。
2.作者介绍,熟知人物。
做为语文老师,我们深知真正理解一篇文章,是要与作品及作者的思想达到共鸣的。而教材中所选择的篇目都是名家名篇。不同时代的作家其生活的环境及背景迥乎不同,创作风格别具一格,其作品的思想主张不仅丰富深邃,更独树一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深入浅出地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与之达成思想的共鸣呢?这就一定要对作者有所了解,有时候,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其原因正在对作者知之甚少。在这梗塞之时,如果老师能够转化阅读视角,试着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去揣测、、推敲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或许能点醒学生,为学生的阅读打开另一扇窗,从而走进作者的思想,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使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得以体现。
柳宗元的的《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但这篇文章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不仅仅是写景状物,更是借助这美好的自然风景,寄托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但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常常被误认为这是一篇闲适风雅生活的游记,而对于作品的主题及作者的思想却拿捏不透。特别是文章第四段中写到“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前文明明还是因景而乐,此时为何犯忧呢?这一乐一忧看似难以相容,但并不是。可如何才能引导学生理解呢?为突破这一难点,授课过程中,我巧妙引入了对作者柳宗元的介绍。当我向学生介绍柳宗元的遭遇时,学生茅塞顿开。此文正是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后所作。心中自然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只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心情,所以说快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油然而生。
由此可见,每一篇文章都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谓景随情迁,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心灵的写照。所以为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授课过程中,可适时引入对作者的介绍,那么学生也会变得明朗起来,其作品的写作意图便很快有所领悟。
3.同类引用,促进理解。
所谓同类引用,即引用同一作者的文学作品、同一题材的文学作品、或同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因为此类作品其主题思想往往相似。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或名家名篇,能从多个角度解读课文,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同时也是对课文学习很好的延伸和拓展。
如教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什么作者要构思这样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呢?为理解作品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大可引用陶渊明的其它同一主题的作品。陶渊明是一个主张田园生活的隐士,所以他的很多文章,诗歌都表达这种思想。比如《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又如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中的诗句“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授课过程中,可以引用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可引用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些异曲同工的诗句在教学过程中可相互引用,即可加深学生理解,又可帮助学生积累。
4.生活导入,加深理解。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这对语文教育是大有益处的。他说:“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这是中国教育的弊端。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而语文作为一门与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学科,无疑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做为语文老师,我们岂能孰视无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要让学生学会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情境,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片段的记忆与理解来学习语文,从而领悟语文中的美和内涵。
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是一篇极其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其内容涉及到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沟通,又涉及到与同学之间的友情 。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真正体会到文中“我”的感受,我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实际。当无法取得父母的理解时,当有愧于同学时,你的感受如何?就这样,我让学生设身处地,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从而引领学生走入文章当中的角色。从心灵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进而达到理解文章主旨的作用。又如莫怀戚的《散步》,作者通过散步这一小事体现我国传统的美德——尊老爱幼。那么在平时的生活点滴中,你自己有没有感受到,又是怎么做到尊老爱幼的呢?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而理解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又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总之,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教材文字的推敲,要想尽办法把文本中的文字激活,变成自己的情感体验,课外阅读正好能丰富学生的资源,教学过程中,按需选择,因势导入课外资源,这就像是一把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领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使教与学更具张力,使阅读教学得以有效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5-30 20:51:19 | 只看该作者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陆志平著《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让语文与生活自由飞翔》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 03: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