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0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读书体会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00:2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读书体会笔记

  周国平先生是我熟悉的一位伟大作家,更是一位人生的导师,也是学贯中西的哲学家。在大学时代,我拜读过他的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为妞妞的逝去而伤心不已。

  赵校长推荐我们读了他的《智慧引领幸福》和《生命的品质》两本书,更是感到周国平先生像一位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如何获得幸福和怎样提升生命的品质,让我们在大师的教导下学会思考智慧、幸福、生命等终极问题。在思考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我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为了更好的汲取周国平先生的思想,正逢“十一”长假,便去新华书店购买了他的随感集——《把心安顿好》。当我还没有翻开时,就被封面上沉思的先生和他的话吸引了。他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这句话深深地刺疼了我,我扪心自问,我把命照看好了吗?把心安顿好了吗?我的人生圆满吗?

  成为一名教师是我的夙愿,更是我的理想。这种情感来源于家教,也来源于村里长辈的勉励。我生长在一个潍坊白浪河沿岸的小村庄,但这个小村庄却人杰地灵。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革命家,有建国后五六十年的清华生,有八九十年代的西安交大、中国医科大的大学生,正是这种学习的氛围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去实现人生的目标——大学。在2000年的高考中,我考上山东省重点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圆了我的大学梦。但专业是非师范的,多少有点伤感,但毕竟是师范,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到地理教育专业班听教育学、心理学的课,为将来奠基。那是的我,真的对知识充满渴求,对工作充满向往,对人生充满美好。

  工作近十年了,工作如清水一样平静,没有了激情,更没有了当年渴望知识的热情,心似乎一直在漂泊着。但当读到《把心安顿好这本书时,我的心才有了着落。我的理想,人生的追求既然是成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把心放在教育上。虽然在把心安顿好读后感教育孩子上,出现过或多或少的过错,但我的核心教育方式没有变,那就是爱你所教过的所有孩子。而这种“爱 ' ,也让我获得了快乐。真正的快乐源于精神,而不是物质。教师更能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这样的快乐。今年的教师节,是我教育生涯中值得纪念的日子。我收到了一份来自大二学生的珍贵礼物。他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学生,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记得在高一时,我走进教师,班长喊完起立后,仍有一个学生坐在座位上,正在专注地写毛笔字,我当时特别生气,竟然有这样的学生,不知道尊重老师。当其他同学坐下后,我走到他跟前,或许是同桌提醒了他,这个小男孩抬起头,满然地望着我,有点不知所措。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道歉,特别是当我看到他写的毛笔字时,更觉得他在这方面是有造诣的孩子。我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然后向他笑了笑,便回到讲台,继续我的课。这件事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就逐渐淡忘了。后来,这个小男孩考上了聊城大学。在一次同学聚会中,他们邀请我过去玩,我欣然过去,看到学生升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作为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高兴的。他们向我敬酒,席间说着大学里美好的事。我的班长说:”老师,张勇的毛笔字很好,现在是大学里的书法学社的社长,你不索要一幅字吗 ? “我一向是不便向学生开口的,但今天班长提起来了,我就试试看。张勇非常高兴地说:”正是那堂地理课前的小插曲,让我对老师有了感激之情,在过去的课堂上,我一定会受到严厉的批评,而你却用微笑来化解了我心中的错,我一定会写出最好的字送给您。“正是我的无意之举,获得了学生由衷的赞美,这比他们考上大学更让我幸福。今年的教师节,张勇邮寄了他写的字,方方正正,非常大气,写的是”春催桃李,雨润栋梁“八个大字。我何德何能,能够得到孩子这么高的评价,我勉励他继续练好书法,将书法作为一项人生的追求。我能想象出孩子在写字时,那种全神贯注地从事自己喜欢的事,并伴随其一生,这是何等的快乐,更是何等的幸福。我迫不及待地将字送到相军美术社,将字装裱起来,现在在我的书房里,每天我都看看它,它激励着我,鼓励着我。我们之间不但是师生,更是好朋友,经常发短信,QQ聊天,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并记得,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正如书中所说的,教育的主要使命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所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生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在张勇成长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没有做什么,而只是轻轻的微笑,就让学生感激很多,使他的天赋得以发挥,这就是人性的光辉。我们更应该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不但指自然环境,美丽的校园,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作为教师,教育既然是我们的职业,为什么不把她当做事业呢,只有两者的结合,把心放在教育上,我们才能在工作中获得乐趣,从孩子的成长中获得灵魂的高贵和精神的卓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00:21:51 | 只看该作者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

  这个暑假好好的品读了这本书 ,通过读书真的让我看通了许多,对教育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对学生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今天仅对其中一章谈谈感受。

  ”人“是教育的原点,”人的充分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一个教师,如果拘泥于教育的”技术“,而没有对人、对人性的一种整体洞察和思考,教育就会有局限和偏差。这些周先生的看法显然给了我很多思考!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教育即生长“这一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那么,我们该创造什么样的环境让孩子们适宜地生长呢?

  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

  周先生说:教育不可没有自由时间。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

  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即解放“这句话,让受教育者拥有丰富而又自由的心灵,应该是教育的追求吧。”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意为给孩子自由的时间,除却无穷的功课,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玩耍,去做他们想做的、应该做的事。这与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中的”解放孩子的时间“倒是不谋而合。

  书读到了这里,让我深刻的反思了自己,学生是个孩子,同样是个自然人,未经雕刻的自然人,我们不是雕刻工人,孩子不需要我们可以的雕琢,我们缺乏的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的时间,让孩子按着自己的优势快乐健康的成长。他们太缺少自由了!

  好老师也很重要,怀特海说: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知识的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一旦需要它们,又是很容易在书中查到的。所以,把精力放在记住知识的细节,既吃力又无价值。假定你把课堂上所学的这些东西全忘记了,如果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剩下,那就意味着你是白受了教育。

  好老师就是能把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完全渗透入学生的身心。对好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对教育者在当今应试教育下的极大挑战。

  教育的真谛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育智力活动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爱因斯坦把好奇心称为”神圣的好奇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00:21:55 | 只看该作者
一般来说,好奇心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这几乎是一个规律,即使在最好的教育制度下恐怕也是这样。那些能够永葆好奇心的人不啻是幸存者,而人类的伟大文化创造多半出自他们之手。唯因如此,教育必须十分小心地保护好奇心,为它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好奇心这颗嫩苗正处在生长的关键期,一旦受到摧残,后果很可能是不可逆的。

  一个人做事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强制,效果大不一样。出于兴趣做事,心情愉快,头脑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往往事半功倍。出于强制做事,心情沮丧,头脑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往往事倍功半。做一般的事尚且如此,学习就更是如此了。因为学习是纯粹的智力活动,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感受到智力活动本身的快乐,学习就会是百分之百的痛苦。遗憾的是,这正是今天多数学生的状况。

  好学生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快乐学习的能力,能从学习本身获得莫大快乐。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该使学生第一爱上学习,做知识的恋人,第二学会学

  习,做知识的主人。相反,如果使学生成了知识的仇人兼仆人,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教育即生长。“生长,多么自然和谐而充满生机的生命状态!生长,春风拂过,积雪化了,溪流活了,燕子来了,小草绿了,桃花开了;生长,夏有荷,秋有菊,冬有梅,每一朵花儿都依照自己的特点与内在需求,顺季应时地绽开美丽的笑靥。

  我想,既然是生长,就让每一朵花儿尽情地生长,是迎春,就绽放在春风中;是夏荷,就玉立在夏日下;是秋菊,就傲立于霜天;是红梅,就灿烂在雪野。每一朵花儿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风采,只要是适宜生长的,一切都是美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00:21:59 | 只看该作者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  

  当我在昭通书店里 看到这本书后 ,随即买了下来,是喜欢这个名字吧,或许潜意识里感觉自己尚未能”把心安顿好“。

  这本书的作者是周国平。以前看过周国平的一些短文,这是周国平的随感,是一本由语丝集合而成的书。本书中,作者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对何为圆满的人生进行了诠释: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把书放在每天随身携带的包里,利用闲暇时间晚上或者工作之余一点一点地阅读。书中的语言平实,简洁,精准,意深,静静地流过我心灵深处。当内心浮躁、迷茫、失意、孤独的时候,特别适合读这样的文字,它能让人渐渐归于平静。尤其是书的前半部分,读来特别让人有所体悟。

  人生匆匆如白驹过隙,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周国平的这本散文集,句句不乏哲理的光芒,但它归根结底还是在跟人们交流着如何清醒而幸福的活着,读来有一种雨后天晴恍然大悟的味道,自然间就把人从复杂引向简单。

  简单的人生并非无追求,并非一定要远离尘世,让心澄明才是最根本的。读此书,往往有心灵相通之感,觉得有些话语就是我内心想的,但是是我不知如何表达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在书中找到表达的确切方式,那种顿悟与喜悦无可名状。

  生命是一趟单程旅行,丢失便永远不再拥有。把心安顿好,学着把心安顿好,少一些纷争,少一些担忧与对物欲的追求,让生命充满智慧,丰富而简单,忙碌而充实,简单幸福地栖居于这红尘人世。

  摘录几段我喜欢的话语:

  ”我们不妨去追求最好——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职业,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友谊,等等。但是,能否得到最好,取决于许多因素,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因此,如果我们尽了力,结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我们也应该坦然地接受。人生原本就是有缺憾的,在人生中需要妥协。不肯妥协,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是一种痴愚,是对人生的无知。“

  ” 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优秀,二是幸福,而这二者都离不开智慧。所谓智慧,就是想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唯有这样,才会懂得如何做人,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优秀的人。也唯有这样,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种价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从而真正获得和感受到幸福。 “

  ”人生在世,首先应当追求的是优秀,而非成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在此前提下,不妨把成功当做副产品来争取。

  所谓优秀,是在人性的意义上说的,就是要把人之为人的禀赋发展得尽可能的好,把人性的品质在自己身上实现出来。按照我的理解,可以把这些品质概况为四项,即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灵魂。“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运气和机会,舆论和毁誉,那就不去管它们,顺其自然吧。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兴趣和志向,处世和做人,那就在这些方面好好地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也顺其自然吧。“

  ”心中有完美,同时又把不完美作为人的命运承受下来,这就是哲人。“

  ——王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00:22:04 | 只看该作者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

  很早就想看这本书了,他在我的书柜里已经躺了很久了,只是每次说 ” 现在这个先干好,心静下来再看 “ , ” 先去玩会,有时间了再看 “ 。这次没有借口不看他了。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高数考试的时候,为高数抓破头皮,老师却拿出一本书来看得入神。出于好奇,抬头张望了一眼《把心安顿好》,考试结束后,他就把这本书介绍给我们。在这本书的序中,周国平先生解释 ”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因此,本书就用《把心安顿好》做书名。 “ 老天给了每一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 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人与人之间,国语国之间,利益的冲突只导致暂时的争斗,价值观的相悖,才造成长久的鸿沟。为事业而奋斗的人越来越多,幸好,我还只是学生,可能我只是在逃避,躲在大学里,好好向上天天学习;

  相遇

  茫茫人海,你遇见了这一些人而不是另一些人,这决定了你在人世间的命运, 1999 年的夏天,我们家迎来了一个小 baby ,一直很惊讶,当初的几个小细胞竟能长大成人,能从爬到跑,能从牙牙学语到能说会道。似乎相信存在孟婆。似乎感觉奈何桥也会存在,有无数的灵魂在轮回,偏偏这一个灵魂来投胎了,这一个灵魂原可以接受无数对男女进行投胎,偏偏选中了我们家,也许在大自然的生命谱系中 。 这个孩子与我们的缘分似乎早已注册了。

  在茫茫人海里,能和我小妹相遇,我很幸福。还有另外两位闺蜜,一个叫大男,她长得不帅气,可能我比她帅一些许,她也没有男子气概,反而有几分温文尔雅,他会用歌声为我诠释喜和悲;另外一个叫佳能里,她粗心也心细,她用她的小故事为我分析顺遂和挫折。还有很多,数不过来了。我遇见了这一些人而不是另一些人,这决定了我的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00:22:09 | 只看该作者
适合的位置

  我相信不会有两个人完全一样,每个人的禀赋都是独特的,那么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适合的位置,可惜的是,经过那几道门:小学、中学、大学,我们似乎变得差不多了,在今天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不少人奋力争夺名利场上的位置,甚至压根儿没想到世界上其实有一个仅仅属于他的位置,而那个位置始终空着,在同一家公司,可是你在里面坐办公室还是做清洁的,这很重要。

  自认为自己是爱凑热闹的孩子,东扯一下西拽一下,活在世上,有时会突然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前不久把那句话当做了自己的个性签名“很多人都说: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我没有勇气面对和足够的努力去争取我想 …… ”,我在告诉自己也在告诉那些曾经说过我不知道想要什么的人。

  每次逢年过节,在商场里总会看见一大堆人 在疯抢,有的人总是朝人多的地方挤,去抢购大家都在买的东西,结果买了许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这样的人生活在同样可悲的境况里。别人去考会计证,别人去考网络工程师,别人去考托福雅思,别人去考各类证件 …… 简单地说,那些都是别人在做的事,就好像是在商店里的人们,蜂拥而至那些人潮涌动的地方,这些证件真的对自己有用吗?还有吧,许多准大学生都忙着去考驾照,可是我觉得有证了并不代表他就会开好车,就能很溜的倒车入库了。亲身经历来说,拿到驾驶证的第二天,我就驾驶着老爹的车,坐上了正驾驶座,结果就开到田里去了。不过,那本证书确实一道能坐上驾驶座的坎!

  期待

  一般人活在世上,对于未来会有种种期待和计划,并为之忙绿。有时,我在想,假如我的生命只有 24 小时,我会做什么?或许种种期待中的未来也就不存在了,唯一可把握的是当下。因为已经没有明天了,玛雅预言“ 2012 年 12 月 21 日 ”是世界末日,我就问我老爹“都要世界末日了,你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的工作?现在怎么不好好享受?地球毁灭了。那些房贷也不需要还了”,忘记老爹是怎么回答的,可能只是对我笑了笑。 2012 年已经过去了,世界还未末日,为那些不可靠的明日复明日付出全力吧!

  期待是多么诱人啊“不是鸟儿飞不过沧海,而是沧海的那头没有了等待”,大概这句话表面上的讲的是没有期待的鸟儿飞不过茫茫沧海。期待,一如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他却能支撑出奇迹;期待却也是那么可怕,因为期待的那头是个未知数。就像我,曾经多么期待能坐上摩天轮,欣赏居高临下的风景以及对故事中浪漫摩天轮的憧憬。因为有期待,那摩天轮的浪漫是任何 Roses 无法比拟的。即使我站在远处看那缓缓旋转个摩天轮,也有种无比幸福的感觉。但从不坐上去,因为自己有小小的恐高症,当心中的浪漫大过于恐高的慌张,怀揣着那份心情,期待 …… 。下了摩天轮,心里完全没有那份浪漫,而是更害怕,因为已经没有期待了。

  十年前,每到旧年离去,新年到来,我都会异常兴奋,大红灯笼成了一大特点,各种烟花可以在出席燃放。各位长辈在正月初一见面,各种压岁钱藏进我的包包。晚上,我、老爹老妈聚在一起,聚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等着那“三、二、一”的倒计时,等着新一年的钟声敲响,对老爹老妈说祝福语,大家一起守岁。

  曾经期待放假,班主任一定会拖着不放学,下面就一直骚动,一宣布放学,所有人抱着一大摞书蜂拥而出,遇到熟悉的同学就开始抱怨“班主任又拖课了”。现在,过年不能放烟花,不期待无所事事的假期。现在,每到过年前就回想着那离去一年的不可复制的片段,那一年的悲欢离合。过年是一个机会,他在提醒我们。岁月易逝,生命有限,或多或少有些伤感。

  这本书完整的看了一遍,又翻了几页,每看一次就会又有不同的解读。一个人,有一条命,一颗心,即使那颗信心让灯红酒绿所诱惑,也应该让他知道回家的路。主人,请把心安顿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00:22:13 | 只看该作者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犹如对话智者。

  扪心自问,很久没有静心读一本书。一者不好免俗,无法脱离尘嚣的纷扰,总是纠结于莫名的琐碎中无法自拔;再者心有疑虑,素晓市面上充斥一股文化泡沫,毫无营养却堂而皇之大行其道,唯恐避之不及。

  无聊时也读文字,会同时读几本小说,皆是许久前读过的经典。与其说是回味,不如说是为了寻求脱离俗世的短暂游离。曾几何时,发觉自我的角色属性早已不再单纯,犹如小说中的各色人物,生旦净末。随着年龄的增长,习惯了不去别人身上寻找意义,于是乎变得面具完整而心生冷漠。

  不可否认,被这本书吸引缘自作者温暖的标题——《把心安顿好》。这种久违了的亲切不由让人放下沉重的伪装,停止一切无端的忙碌,默默的接受灵魂的抚摸。

  作者周国平是位著名的作家,但我更愿意视他为一个有思想的写作者。他以最犀利的目光洞视人的躯体,直至埋藏最深的那一眼心泉。对多数人而言,它是渴望的,躁动的,因此无从着落,悬空着,寂寞着。于是乎,在书中常常看见一些被抽空了肉体而又灵魂粗糙的怪胎:外表光鲜,不乏形象伟岸,内心却无比丑陋、自私、媚俗;充满野心幻想,却甘于平庸堕落;喜欢自鸣得意,却时常无助而脆弱……乍看作者是想批判异端,却发现他分明在描绘最真实的凡人自我。很难接受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便是,这就是我们自己。不免困惑:我们,怎么啦?作者用经世沉稳的语气和超然淡定的笔调告知我们答案——心动。

  白岩松说,平静,正前所未有的成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们又似乎什么都有。这段看似矛盾而颇有无奈的话里读出的潜台词是——我们追求的幸福到底为何物?周国平的书中如是说:人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生命和心灵,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平静的心灵,便是幸福。在他看来,爱情和事业便是人生幸福的关键,也是生命本真、心灵平静的最佳载体。爱着,创造着,这就足够,其他一切只是有了更好、没有亦可的摆设罢了。那么,不妨让我们跟着他的思路,探讨下这两个人生命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6 23: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