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课后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课后教学反思
                                                 王元慷
大家好,针对于本课教学过程,我认真做好教学反思,现汇报如下: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同时,考虑到这是一节探究课,授课前并没有告诉学生授课内容。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教师设计问题与活动引导”与“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成(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2)启发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问题,构建数学模型(3)探究特例、推导一般(4)归纳小结、知识整合(5)新知运用、深化认识(6)课堂检测 提升技能(7)课堂总结、内化知识(8)布置课后作业八个步骤来完成教学。学生在未经预习不知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和证明方法的前提下,在教师预设的思路中,一步步发现了公式并推导了公式,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的目标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活了学生思维。从认知的角度看,情境可视为一种信息载体,一种知识产生的背景。本节课数学情境的创设突出了以下两点:
1.从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设计数学情境。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有一种好奇的心态、探究的心理。因此,本教案紧紧地抓住高一学生的这一特征,利用“棋盘上的数学”这一探索性的材料,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类比、推理等活动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2.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本节课数学情境的设计处处以问题为导向,比如:“请问同学你认为国王能否满足发明者的要求?”、“ 你能用数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吗?” “ 如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还有没有其他推导方法?”等等,促使学生去思考问题,去发现问题。教学中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给学生思考、分析时间、讨论研究和交流展示思维的机会,通过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共享学习成果,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通过师生之间不断对话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严谨性。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启发,借助于变式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度与广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也突出两点:
1、主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同乘公比,错位相减法,从而消项化简。同时还向学生介绍提取公比法,揭示了求和本质;和比定理法,回归定义,自然朴实。学生从中深刻地领会到推导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锐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新课标提倡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节课从问题情境的创造到数学特例的操作,再到一般方法的发现,都对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和拓展,使其更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水平,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三)在作业布置时我采用分层作业,必做题每人都要做,强化基本公式的应用;选做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能力;拓展作业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尖子生。同时,允许学生对不会做的题目可以不做,只要分析出不会做的症结所在,就算完成了作业。这种新策略有以下两个优点:
1、对学生而言,完成作业是成功,个别题目没有完成,但明确了哪儿卡壳也是成功。在这宽松和谐的气愤中,他们将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变为主动学,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如果说不会的作业可以不做是“量的减负”,那么分析不会的原因则是“质的增效”,这是由于数学的概念体系以其逻辑严谨著称,而数学习题的解决,要经历多次由此及彼的推理了或计算才能获得。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正确的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也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步推理,或由题设完成某数据的计算,该题即可求解。而某步推理或某数据的计算,恰恰是疑点,即所说的“症结”,能够分析出“症结”,知道哪儿卡壳,是需要一定数学素养的,这对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在这种宽松的气愤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心态,去分析症结所在,甚至在分析的过程中,使问题或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
2、由于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屏弃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新策略实施后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绝大多数学生把对新策略的兴趣,逐渐转变成为对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中的一些遗憾:由于这种探究课型在平时的教学中还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往往以一种观赏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主动探究意识不强,思维水平没有达到足够的提升;在做习题时总有个别学生钻“对不会做的题目可以不做”的空子,而不去认真分析“症结”,但相信随着课改实验的深入,这种状况会逐步改善。另外,教师在上课时的语言还不够精炼,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提炼。
通过本节教学我们也得到了一些感悟:轻松愉快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天地,是合作交流、探索创新的主阵地,是思想教育的好场所。我们坚信,新课标下的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舞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13: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