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7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套中人》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00:19:41 | |阅读模式
《套中人》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契诃夫的《套中人》是我读高中时学过的一篇课文。现在重读此文,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文中的字并没有变,但读起来已经不是当年的感觉——时间如流水般逝去,这世界变了太多了。

  也许,我这么说大家会笑话我吧——我感觉自己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害怕变化,却又不得不接受变化。

  我的年龄并不算大,经历也很有限;但是比较喜欢回忆过去,梦想自己永远都不会长大。可是随着时间的流去,一切就都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了:校园是再也回不去了,自已也从十三岁变成了三十岁。各种情愿、不情愿的事都要做……有时候真希望有个套子,自己也钻进去。

  如果不是读《契诃夫小说选》,我几乎把《套中人》忘记,如今看来,有些东西确实能像孔夫子说的那样:温故而知新:刚开始学这篇文章的时候不懂老师总结的那些“中心思想”啊、“人物特点”啊……现在用不着别人总结了,可是读书的心境也不同了。

  曾经看过一句名言:“如果人生可以从八十岁开始,以婴儿结束的话那么人人都会成为伟人。”是的,有些事经历过了就知道对错了,可是知道对错了却又不能改变了。前途的未知往往让人产生恐惧感。我想有个套子钻进去……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00:19:59 |
套中人读后感      黄珉如

  《套中人》是俄国作家契科夫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描述了一个总把自己藏在“套子”里的怪人的事迹。别里科夫总是用厚厚的衣服把自己包裹起来,他的生活用具也装着套子,他为人刻板,做事总是提心吊胆,怕惹出乱子。虽然我对那段时期俄国沙皇的统治并不了解,但我在笑这个“怪人”之余,还是能感觉到,也许别里科夫的事迹影射了俄国当时的状况。

  文中别里科夫出现次数很多很多的一句话“千万别闹出什么事儿来”,这句话不是细心的体现,而是一种病态的恐惧。别里科夫除了把自己的肉体包裹起来,更把自己的思想埋了起来。他对一切允许的事情表示怀疑,甚至不是自己的事也会担惊受怕。也许在所有人看来这个人都不可理喻,他却控制了这个城市十五年之久。

  别里科夫在得知让担忧的事情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极度担忧极度恐慌的神态,并且总是去同事家一声不吭地坐一两个小时,使他身边的人受尽精神压迫,以至于不敢让别里科夫发现他们在干什么事。十五年内,全城的人害怕高声说话,投寄书信,彼此结交,阅读书籍,害怕帮助穷人,教人识字……直到别里科夫死去,他用最坚固的套子把自己装了起来,全城的人才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

  也许别里科夫的处事态度和当时沙皇的统治方法是一致的,禁锢人民的思想从而进一步剥夺人民的自由。别里科夫是沙皇统治制度的施行者及受害者,或者更能被想象成那种制度的代表。别里科夫的死表示作者的心声:沙皇专制最终一定会走向它的坟墓。

  我们生活的社会的精神文化远优于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所以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社会状况。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免有把自己封在“套子”里的时候,像有走上歧途却一意孤行或自己有想法却憋着不肯述说的时候。我们要努力拆掉自己的套子,去倾听或者陈述,把心与心拉得更近,在生命途中就会少一些迷茫和孤独。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00:20:04 |
套中人读后感  金夏子悦  

  其实《套中人》只是这本书其中一篇文章,也许是它富有代表性,所以这本书名叫《套中人》吧。读书的时候,时时刻刻都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苦闷不愉快,并不是情节枯燥无味,而是因为每篇故事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活在那个黑暗年代中的底层小人物,他们无不是命运坎坷,最后以悲剧结尾。生活在这个充满无情的社会中,人们只有靠把自己一层层的包裹,才能得到安慰吧,这也就是所谓的套中人。

  书里的故事都以老旧的年代的社会作为背景,讲述着在充斥着苦闷与压力的生活中一步步艰难的生活,最后演变成为可悲的结局。当然,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也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作者通过故事也在描绘出那个年代的特点。

  小说里的人物有时举止可笑,有时又让人产生怜悯之心。充分发挥作者写作优势,带有一点黑色幽默,讽刺和嘲笑着社会的黑暗,人心的丑陋,字里行间残余着淡淡的苦涩,从平凡小事中挖掘深刻内涵和具有代表性的思想。

  作者契科夫的文笔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文章及其精炼,每当我看着正投入时,会有一次大爆发,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局。

  到处都充满压力,没有任何人可以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靠自己找到快乐,也许对于书中那些人物,为他们打造的悲剧,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救赎,似乎也是一种解脱。

  现在的社会一样充满压力,但却没有了过去老旧的思想,和过去相比,压力要小太多太多。没错,任何时候都会有压力存在,先要学会有自己的想法,接着学会什么是好的想法。然后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思想倾听别人,尽管别人不一定对。还要学会将自己的想法委婉的表达出来。也许完成这些实在太累了,但是你不能喊累,只能一步步强忍着接着走。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要学会在压力中生存,还要学会在压力中生活,最好要学会在压力中也能活得快乐。

  不过,一辈子真的很短,还不如像电视剧里说得那样,痛苦一天是一天,开心一天也是一天,不如让开心多一些。可能我们才刚刚适应压力的存在,但没关系,压力有时候,也是有快乐的。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00:20:08 |
《套中人》读后感

  《套中人》讲的是一个名叫别利科夫的希腊语教师,总是畏首畏尾,自己的穿着打扮和思想都像是装在套子里一样。别里科夫最容不得别人说他,还总爱管闲事、爱告密,最后他被人嘲笑后抑郁而死。

  读了这篇小说,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人有的时候不要管太多的闲事,不该你管的就不要管。我们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懂得创新,不能害怕革命,要紧跟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举止。
5#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00:20:13 |
套中人读后感

  安东。巴普洛维奇。契科夫(Anton  Chekhov 。 1860——1904),俄国剧作家、现代短篇小说大师。契科夫出生于俄国南部港口塔甘罗格市,其父为狂热的东正教信徒,以开杂货店为生,后因经营不善破产。为了躲债,他悄悄去莫斯科谋生,一家人相继迁居莫斯科,只留下契科夫一人在塔甘罗格求学,度过了十分艰辛的三年时光。1879年,契科夫进入莫斯科大学学医,并开始尝试写作资助家庭。1884年,他大学毕业后在莫斯科附近行医,同时继续写作。1892年,契科夫在梅里霍沃购置的庄园定居,从此开始了其职业作家生涯。在此居住的7年间,他与当地农民相处融洽,免费为他们治病疗伤,为当地学校提供资助,进一步接近了中下阶层的人民。1897年,契科夫因肺病复发移居雅尔塔,但仍坚持写作。1901年,他与演员奥尔加。尼波结为夫妻。1904年,年仅44岁的作家病逝于德国巴登威勒。

  《套中人》内容概要:描写在日常生活中,别里科夫一刻也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套子”。他晴天带雨伞,耳朵塞棉花,把脸隐藏在竖起的大衣领里。他把思想藏在“套子”里,这个“套子”其实是沙皇政府压制人民自由的文告和法令。更令人诧异的是大家看见他都害怕,就是这么一个怪癖猥琐的人,把大家压得喘不过气来,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之久,而全城的人们都受他辖制,大家在青天白日之下,不敢大声喧哗、不敢交朋友

  、不敢写信……总而言之,这样一个极力想用一层坚固的壳儿把自己包裹起来的人,拒绝与外界接触,拒绝接受新生事物,最后悲惨的躺在棺材里,终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归宿。《套中人》是俄国十九世纪末,大革命来临之前,某些知识分子思想状况以及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契科夫以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写出了“套中人”不值得同情而又可悲、可叹的悲惨下场。

  在《套中人》里,布尔金讲述的关于别里科夫的故事,不仅探讨了关于逃避现实、逃避生活和自我隔绝的主题,也折射出讲故事人自身所处的现实,他在反思自身的生活境况:“我们住在拥挤、憋闷的城市里,写毫无用处的文章,玩毫无用处的游戏——所有这些不都是一种套子吗?我们一辈子就和浅薄无能的男人,还有愚昧无聊的女人打交道,听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废话——所有这些不都是套子吗?”故事的阐述者布尔金浮想联翩,想到生活中的种种“套子”。小说的最后写到伊凡内奇再也不能入睡,他站起来,坐到门外,点上了烟斗。或许,他在想:不能再这样混沌的生活下去了!这样一个结尾真得很耐人寻味!

  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仍旧活在“套子”里,只要是人就不能免俗。本人用了两天时间,拜读契科夫的短篇小说集,在他的文章中倍感其笔触娴熟洒脱,带有俄罗斯诗意的忧郁仍能穿透岁月,散发着持久的艺术魅力。愿每一位重温经典的读者,都能走进与感受那个已经远去的时代,贴近作家纯净而宽厚的灵魂,为自己寻觅一方幽远宁谧的净土!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28 06: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