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四)》教学案导学案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22:3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学案设计

课题

百分数的应用(四)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百分数的具体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通过具体情境说明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定义及利息的计算方法,给出整存整取的利率和利息的计算公式,鼓励学生利用公式计算一下教材例题中的利息,借助这个过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百分数的应用,从中体会存款的好处。

2.整节课的教学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引导学生讨论、计算,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对储蓄有了初步了解,掌握利息的计算公式,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的关于储蓄的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导入新知。(10分钟)

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年利率,怎样计算利息。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例题。

(1)说一说什么是年利率,怎样计算利息?

(2)300元存一年,到期时有多少利息?

(3)如果淘气把300元存为三年期的,到期时有多少利息?

师:同学们,从上面例题中你们获取了哪些信息?

2.怎样计算所得的利息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

1.观察例题,获取信息,小组之间交流课前调查的关于储蓄的信息。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选择。

2013年1月20日,王叔叔把100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年利率为3.00%,到期后不但可以取回存入的100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的300元。在这里10000元叫作(  );300元叫作(  )。

A.本金 B.利息 C.利率

二、新知探究。(18分钟)

1.引导学生掌握储蓄的相关知识。

(1)存入银行的钱叫作本金。

300元就是本金。

(2)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作利息。

(3)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叫作利率。按年计算的叫作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作月利率。

(4)明确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例题中的利息。

(1)观察利率表,说一说年利率2.25%的含义。

(2)淘气将300元分别存几年?

年利率分别是多少?

(3)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一年期的利息:300×2.25%×1=6.75(元)

三年期的利息:300×3.33%×3=29.97(元)

(4)你认为利息与什么关系最密切?

1.了解储蓄的相关知识,也可以把自己知道的储蓄知识介绍给全班同学,掌握利息的计算公式。

2.(1)读题,理解年利率的含义:年利率2.25%是指把100元存一年,获得的利息是2.25元。

(2)找出两种不同存款方法的相关信息。

(3)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解题。

(4)小组讨论与利息关系最密切的是什么。

2.2013年2月20日,奶奶把3000元存入银行,定期五年,年利率是4.75%,到期时奶奶可以得到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3.2012年12月,妈妈要把5000元存入银行两年,有两种存款方案。

方案一:直接存入银行两年,年利率为3.75%。

方案二:先存入银行一年,到期后把本金和利息取出来再存入银行一年,年利率为3.00%。哪种存款方案获得的利息多?

三、课堂练习。(6分钟)

1.组织学生完成教材97页“练一练”5题。

2.组织学生讨论,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

1.交流讨论后得出以下存取方法。

方法一:先存一年(整存整取)后,将本金和利息一起作为本金再存一年。

方法二:直接存定期两年。

2.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方法得到的利息多。

4.2012年8月,张叔叔买了15000元5年期凭证式国债,年利率为4.75%,到期后用利息能买一台价值4200元的电脑吗?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6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四)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

利率:利息占本金的百分之几。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01: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