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丁晓雯全国物理名师赛《电容器的电容》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01:3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丁晓雯全国物理名师赛《电容器的电容》有感
2016年9月28日下午,在江西南昌全国物理名师赛的课堂上,有幸聆听了东道主南昌三中丁晓雯老师《电容器的电容》一课,感受很深,收获颇多。
一、引题:出示一个普通的大饮料瓶,里面装了水,将瓶内与瓶外的两根引线一碰看到火花听到声音,告诉同学,这里也同时装了电,这就是电容器。
评价:引题直接、简单。
自制莱顿瓶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物体,实验效果明显,易于引起学生兴趣。
二、电容器的结构
拆掉饮料瓶的包装纸,展示瓶外包裹着一层锡箔纸。说明:瓶内装盐水,两个导体之间隔一层绝缘物质(塑料瓶),这就是电容器的结构。再展示一些大的自制的电容器(如约1m乘0.5m的大块塑料板两面贴铝箔等)。
评价:用自制仪器展现电容器的结构,直观、明了。
三、电容器的充、放电
第一步,用常规仪器,大的演示电表,接入电路中,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分析电流的变化规律,请学生用i-t图象画出来。
第二步:用传感器演示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将电流和电压随时间的变化用电脑直观显示出来,证实刚才同学所画i-t图像是否正确。
同时提问:电量测不出来怎么办?老师进行提示:在得到的i-t图中图象的面积是什么含义?回忆v-t图中图象面积的意义,从而类比得出i-t图象中的面积就表示电量。向学生提供提前打印好的充放电时的i-t图,请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出充电电压达到一半时及充满时的电荷量。
第三步:两个不同的电容器进行充放电,放在同一个图中,非常明显的观察到电压相同,但电流不同,所带电荷量不同。
评价:用常规仪器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得出初步结论;再用传感器进行实验,得到精确实验图像。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实验,使学生既能明白实验原理,又解决了实验数据无法取得的难题。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更是采用了微积分的思想,不要实际数据,采用比例的方式,一样可以巧妙的得出结论。
将两个不同电容的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放在同一个图中,是本节课的亮点!思想非常巧妙。
四、验证Q与U成正比
三个相同的电容器并联接入电路,每个支路都有开关控制,先给一个电容器充电,测出其两端电压。断开电源,然后依次关闭另两条支路的开关,用已充电的电容器给另两个电容器充电,分别测量它们两端的电压,来验证电容器的Q与U成正比。
评价:等分法实验验证Q与U成正比。非常巧妙的方法,而等分法也是物理学史上的重要方法,库仑利用等分法在无法测量电荷量的情况下得到了库仑定律。
五、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
用自制的大的平行板电容器,探讨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在平行板的内壁贴上有机玻璃,将两板贴紧改变正对面积,探究面积对C的影响。
评价:用放大的仪器进行实验,学生看得明明白白,效果非常明显。在极板的内壁贴上有机玻璃,巧妙地解决了改变正对面积时距离的控制问题。
总的感想:丁老师的课堂使人眼前一亮,给人惊艳之感。丁老师仪表端庄,声音清亮,思维严密。带领学生,也带着听课的老师们一起,领略了物理的逻辑美、理性美。课堂上,丁老师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一步步清晰地认识电容器的作用、结构,分析充放电规律,用到了微积分的方法,也用到了等分法的思想,使前后知识融会贯通,一气呵成。教学中既有自制仪器的助阵,也有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应用,当然还有先进仪器的大显身手。
稍嫌不足之处,就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结束的有点匆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23 07: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