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研学共同体自主发展路径研究》开题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9 01:4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研学共同体自主发展路径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教师共同体,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教师教育改革运动,是一种以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分享(资源、技术、经验、价值观等)、互作”为核心精神,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把教师联结在一起、互相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科研究型组织。
  国外学者对教师共同体自主发展有一定的研究,但在构建基本理论体系方面尚不成熟。教师共同体的概念实质可追溯到“学习共同体和共同体”理论,它具有“相互支持和共享的领导关系、集体创造与实践、分享价值观和共同愿景、提供支持性的条件、分享知识与经验”五个特点;民主观念、合作文化的思想理论和协同、互动的社会理论是它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背景;教师共同体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愿景、合作文化氛围、学习共同体的内部成员结构、教师反思与实践性的循环学习方式”。教师共同体的存在与发展,提升了教师自主性,生成了教师学习的动态环境,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而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才有学者引入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也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然而我国教育领域一直存在教师合作的条件与传统,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之间的协作与教师合作文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现行中小学教育实践中主要存在着三个水平层面四种教师协作模式:如教研员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协作(共同研课模式),大学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协作(课题教研模式),校内教师之间的协作(包括校本教研与教师集体备课两种模式),这些模式具有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即为共同体的雏形;现行教师共同体中存在教师信心不足、协作双方关系不对等、协作关系过松与过疏等问题,研究者由此提出优化我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从建构过程和模式的视角提出改进思路和对策,以协作促进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使教师真正参与到教育改革中。
  本研究落脚点是校内教师研学共同体的自主发展,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努力实现由“实践型”教师向“研究型”、“学习型”、“发展型”教师转化,学校为教师搭设自主和谐发展的平台,建立促进教师平等和谐向前发展的机制,使教师在岗位中能够树立人生发展意识,提高教师自主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自主和谐健康地向前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争芳吐艳,从而带动学生和学校不断向前发展。使教育教学百花齐放。我校在成立之初,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了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教师缺乏学习意识,业务能力水平较低,缺乏主动性。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自上而下的研究,教师很被动,不能进入研究的状态,更谈不上教师的自主发展;而自下而上的研究,动起来的也是一小部分的教师,在不断反思和实践中,感悟到,教师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从2015年9月份开始,我校对以年级组、学科组教师共同体的建设做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收效显著。意识到以年级组、学科组构建的教师研学共同体的自主发展是促进更多的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意识到,团队自主发展的研究之路复杂而漫长,需要有计划的、科学规范的研究下去。鉴此,把“教师研学共同体自主发展路径研究”作为学校的核心研究课题,提到我校的日程上来,期望我校的校本研究围绕这个核心课题的研究全面而有效的展开。
    教师研学共同体是指在教师专业成长下的教师研究和学习两个方面。 在《教师研学共同体自主发展路径研究》这一课题下的教师研学共同体构建,兼顾了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背景下的教师组合,同时既有学校层面对教师共同体的整体推进,也有不同教师共同体之间的竞争及互助,同时还有共同体中不同专业技术水平背景下个体的互促发展。相对以往的研究来说,更全面,可操作性更强。能够很好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构建更为扎实有效的教师共同体发展模式,能有效的促进更多的教师自主发展、专业成长,让教师在教育生活中体验到职业的欢乐和尊严,活出生命的质量;这一课题的研究能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使校本教研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实用有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9 01:45:32 | 只看该作者

     二、研究内容
     ㈠研究对象:海口美兰实验小学教师及1——6年级学生。
     ㈡研究目标:
     1.学校层面: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研学共同体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教科研管理机制,让教师真的“动”起来,实现学校管理效能的目标。
    2.教师层面:
    ⑴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实验教师提高研究的能力与水平,促进教师教学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摸索出形成专家型、学者型、研究型教师队伍的一般规律。    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实验教师能树立教学有效性的理念,在教学中,能够掌握并运用有效教学的策略,逐渐形成有效教学的行为规范,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3.学生层面:在教师专业队伍素养的提升下,学生各方面能力将会得到提升。、
    ㈢总体框架:                           
    1.构架教师研学共同体,做好团队文化建设
    打破原有的年级组、教研组组合模式,重新规划教研组人员,力求兼顾不同教师梯队(骨干教师、成熟教师、合格教师、新入职教师)、不同学科教师成立教师研学共同体,甚至要考虑到每位教师的性格特点。
    2.教师研学共同体团队运行机制
    教师研学共同体的架构之后,需要各个团队分别进行共同体内的分工,分解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细致划分,落实到人,“事事有人做”,避免扯皮现象的发生。
    3.教师研学共同体自主发展模式
    首先,学校方面要根据学校计划制定相应的研训计划,作为推动教师研学共同体发展的外在动力。其次教师研学共同体在研学过程中开展“实践-问题学习-研究-反思”这样的模式。结合教育教学工作,针对问题开展特色研学共同体的研究活动。
4.共同体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               
这样的路径下,我们需要将学校的教学工作与教师研学共同体结合在一起,兼顾常规工作。在以后的建构中,教师研学共同体还必须进行特色化自主发展。   
    三、研究方法及预期成果、实施安排
    ㈠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网络,查阅已有的有效教学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支撑,避免重复劳动。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我校教师基本构成情况,了解教师专业能力情况,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更为有效的教师研学共同体的构建方法。
    3.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及时修订研究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4.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总结经验。
    本课题的研究,将注重实际、注重实践、注重实效。在大量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的经验,并适当进行理论上的提升。
    ㈡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
    2.专题论文
    3.各团队研究成果展示
    ㈢具体实施安排
    本实验研究周期为二年(2016年9月— 2018年 7月)
    1.第一阶段:准备和开题阶段(2016年9月---2017年3月)。
    ⑴ 学习理论、收集文献资料、确立研究总课题。
    ⑵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⑶设计课题研究目标与具体实施方案。
    ⑷建立完善促进教师研学共同体团队自主发展的机制。
    2.第二阶段:研究和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8年1月)。
    ⑴运行机制,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⑵促进教师研学共同体团队自主发展模式的研究。
    ⑶形成阶段性的研究总结。
    3.第三阶段:成果总结结题阶段(2018年1月—2018年7月)。
    ⑴整理总结各类研究资料及成果资料。
    ⑵总课题完成研究报告。
    ⑶申报验收,团队研究成果展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9 01:45:35 | 只看该作者

     四、本课题创新之处
     ㈠更注重课题的有效性:在《教师共同体自主发展路径之探索》这一课题下的教师共同体构建,兼顾了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背景下的教师组合,同时既有学校层面对教师共同体的整体推进,也有不同教师共同体之间的竞争及互助,同时还有共同体中不同专业技术水平背景下个体的互促发展。
    ㈡更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促进教师个人的自主发展与成长,而且能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提升与发展,同时能使年级级长、学科组长等中层干部很快的成长起来。
本课题是我校校本研究的核心课题,统领我校其它校本课题。
    ㈢更注重与常规工作的整合:在教师研学共同体的研究中,我们遵循”问题—反思—策略—实践—新问题—再反思—再实践—”的思想,把研究和平时的教科研工作、教师的常规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㈣更注重科研成果的长效性:由教师研学共同体开展的活动设计将更多的依靠团队中的每个成员的力量,更贴近一线教师,更有实际效果。在这样的模式成形后将依靠这样的机制开展工作。
    五、参考文献:
    [1]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 第2卷、第4卷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年6月;
    [2]彼得[1]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 第2卷、第4卷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年6月;
    [3]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 2004年9月;
    [4]赵健 《学习共同体的建构/课程改革教师新思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
    [5]美国温特贝尔特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 《美国课程与教学案例透视——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第六章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
    [6]徐斌艳 《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途径》第五章、第六章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年;
    [7]艾伦·布兰克斯坦《创建优质学校的6个原则》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10月。·圣吉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 2004年9月;
    [8]王毅《学习共同体在“国培计划”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3年01期
    [9]程琳《近十年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述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崔淼《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年16期
    [11]冯继《网络教研与网络环境下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学研究》[J];教育革新;2013年05期
    [12]裴雯雯《高校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3]王海潮《岔河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4]宫云凤《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5]姜萍《学习共同体视角下中职教研活动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6]程琳《专业发展视角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7]曾晓瑾《美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实践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6 12: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