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本课程和开发实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本课程和开发实施
&nbsp
&nbsp&nbsp&nbsp&nbsp我国保守课程实施中重视提供给同学完整的知识体系,要求同学掌握现成的知识而忽视培养同学主动获取各种信息的兴趣和能力;同学基本处于一种相对被动和封闭的学习环境中,教学活动过程局限于学校和课堂里,同学缺少了解和体验社会的机会;强调课程推进的整齐划一,而忽视了同学个性的培养和同学能力的差别。在以学科为中心构建的课程体系中,各门学科分头推行,容易造成学科的孤立与分割,知识综合难以实现,不利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挫伤。
&nbsp
&nbsp&nbsp&nbsp&nbsp校本课程这一全新课程理念能针对这一情况,分别在不同学习时期布置不同的课程,综合培养同学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训练同学多元主动和发明性的思维。通过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知识的生成与发现,消除学科的人为隔阂,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同学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同学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活动和交往能力;通过探究、操作、观察等多种学习方式,亲自去体验,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和自我的责任感,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主动探索的态度和能力,从而促进同学个性的健全发展。
&nbsp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
&nbsp
&nbsp&nbsp&nbsp&nbsp“校本课程”(school-basedcurriculum)这一概念虽是泊来品,但在内涵上却有极浓的中国外乡特色。在我国,课程决策权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行政机构之间的有效分配形成统一的国家课程、带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极具有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各种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战略,是充沛利用学校所在地社区和学校各种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开发出的可供同学自由选择的课程。关于校本课程的内涵,我国学术界有两种相近的观点:(1)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再加工、再发明,而这种加工和发明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更符合同学、学校和社区的特点与需要。(2)校本课程就是学校在无干扰状态下自主开发和设计的课程,即学校在对同学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考虑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人为本,开发旨在发展同学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同学自主选择的课程。但是,学校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任意作为,它还必需考虑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诸如国家教育方针、基础教育的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和同学的需要等等。
&nbsp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nbsp
&nbsp&nbsp&nbsp&nbsp基于对校本课程内涵的不同理解,在校本课程开发上也有两种不同观点:其一是学校在符合国家核心课程规范的情况下对学校的所有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即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度的适应性改编;其二是在课程计划中预留12%-25%的余地让学校自主进行新课程的开发。而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不论持何种观点,均应考虑如下问题:第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宗旨是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同学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提高课程的实际效用,而不应该流于形式;第二,相对松散的校本课程与严整的国家和地方课程各有优劣,故在操作层面不应厚此薄彼,而应审时度势,在不同时期因不同需要有所偏重;第三,应努力在三级课程开发中寻求一种动态平衡,以期找到课程改革的最佳突破口和生长点,从而促进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层面,应有如下的理念:
&nbsp
1、&nbsp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同学的发展需要
&nbsp
&nbsp&nbsp&nbsp&nbsp校本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增强基础教育课程对学校和同学的适应性。从三级课程体系来看,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很难满足所有同学特殊的发展需要,而校本课程的灵活多样性恰恰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这正是校本课程的特点和优势所在。所以,校本课程一定要基于同学实际发展需要,不拘一格,促进同学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同学需求进行评估和研究,并尽可能地在课程层面予以满足,否则就背叛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初衷。
&nbsp
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nbsp
&nbsp&nbsp&nbsp&nbsp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赋予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专业自主权,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必需是教师。而教师要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就必需在实践中不时提高自身的专业自主意识和能力。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有助于加深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调动其发明性和积极性,促使其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法,发挥个人特长,接近与同学的距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nbsp
3、校本课程开发中要善于利用社区各种现场课程资源
&nbsp
&nbsp&nbsp&nbsp&nbsp不同的社区均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假如能将隐性的教育资源变为显性的课程资源加以利用,不只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而且能够调动同学的同学兴趣和喜好,有利于同学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这一方面,我国有许多胜利的经验。
&nbsp
4、校本课程开发必需置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来运行
&nbsp
&nbsp&nbsp&nbsp&nbsp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应是孤立盲目的事情,应该将这一工作纳入到国家基础教育计划中予以通盘考虑。一方面,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应为校本课程开发预留应有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也要与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实施协调和互补,不能脱离国家的课程计划来理解校本课程。
&nbsp
&nbsp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nbsp
1、校本课程促进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nbsp
&nbsp&nbsp&nbsp&nbsp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学校成了游离于社会之外的纯教育机构,这种封闭办教育的观念在今天受到严重的冲击。现代社会,学校应是社会的学校,同学是社会的人,学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社会在影响着学校,学校也在能动地改造服务着社会。因此学校的课程内容应该是开放的并拓展到社会背景之中。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严密的知识体系而是开放的社区资源,其学习形式也是多样的、自主的、灵活的,校本课程肩负的使命是将同学置于广阔的社会情境中,通过试误、探究、体验、发现等一系列活动,主动获取各种知识,是一种发明性实践,它加强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nbsp
2、校本课程能突出地方特色
&nbsp
&nbsp&nbsp&nbsp&nbsp校本课程要求面向同学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际,注重体现地方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我国各地地区差别很大,每个地方均有自身的地方优势与特色,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中,应充沛挖掘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以探究式学习和创新教育理论为依据,培养同学的人文素养、科技素养、环境意识等基本素养。
&nbsp
3、校本课程能调动同学积极参与
&nbsp
&nbsp&nbsp&nbsp&nbsp研究标明,基础教育阶段是同学兴趣、态度、道德品质等形成的最佳年龄阶段,可塑性强,也是一生中好奇心、求知欲最旺盛的阶段,校本课程内容新颖,形式多样,与生活密切相关,它迎合了同学在兴趣、思维等方面的需要,故校本课程有最佳的同学身心参与优势,通过校本课程,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nbsp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价值
&nbsp
1、校本课程的实施关注了同学个性发展的多样性,其教材和内容既能考虑地区差别,又能关注同学的个别差别
&nbs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18:00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nbsp作为生活的主体,同学身心发展水平存在差别,不同地区的同学由于受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认知结构存在一定差别,其性格、能力、兴趣、气质等方面也存在差别,而统一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很难面面俱到甚至出现顾此失彼、一刀切等现象,从而影响教育功能的发挥。校本课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学校在科学的调查和评估基础上,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经过有效改组,使同学真正走向有意义的学习而不局限于偏重记忆知识点的机械学习,从而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发展同学的求知欲,培养同学主动探索的愿望与能力,重视从小培养同学的综合能力与科学态度。同时,还应强调学习过程的发明性和个性化,要注重同学主动探索、考虑和研究的过程,给同学更多的实践机会。
&nbsp
&nbsp&nbsp&nbsp&nbsp校本课程可以根据同学、地区等因素的不同,充沛扩展整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由狭变广,由静转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区,同学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均成为同学探究的对象,而在这种主动研究与探索中,培养同学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在选择适合教育的人向选择适合人的教育这种教育观念转轨中,校本课程的价值是不容低估的。
&nbsp
2、校本课程的开发关注了教师专业的拓展
&nbsp
&nbsp&nbsp&nbsp&nbsp校本课程开发离不开教师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有权决定教什么,有资格发展课程,故在校本课程的推行中,教师应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根据需要插入临时性课题,还可以在学习期间布置一定数量的机动课时,与同学一起探索,创设问题情境使同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这种探究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行为如问题的设计方式、如何有效控制和利用时间、如何评估同学的反应和接受能力等受到一定挑战。同时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应大于至少等于教学要求,这便要求教师应发挥特长和发明的热情,不时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不时拓展自身的专业领域。
&nbsp
&nbsp&nbsp&nbsp&nbsp总之,走向校本课程,将会使每一位教师走向自身的舞台,更好地扮演自身的角色,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状态,更大地激发自身的发明性,使学校生活和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因此在对教师的关注中,校本课程发挥了其独特有效的作用。
&nbsp
3、校本课程的开发关注了学校的特色
&nbsp
&nbsp&nbsp&nbsp&nbsp每所学校都应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目的就是为彰显学校特色。学校作为一个育人机构,有其独有且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学术机构、师资力量、生源、校风等背景,针对这些因素,校本资源开发设计使学校办学更为灵活,不至一味生搬硬套而导致教学与实际的抵触,理论与操作的抵触。而且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能够扬长避短,针对学校具体情况,走向以同学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充沛发挥学校作为课程决策中心的作用。决定局部课程的实施和目标,使学校获取课程自我更新的机会,从而办出特色学校。
&nbsp
五、欠发达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担忧与对策
&nbsp
&nbsp&nbsp&nbsp&nbsp由于教育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校本课程开发利用中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甚至处于一种无意识阶段。许多教师没有参与过课程资源开发的正式培训,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够深刻,利用能力较为欠缺,导致校本课程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第二,开发利用范围尚显狭窄。从理论上讲,课程资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而欠发达地区学校由于缺乏必要的场地、设备和设施,再加上与社区联系的缺少,造成校本课程开发利用范围的狭窄化;第三,开发利用方式的单一化。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将各种教育资源(如社区资源、家庭资源等)有效引入到教育教学中,而许多学校引入方式单一;第四,开发利用效率不高。许多学校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范围狭小,这就造成了大量潜在课程资源的浪费,严重降低了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有如下的观念转变:第一,完善理论,健全评价体系,从技术层面支持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第二,突出校本培训,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广大教师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和能力,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由目前封闭、缺乏交流的开发模式转变为开放、相互协作的开发模式,以期达到教育资源的共享;第四,由地道由学校开发的模式转变为学校主导、社区一起参与开发的模式,调动一切可资利用的积极因素;第五,由不均衡、不连续的开发模式转变成一种均衡、连续的模式,使校本课程与国家和地方课程有效衔接起来。
&nbsp
&nbsp&nbsp&nbsp&nbsp综上所述,校本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实施过程中,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无疑已显示出其巨大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迎接教育改革的一种积极回应,是学校充沛发挥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应该视之为一种机遇,即学校、教师和同学均得到自我发展与更新的机遇,这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nbsp
&nbsp
&nb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7 04: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