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7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
&nbsp&nbsp&nbsp&nbsp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正向纵深推进,课程改革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构建更加开放的学校课程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而要建立更加开放的学校课程体系就必需将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延伸学校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nbsp&nbsp&nbsp&nbsp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是指学校课程与社区资源和社区需求相结合,发挥学校的特色,利用社区资源,提高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实现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的理想。确立整合、生成、实践的课程观,是教育创新走向实践的一种形式。
&nbsp&nbsp&nbsp&nbsp学科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建立开放而富有发明性的新课程、新课堂,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回归社会的一个必经的发展过程。它不只有助于课程最终形成同学的个体经验,提高学科课程的达成度,提高育人质量,提高了同学对社会的适应性,而且改变了保守的学习观念,使社区成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基地。
&nbsp&nbsp&nbsp&nbsp重庆市中山路小学所在地──重庆市北碚区是教育文化名区,是一个巨大的教育资源库。就物而言,有公园、电影院、文化馆、体育场、自然博物馆、图书馆、历史文化遗址、英烈纪念园、西南师范大学、敬老院、武警部队等;就人而言,社区内不只有众多的热心于教育的志士仁人和热切关注学校教育的家长,而且还有许多有技术的能工巧匠、先进模范、知名人士。这是极其珍贵的教育资源。中山路小学从2002年上期开始进行“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中,这项研究使学校的课程改革充溢了蓬勃的生命力,促进了学校师生的一起生长。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以课标为依据,精心整合课程内容
&nbsp&nbsp&nbsp&nbsp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应以课标为依据,以激发同学兴趣、促进同学发展为原则,以提高学科课程的达成度为落脚点,精心选择内容进行整合。
&nbsp&nbsp&nbsp&nbsp目前我们使用的学科教材是修订过的新教材,出现的信息都是为达到教学目标,精心选择、组织的现成信息。但是,教材上的信息还是十分有限的。在科学技术、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给予同学的信息量应该远远超越教材的内容,应该为同学建立更为广泛的信息系统。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树立大课程观,结合社会生活,对学科课程进行补充、革新。
&nbsp&nbsp&nbsp&nbsp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作为一种课程设计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个多样化的实践天地,需要将课程相关要素进行整理、选择、组合、协调,促进各要素优势互补,发挥重组效应。因此,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必需精心选择能整合的内容,根据同学已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充沛利用社区资源,把文本、教师、同学、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考虑育人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
&nbsp&nbsp&nbsp&nbsp例如,语文课标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要达到一百万字,怎么吸引同学有效地课外阅读呢?教师结合家乡北碚举办的“重庆后花园节”,把读书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寻求富有艺术个性的教学创意,指导同学开展系列读书活动。
&nbsp&nbsp&nbsp&nbsp首先,教师指导同学带着问题搜集资料,进行区分、取舍、分类、整理。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查资料,找出并背诵十首描写桃花、菊花、梅花、荷花、桂花等花的古诗、词;收集一个与花有关的故事;搜集各种花的图片,了解花的形状、品种、产地和相关的知识;查找各种花的花语、雅称;了解各国的国花;查找花的药理和其妙用;根据花的诗歌内容来画一副画,这诗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自身写的;每组扮演一个送花的小品;考察本届花园节的胜利和需改进之处,用文字描绘第二届后花园节的蓝图。
&nbsp&nbsp&nbsp&nbsp其次,教师指导同学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概括,展示读书学习、研究考察效果。同学饶有兴趣地参与此项读书活动,采用班会形式,或背诵或扮演,或展示或抢答,进行读书汇报竞赛活动,把自主学习的效果与大家分享,展示了读书学习、研究考察效果:读背了几十首古诗词,讲述了几十个有关花的故事,了解了有关花的自然常识、社会常识等。
&nbsp&nbsp&nbsp&nbsp这项活动将社区资源作为课程整合的内容,为课程内容增添了“新鲜血液”,填补了学科内容的缺乏,有效地提高了学科目标的达成度。同时,增强了同学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同学对家乡的重大事件与发展的关注。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把课堂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整合学习方式
&nbsp&nbsp&nbsp&nbsp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把以认知为主的课堂学习与实践为主的体验学习结合起来,把尝试、探究、质疑、批判、创新的权利还给同学,实现了教师指导和同学实践并举。
&nbsp&nbsp&nbsp&nbsp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强调同学自主探究,但自主不是放任自流,教师需要担起参与者、指导者的责任,并通过优秀教案、探究活动的引导、结果的评价进行教学的控制。
&nbsp&nbsp&nbsp&nbsp例如,一年级的小同学才六岁多一点,年龄小,虽然他们爱提出数学问题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比较差,特别是理解应用题比较困难。怎么办呢?教师根据小朋友喜欢玩这一天性,把同学带到社区的少儿游乐场玩。在同学兴致勃勃参与各项活动时,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同学观察、发现数学问题。回到教室,同学提出了许多有关加减法的数学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思维非常活跃,表述清楚。同学的自主探究和体验使书本知识变得鲜活而形象,协助同学从具体的事例中笼统出所要掌握的数学概念,扎实而灵活掌握了加减法的应用题知识,体验到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就在我们身边。当自主探究的体验活动玩出了智慧,培育了同学渴望学习新知识的情感后,教师再让同学仔细观察小朋友们在游乐场活动的录像片段,让他们提出新问题。小朋友们提出了“有5个小朋友在‘跳蹦蹦床’,走了3个,又来了6个,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玩跳蹦蹦床?”“小朋友按每组6人排队玩‘燕子飞行’,一共排了8队,总共有多少小朋友玩‘燕子飞行’?”等二年级才学习的数学问题。其中有的问题同学自身能解答,感觉自身很能干。有的解答不出,如第二个问题列式:6 6 6 6 6 6 6 6=?教师告诉小朋友这题求8个6是多少,既可用加法也可用乘法计算,最快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乘法。什么时候才学乘法呀?小朋友们盼望那一天快快到来。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三)打破学科体系相对封闭的状况,课程结构从学科本位转变为整合课程
&nbsp&nbsp&nbsp&nbsp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要求打破学科体系相对封闭的状况,提倡各学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相互合作,一起培养同学的人文素养、综合能力。
&nbsp&nbsp&nbsp&nbsp例如,我校紧靠嘉陵江,江边遍地是美丽的鹅卵石。教师带同学到江边拾鹅卵石,三个学科教师结合各自任教的学科,围绕一个主题“对同学进行美的熏陶”对这一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美术课教师指导同学观察鹅卵石,画鹅卵石,用鹅卵石做小工艺品,运用形象直观的手法让同学感受鹅卵石颜色各异,形态万千的艺术美;科学课教师指导探究鹅卵石形成的奥妙,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美;语文课教师指导写有关鹅卵石的儿歌,写《捡鹅卵石》的命题作文,让同学用语言表示鹅卵石给人带来的乐趣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18:00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nbsp这种“整合”,使各学科的教师成为教育的合作者。学科教师间一起研究,资源共享、知识经验共享,形成了合力,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改革。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带来的变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教师的变化
1.新课程观日益深入人心
&nbsp&nbsp&nbsp&nbsp&nbsp在大一统的教育管理的模式下,保守的学科教学由课程专家制定课程计划、教材。教科书规定了学校“教什么”,教师教学的过程只是向同学忠实地灌输和训练课程内容的过程。
&nbsp&nbsp&nbsp&nbsp&nbsp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有计划地布置同学学习机会并使同学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促进发展的过程。学校不是封闭的,新课程不只需要传承保守文化,还需要鲜活的、充溢时代气息的、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除了不时修订的教科书,还需要教师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发掘、去整合。
&nbsp&nbsp&nbsp&nbsp学科课程与社区资源的整合,蕴含着保守的学科中心课程向体验课程转型。课程的意义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同学学习时所获得的经验和体验。怎样把教材内容与同学生活、社区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变知识的灌输为问题的解决,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促进发展”,提高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成为了教师关注、研究的焦点。
2.充沛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教育科研步入了理性化、规范化的轨道
&nbsp&nbsp&nbsp&nbsp把新的教育思想和课标要求转化为科学的课堂优秀教案,是实验教师面临的最大困难。教育研究是不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过去,我们也搞教育研究,但缺少理论的支撑。研究时往往模仿自然科学实验的研究方法。但教育研究以人为对象,教育环境千变万化,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又没教师心甘情愿地充任对照班。虽然实验教师干得辛苦,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nbsp&nbsp&nbsp&nbsp当我们开始研究“学科课程与社区资源的整合”这一课题的时候,我们也充沛利用了社区教育资源,寻求社区高校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的专家的支持。他们的参与给我们的课题注入了新的活力。教授、博士走进学校,举办参与式讲座,和学校的领导、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下毫无拘束地进行研讨,平等对话,分析新的教育理念与小学教育教学现状的差异,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标,确定了“学科课程与社区资源的整合”的基本理念、研究战略、原则、步骤以和效果展现形式。
&nbsp&nbsp&nbsp&nbsp教师从专家那里得到理论指导,获得了必要的教育科研知识和研究技能,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教育研究;在专家的点拨下,教师的教学随笔、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实验报告、研究课、优秀论文等都上了档次。课题组教师参与市、区赛课,4人次获奖;优秀论文多人次获国家、市、区一、二、三等奖;参与教师基本功大赛3人次获市、区一等奖;录制的研究课通过出版社向全国发行;跟随国家级课改专家走出北碚上展示课。教师有了胜利的体验,教育研究更积极了。教育研究步入了理性化、规范化的轨道。
3.教师感受到知识的缺乏、理论的匮乏,引发了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
&nbsp&nbsp&nbsp&nbsp课改给了教师极大的权利,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科课程与社区资源的整合”这一课题使教师由教材的传送者转变为教材的开发者、设计者、建设者,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高了。这就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和时捕获各种教育信息,不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充沛调动自身的知识储藏和智慧潜能,有创意地工作。
&nbsp&nbsp&nbsp&nbsp教师们立刻感觉到课改给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许多教师都感觉自身过去所学的知识远远跟不上课改的需要,他们不只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而且自觉地购买了许多关于课改的书籍进行自学,也自发地参与各种继续教育的学习。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同学的变化
1.“学科课程与社区资源的整合”使同学的学习渠道多样化,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nbsp&nbsp&nbsp&nbsp学科课程与社区资源的整合扩大了同学的学习途径,使学习生活化、情趣化,满足了同学的好奇心、求知欲,提升了人文精神,提高了生活品位和情趣。
&nbsp&nbsp&nbsp&nbsp例如,作文对同学综合能力要求高,小朋友们普遍感到比较困难,苦苦思索,常觉无话可写。“学科课程与社区资源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语文教材有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课后作业要求同学:讨论,为维护地球母亲做点什么?作文,写出自身的想法、做法。小朋友们在教师引导下开展了《环保与垃圾》的研究。
&nbsp&nbsp&nbsp&nbsp同学们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上网查询,去图书馆查资料,看科普杂志、报纸、中央电视台的科教节目;调查班级和自身家垃圾的每天的数量、种类、垃圾发生的来源;调查目前家乡北碚垃圾处置的现状、弊端,规划;了解环保搞得好的国家与地区垃圾处置的现状;了解当今世界垃圾处置新技术、新工艺等途径了解到以下信息:(1)北碚城区目前垃圾处置采用的是最不好,最无奈的填埋方法,浪费了土地资源、污染了环境,特别是废旧电池填埋危害大;(2)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重庆市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处置场即将动工,就建在我区的苦竹沟;(3)垃圾分类搜集,分类处置,能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维护环境;(4)当今世界科技前沿,采用生物技术处置垃圾,我国科技人员培育出了能吃垃圾的蚯蚓,这种蚯蚓消化力极强,不只能吞吃垃圾,而且能肥沃土壤。这项生物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nbsp&nbsp&nbsp&nbsp通过这些学习,同学们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的绿色环保行活动:他们向家长,向学校所在的芦沟桥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发放宣传环保资料,并搜集废旧电池;“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是小朋友们对垃圾的重新认识。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环保行动方案,将教室内发生的垃圾分类处置,收集的废纸送废品收购站回收,卖废品的钱捐给“希望工程”。
&nbsp&nbsp&nbsp&nbsp在此项活动中,小朋友们以自我独到的视觉,聚焦环境维护,读了一本丰富多采的大书,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增加了环保知识,有了真切的感受,对家乡的环境维护有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完成了三篇作文:(1)根据考察结果写一份调查报告;(2)写一份建议书,建议全校同学开展绿色环保行动:维护环境人人有责,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3)写一篇想象作文《未来垃圾的处置》。
&nbsp&nbsp&nbsp学习渠道多元化,学习方式生活化、情趣化,使小朋友们有了真情实感,有话可说,语言流畅,想象丰富。
2.改变学习方式,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和发现
&nbsp&nbsp&nbsp“学科课程与社区资源的整合”突破了书本、教室单一而笼统的学习方式,同学考虑、质疑、批判、追问、求真,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和发现,增强了合作意识,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真实过程中。“主动作业”的课程形态在不时尝试的过程中生成。
&nbsp&nbsp&nbsp&nbsp五年级科学课教材《秋冬季的生物》提出了一个问题:“秋冬季节,动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小朋友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老师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因势利导,把同学带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里进行考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18:00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nbsp小朋友们非常细致,一边看,一边讨论,一边比较、思索,发现秋冬季山茶花含苞,秋天的树叶五彩缤纷……小朋友们没有满足找到的答案,秋冬季的生物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怎么揭开这些谜呢?自身想了很多方法去探究:访问北碚公园的动物管理员、园丁;请教家长;到网上、到图书馆查有关资料;看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走近科学》等栏目……得出“大自然生物丰富”、“适者生存”等答案,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争辩。课堂学习结束后,但仍有小朋友对探究出来的某些问题的答案并不赞同,有疑问,课后自身主动学习,还到北碚图书馆办借书证,继续研究,找到相关资料、证明,又提供给老师、同学,继续争辩,用证据说话。
3.“学科课程与社区资源的整合”让同学学习过程中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增进了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
&nbsp&nbsp&nbsp&nbsp在学科课程与社区资源的整合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体验着尝试胜利、探究创新带来的愉快情感,感悟到知识内在的美,学习的美,家乡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生价值的美……也体验着失败的情感,如,有的小朋友走进居民小区、农贸市场采访时遭受被冷淡被责骂的尴尬。小朋友在失败中学会了反思自身:采访时是否选择合适时机,是否主动沟通介绍采访目的,是否理解尊重他人,是否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话语是否得体。遭遇失败迫使同学把获取知识与处置社会生活的各种复杂关系结合起来,调整自身的采访战略,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技巧,树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实践中体验失败,能促进反思,会使同学终身受益。
&nbsp&nbsp&nbsp&nbsp此外,学科课程与社区资源的整合使学校与社区关系更加和谐,联系更加紧密。学校社区相互依靠、双向服务,实现教育的开放。社区了解和支持学校的教育改革,校外辅导员走进了课堂,为同学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扩大视野,培养劳动技能等提供方便条件。同学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兴趣、特长得到了培养和展示;学校师生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文艺活动,为绿色社区、文明社区的建设贡献力量。
&nb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7 02: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