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公因式法》同课异构听课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20:2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公因式法》同课异构听课心得
                              海口市永兴中学     许宇军

        在引入“因式分解”这一概念时是通过复习小学知识“因数分解”,接着让学生类比得到的。此处的设计意图是类比方法的渗透。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则通过把等号两边的式子互相转换位置而直观得出。
    在学习提取公因式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公因式的结构组成,并且引导学生得出提取公因式法这一因式分解的方法其实就是将被分解的多项式除以公因式得到余下的因式的计算过程。此处的意图是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而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情绪还是调动起来了的。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尽管语言的组织方面不够完善,但是均可以得出结论。接着通过例题讲解,最后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老师当堂讲评。上完本课,教学目的能够完成,教学重难点也能逐个突破。
    不足之处:本课的教学设计引入的过程可以简化。对于因式分解的概念,学生可通过自己的一系列练习实践去体会到此概念的特点,故不需在开头引入的地方多加铺垫,浪费了一定的时间。
学生对“分解因式”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并不象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所以课堂上我采用“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教学方法。
    (1)低起点。由于学生基础较一般,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将提取公因式法,分成二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公因式”是什么?,再研究如何提取公因式,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2)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只有不断的归纳、总结,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3)勤练习。教学中将这节课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交流、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4)快反馈。根据学生的特点,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对于练习中的问题,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在教学过程通过老师讲解,展示学生作品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7 16: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