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咫尺天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22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秦国打败晋国以后,一连十几年两国没有发生战事。可是南方的楚国却一天比一天强
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夺地位。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新即位,做了国君。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
向归附楚国的国家又拉了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出要他出
兵争霸权。
    无奈楚庄王不听那一套,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听音乐,什么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
上,就这样窝窝囊囊地过了三年。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很不满意,还下了一道命令:谁
要是敢劝谏,就判谁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那里寻欢作乐,听
到伍举要见他,就把伍举召到面前,问:“你来干什么?”
    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儿,我猜不着。大王是个聪明人,请您猜猜吧。”
    楚庄王听说要他猜谜儿,觉得怪有意思,就笑着说:“你说出来听听。”
    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
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
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过了一段时期,另一个大臣苏从看看楚庄王没有动静,又去劝说楚庄王。
    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
    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
心甘情愿的。”
    楚庄王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会不明白呢?”
    打这以后,楚庄王决心改革政治,把一批奉承拍马的人撤了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
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一面制造武器,操练兵马。当年,就收服了南方许多部
落。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打败了陆浑(在今河南嵩县东北)的戎族,一直打到
周都洛邑附近。
    为了显示楚国的兵威,楚庄王在洛邑的郊外举行一次大检阅。
    这一来,可把那个挂名的周天子吓坏了。他派一个大臣王孙满到郊外去慰劳楚军。
    楚庄王和王孙满交谈的时候,楚庄王问起周王宫里藏着的九鼎大小轻重怎么样。九鼎是
象征周王室权威的礼器。楚庄王问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
    王孙满是个善于应付的人。他劝说楚庄王:国家的强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听
鼎的轻重。楚庄王自己知道当时还没有灭掉周朝的条件,也就带兵回国了。
    以后,楚庄王又请了一位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令尹(楚国的国相)。孙叔敖当了令
尹以后,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开辟河道,
能灌溉成百万亩庄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粮食。没几年工夫,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先后平定了
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终于和中原霸主晋国冲突起来。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市
东)和楚国发生了一次大战。晋国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惨的败仗,人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
黄河边。船少人多,兵士争着渡河,许多人被挤到水里去了。掉到水里的人往船上爬,船上
的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头都砍了下来。
    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军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失败以来,一直抬
不起头来。这回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多杀人呢?”
    说着,立即下令收兵,让晋国的残兵逃了回去。
    打那以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成了霸主。
    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庄王,前前后后总共五个霸主。历史上通常称
他们是“春秋五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23 伍子胥过昭关


    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
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大国
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
    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戍(音shù)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议”(弭音mǐ,
弭兵就是停止战争)。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了和,
订了盟约。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晋楚两国平分霸
权,以后五十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到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
的太子建废掉。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
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
    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
回来,以便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音yǐng),就跟父亲
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国发
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可是郑国国君郑定
公没有同意。
    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杀了。伍子胥只好
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
各地官吏盘查。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
安徽含山县北)。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
白了。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东皋公有个朋
友,模样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而那个
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了,守关的认不出来,就被他混出关去。
    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条大江拦住去路。伍子胥正
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江去。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
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
    现在送给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爵位。我
不贪图这个赏金、爵位,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吴国,吴国的公子光正想夺取王位。在伍子胥帮助下,公子光杀了吴王僚
(音liáo),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音hé lǘ)。
    吴王阖闾即位之后,封伍子胥为大夫,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将军孙武,是
个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吴王依靠伍子胥和孙武这两个人,整顿兵马,先兼并了临近几个小
国。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向楚国进
攻,连战连胜,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时,楚平王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
坟,还把平王的尸首挖出来狠狠鞭打了一顿。
    吴军占领了郢都。楚国人申包胥逃到秦国,向秦国求救。秦哀公没同意出兵。申包胥在
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说:“楚国
虽然暴虐无道,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们亡国!”
    秦哀公派兵救楚国,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才撤兵回国。
    吴王阖闾回到吴国都城,把第一大功归给孙武。孙武不愿意做官,回乡隐居去了。他留
下的一部《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杰出的军事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24 孔子周游列国


    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帮助下,大败楚国,声势很大,连中原一些大国都受到威
胁,首先受到威胁的是齐国。齐国自从齐桓公死后,国内一直很不安定。后来到齐景公当了
国君,用了一位有才能的大臣晏婴当相国,刷新朝政,齐国又开始兴盛起来。
    公元前500年,齐景公和晏婴想拉拢邻国鲁国和中原诸侯,把齐桓公当年的事业重新
干一下,就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地方开个会。
    那时候,诸侯开会,都得有个大臣当助手,称做“相礼”。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
(管司法的长官)孔子担任这件事。
    孔子名叫孔丘,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陬音zōu)人。他父亲是个地位不高
的武官。孔子三岁上就死了父亲,靠他母亲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据说他
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学着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孔子年青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
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
较精通。他办事认真。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
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
    有些人愿意拜他做老师,他就索性办了个私塾,收起学生来。鲁国的大夫孟僖子(僖音
xī)临死时,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到孔子那儿去学礼。靠南宫敬叔的推
荐,鲁昭公还让孔子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礼乐。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轰走
了。孔子就到齐国去,求见齐景公,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待他很客气,还想
用他。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公没用他。孔子再回到鲁国,仍旧
教他的书。跟随孔子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到了公元前501年,鲁定公派孔子做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第二年,做了司空
(管理工程的长官),又从司空调做了司寇。
    这一回,鲁定公把准备到夹谷跟齐国会盟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齐国屡次侵犯我
边境,这次约我们会盟,我们也得有兵马防备着。希望把左右司马都带去。”
    鲁定公同意孔子的主张,又派了两员大将带了一些人马,随同他上夹谷去。
    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的相礼,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会后,齐景公决定把从鲁
国侵占过来的汶阳(今山东泰安西南)地方的三处土地还给了鲁国。
    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
齐景公同意了,就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
    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躲着孔子。
这件事使孔子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
    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
变革。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
    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
    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
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
楚国派了兵来,才给他解了围。
    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
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春秋》等。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春秋时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有不
少是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民间歌谣,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尚书》是一部
我国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春秋》是根据鲁国史料编成的一部历史书,它记载着公元前7
22年到前481年的大事。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儒家学
派,孔子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思想在后世影响很大,他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
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25 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
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
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
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
    “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
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
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
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
大败。
    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
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
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
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
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
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
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
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
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
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
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
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26 范蠡和文种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
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这时候,吴王夫差因为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文种劝说勾践向吴王进
贡美女。越王勾践派人专门物色最美的女子。结果在苎罗山(在今浙江诸暨南)上找到一个
美人,名叫西施。勾践就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夫差。
    夫差一见西施,果然容貌出众,把她当作下凡的仙女,宠爱得不得了。
    有一回,越国派文种去跟吴王说:越国年成不好,闹了饥荒,向吴国借一万石粮,过了
年归还。夫差看在西施的面上,当然答应了。
    转过年来,越国年成丰收。文种把一万石粮亲自送还吴国。
    夫差见越国十分守信用,更加高兴。他把越国的粮食拿来一看,粒粒饱满,就对伯嚭
说:“越国的粮食颗粒比我们大,就把这一万石卖给老百姓做种子吧。”
    伯嚭把这些粮食分给农民,命令大家去种。到了春天,种子下去了,等了十几天,还没
有抽芽。大家想,好种子也许出得慢一点,就耐心地等着。没想到,过不了几天,那撒下去
的种子全烂了,他们想再撒自己的种子,已经误了下种的时候。
    这一年,吴国闹了大饥荒,吴国的百姓全恨夫差。他们哪里想到,这是文种的计策。那
还给吴国的一万石粮,原来是经过蒸熟了又晒干的粮食,怎么还能抽芽呢?
    勾践听到吴国闹饥荒,就想趁机会发兵。
    文种说:“还早着呢。一来,吴国刚闹荒,国内并不空虚;
    二来,还有个伍子胥在,不好办。”
    勾践听了,觉得文种的话有道理,就继续操练兵马,扩大军队。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要去打齐国。伍子胥急忙去见夫差,说:“我听说勾践卧薪
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样子一定要想报吴国的仇。不除掉他,总是个后患。希望大王先
去灭了越国。”
    吴王夫差哪里肯听伍子胥的话,照样带兵攻打齐国,结果打了胜仗回来。文武百官全都
道贺,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评说:“打败齐国,只是占点小便宜;越国来灭吴国,才是大祸
患。”
    这样一来,夫差越来越讨厌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后尽说伍子胥坏话。夫差给伍子胥
送去一口宝剑,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的时候,气愤地对使者说:“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
吴国东门,让我看看勾践是怎样打进来的。”
    夫差杀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约会鲁哀公、晋定公等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会盟,
把精兵都带走了,只留了一些老弱残兵。
    等夫差从黄池得意洋洋地回来,越王勾践已经率领大军攻进了吴国国都姑苏。吴国士兵
远道回来,已经够累了,加上越军都是经过多年训练的,士气旺盛。两下一交手,吴军被打
得大败。
    夫差没奈何,只好派伯嚭去向勾践求和。勾践和范蠡一商量,决定暂时答应讲和,退兵
回去。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大规模地进攻吴国,吴国接连打了败仗。
越军把吴都包围了两年,夫差被逼得走投无路,说:“我没有面目见伍子胥了。”说着,就
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自杀了。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坐在夫差原来坐的朝堂里。范蠡、文种和别的官员都来朝见他。吴
国的太宰伯嚭也站在那里等着受封,他认为自己帮了勾践不少忙呢。
    勾践对伯嚭说:“你是吴国的大臣,我不敢收你做臣子,你还是去陪伴你的国君吧。”
    伯嚭垂头丧气地退了出去。勾践派人追上去,把他杀了。
    勾践灭了吴国,又带着大军渡过淮河,在徐州约会中原诸侯。周天子也派使臣送祭肉给
勾践。打这以后,越国的兵马横行在江淮一带,诸侯都承认他是霸主。
    勾践得胜回国,开了个庆功大会,大赏功臣,可就少了个范蠡。传说他带着西施,隐姓
埋名跑到别国去了。
    范蠡走前,留给文种一封信,说,“飞鸟打光了,好的弓箭该收藏起来;兔子打完了,
就轮到把猎狗烧来吃了。越王这个人,可以跟他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您还是赶快走吧。”
    文种不信。有一天,勾践派人给他送来一口剑。文种一看,正是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
的那口宝剑。文种后悔没听范蠡的话,只好自杀了。
    吴越争霸已经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尾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起义的不断爆发,
奴隶社会渐渐瓦解,到了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是从那个时候算
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27 墨子破云梯


    在战国初年的时候,楚国的国君楚惠王想重新恢复楚国的霸权。他扩大军队,要去攻打
宋国。
    楚惠王重用了一个当时最有本领的工匠。他是鲁国人,名叫公输般,也就是后来人们称
为鲁班的。公输般使用斧子不用说是最灵巧的了,谁要想跟他比一比使用斧子的本领,那就
是不自量力。所以后来有个成语,叫做“班门弄斧”。
    公输般被楚惠王请了去,当了楚国的大夫。他替楚王设计了一种攻城的工具,比楼车还
要高,看起来简直是高得可以碰到云端似的,所以叫做云梯。
    楚惠王一面叫公输般赶紧制造云梯,一面准备向宋国进攻。楚国制造云梯的消息一传扬
出去,列国诸侯都有点担心。
    特别是宋国,听到楚国要来进攻,更加觉得大祸临头。
    楚国想进攻宋国的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反对得最厉害的是墨子。
    墨子,名翟(音dí),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约;他要他的
门徒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的事。如果不刻苦,就是算违背他的主张。
    墨子还反对那种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这回他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去
侵略宋国,就急急忙忙地亲自跑到楚国去,跑得脚底起了泡,出了血,他就把自己的衣服撕
下一块裹着脚走。
    这样奔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他先去见公输般,劝他不要帮助楚惠王攻
打宋国。
    公输般说:“不行呀,我已经答应楚王了。”
    墨子就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公输般答应了。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很诚恳地说:
“楚国土地很大,方圆五千里,地大物博;宋国土地不过五百里,土地并不好,物产也不丰
富。大王为什么有了华贵的车马,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呢?为什么要扔了自己绣花绸袍,去
偷人家一件旧短褂子呢?”
    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但是不肯放弃攻宋国的打算。公输般也认为用云梯攻
城很有把握。
    墨子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
    他解下了身上系着的皮带,在地下围着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
公输般来演习一下,比一比本领。
    公输般采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一个用云梯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
云梯;一个用撞车撞城门,一个就用滚木擂石砸撞车;一个用地道,一个用烟熏。
    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
来。
    公输般呆住了,但是心里还不服,说:“我想出了办法来对付你,不过现在不说。”
    墨子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想怎样来对付我,不过我也不说。”
    楚惠王听两人说话像打哑谜一样,弄得莫名其妙,问墨子说:“你们究竟在说什么?”
    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很清楚,不过是想把我杀掉,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帮助
他们守城了。其实他打错了主意。我来到楚国之前,早已派了禽滑釐等三百个徒弟守住宋
城,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法。即使把我杀了,楚国也是占不到便宜的。”
    楚惠王听了墨子一番话,又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领,知道要打胜宋国没有希望,只好
说:“先生的话说得对,我决定不进攻宋国了。”
    这样,一场战争就被墨子阻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5: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28 三家瓜分晋国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
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用了封建的剥
削方式,转变为地主阶级。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还用减轻赋税的办法,来笼络人心,
这样,他们的势力就越来越大了。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那个时候,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把
持。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
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
“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
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
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土地、户口
让了。
    智伯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可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
也不送人。”
    智伯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
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
    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
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
法前进一步。
    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
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
    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开了个豁口。这样,大
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
    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
不把锅子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
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
灭掉一个国家呢。”
    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
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
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
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让给智伯瑶,是不会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
们两家说说去。”
    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
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给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
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他开始还以为
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
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正在惊慌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
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
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
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
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
打那以后,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
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加
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07: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