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1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绿色蝈蝈》备课资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9: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整体感知  







一、主旨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来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充满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本文虽然是一篇说明文,我们从中不仅可以学到专门的科学知识,而且还可以体味到文章之中浓厚的文学色彩。法布尔以自己详尽的观察,写成了这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通过拟人、比喻、比较等手法,生动活泼地展现了蝈蝈优美的体态、柔和动听的鸣叫声以及捕食时的勇猛行为和它的食物习性。文章的重点内容是介绍蝈蝈的食物习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中所表现出的作者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的探索创新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同时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等,充满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二、结构



全文共11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我”观察昆虫。这部分作者并没有直接写蝈蝈,而是写在别人欢庆国庆的日子里,自己却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可见作者对他所热爱的事业是多么执著!搞科学研究需要这样的精神。接着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第二部分(3段):描写户外听到的蝈蝈的叫声。这部分作者开始介绍蝈蝈,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写它的歌声,这些描述都表现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第三部分(4~11段):“我”对金属笼中的蝈蝈的观察,着重介绍蝈蝈的食性。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为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不仅到野外去观察,还捉了许多养在家里,这就是他的实验室。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先用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接下来写蝈蝈的食物;第7段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第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最后一段写蝈蝈彼此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三、延伸



《绿色蝈蝈》是一篇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作者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作者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呢?“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所热爱的事业十分执著;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文章从第3段开始介绍蝈蝈,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写它的歌声,在写蝈蝈的声音时,表现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从第4段开始作者写蝈蝈的食物习性,一直写到最后一段,这是文章的主体。蝈蝈长得什么样呢?作者作了一番描述:“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接下来,作者写蝈蝈的食物。作者把蝈蝈和螽斯比较着写,它们都不太喜欢吃莴苣叶,这使作者遇到了“麻烦”。“麻烦”一词表现了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这样的介绍,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这正是法布尔《昆虫记》的特色。



作者如何知道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一句话,通过观察。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那么蝈蝈为什么最喜欢吃蝉的肚子呢?“是不是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作者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实验和观察,终于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作者这种深入观察、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写法上本文具有以下特点:



1.笔中含情。本文虽是一篇说明文,但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反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特别是对昆虫的形象描写,总是带有个人感情的流露。这一点恰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2.语言传神。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又总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比如“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传神的动作,形象生动。



3.拟人添情。例如:“蝈蝈在窃窃自语”、“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处在一起”等,都运用了拟人手法,自然、亲切,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4.相互比较。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9:35:00 | 只看该作者
《昆虫记》有何魔力?



张宗达





《绿色蝈蝈》,表面上看是一篇题目非常平凡的说明文,如果不能静心定神阅读,它也许就会在我们眼前倏然而过,无影无痕。但是一旦捧读,你就会像许多渴望新知、热爱读书的青少年那样沉醉其中,难以割舍。意犹未尽,你还会通过《绿色蝈蝈》去走近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1823—1915)── 一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走进《昆虫记》──法布尔倾尽毕生之力为昆虫们写就的辉煌“历史”。



《绿色蝈蝈》到底蕴涵着什么不平凡?《昆虫记》又蕴藏了什么巨大的魔力呢?



著名评点家张竹坡曾提出读书之道在于“逆取妙笔”,指导读者阅读时要善于揣摩作者的心意,他把这种逆取法比拟为盖房和拆房:“作文如盖房屋,要使柱笋眼都合得无一缝可见;而读人的文字却要如拆房屋,使某梁某柱的笋,皆一一散开在我眼中也。”用张竹坡的方法读《绿色蝈蝈》一一散开欣赏、评价、分析,我们读者便会有多种发现和享受,它超凡脱俗、惹人爱读之处,我认为主要有六,这就是:新奇的知识,科学的精神,活泼的生命,睿智的哲思,浓郁的童趣,生花的妙笔。六大要素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神采熠熠,闪耀着只能属于法布尔的个性光彩。



正如许多名山大川,不经大诗人大作家大画家大探险家们的点拨,我们便难以发现其巨大的美学价值。法布尔在科学王国,用金手指点出了一个神奇的昆虫世界。蝈蝈,是很多人熟悉的,但是,读完《绿色蝈蝈》,你才感觉到以前的熟悉之中原来还有那么多的陌生和无知,熟悉的蝈蝈变得妙趣横生奥妙无穷。读《绿色蝈蝈》彻底地让你能区分出“说明书”和“说明文”的本质区别,更让你对科普类小品文喜爱有加,而对融六大要素为一体的法布尔的作品更是“别有滋味在心头”。信手拈来几例──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描摹介绍逼真有力,栩栩如生。



“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运笔手法灵活,轻轻一带,把读者引入一个生动、寥廓的世界。



“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去沉思吧。”淡淡的一句,让人在苦海梦游中猛然回头。



“我独自一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倾听着田野的节日音乐会……”科学探索的寂寞与坚守令人钦佩。



法布尔勇于挑战传统的昆虫研究方法,追求真理,探求真相。从19岁开始一直到92岁去世,兀兀穷年,他怀着一颗永不老去的童心,以科学、新奇、细致的眼神在荒石园观察着昆虫,与昆虫为友,为昆虫树碑立传,书写出了前无古人的昆虫“史诗”,探索发现出一个令世人叹为观止的昆虫世界。



法布尔,“这个大学者像哲学家一般地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像诗人一般地去感受和表达”。同学们,法布尔《昆虫记》的魔力不言自明了。去读吧!抓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9:36:00 | 只看该作者
绿色蝈蝈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 苏家友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2.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科学知识,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



3.能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概括课文要点。



【教学设想】



《绿色蝈蝈》出自著名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之手,可谓是名家名文。教学这篇课文,可通过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通过讲述法布尔的故事,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决心。这是一篇科学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拟人手法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这一点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并在实践中运用。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中的其他篇章。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



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flash,搜集相关动物视频,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



学生:



查阅资料,了解法布尔的故事和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进行课外阅读,并做读书笔记,培养献身科学的决心,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搜集有关蝈蝈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设计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羡慕过蚂蚁的满载而归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的草间追逐过提着灯笼的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蟋蟀、结网的的蜘蛛、贪食的花金鱼……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了蝴蝶、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的生活情趣,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都是伴随你成长的亲密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设计二:设问导入



如果你的弟弟或妹妹对蟑螂很感兴趣,你要如何才能满足他(她)的求知欲而不用去抓你家里养的那些恶心的“小强”?



如果你家里多了一只蟋蟀,你如何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向弟弟或妹妹解释它是如何唱歌的?



如果你弟弟或妹妹对蟋蟀的构造很感兴趣,你又如何以文学的优美去将它们描述清楚?



如果他(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那你干脆把一本书丢给他(她),我估计他(她)看完后,这辈子都不会再问你有关昆虫的问题,相反他(她)却会考你:“萤火虫吃什么?”



确实,萤火虫吃什么?以前总以为它们跟仙女一样是吃花上的露水长大的,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它竟也如此残忍……



这本书就是著名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布尔肖像、《昆虫记》封面



(出示目标及课题)



设计三:由作者导入



同学们,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布尔肖像、《昆虫记》封面



(出示目标及课题)



设计四:谜语导入



(多媒体辅助教学)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蜘蛛)



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蟋蟀)



设问:上面的动物谜语有什么特点?



示例:前者生动形象地概括了蜘蛛的生活特点──结网捕虫,又赞扬蜘蛛高明如诸葛亮,后者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蟋蟀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二者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抓住了事物的特点。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设计五:图片导入



(多媒体辅助教学)屏幕展示我国南方多种美丽的昆虫。(我国南方不少地方处于热带,气候炎热潮湿,给许多昆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播放乐曲《夏虫》。(这是一首节奏轻快,旋律优美的流行歌曲,道出了人们对虫儿的喜爱之情。)



这些虫儿和我们一起共享阳光雨露,和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一起构成了美丽的风景。同学们,你们能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昆虫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一起到蝈蝈的天地里去做客,看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扫通障碍



1.简介作者及作品



①学生自主介绍搜集的有关资料。



②教师整理补充:(多媒体辅助教学)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昆虫记》这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昆虫记》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2.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



(1)注音



(shòu)  (háo)   (xiāo)   (mì)   (cuàn)  (jiélüè)  (kù)  (tuò)

狩猎     哀号     喧嚣   静谧    篡夺     劫掠     酷爱    唾液



(2)根据拼音填汉字



  gōu      yīn yǎ      fēn    zhōng     wō jǜ       shǔn     huì

(篝)火  (喑哑)  气(氛)  (螽)斯  (莴苣)  (吮)  取(喙)



(3)解释词语



弱肉强食────



津津有味────



喑哑────



静谧────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然后试着用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示例:课文主要介绍了蝈蝈的外形、叫声和食物习性。



2.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多媒体辅助教学)



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



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讨论、明确。



示例: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五、品读课文,交流赏析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多媒体辅助教学)



①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②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教师与学生就作者“运用文艺笔调和生动传神的语言以及拟人手法的运用来表达对蝈蝈的感情”等话题交流品析,进行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三方“对话”。



示例:



①引导学生朗读和品味“蝈蝈食物习性”部分,勾画相应词句。



学生自由发言。一般情况,大部分的学生喜欢的段落集中在第五自然段,认为蝈蝈捕蝉最有意思,最能吸引人。有一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蝈蝈的食性,还有少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蝈蝈的叫声。



学生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示例:“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蝈蝈在窃窃自语”“蝈蝈酷爱甜食”“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处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等。这些拟人的写法、生动传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给人以亲切自然、形象生动的感受。



②引导学生研读和品味本文运用文艺笔调自始至终饶有兴趣地介绍蝈蝈,既表现出作者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的探索创新精神,又使本文行文生动描写形象。



作者对蝈蝈的称呼示例: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夜间捕蝉时──夜间狂热的狩猎者   饱餐蝉肉时──蝉的屠夫



入笼喂养时──“我”笼里的囚犯   入夜鸣唱时──夜晚的艺术家歌手



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六、研读课文,质疑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质疑问难,鼓励其从课文中发现值得思考、探讨的话题。



2.学生交流思考所得,经过集中,确立几个探究主题:



(1)作者在文中充满了对蝈蝈的喜爱之情,那为什么要写其身上同类相食的现象?这会不会损害了蝈蝈在读者心中的形象?



(2)本文主要是写蝈蝈,那为什么花笔墨写蝉、螽斯、鹰、螳螂?



(3)作者为什么对蝈蝈如此了如指掌?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3.分组选择题目,借助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文研读,教师巡回点拨。



4.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配合指导。



探究一:作为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应当要准确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能因自己的好恶进行取舍,这正是法布尔严谨的工作态度的体现。不会损害蝈蝈在读者心中的形象,反之使其更全面完整。



探究二:写其他动物是为了通过比较来写蝈蝈。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探究三:作者对蝈蝈了如指掌来源于他对事业的热爱和执著,来源于他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如第1段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作者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所热爱的事业是多么执著!(搞科学研究需要这样的精神。)再如作者为了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不仅到野外去观察,还捉了许多养在家里,这就是他的实验室。(引导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又如作者写蝈蝈的食物时把蝈蝈和螽斯比较着写,它们都不太喜欢吃莴苣叶,这使作者遇到了“麻烦”。“麻烦”一词又恰恰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引导学习法布尔献身科学的态度)



七、拓展训练,应用反馈



(多媒体辅助教学)视频播放《人与自然》片段(三遍)(每遍大约一分钟),要求: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录像内容,加以合理想象,模仿“国嘴”赵忠祥,为这一段录像配音。尽量运用拟人手法,尽量运用优美传神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感情。



(多媒体播放录像:蜣螂搬运粪球,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目的地。)



第一遍播放,细心观看,了解内容。第二遍播放,跟随画面,尝试解说。第三遍播放,学生配音,师生评价。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总结:法布尔通过自己详尽的观察,在这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中通过拟人、比喻、比较等手法,生动活泼的展现了蝈蝈优美的体态、柔和动听的鸣叫声以及捕食时的勇猛行为和它的食物习性。文章重点介绍了蝈蝈的食物习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业:这篇文章这么有趣,其实大自然中精彩的东西很多,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附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9:36:00 | 只看该作者
绿色蝈蝈



安徽省黟县中学 舒晓燕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拟人的修辞方法,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的观察昆虫,细心揣摩昆虫特点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实录



师:你或许为那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痴迷过,你或许聆听过蝉的鸣唱,你也许听见过蟋蟀的长吟,你或许还玩过蚂蚁、抓过蚱蜢,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是那么的叫人喜爱,听,那蝈蝈又在唱歌了……



出示幻灯片:课题《绿色蝈蝈》及作者



师:作者是法布尔,那么请同学们结合你所查找的资料说说作者的有关情况。



生:1883年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户农民家庭,4岁时被送到祖母家生活,7岁上学,后又当上了一名教师。



生:他花了35年的时间写了《昆虫记》一书。



生:人们称他为“昆虫观察家”和“作家昆虫学家”。



师:综合同学们介绍的情况,请看有关法布尔的介绍:



出示幻灯片:作者的情况。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就出自他的著作《昆虫记》,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欣赏。



师:我们先了解了解蝈蝈是什么样子:



出示幻灯片:蝈蝈的样子



师:同学们欣赏了图片后,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蝈蝈的样子吗?



生:蝈蝈长得非常漂亮,浑身翠绿色。



生:蝈蝈的两侧有两条漂亮的白色丝带。



生:蝈蝈的两片大翼轻盈如纱,腿优美而修长……



师:我们同学用这么优美的文字描绘了蝈蝈,那让我们来瞧瞧作者是怎样描绘的?



生:在第4段第2行,作者说: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板书:外表──漂亮



师:这只昆虫如此的美丽,我们也不仅喜爱上了它。它还有令我们着迷的地方吗?



生:还有蝈蝈的声音。



师:它的声音怎样呢?



生:在第3段第4行:窃窃私语,像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作响。



生:尖锐、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柔和。



板书:声音──优美



师:蝈蝈的叫声如此动听,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出示幻灯片:点击声音,蝈蝈的叫声。



师:我们在欣赏完它的外型和叫声之后,我们还能从这篇课文中了解有关蝈蝈的什么呢?



生:蝈蝈的生活习性。



师:它的生活习性又是怎样呢?



生:吃食:吃蝉肉,很甜的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甚至还吃一些青草。



生:他们彼此相互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从不争吵。



师:作者主要介绍了哪个习性?



生:捕食。



出示幻灯片:键入相关链接:蝈蝈捕食蝉的图片。



板书:生活习性:吃

                相处──和睦



师:我们通过作者的介绍,认识了蝈蝈,那么让我们想想作者在文中是如何称呼这可爱的昆虫的呢?



生: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



师: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它们作这些称呼的?



生:捕蝉时;作为自己的观察对象时;吃蝉肉时。



板书:称呼:狂热的狩猎者──捕蝉时

            笼罩的囚犯──作为自己的观察对象时

            蝉的屠夫──吃蝉肉时





师:我们已了解了蝈蝈,那么我们现在再来瞧瞧作者在介绍蝈蝈时的语言又是怎样的?



生:优美生动。



师:怎样的优美生动呢?



生:用了许多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师:你能找出来吗?



生:在介绍蝈蝈的叫声时用了一系列比喻如比做滑轮的声响,像金属碰撞般的清脆,等等。



生:对蝉的称呼,就用了拟人的方法,称它为狂热的狩猎者等。



师:这些修辞都体现了──



生: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生:还有对比的修辞。如:在介绍蝈蝈的叫声时和蝉进行对比;在介绍蝈蝈吃食时,和螽斯进行对比;在介绍捕蝉时和鹰做对比;在介绍同类相食时和螳螂相比。



师:这同学介绍得非常详细,我们具体来看看:



板书: 叫声     蝈蝈──蝉

       吃食     蝈蝈──螽斯

       捕蝉     蝈蝈──鹰

       同类相食 蝈蝈──螳螂



师:这些对比,在说明文中,我们称它为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那作者运用作比较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有说明作者对这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师:我们阅读了课文对蝈蝈的介绍,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一篇介绍蝈蝈的文章:



出示幻灯片:



比较阅读:《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



蝈蝈,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



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二者的异同(提示:可从修辞、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举例来谈)



生讨论后回答



生:语言风格上,这段文字显得平实,而课文则非常生动,如对蝈蝈的称呼就有很多种。



生:文章还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而这里没有。



生:作者在这里还多处运用了描写的方式,如写蝈蝈的外貌,这里也没有。



师: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好,特别是运用了我们学过的知识来描述二者的不同之处,那么我们是否也学学这篇课文介绍蝈蝈的方法来介绍介绍别的昆虫呢?



出示幻灯片:蝴蝶



学生讨论,并用小纸片记录。



生:这是一只美丽的蝴蝶,白色的底子上镶嵌着黑色的斑点,黑白分明;翅膀上还镶上了一道金边,尾巴的后部还有一点红,它的颜色很艳丽。你瞧,它正对着河水在左顾右盼,仿佛在欣赏自己在水中美丽的倩影。



生:在金黄色的花上,有一只淡黄色的蝴蝶,在花的映衬下,显得那么的雍容华贵。



师:同学们,这些蝴蝶在你们的笔下是优美的,可见,你们是非常尊重和热爱这类小生命的;这些蝴蝶在你的笔下又是活灵活现的,可见,你们的观察是很仔细的;你们对蝴蝶的爱另我感动,你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激动,希望你们在今后的作文中更能写出优美的文章。



师:今天,我们的课到这里就结束了,今天的作业是



1.词语注音抄写



2.课后练习2的思考与研讨



3.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来描绘一种小昆虫。



师:再见!



三、课后反思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成功之处:



①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做到了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又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照顾到了能力好的同学,又兼顾到了能力一般的同学。



②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来组织教学,重视了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并运用了探究质疑、比较阅读、能力迁移等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③课件制作上,重视了图例、声音、文字提纲的互相配合,既能引导学生感性认识蝈蝈,又深入理解了课文,还培养了学生探究、合作、质疑的能力。



④采用看图说话的练习方式,将语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学生学习写作说明类文章有较大的帮助。



还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①板书内容较烦琐,学生的参与面还较小,学生课前预备得不是很充分,教师未能作出指导。如拓展运用中:可以先指导学生充分运用电子媒体查资料,让学生了解了蝴蝶的一些习性后,再讨论,这样在课堂上才能言之有物。



②在启发学生发言时,要紧扣课文,确定知识点的位置,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而不能脱离课文来介绍、叙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9:36:00 | 只看该作者
专家点评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桦



从《绿色蝈蝈》的教学设计看,该课的教学目的是要充分体现课文的特点。即通过教学,让学生领悟到作者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的生动活泼的文笔特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品味课文优美生动的语言。



“教学实录”记录了教学全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首先,让学生了解蝈蝈的外表、声音和生活习性等特点。根据幻灯片所展示的“蝈蝈”,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蝈蝈的特点,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描写蝈蝈的内容。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课文描写蝈蝈的语言特点。其次,指导学生重点揣摩文中介绍蝈蝈的部分。教师用“介绍蝈蝈的语言是怎样的”“怎样的优美生动”“你能找出来吗”“这些修辞体现了什么”等一系列提问,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优美生动的特点。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教师随机讲授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方法的作用等知识,这对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很有必要。第三,与《辞海》中关于“蝈蝈”条目的比较阅读。以此进一步说明作者文笔生动活泼的特点,教师还要求学生以“蝴蝶”为例,口头做生动形象的说明,以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主旨明确,重点突出。教师尤其注意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恰倒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当然,教师如果能在指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的过程中,对课文描述生动之处,让学生边读边琢磨,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语言内涵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8 06: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