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2:44:00 | 只看该作者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懂得珍视想象。在续写故事和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想象的美好。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鸟儿长有翅膀,可是很少去想鸟儿拥有翅膀的快乐。今天,我们一起想想,鸟儿的翅膀能给鸟儿带来什么?
生:①飞到高空欣赏到红花、绿叶密密层层……欣赏到高大挺秀的大树、潺潺流淌的小河。
②带鸟儿飞到神往的地方,看到更多的鸟朋友。
③带鸟妈妈找到食物,带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幸福成长。
师:真好!同学们,鸟儿有翅膀有这么多的快乐。我们的心灵长上了翅膀,又会创造出多少快乐和幸福呢?老师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续写故事,要评选出“最佳畅想奖”。谁来讲讲自己的故事是怎样发展的?
生:①——②——③——。
师:同学们的心灵都插上了翅膀,只不过有的飞得高、飞得远,有的还需努力,都不错。你们想看看别人是怎样续写这个故事的吗?
出示课题:《心的翅膀》
二.初读
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
①解释词语:神秘兮兮、哑然失笑、大喜过望、
绞尽脑汁、心急如焚等词。
②强调注意“腼腆”一词的读法。
③强调蹄、策、舔的字形。
2.说说成人和孩子各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3.复述故事
先小组复述,再指名复述。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心的翅膀》一课,知道了成人和孩子的想象力是有着很大差异的。今天我们将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带领同学们再回顾一遍课文。
二、出示中心话题:
面对同一个故事的开头,成人和孩子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差别?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说说,并谈谈从中悟出了什么?
1、小组学习,结合中心话题,在小组中讨论学习,也可以参考课后第二题来谈。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引导,抓住以下三个点。
(一)身为工程师的丈夫,学识渊博,但他挠了挠头发,很认真地说:“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在我启发后,他想了好半天才说:“我想不出来。”
感悟:因一味追求知识,埋葬了想象力,他完全没有一点想象力,变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一个不折不扣的书呆子。
(二)"我''的同事回答,既不生动,也不新奇.他想象的思路就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
感悟:人不能总按自己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式去想,这就像一只小鸡一样在狭小的经验世界里扑翅膀,永远也不能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      
(三)四年级的孩子们让我“大喜过望”
     “胖胖小男孩儿”的想象大胆,打开了想象思维的大门,“小女孩”的想象生动,仿佛亲眼所见一般。“小眼镜”的想象心思细腻,情感丰富。“腼腆小女孩”的想象情节是那么丰富,精彩。
    感悟:他们没有渊博的知识,但他们拥有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不受拘束的心灵,美好的想像。
⒊ 教师小结:
    和成人相比,孩子们有多美好的想像,想像使生活变得绚烂多姿。  
三 激发情感,拓展想象:
⒈ 同学们,孩子们的心是长了翅膀的,尽管稚嫩,但飞得很高,飞得很美。在生活中,你们是否也遇到过类似他们这样的人?
学生:(1)学习伙伴有的只埋头苦学,上课却不敢举手,他缺少自信,缺少想像的翅膀。
      (2)当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的时候,有的时候却不被家长理解。
2.补充小文章,启发学生体会想象的美好。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是长了翅膀的,大胆地去飞翔吧,你能飞多高,天空就有多广阔,你能飞多远,天空就有多辽阔。我也要长上想像的翅膀,和你们一起去飞翔。有些同学在课堂上总是安静地听,不主动思考,这样下去你就会象文中的成人一样过早地折断飞翔地翅膀,成为小书呆子,你们一定不希望自己变成这样的人吧!让我们先来一个约定,那就是每节语文课都给自己一次想像的机会,
    给心长上翅膀,让我们一起在文学王国里翱翔,好不好?
五 作业:
  把自己续写的故事再润色,写在小本本上,读给朋友听。       


这一教学环节是使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激发想象,鼓励创新。
   


用类似的想象力检测游戏来引入,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故事情境中,感受到想象力于人是多么的重要。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读课文,根据情况及时指出学生易读错的字词,进行巩固练习。认读过程




整体把握故事,训练概括能力。





















教师在学生研读过程中,恰当地引导,巧妙地点拨,及时地评价,不断地鼓励,通过"读--议--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把语感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想象的美好,鼓励孩子们永葆一颗童心,一份童真。

12 百合花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6个会认生字、掌握9个会写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8——10自然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环境恶劣、世事的艰辛,以及误解、嘲讽讥笑、鄙夷等都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遭遇,更应懂得顽强、坚韧、执着才能战胜风雨,迎来彩虹。学会像百合一样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在阅读、讨论、交流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引导学生体会恶劣的环境,周围人的嘲笑、讥讽、鄙夷等困难都是人生常态,要以平常心看待,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执着、坚韧、顽强的精神对待。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教 学意 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还记得《丑小鸭》吗?一只长相丑陋的鸭子屡遭排挤、嘲笑、追打,最终成长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曾经打动了无数人。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个山谷,去看看那里的一株和丑小鸭有着相似命运的百合开花的过程,你会感受到一种顽强的力量,看到一种奋斗的光芒。
二、初读课文
(一)小组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容易读错的字,写在你的纠错本上。
2、小组学习:组长组织同学把易错的字多读几遍。
3、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在读书中发现的易错字、不懂的词读一读(老师出示易读错字词)
(2)指读、轮读出示的字词
       Pì      mú         bāo    xiè   ɡē da
偏僻    一模一样   花苞   不屑    疙瘩
      bǐ         tiáo   xiù     jǐn      lǚ
鄙夷   千里迢迢   嗅着    谨记   情侣
  (二)小组PK读课文
   1、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当评委,选出优胜小组。
     2、把书上做记号的易错字音再读一读
      花苞   含苞欲放   竹苞松茂    苞片
        偏僻   僻静       怪癖        孤僻
     鄙夷   卑鄙       鄙视        鄙陋
三、快速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百合开花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2、板书(杂草——花苞——百合花开——百合谷地)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大意,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课文,看看一株小小的百合,演绎出怎样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呢,
二  品词析句,交流感悟。
出示中心话题:
从断崖上的一株百合,到众人倾慕的百合谷,百合的哪些经历深深地触动了你或给了你启示?请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再谈一谈你的感受。
(一)小组学习交流
(二)全班交流
交流点一:了解一株百合艰难的处境和不凡的志向。
(1——3自然段)
    1、百合从长得和杂草一样到它盛开,是怎样做的?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的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年年春天,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百合。
  2、自己小声读这三句话,你发现什么了?
  3、从它的每一次努力中我们能体会出这是一株什么样的百合?再回到课文,请大家细细品读,做简单批注。
  4、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1)百合是怎样做的,读一读这句话。理解深深地,直直地。
 (2)这种努力容易做到吗?(结合生长环境谈一谈,偏僻遥远的山谷、数千尺高的断崖,预示了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但它仍然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再读。)
 (3)这样不容易做到,百合为什么仍然去努力做?读读这个念头。(为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读出百合地坚强。)
 (4)读到这里,你体会出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呀?
  经过百合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结合这一次努力,谈一谈你的体会,带着你的体会再读一读。
(1)百合是怎样做的,(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2)在什么情况下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他们怎么说的)。
    交流点二:体会百合在顽强的生长过程中所经受的挫折以及它所表现出的坚韧、执着。(4——8自然段)
  师过渡: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但是,野草们在私下嘲笑它:指读;在公开场合,则讥讽它:指读;偶尔有蜂蝶鸟雀飞过也会鄙夷劝阻:指读。
  面对这些冷嘲热讽,百合说:(齐读)
  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
  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
  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师: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运用排比表达了百合心中什么念头?(我要开花)此时,心中的念头已变成它努力追求的信念。
 (3)百合怎样越来越强烈的表达出“我要开花”这个信念的?再读这段话,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来体会。
  指读,指导,评价。
 (4)这是一株什么样的百合?此时,你们就是这株这样的百合,让我们一起来回应野草的讥讽嘲笑与蜂蝶的鄙夷劝阻。齐读:野草们在私下嘲笑……百合说;在公开场合则讥讽……百合说;偶尔有蜂蝶鸟雀飞过也会鄙夷劝阻:百合说。
 (5)面对野草蜂蝶的嘲讽讥笑,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就让我们记住百合的这段话。填空,自己试一试。齐读。
    交流点三:体会百合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终成“正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过渡语:在恶劣的环境面前,为了心中那个纯洁的念头,百合努力着;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为了心中那个坚定的信念,百合继续努力着;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图片演示)它那富有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这花是信念的结晶,是心血的凝聚。这美丽多么来之不易,百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但百合停止它的努力了吗?
年年春天,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
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百合。
  让学生自己读,百合又在努力做什么,体会出这又是什么样的百合?指名读。
  齐读:年年春天,百合努力的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百合。师接读:(配乐)
过渡语:几十年后,远在百里之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嗅着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此时,你置身于这百合谷地,你看到什么样的百合,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又想对百合说什么?训练说话。
   但是,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出示:学生齐读——我们要全心全意地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联系全文,感悟哲理)
   总结:
 (出示三句话回放)通过百合的这个历程,我们真切感受到无论是开花还是做人,在追求梦想的时候,若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懈努力,就能开出美丽的花,就是属于自己的成功。这是百合花开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正是作者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尽心就是完美”。
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生活中难免会有误解,有嘲讽,有讥笑,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呢?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结束语: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株美丽的百合花盛开。
四、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励志的名人名言。
2、在小本本上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引发联想、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兴趣,导如新课








小组学习形式有助于全员参与,调动学生共同学习的积极性。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使理解过程更加有序。














抓住重难点设置中心话题,是对学生思想、语言表达相互融合的一项综合能力的训练,引领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读出百合的坚定、顽强、执着。





























学生结合上下文、抓住重点词理解到百合自信、有责任感、执著、拥有强烈自尊。






世界边沿在哪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章内容,理解杨卡对“世界的边沿在哪儿”的思想与探寻。感受杨卡那份纯真执著的好奇心。
2、体会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杨卡对“世界的边沿在哪儿”的思想与探寻,感受杨卡那份纯真执著的好奇心。
过程与方法:
1、查找资料,请教老师或家长,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2、教学中应注重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意境,体会情感,升华感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杨卡对“世界的边沿在哪儿”的思想与探寻,感受杨卡那份纯真执著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体会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教学意图
13、世界的边沿在哪儿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你们的眼中世界是什么样的?
学生畅谈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七岁小男孩儿杨卡的生活,看看他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二、        初读课文,读通词语,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每一个句子,画出读音有疑问的字词,不理解的字词。
2、        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段读,纠正字音,并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3、        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出示思考题:
“世界的边沿究竟在哪儿?”小杨卡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做了哪些努力?你认为小杨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习方法:
1自己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2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思考题,谁来说一说第一个问题““世界的边沿究竟在哪儿?”小杨卡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做了哪些努力?”
生:小杨卡首先是自己独自思考。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我是从“他那一双浅蓝色的眼睛,惊奇的环顾四周。他的好奇心是没有止境的:这些出现在天边的过路人从哪里来?他们在道路的另一端消失不见了,到哪里去了?”他带着这个疑问一定想过要是道路会说话那该多好啊,他就可以直接告诉我了。
指导朗读这一部分。
师:谁还有其他想法?
生:我觉得杨卡还向身边的亲人请教过“世界的边沿究竟在哪儿?”这个问题,他问过祖母、舅舅、父亲。然而,仍旧没有找到答案。他是那么渴望弄明这个问题,因为他的好奇心是没有止境的。
师:谁还知道小杨卡用了什么方法来了解这个问题?
生:他还依靠自己的本事来搞清楚这个问题,我是从这句话里看出来的“我自己会搞清楚的!靠自己的本事来搞清楚它!”
师:以上这几个同学回答的都很好。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下面这个问题,谁来说一说你认为小杨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指导朗读这一部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师:小杨卡是那么好奇,那么执着,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眼睛中的独特的世界,你们小时候是怎么认识世界的呢?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结合小杨卡的事情来谈一谈。
学生在谈自己的经历的时候,没有太大的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
五、拓展
小练笔: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受到了哪些启发?试着写在小本本上。       

这样揭示课题既可以引学生进入文本,同时也为学生走进杨卡的心理世界打开了一扇门。












这个思考题涵盖了整篇文章的内容。













把同学们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以便互相补充。
























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对生活有所感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14、壮哉,少年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司马迁、徐霞客、白居易、沈括的游历故事。
2、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3、学做读书笔记。
情感态度价值观:
呼唤学生走进山水之间去陶冶性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课前预习,搜集课外资料。课上小组研读,扫清字词障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集体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辨别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2、培养学生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并付之与行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一、小组合作,初读课文。
学生在小组中自读自学,学习要求如下:
1、        熟读课文,落实字词,不懂的地方集体查阅工具书掌握。
2、        小组集体填写读书摘记卡片。(卡片如下)

人物                著作                编号       
游历事迹       
二、集体交流,深入文本。
现在我们就结合预习资料和同学们制作的读书摘记卡片了解课文人物和他们的游历故事。(小组成员讲解,各小组补充)
1、司马迁
人物        司马迁        著作        史记        编号        1
游历事迹        二十岁时刀祖国各地旅行,骑马、乘船、步行,走走游游写写。搜集掌故,仿古猎奇,考察史实,凭吊遗迹,旅行大大丰富了他的知识知,增进了他对祖国的真挚深沉的爱,后来撰著《史记》。
司马迁的少年时代,“耕牧河山之阳”。司马迁在这“山环水带,嵌镶蜿蜒”的自然环境里成长,既被山川的清淑之气所陶冶,又对民间生活有一定体验。大约二十岁,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司马迁三十八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的机会,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等到太初元年(前104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他就动手编写《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 "书",共五个部分,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它的主体部分是本纪、世家和列传,其中列传是全书的精华。
司马迁之所以能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火著作《史记》,与长时间的广泛游历及大自然对他的深刻陶冶有密切的关系。司马迁丰富的阅历以及对大自然雄伟壮丽风光的深刻感受,反映在《史记》创作中,首先是班固所称赞的“实录”精神,其次是形成了《史记》的“雄奇雅健”、“逸气纵横”独特风格。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2.徐霞客
人物        徐霞客        著作        徐霞客游记        编号        2
游历事迹        从小爱读地理、旅游和探险书籍,立志亲自踏勘祖国的山山水水,探索大自然奥秘。从青年起三十多年没停止旅行,写成一部真实记录祖国山水地貌的专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厦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9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上超越前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现存《徐霞客游记》约六十万字,以日记体裁精详而忠实地记录了徐霞客大半生跋山涉水的见闻心得。《徐霞客游记》最初是以文学价值而见称于世,被推为“古今游记之最”。同时,它所涉及的广阔的科学领域,所包括的丰富的科学内容,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科学价值,在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中几乎是无与伦比的。
3.白居易
人物        白居易        著作        大林寺桃花        编号        3
游历事迹        一生酷爱旅游,等高赏景时必吟诗作歌以倾泻自己满腔的激情。到大林寺游览,写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佳句。
说起白居易的游历故事我们不得不提《大林寺桃花》这首诗,
全诗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描绘了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之上,向来人迹罕到,作者白居易偶游于此,竟有了新的发现和感受。诗中写四月间山下(即所谓“人间”)已是百花凋落,而山上桃花才刚刚盛开,几乎相差一个节气,观察是非常细致的。白居易所要说明的这山下山上的不同景象,正暗示着他对于人生世事的某些感触。

4、沈括
人物        沈括        著作        梦溪笔谈        编号        4
游历事迹        沈括对白居易所作的诗满是迷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登山游览,当时正值四月,山下的桃花已经凋零,可山里的却正喷芳吐艳,不由得对白居易的诗句大加赞叹。
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闲居。这期间著成《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看来,游历不仅仅是一次放松心情的旅程,更是丰富人生阅历的过程。
三、再次回文,品读经典句段。
1、自古以来,许多名人在他们最美好的青少年时期,就热衷于游历、考察、探索。云间峰巅、莽莽深林、海角沙滩、瀑布飞泉……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2、或骑马,或乘船,或步行;走一路,游一路,写一路;搜集掌故,仿古猎奇,考察史实,凭吊遗迹。
3、登高,使白居易写出了这样精美的诗句;游山,解开了沈括心中的疑惑。
出示三段话,让学生体会句子中标点顿号、逗号、分号的用法。
顿号用于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四、联系生活,畅谈旅游经历和出游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在集体交流中完成对文章的初步认识。


集体研讨,针对课文删繁就简,共同制作读书摘记卡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集体交流,共同探讨游历对司马迁、徐霞客、白居易、沈括这几位名家著作《史记》、《徐霞客游记》、《大林寺桃花》、《梦溪笔谈》的积极作用。













借助讨论制作的读书摘记卡片让同学们了解游历中的司马迁,了解游历后的《史记》这一鸿篇巨作。










从幼年时期到中年时期,再到老年时期,徐霞客的生活都和旅游分不开。方法同上,了解徐霞客。





































































通过一首《大林寺桃花》来认识白居易游历后创作名句的故事,这短短两句的诗同样也能看到他对游览名川的热爱,对陶冶人生的作用。



































沈括的故事再文中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通过学生畅谈课外搜集的资料同样也能了解《梦溪笔谈》的著成同样和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分不开的。






























回文诵读,再重温课文的同时,让学生交流标点的用法,明晰容易混淆的几个标点所不同的作用。教学过程以学生反复诵读为主,在读中找依据说理由。

课外延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讲解学生的实际经历,让同学之间产生共鸣,激发全体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参考资料】
司马迁、徐霞客、白居易、沈括及《史记》、《徐霞客游记》、《大林寺桃花》、《梦溪笔谈》的简介。


15、为“我不能”举行葬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有关语句,体会顿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1、使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及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采取自读自悟及小组学习、轻松谈话的方式,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用自信的光芒照亮“我不能”的阴影,使学生学生相信今后一定“我能行”、“我可以”、“我立刻去做”,精神更振奋,生活更有勇气,从而积极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有没有自己特别想完成但却做不了的事情呢?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让我们困扰,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看看文中的唐娜老师和她的学生是怎样做的?
  板书:为“我不能”举行葬礼
2、齐读课题,质疑:
(1)、分析“葬”字?
(2)、日常生活中的“葬礼”是为谁举行的?
而今天的葬礼是为一个观念,一种态度举行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单位内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容易读错的字写到纠错本上。
2、交流纠错本上的字。
3、检查认读易错字词(1号组员,3号组员)。
蕴涵、诸如、铁锹、墓穴、气氛、艾伦、满腹疑惑、
4、交流不明白的词语(2号组员)。
5、分段检查,随机指导(4号组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概括并板书:写“我不能”
                 葬“我不能”
                 用“我不能”警醒自己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为“我不能”举行葬礼》,再次跟随唐娜老师去参加这场别开生面,又意义深远的葬礼。
二、细读全文,抓重点句段,深刻领悟文章内涵
中心话题: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文中做好批注,并结合具体此句或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1、        学生自读,在书上作批注。
2、        四人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预设点:
(1)、“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我觉得这里的气氛有些不同寻常,空气中似乎蕴涵着一种莫名的兴奋”。
师:谈谈为什么这里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预设1:假如学生说不到点上,追问:1、透过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2、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学生畅所欲言,充分体会到唐娜老师的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到无比兴奋,此时此刻,学生的喜悦之情不仅仅是溢于言表,而是全身心的绽放,以至于教室的每个角落都充溢着喜悦。)
(2)师生共写“我不能”。
预设:1、为什么这里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追问:你还从哪里看出同学们的烦恼很多?唐娜老师有烦恼吗?
预设2、你有烦恼吗?说一说。
(她已经写了半张纸,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过了十多分钟,大部分学生已经写满了一整张纸,有的已经开始写第二页了。)
(3)、“唐娜老师和学生你一锹我一锹地挖起坑来。”
师:这里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里透露出唐娜老师的一种教育思想,她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挖坑的过程,一起埋葬“我不能”。这样,学生才能切身感受到“我不能”已被埋葬了,才能真正解开“我不能”的心结,让学生心中感到一种彻底的释然和轻松。)
(4)、唐娜老师的悼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朋友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邀请到你们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唐娜老师庄重地念着悼词,“‘我不能’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与我们的生命朝夕相处,您影响着、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有时甚至比任何人对我们的影响都要深刻得多。您的名字几乎每天都要出现在各种场合,比如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是白宫。当然,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幸的。
预设:深入追问
预设1、 “几乎每天”、“朝夕相处”说明它时刻伴随可见。
预设2、“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是白宫”可见影响范围之广,遍及社会,就连让人仰慕的高层人物也深受影响。
预设3、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的“我不能”事件,有没有什么影响?
“现在,我们已经把‘我不能’先生您安葬在了这里,并且为您立下了墓碑,刻上了墓志铭。希望您能够安息。同时,我们更希望您的兄弟姊妹‘我可以’、‘我愿意’,还有‘我立刻就去做’等等能够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的名气大,没有您的影响力强,但是他们会对我们每一个人、对全世界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振奋精神,勇往直前!阿门!”
预设1、引导学生设想与“我可以”、“我愿意”、“我立刻就去做”相拌后,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
(5)、“回到教室,大家吃着饼干、爆米花,喝着果汁,庆祝他们揭开了”我不能“的心结。”
(“我不能”被埋葬后大家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
预设追问1、大家埋葬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全文讨论,达成共识:埋葬的是自卑心理和对生活的消极态度,找回的是自信和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五、拓展延伸
1、出示有关树立自信的名言。
2、课外阅读建议:让学生阅读有关名人自信方面的小故事。
六、联系学生实际,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结合自己的“我不能”,用自己的方式给他举行“葬礼”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不能已被埋葬,从而生活的更有自信,更振奋,更有勇气。
2、为自己撰写一则座右铭。在教室里为学生开辟一个我能行的空间,张贴学生的座右铭。       
谈话导入,联系生活实际,架起学生生活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文章题目新颖有趣,从“葬礼”切入,它一般是为人举行的殡葬仪式,而这里却是为一种言行、一个观念举行葬礼,激起学生心中的疑惑,从而产生阅读期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多读,从而纠正读音,加深印象。
分组员检查,给每个学生以展示的机会。
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与把握。
理清文章脉络。
导学生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并根据中心话题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创设各抒己见的氛围。做到读说结合,以读带讲。


体会文中师生“我不能”的多,然后交流自己生活中的“我不能”事件,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体会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严肃、庄重。


这番“悼词”,可谓用心良苦,整段话透漏这庄重严肃,没有一个人觉得它是游戏。句句意义深远,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畅所欲言,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振奋精神,勇往直前,对学生的影响会是终生的。
这段悼词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升华认识,由文中联想到自己,今后也要由“我不能”变为“我能行”。

一次活动,将自卑从孩子的心里驱走,将快乐、自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根植在孩子的心底。

在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不能”对自己的影响,和文本产生共鸣。
一次活动,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播“我能行”的南瓜子,重拾自信,让每一个人的内心充盈这自信的喜悦。




通过交流名言,名人故事鼓励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人格,从而有信心,有勇气地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迎接生活的挑战。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会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以实现学生内心世界的成长。

阅读链接  学会乐观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懂得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人总会有情绪的变化。
   2、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逃避,要勇敢的面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处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
   1、培养小学生乐观的情绪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培养小学生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在生活中找“乐”,做乐观开朗的人。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逃避,要勇敢的面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幽默笑话,课上进行幽默笑话比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师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过哈哈大笑高兴的时候吗?你有过暴跳如雷生气的时候吗?你有过痛哭流涕、悲痛欲绝的时候吗?(生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6 01: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