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部教案浙教版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3.水手们崇敬燕子的什么?(不怕艰辛的顽强精神)
    你是从这一句话中的哪些词看出来的?(望着、轻轻)
    4.让我们和水手一样怀着对燕子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读第三句话。
    5.这一句写什么?
    (五)说说第三自然段连句成段的方法。
    1.说说这一段三句话是按什么顺序连接起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找出这一段中表示时间的词。(过了一会儿)这一段是用“过了一会儿”这个表示时间的词,把上下旬连接起来。
    五、学习第四段。
    我们都被燕子那种不怕艰辛的顽强精神深深感动了,而身临其境的水手们更感动,他们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请同学们读第四段。
    1.思考这一段中两句话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2.哪一句是结果,哪一句是原因?
    把“你可知道”换成“因为”来读读。
    3.这两句话都用了叹号,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请求、感叹)齐读第四段。
六、总结全文,渗透爱鸟教育。
    1.看板书说说燕子过海的艰辛。
    2.作者请我们不要伤害燕子,仅仅是由于它过海的艰辛的原因吗?
    3.打出投影:
       水手们请我们不要伤害燕子,是因为燕子是益鸟,是因为燕子过海            ,更因为崇敬燕子            的精神。
    4.学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对待燕子呢?
    七、配乐朗读。
八、做《作业本》第二题,第五题。

板书设计:
       过 不                       展翅起飞
燕子   太 分-→太疲倦-→落-→伏                ——不怕艰辛
       平 昼                       停止呼吸
       洋 夜                                          
            崇       敬                                
水手——————————————————————————



○ 打电话(听说训练)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电话作为现代通讯工具,便利快捷。随着通讯业的日益发展,电话已在城市和乡村得到普遍使用。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打电话已不再是陌生的事了。所以学会打电话就显得十分必要。
    2.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实用性较强的听说训练材料,也含有阅读材料的因素。短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电话是“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第二部分告诉我们打电话应该注意什么,该怎样打电话。第三部分为我们提供了训练打电话的材料,使学生在听说训练中学会打电话。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练习,知道打电话的一般步骤。
    2.知道通话时做到讲话内容集中,语言简洁,口齿清楚。
3.学会打电话,并懂得打电话中的礼貌用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打电话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打电话内容集中,语言简洁。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两台电话机。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提问激趣,导人课题。
     小朋友,三(1)班王小红同学因为学校组织看电影,要迟点回家,又怕妈妈在家等她。你们能帮她想个办法,怎样让她妈妈在家里知道这个事儿?(引导学生明白打电话比较快、方便)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打电话”,已经会打的同学,通过学习会打得更好。
    2.读一读。
    (1)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想打电话首先要做什么?(拨通对方的电话号码)
    (2)你知道怎样拔号码吗?(拿起耳机)
    (3)怎样知道号码已经拨通了呢?(听到嘟一一嘟一一的长音)
    3.听示范电话,思考问题。
    (1)听录音——电话对话。(文中妈妈与小红的对话)
    (2)思考讨论:
    ①录音是谁与谁的电话对话?
    ②王小红想告诉妈妈什么?
    ③对话中有哪些礼貌用语?
    (3)议一议:你觉得打电话时应该注意哪些?
    教师小结。
    ①通话时,做到内容集中,语言要简明扼要。
    ②通话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4.试一试(分角色)。
    (1)同桌之间,一位扮妈妈,一位扮小红试一试。
    (2)学生上台表演,表演后评议。
    (3)同桌之间,换角色再试一试,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选两名中下水平学生表演。
    5.练一练。
    (1)阅读课文第3部分,思考:
    ①王林要给谁打电话?该怎样称呼?
    ②告诉王林妈妈什么事?
    ③这个电话你该怎么打?
    (2)检查讨论以上问题。
    (3)在说③的基础上,各自设计对话。
    (4)自愿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5)教师小结:代别人打电话时,首先要自我介绍。第二要用较简洁的语言告诉所要告诉的事情。第三要用“请问、您、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
    (6)同桌练习。
    6.作业(选择一题):
    (1)给班主任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
    (2)给远方的亲戚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已经学会打电话了。
    (3)给本地青少年活动中心打个电话,询问有关事项。



□ 上课了(习作训练)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次看单幅图的习作训练。本册教材前两次习作都是看多幅目的习作训练。因此,本次训练是前两次习作训练基础上的提高。教学时,教师要求不要过高,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素描”,师生边演边说写。
    2.教材特点
    图上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联系。上课前,老师是怎么等候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让学生在自己练说的基础上,连贯他说成一段话,然后再写下来。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想象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在训练中,培养学生尊师守纪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1.能看图意(或人物动作),把上课前师生的一系列活动用一段话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连贯。
    2.培养学生尊师守纪的良好品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看懂图中人物的一系列动作,训练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把观察到的一幅图中的现象怎样合理地进行前后联系想象。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每天要上好几节课,你是否留心观察过上课前,老师是怎样站在门口等候的,当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是怎样向老师起立致敬的,老师又是怎样亲切地问候大家的。今天这堂课,就是要把上课前的情景写下来,看谁写得好。
    2.引导看图,思考问题。
    (1)学生边看图,边思考书上问题,并把几个问题答案连起来自己说一说。
    (2)分小组,讨论。
    (3)教师指名在课堂上说。要求以中下学生说为主。教师及时讲评。(让学生说说这些同学哪些方面说得较好,不够的地方可以怎么说)
    3.师生共同表演,边演边说。
    (1)模拟演示:教师手捧课本和一叠作业本站在教室门口,面带笑容地看着同学们做着上课前的准备。“铃铃铃……”随着一声铃响,老师快步走进教室,随手轻轻地关上门,走上讲台,放下手中的课本和作业本,亲切地向同学们问好。(教师的动作演示尽量要将动作、表情外化,使学生便于观察到。)
    (2)说话练习。(按下列提示说话)
    ①老师是怎样站在门口等候上课的?(动作、神态)
    ②同学们是怎样等待老师上课的?(做什么,表情又怎样?)
    ③老师走进教室时怎么做的?老师和同学是怎么互相问候的?
④老师、同学互相问候后,老师又说了做了些什么??(按要求自已说一说,再集体讨论,并连贯他说一说)
    4.写作练习。
(1)提出目标:优等生要求把过程写具体,特别动作、语言、种态进行具体描写;一般同学要求把过程能较完整地写下来。
(2)学生练习,教师巡查。
    5.讲评。
学生写作时,教师要根据巡查时发现的情况,选择各种有代表性的片断进讲评。例如:①某一动作描写写得精彩的;②神态描写较为入神的;③语言、对话写得好的等。特别要鼓励有困难的学生,师生帮助他完成。
    6.小结:要写好作文,必须注意观察,观察越细致,写起来就越具体。写作时,要把事情过程写明白,写连贯。(表扬达到写作要求的、有进步的学生,激发起写作兴趣)
    7.课后巩固练习。
让学生回家观察,写一个生活片断。
以下三题自选1题,或自己确定写作题材。
(1)妈妈看电视。
(2)奶奶洗碗。
(3)爸爸上班去。



练习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2、能区分容易混淆的同音字(或音近字)和意思相近的词。
3、能再合适的位置添加词语,把句子的意思写具体。
4、能把前后相关的内容恰当的连接起来,组成句子。
5、能读懂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完成习题。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2、能区分容易混淆的同音字(或音近字)和意思相近的词。
教学过程:
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校对,然后当堂订正。
二、第2题。
先理解“再”、“深”的意思,然后填空。
    校对,把易错的词抄写几遍,强化记忆。
三、第3题。
轻快——轻松、突然——忽然
四、第4题。
回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理解词语、读懂句子的一般方法。选择句意时,注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说理、比较。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再合适的位置添加词语,把句子的意思写具体。
2、能把前后相关的内容恰当的连接起来,组成句子。
3、能读懂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完成习题。
教学过程:
一、第5题。
1、看懂要求,连线。
2、读连好的句子。
3、拓展练习。
二、第6题。
提倡学生多角度思考,注意“地”的用法。
三、第7题。
    1、自由读,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
2、讨论文后第1题。
3、说说读了短文后,萤火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结合问句理解进行朗读训练。



10、家乡的秋白梨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写景状物的文章,适宜朗读和背诵。课题点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描写了家乡特产秋白梨生长过程中的美丽景色和成熟的秋白梨个大味美的特点。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作者介绍了秋白梨是家乡的特产。第2自然段,主要写秋白梨生长过程中的美丽景色。第3自然段,主要写秋白梨样子可爱,味道香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句段训练的重点段。着重了解按时间的顺序连句成段的叙述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清香”、“特产”、“可口”等13个新词的意思。
    2.能辨别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写的句子的正误,初步体会它的用法。
    3.了解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叙述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家乡的美丽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叙述方法。
    教学难点:“不但……而且……”句子正误的判断。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秋白梨生长过程的投影片、”秋白梨实物。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特产、清香、悦耳、翠绿”等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知道成熟后的秋白梨的特点。
    3.读懂句子。辨别“不但……而且……”句子的正误。
(二)教学过程
      1.揭题。
    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特产。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填空:我的家乡在        ,咱家乡的特产是         。
    2.预习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成熟的秋白梨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秋白梨的可爱?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自学情况。
(1)看课本插图,成熟的秋白梨是什么样子的?(有条件的可摆放实物进行观察说话)
(2)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秋白梨的样子写具体的。
对照课文,正确地朗读第3自然段。
注意检查:“雕”的部首和“尝”的书写。
(3)成熟的秋白梨样子可爱吗?请围绕“成熟的秋白梨样子十分可爱”接卸几句话。
    成熟的秋白梨样子十分可爱。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每句话,并了解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叙述方法。
    2.知道成熟了的秋白梨的特点。
    3.会用“不但……而且……”说一句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秋白梨是(江湾的特产)。
    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课文,领略一下梨园那美丽的景色,品尝一下那香甜可口的秋白梨。
    二、揭示目标。
    教师归纳:同学们,你们想学会些什么呢?(学生议论)这节课要了解秋白梨的生长过程及特点,还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第二自然段是怎样连句成段的。
    三、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打开课文,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作者写了哪几个季节的秋白梨,(板书:春天夏天秋天)
    2.各季节的景色怎样呢?
    ①找出写春天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写了什么,怎么样?(在课文上圈点)
②讨论,板书(梨花、雪白、清香)。
    ③作者怎样把梨花的美景写具体呢?
    a.“银海”一词写出了什么?还有哪些词也说明花多?
    请女同学把这梨花开满山的样子读出来。
    b.“清香”又是通过什么写具体的?“蜜蜂”和“清香”有什么关系?
    (是梨花的清香引来了蜜蜂)蜜蜂看到这么多的梨花就怎么样,从哪里看出?
    请男同学把蜜蜂那高兴的样子读出来。
    ④这春天的梨园多美呀!来,我们一起以赞美的心情来读这三句话。
⑤看(投影),这就是春天的梨园,谁能看着图描述一下?
(可用书上的好词句)
    3.初夏和秋天的景色又是怎样呢,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读懂4、5两句。(自学,轻读,圈点)
    ①讨论,板书(果实  青青  躲)。
    a.作者把这青果子比1tfr/4。青青的果子跟害羞的J啪
娘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呢?
    b.看(投影),你能一下子找到果实吗,为什么,
    (是呀,它门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不愿露面,这多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呀!)
作者把青果子比作了害羞的小姑娘,你觉得怎么样,(有趣,可爱)
    c.请1、2两排的同学把青果子那可爱有趣的样子读出来。
    d.你能换种方法说说吗,
②秋天呢?“挂”写出了什么?请3、4两排同学一起读写秋天的句子。
    4.梨园真是美极了,我们一起带着高兴的心情,把这美丽的景色读出来。(看书齐读第二段)
    5.这段话,我们一句一句地读懂了,再想一想这五个句子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完成下面作业题4,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时间的词语。〔(      )的江湾,满山的梨花一片雪白。(    ),
梨树上结满了青青的果实。(    )的时候,秋白梨就成熟啦!〕
    交流,齐读,知道了吗,是怎样连接的?
    6.小结:我们读懂一段话时,不但要读懂每个句子的意思,还要知道句子跟句子是怎样连接起来的,我们刚才学的这段课文,就是按时间顺序连接起来的。
    7.谁能按时间顺序,看着投影,描述一下梨园的美景。
    四、讲读第三段。
    秋天到了,那一个个梨儿都(成熟)了,成熟了的秋白梨又是怎么样呢?
    1.看(投影),这就是成熟了的秋白梨,怎么样?你吃过吗?味道怎样?(学生谈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2.作者是怎样描述呢?看第三段的1、2、3句(指读),你觉得这秋白梨怎样?(可爱、大、香甜)“可爱”从哪里看出?“玉石雕成”写出了什么?“大”有多大?“香甜可口”有多甜?
    3.看这句“江湾的秋白梨不但个儿大,而且香甜可口”,告诉我们什么?(个儿大、香甜可口)
    ①这是秋白梨的两个特点,用什么词连接?讲解:“不但……而且”连接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同时,后一部分的意思比前一部分的意思更进一层。
    像这句话,哪个意思更进一层?你怎么知道?
    ②看作业本中的四个例句。〔(1)梨花不但好看,而且很香。(2)秋白梨不但味道好,而且香甜可口。(3)张明不但爱学习,而且爱学语文。(4)李光不但爱学习,而且爱劳动。〕
    请你判断一下,对的打“√”。
    ③你能用“不但……而且”说句话吗?
    4.读课文最后一句,你感觉到什么?
    5.让我们用自豪的语气,来介绍一下成熟了的秋白梨,好吗?(朗读课文)
    五、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作者把家乡的秋白梨写得如此惹人喜爱,实际上是通过写秋白梨来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也会像作者那样热爱自己的家乡,对吗?
好,现在我们就随作者一起再来领略一下那美丽的景色,“品尝”一下香甜可口的秋白梨。
    (看投影,听录音读课文,欣赏)
    江湾的景色怎样,秋白梨的味道呢?
    六、欣赏(机动)。
找出课文中写得最美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解决。

板书设计:
家乡的秋白梨
                     (江湾)      (特产)
            季节       什么         怎么样
    时      春天       梨花         雪白  清香
间      夏天       果实         青青  躲
顺                              黄中透白   挂
    序      秋天       梨   
                                    可爱  大  香甜



11、葡萄沟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第1自然段亦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
    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3.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5.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活。
    教学难点:背诵第2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课文录音、梯田图片。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段,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列举葡萄沟生产水果的。
3.正确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读题。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与学习。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  吐鲁番
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
①仔细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收获。
    ②交流讨论。
    要点:
a.葡萄沟不但出产         ,而且盛产         。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有一个顿号。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3.正确地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读准生字,给正确的读音打“√”。
    凉棚(pénɡ  pónɡ)  好客(hǎo  hào)  荫房(yīn  yìn)
    (3)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①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扛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②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③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于。
    4.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准确理解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
    1.提出学习目标
    (1)导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葡萄沟》一课。(板书:葡萄沟)
    (2)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好地方)
    (3)提出课时学习目标
    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指名回答思考题。(板书:盛产水果)
      “盛产”是什么意思?出产水果很多,可说盛产——出产的大米很多呢?杭州盛产什么?
(3)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老师引读第二句。(老师读表示月份的词)
说说老师读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这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小结: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过渡:葡萄沟不但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而且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这一自然段,编好句序。
(2)再次默读,想一想,这一段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用“——”划一划这些词。
交流、讨论思考题,提醒学生注意“这时候”也是表示时间的词语。
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看,这段话是从第几句开始,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3)学习第二句
    ①指读,其他同学思考:这句话写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根据回答板书:夏季  枝叶茂密
    ②你从哪些词与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枝叶怎么会像凉棚?
③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惬意)
    带着舒畅的心情读句子。读时,重音读哪一个词?(凉棚)
    自由准备后,再指读。
    (4)学习第三句
①自由轻声读句子,想一想,这句话主要讲: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根据回答板书:秋季  葡萄)
    ②哪些词写出了葡萄的美丽?
    ③着重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
    (板书:五光十色  一大串一大串)
    a.“五光十色”描写葡萄的什么美丽?课文中提到了哪些颜色?形容颜色多的词还有哪些?(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b.在文中,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吗?为什么?
    (“五光十色”不仅写出葡萄的颜色很多,而且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同时,也说明葡萄成熟了,获得丰收)
    ④指导朗读。
    秋季,当我们再次来到葡萄沟,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我们真想说——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葡萄沟的赞叹。
    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
    ⑤小结:不管是夏季,还是秋季,葡萄沟的景色总是那么美丽。
    (板书:景色美丽)
    (5)学习第六句。
    ①男生齐读句子。
    ②说说句子讲谁怎么样。
    ③你从哪些词感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理解“谁会”和“说个够”的意思。
    ④女生齐读句。注意突出反映老乡热情好客的词语。
    (6)小结:学了这一段,大家了解到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7)包含着赞美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写什么?(板书:葡萄干有名)
(3)用“——”划出写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的特点的词。说说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为什么有名。
    分析“颗粒大、味道甜、颜色鲜”的三个词的结构。然后说说这样的词;水果多、景色美、名气大……
    (5)小结: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5.总结
    (1)讨论: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3)师小结:是啊,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4)配乐齐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
葡                  夏季  枝叶  茂密                            好
萄     景色美丽                                                 地
沟                  秋季  葡萄  一大串一大串  五光十色          方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有名    颗粒大  味道甜  颜色鲜



12、古诗二首
    一、教材分析
    1.《静夜思》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该诗表达了远离家乡的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梅花》是宋朝诗人王安石所作,全诗通过对梅花凌寒开放。散发幽香的描写,赞美了梅花顽强的意志。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8个,新词5个。
    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和默写。
    4.体会作者思念故乡和赞美梅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十五的月亮》歌曲录音带。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教学《静夜思》,学会诗中的3个生字,理解“疑”、“举”、“思”等字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静夜思》。
    3.有感情地朗读《静夜思》,体会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1.揭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1:00 | 只看该作者

(1)播放《十五的月亮》的歌曲,待第一段第1句歌词唱完后逐渐减轻音量,直至无声。
    (2)简短谈话,揭示第一首诗的题目。
    (3)释题。
    2.自由读《静夜思》。
    (1)自学3个生字。
(2)读通诗句。
3.指导朗读。
    (1)学生试读。评议。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的朗读特点。
    (3)跟着录音读课文。(或范读)
(4)试读,评议。
4.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重点检查:明、疑、举、思。)
    (2)学生试解。
    (3)教师补充校正。
    第1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
    第2句:疑,好像。好像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
    第3句:举,抬。抬头望见了明亮的圆月。
    篇4句:思,思念,想念。低下头来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4)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5.背诵全诗,体会感情。
    (1)看插图,讨论:
    ①诗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为什么觉得像是撒在地上的霜?(用“霜”的寒冷来说明他乡没有故乡亲人的关怀的温暖。)
②“静夜”指深夜,诗人为什么在深夜站在窗前不睡觉呢?(看到月光,想起故乡。)
    (2)诗人这样思念。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思乡之情呢?
    床前  明月  光,      疑是  地上霜。
    ××  ××  ×↗      ××   ××  ×↘
    举头   望明月,       低头  思故乡。
    ××  ×× ×↗       ××  ××  ×↘
    ①在领会全诗所表达的“游子在外,思念家乡而夜不能寐的思乡之苦”的感情基础上,确定朗读的基调——带有伤感,带有情思。
    ②按五言律诗的节律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怀一一节奏缓慢,语气伤感。
    ③一、三句未的延音给人以沉思;二、四句未的停顿则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极又无法言传的感情。全诗结尾则声断而气不断,把作者的思念之情从语流中得到充分表达。
    (3)学生独立有感情地朗读。
    (4)背诵。
    6.作业。
    (1)课后第1题第一行。
    (2)作业本上相关题目。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教学《梅花》,学会诗中的5个生字,理解“数枝、凌寒、遥知、暗香”的意思。
    2.有感情地读背全诗。
    3.体会梅花的风格,学习梅花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2.听课文录音,自学生字,读通诗句。
    3.理解诗意。
    (1)学习1、2句。
    ①正确地朗读这两句诗。
    ②说说带点字的意思:数枝  凌寒
    ③试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围墙角边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开着花。)
(2)学习3、4句。
    ①正确读。
    ②解释带点字的意思:遥知  为有  暗香
③试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远远就知道那不是白雪,因为它有淡淡的香味飘来。)
    4.指导朗读。
    (1)范读。
    (2)自读。根据诗的意思读出轻重快慢。
    (3)交流讨论,朗读品味。
①“凌寒”二字读得有气势,突出梅花的(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品格)。
②“独自”二字念得稍重,因为别的花都凋谢了,而梅花却没有被严寒吓倒。
③“暗香来”宜降低声音,放慢速度,体会到她淡淡的清香,品味出她高洁的品质。
墙角   数枝梅,         凌寒   独自开。
    ××   ××  ×-↗      ××   ××  ×-√
遥知   不是雪,         为有   暗香来。
    ××   ××  ×-↗      ××   ××  ×-↘
    5.作业。
(1)课后第2题第二行。
(2)《作业本》第3、5题。
(3)背诵全文。



△ 大禹治水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中国的立国之祖,是上古时代伟大的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2.教材特点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大禹为什么要去治理洪水,第2一6自然段讲大禹是怎么一心一意治理洪水的。课文的第3、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理解21个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3.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重点学习第3、4、5自然段,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并能复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多媒体录像课件(有条件的学校)。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13个,读准多音字“没”。
    2.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等词语。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大禹决定治水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低年级语文课中学过的古代了不起的人物,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
    (1)幻灯投影(或多媒体课件展示):
    画面出现滚滚洪水及大禹的画像。认识大禹是古时代我国伟大的治水英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31:00 | 只看该作者

   (2)板书课题:大禹治水。教学“禹”字。
    3、自学课文。
    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大禹治水中那件生动的事例?这件事告诉我们大禹是用什么样的精神治理洪水的?(要求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回答。)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思考:课文写了大禹治水几过家门而不入的事?他为什么过家门而不入呢?
    4、检查反馈。
    (1)抽生分别朗读课文第1一6自然段。
    (2)选择多音字正确的读音。
       淹没(méi  mò)        睡觉(jiào  jué)
    (3)连字带词认读13个生字,重点指导“凿”、“渠”、“耽”三字的笔顺笔划。
    (4)说说:课文写了大禹为了治水几过家门而不入的事?他为什么几过家门而不入呢?(找出有关的词语简要回答)
    5、学习课文第:自然段。
    (1)抽生读第1自然段。
    大禹为什么要去治理洪水?
    (2)分句理解:
    ①指名读第1句。
    A.“相传”是什么意思?
    B.黄河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河,又称之为母亲河,谁能简要介绍一下它的概况?
    ②指名读第2句。
    A.播放洪水泛滥的录像片段(或课件展示)。
    B.理解“凶猛”:“凶猛”一词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凶猛的洪水”给老百姓造成怎样的灾难?(田地——淹役;房屋——冲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是什么意思?(引导学习课文“提示”理解)
    ③齐读第3句。
    由于黄河水灾危害大,所以大禹决定——(治理洪水)。课文用“于是”表示什么?能用其他的词语代替吗?(“因此”、“所以”)
    ④齐读课文第1段。
6、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词语卡片)
    (2)抄写生字。词语。
(3)自由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一6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经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人。
(1)读拼音写词语。(略)      
(2)说说大禹治水的原因。
    2.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划出能概括描写大禹是怎样“一心治水”的词语。
    (1)这个自然段介绍了大禹的哪种治水方法?(“凿山开渠”)
    (2)比较“常常”、“每天”,分别理解是什么意思;如果交换一下使用,意思会怎么样?
    3.学习第3、4、5自然段。
    (1)细读第3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大禹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家里情况怎样?大禹又是怎么做的?
    ②理解“耽误”、“匆勿”的意思。
    ③板书:听到啼哭匆匆走了
    ④指导感情朗读。
    ⑤学生想象复述。
    用自己的话,一边想象一边复述大禹第一次过家门而不入的情况。
   (2)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
    ①学生自学,并要求用“——”划出描写大禹家里情况的词语,用“…”划出描写大禹行为的词语。
    ②理解“深情”、“抓紧”、“脚不停步”的意思。
    ③板书:望  挥手  抓紧  赶路  让  告诉  向家走去
    ④请学生分别有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然后想象复述。
    (3)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举动感人至深,请把2、3、4、5自然段连起来深情地读一读。
    4、作业练习。
    (1)完成《作业本》第2、4题。
    (2)各自复述“三过家门而不人”的经过。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2.学会写“被”字句。
    3.学习第6自然段,知道大禹治水的结果。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指名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的经过。
  2.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第”句。理解:“一心一意”是什么意思?大禹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明什么?
    (2)齐读第2、3句,理解“制服”和“安定”的意思。
①联系第一自然段内容,说说洪水“凶猛”时是怎样的情景?“制服”以后呢?“终于”一词说明什么?
    ②出示下列两个句子,请学生读一读,比较一下。
    A.经过辛勤劳动,洪水被制服了。
    B.经过13年的辛勤劳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通过比较,说明黄河闹水灾不是轻易就能治服的,而是花了整整上3年的心血。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大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人”了。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3.小组轮读全文六个自然段,抽生复述。
    4.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们应该学习大禹的什么精神?
“凶猛”的黄河水灾终于被治服了,大禹一心治水,公而忘私,造福人民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5.作业练习。
(1)改写“被”字句,《作业本》第6题。
(2)课外阅读一篇描写我国古代杰出人物的文章。



□ 起床以后(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图画,联系生活实际,把起床以后所做的事说清楚。
2、能根据画面和题目要求,按时间顺序写一段句子通顺、连贯的话。
3、懂得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根据画面的意思和讨论题的提示,让学生写一段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的话。
教学难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6 00: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