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611|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全套教案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19: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资源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文字版可以直接观看,如果需要下载此套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全套教案集,

请直接拉到本帖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帖链接中下载DOC附件即可
!如只是浏览参考一下该资源,则无需下载附件!


目     录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2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2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5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9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12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2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15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18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18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21
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24
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27
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        30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30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3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35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38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41
第五单元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43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43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46
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48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8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51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54
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57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57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        63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63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66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
        掌    握        人类起源三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思考探究观察分析        人类怎样形成?“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什么?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原始社会怎样解体?
        议论解疑综合归纳        人类是神(或上帝)造的吗?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国家与氏族组织有哪些不同点?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唯物史观        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所以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人文素养        集体生产和劳动实践,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热爱劳动、肯动脑筋,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不断发展
教学重点  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1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读了《赫胥黎在演讲》,你是否愿意加入到“庄严的科学讨论中”?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牛津大主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他完全依据神话传说,含有许多夸张、虚构的成分;赫胥黎认为人和猿有同一祖先,人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他所依据的是科学分析。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个科学分析的进程。(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人类的出现
1        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2        根据第3页“动脑筋”:直立行走是不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为什么?(应该是的。因为:①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用于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等,使得人类与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②直立行走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
3        根据第3页表格《完全形成的人》进行课堂“接龙练习”:

《完全形成的人》
进化阶段        主  要  代  表
猿人         早期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         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智人          早期         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晚期        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4        根据现代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
5        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6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第6页自由阅读卡?《美洲的早期人类》,首先指出其中的“蒙古利亚种”即黄种。然后说明:印第安人的体貌含有黄种特征,就是历史上亚洲人种的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他们的体貌又含有黑种特征,则是因为地理环境与非洲相似所起的作用。
7        怎样批驳种族优劣论?(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人种属于自然范畴,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优越论是站不住脚的。)
8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20:22:00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全套教案集DOC版下载地址:http://www.lspjy.com/showtopic-77609.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请你根据这句话和书本、网络上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所谓“天才”,虽然比常人聪明,但是更比常人勤奋。青年学生要想成才,首先必须具备勤奋的品格。)
B.        爱迪生等科学家为什么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除了科技成果之外,他们还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爱迪生等科学家志存高远,年轻时就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们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热衷于发明创造,自愿献身于科学研究,专心致志地勤奋试验,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终于获得成功。他们这些崇高品格就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3.        根据125页“动脑筋?想一想”:
A.        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这可以联想到今天偶然停电的日子,许多家用电器打不开,夜晚漆黑一片等等,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很不方便。)
B.        在没有电灯之前,我们的先人在夜晚采用哪些方法照明?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那时人们多使用煤油灯、煤气灯、蜡烛来照明,照明范围较小,亮度差,不利于广泛使用。)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1.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优越性和破坏性?
A.        汽车的动力机器是什么?(使用汽油等液体燃料的“内燃机”)
B.        这种动力机器何时发明?发明者是谁?(19世纪80年代,西门子)
C.        第一辆汽车在什么时候、由谁试制成功?(1885年,本茨)
D.        与人力车、牛车、马车等旧的交通工具相比,汽车具有哪些优越性?(它的动力是新型的,既稳定又强大,行驶速度快,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E.        汽车的大量使用具有什么样的破坏性?(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
2.        根据127页“动脑筋?想一想”:他们谁说得有道理?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好?
A.        老人: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老人看到了汽车工业的积极作用,忽略了消极影响。)
B.        小孩: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许多问题。因此,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小孩看到了汽车工业的消极影响,但过于偏激)
C.        答案提示:他们说的话都有一定道理,又都不够全面。应该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后果;同时加强科技研究,用科技成就来趋利避害,满足人类需要。
3.        运用课件再现历史情景,探索感知飞机的发明过程:
A.        最早使用机器发动的空中交通工具是什么?谁发明的?(飞艇,齐柏林)
B.        飞机在什么时候、由谁发明制成?(1903年,莱特兄弟)
C.        中国有一位飞机设计师制成的飞机,曾在1910年国际大赛中获得第一名。他是谁?(冯如)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        完成第127页“练一练?选择题”: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动力机是( D )
A.        蒸汽机    B. 电动机    C. 发电机    D. 内燃机
2.        根据127页“活动与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联系本册88——91页)
比较项目        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        第二次(欧美)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成果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内燃机(石油)
        生产生活器    具        纺织、采矿和冶金等生产部门的机器        各生产部门的新机器以及电报、电话等新型通讯工具和电灯等家用电器
        交通工具        轮船、火车机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等
作        用        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启        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3.        完成《填图册》24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77—78页,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4.        提醒学生预习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孩: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许多问题。因此,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小孩看到了汽车工业的消极影响,但过于偏激)
C.        答案提示:他们说的话都有一定道理,又都不够全面。应该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后果;同时加强科技研究,用科技成就来趋利避害,满足人类需要。
8.        运用课件再现历史情景,探索感知飞机的发明过程:
最早使用机器发动的空中交通工具是什么?谁发明的?(飞艇,齐柏林)
飞机在什么时候、由谁发明制成?(1903年,莱特兄弟)
中国有一位飞机设计师制成的飞机,曾在1910年国际大赛中获得第一名。他是谁?(冯如)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        完成第127页“练一练?选择题”: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动力机是( D )
A.        蒸汽机    B. 电动机    C. 发电机    D. 内燃机
2.        根据127页“活动与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联系本册88——91页)
比较项目        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        第二次(欧美)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成果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内燃机(石油)
        生产生活器    具        纺织、采矿和冶金等生产部门的机器        各生产部门的新机器以及电报、电话等新型通讯工具和电灯等家用电器
        交通工具        轮船、火车机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等
作        用        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启        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3.        完成《填图册》24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77—78页,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4.        提醒学生预习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感    知        科技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科学家的探索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概    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提取信息探究讨论        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运用于人们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优越性和破坏性?怎样对待汽车工业才算明智?
        分层解疑比较辨析        爱迪生等科学家为什么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除了科技成果之外,他们还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累累硕果,这些历史事实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唯物史观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取代蒸汽动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人文素养        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提高了社会生产能力,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青年学生应当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争取为社会多做贡献
教学重点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学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课件下载  http://www.smldzx.com.cn/article/zwl/js/kejian/9s20.rar  
图片下载  http://www.pep.com.cn/sjlsty1/index.htm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        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并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以后)
2.        教师指出:今天这节课要了解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又一次重大飞跃,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情况。请大家打开课本124页,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运用于人们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
爱迪生等科学家为什么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除了科技成果之外,他们还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优越性和破坏性?怎样对待汽车工业才算明智?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累累硕果,说说这些历史事实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电气时代”的到来
?        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运用于人们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课件展示,分层提取信息)
A.        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弟)
B.        谁研制出发电机?(西门子)
C.        电力在什么时候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19世纪70年代)
D.        随后发明了哪些电器和电力交通工具?(电话、电报、电灯、电车等)
E.        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F.        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美国、德国)
“发明大王”爱迪生
1.        爱迪生为什么被称作“发明大王”?(他发明了电灯等许多电器产品,其中正式注册的就有1300种之多)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完成《填图册》25-26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80—81页,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4.        提醒学生预习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感    知        科技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科学家的探索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概    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提取信息探究讨论        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运用于人们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优越性和破坏性?怎样对待汽车工业才算明智?
        分层解疑比较辨析        爱迪生等科学家为什么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除了科技成果之外,他们还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累累硕果,这些历史事实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唯物史观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取代蒸汽动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人文素养        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提高了社会生产能力,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青年学生应当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争取为社会多做贡献
教学重点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学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课件下载  http://www.smldzx.com.cn/article/zwl/js/kejian/9s20.rar  
图片下载  http://www.pep.com.cn/sjlsty1/index.htm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并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以后)
教师指出:今天这节课要了解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又一次重大飞跃,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情况。请大家打开课本124页,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运用于人们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
爱迪生等科学家为什么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除了科技成果之外,他们还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优越性和破坏性?怎样对待汽车工业才算明智?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累累硕果,说说这些历史事实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电气时代”的到来
?        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运用于人们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课件展示,分层提取信息)
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弟)
谁研制出发电机?(西门子)
电力在什么时候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19世纪70年代)
随后发明了哪些电器和电力交通工具?(电话、电报、电灯、电车等)
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美国、德国)
“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为什么被称作“发明大王”?(他发明了电灯等许多电器产品,其中正式注册的就有1300种之多)
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请你根据这句话和书本、网络上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所谓“天才”,虽然比常人聪明,但是更比常人勤奋。青年学生要想成才,首先必须具备勤奋的品格。)
B.        爱迪生等科学家为什么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除了科技成果之外,他们还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爱迪生等科学家志存高远,年轻时就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们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热衷于发明创造,自愿献身于科学研究,专心致志地勤奋试验,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终于获得成功。他们这些崇高品格就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根据125页“动脑筋?想一想”:
A.        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这可以联想到今天偶然停电的日子,许多家用电器打不开,夜晚漆黑一片等等,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很不方便。)
B.        在没有电灯之前,我们的先人在夜晚采用哪些方法照明?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那时人们多使用煤油灯、煤气灯、蜡烛来照明,照明范围较小,亮度差,不利于广泛使用。)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优越性和破坏性?
A.        汽车的动力机器是什么?(使用汽油等液体燃料的“内燃机”)
B.        这种动力机器何时发明?发明者是谁?(19世纪80年代,西门子)
C.        第一辆汽车在什么时候、由谁试制成功?(1885年,本茨)
D.        与人力车、牛车、马车等旧的交通工具相比,汽车具有哪些优越性?(它的动力是新型的,既稳定又强大,行驶速度快,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E.        汽车的大量使用具有什么样的破坏性?(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
根据127页“动脑筋?想一想”:他们谁说得有道理?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好?
A.        老人: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老人看到了汽车工业的积极作用,忽略了消极影响。)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5.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6.        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大战的“导火线”如何点燃?
7.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怎么样?它造成了哪些灾难?给人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历史教训?
8.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1.        课件演示下列材料,辅导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1】 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
项      目        英        德        法        美
1870年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比重        32%        13%        10%        23%
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材料2】课本132页反映英德矛盾的[文献资料]和[插图]。
【材料3】有关萨拉热窝事件的图片。
【材料4】刺杀斐南迪大公及其妻子的刺客普林西普在被审判时陈述道:“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我看到了我们的人民每况愈下,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知道乡村中所发生的一切,这一切都对我产生了影响。”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
A.        德国外长皮洛夫的演说大致发表在什么时候?(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很明显是针对“日不落帝国”的,这句话反映了哪两国之间的矛盾?(英、德)
C.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国际关系中存在着哪些重要矛盾?(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帝国主义列强与被压迫民族的矛盾等)
D.        普林西普所说的“一件好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起了什么作用?(此事发生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它成了战争导火线。)
E.        你怎样评价这件事?(普林西普是个热爱民族的热血青年,但是他的个人冒险行为不但解决不了民族矛盾,反而成为奥匈帝国进攻塞尔维亚的借口,教训很深刻。热血青年在维护民族利益的同时,还应当具备进步的现代意识——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要尽力避免盲目采取偏激行动,避免给世界和平造成威胁。)
2.        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课件展示131页漫画、132页地图等,对学生进行分层提取信息的训练)
I.        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于什么时候?(19世纪末20世纪初)
J.        帝国主义政策有什么特征?(积极向外侵略扩张)
K.        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德、奥匈、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
大战的爆发
4.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说:“Europe became a ‘powder keg’ ,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课件演示这个英语资料和133页地图,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
C.        “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巴尔干半岛)
D.        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
5.        哪一事件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6.        大战爆发后,哪个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背离了原先参加的军事集团?(意大利)
空前的灾难
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像“绞肉机”一样的战役发生在什么地点?(凡尔登)
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怎样?(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6.        运用课件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感知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
A.        使用了坦克、飞艇、飞机等新式武器,造成伤亡3000多万人;
B.        许多城镇像凡尔登一样毁于战火,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
C.        旧的国际矛盾用战争手段暂时解决了,却又形成新的矛盾,为下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7.        根据134页“动脑筋”:他们俩谁说得更有道理?
A.        老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老人的看法正确。)
B.        小孩:“不一定。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小孩说的也是事实,但是在参战的30多个国家中,塞尔维亚的正义斗争只是局部性的。而交战双方的主要角色——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是为了争夺霸权而战的,所以从全局上看,其性质应当属于帝国主义战争。)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6.        完成第135页“练一练?选择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参加了同盟国集团,战争开始后却参加到协约国方面作战的国家是( D )
c)        英国    B. 德国    C. 法国    D. 意大利
7.        根据135页“活动与探究”,组织学生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发生了哪些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把这些事件放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如何进行分析和评价?”(教师作适当提示)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一些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兴起了新文化运动,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最终导致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
B.        联系世界历史大背景来分析中国历史事件时,可以从下列角度切入: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北洋军阀政府的软弱外交);世界局势对国内的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政府与民众对国际问题的不同态度(五四运动)等。
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优越性和破坏性?
A.        汽车的动力机器是什么?(使用汽油等液体燃料的“内燃机”)
B.        这种动力机器何时发明?发明者是谁?(19世纪80年代,西门子)
C.        第一辆汽车在什么时候、由谁试制成功?(1885年,本茨)
D.        与人力车、牛车、马车等旧的交通工具相比,汽车具有哪些优越性?(它的动力是新型的,既稳定又强大,行驶速度快,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E.        汽车的大量使用具有什么样的破坏性?(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
2.        根据127页“动脑筋?想一想”:他们谁说得有道理?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好?
A.        老人: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老人看到了汽车工业的积极作用,忽略了消极影响。)
B.        小孩: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许多问题。因此,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小孩看到了汽车工业的消极影响,但过于偏激)
C.        答案提示:他们说的话都有一定道理,又都不够全面。应该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后果;同时加强科技研究,用科技成就来趋利避害,满足人类需要。
3.        运用课件再现历史情景,探索感知飞机的发明过程:
A.        最早使用机器发动的空中交通工具是什么?谁发明的?(飞艇,齐柏林)
B.        飞机在什么时候、由谁发明制成?(1903年,莱特兄弟)

C.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        完成第127页“练一练?选择题”: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动力机是( D )
蒸汽机    B. 电动机    C. 发电机    D. 内燃机
2.        根据127页“活动与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联系本册88——91页)
比较项目        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        第二次(欧美)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成果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内燃机(石油)
        生产生活器    具        纺织、采矿和冶金等生产部门的机器        各生产部门的新机器以及电报、电话等新型通讯工具和电灯等家用电器
        交通工具        轮船、火车机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等
作        用        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启        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3.        完成《填图册》24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77—78页,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4.        提醒学生预习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萨拉热窝事件起了大战导火线的作用,凡尔登战役造成了严重灾难
        把    握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提取信息探究讨论        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大战的“导火线”如何点燃?战争造成了怎样的灾难?
        分层解疑知识迁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第一次大战的性质怎么样?它给人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历史教训?它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唯物史观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人文素养        刺杀斐迪南夫妇的普林西普是个热爱民族的热血青年,但是他的个人冒险行为不但解决不了民族矛盾,反而成为奥匈帝国挑起世界大战的借口,教训很深刻。热血青年在维护民族利益的同时,还应当具备进步的现代意识——热爱和平、远离战争,尽力避免盲目采取偏激行动,避免给世界和平造成威胁
教学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课件下载  http://www.smldzx.com.cn/article/zwl/js/kejian/9s21.rar  
图片下载  http://www.pep.com.cn/sjlsty1/index.htm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哪些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和内燃机的应用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美国、德国)
5.        教师指出: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人类历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也叫做帝国主义时代;随着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激化,战争危机也日益逼近了。这第一次世界大战究竟如何打响?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灾难?请大家打开课本131页,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5-3 08: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