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8-7 10:07:00 | 只看该作者
走进圆的世界,大家来欣赏下,好不好?(课件显示圆的物体)同学们还在哪里见到过圆?
生:钟
生:棋子
生:轮胎。
师:看来很多人都看见过圆,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生活才有了,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圆的世界,好不好。美不美,自己画一个好不好。有一些信封,里面有一些材料,你准备怎样画圆?与同学说一说。
生:动手画。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画圆的?
生:我是用圆的尺子来画圆的。把尺子放到纸上,按着圆形画。行不行?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是用圆规画圆的。
生2:我用瓶盖画圆。用铅笔围着它画一圈。
师:除了用信封里的材料,还想到用什么工具来画圆。圆规有两只脚,一只。。。两只。。。,两只脚打开,就能画出一个圆。哪个同学能给老师示范一下,你是怎样画圆的?
生:在投影里画圆。
师:你看,XX怎样拿圆规?应该拿着圆规的上面。然后针尖固定在纸上的一点,然后旋转,这样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对吗? 她画得好不好?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画圆时,应该是第一:两脚叉开,第二:针尖固定,第三:旋转成圆。现在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啊?(想),下面大家动手画一个圆,并动手把它剪下来。(播放音乐,生动手画)8时46分
生:要固定好圆心。
生:圆规要紧,否则会松动。
师:拿出自己剪好的圆形纸片,仔细观察一下,跟我们平时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角,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角。
生:圆是没有直线的。
师: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观察,我们知道,圆是由曲线组成的图形。通过观察,圆的这一点在哪里呢?
生:在圆的中心。
师:我们把它称为圆心。同学们也在自己的圆上找到圆心并且用O表示。(生动手)同学们把圆拿出不,动手对折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对称轴
生:折痕
师:用尺子把它画下来。画好了吗?8时52分,我们再观察一下。圆里的这条线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是垂直的。
师:仔细观察一下,在什么位置呢?我们通过这一点,并且两端都在哪里?我们把它叫做直径。请同学们在圆上找到直径,并且用字母表示。
师:老师在圆里画几条线段,大家观察一下,它是不是直径?为什么?
生:因为它不是在圆的中间。(师补充:因为它不是通过圆心。)对吗?
师:再画一条。这一条呢?
生:因为它还没有画到圆。必须两端在圆上,这只有一端在圆上,另一端没有在圆上。
师:再画一条。这一条是吗?
生:是。
师:再画一条。这一条是吗?
生:因为只在圆的一边,另一头在圆心上。
师:得出一个结论,连接。。。。。我们把它叫做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同学们也在自己的圆上找到半径,并且也用字母表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8-7 10:07:00 | 只看该作者
师:我们学到现在,我们认识到了半径,圆心,直径。(写错字,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把字改过来。
师:下面利用我们的工具,圆片、尺子这是就是我们的工具,。。。。这是我们的研究方法,下面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研究一下,小组互相讨论。开始。生讨论。8时59分
师:同学们有什么新发现,就把它写到我们的发现单上面去。
9时3分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发现,哪个小组跟大家
生:在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直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通过怎样的?
生:通过对折。然后打开,就发现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你是通过怎样发现的?
生:通过对折。这就是圆的半径,打开就是圆的直径。
师: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圆是一个对称的图形。我是折出来的。
师:第2个问题:在同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你是怎样发现出来的。
生:我是通过比一比和量。我只量了3条,是4厘米。
生:量了5条,2厘米。(????)
生:我们画的圆大小不一样。
师:应该画在同一个圆里。板书:同一个圆。 无数条,相等。(应该强调相等)

9时8分 师:打开书本完成第一题,填写下表。生动手。(师补充板书:d=2r r=d/2 )
生:半径是。。。直径是。。。
生2:直径是。。。半径是。。。
生3:
师:他们说得对不对?做对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正方形,你能在正方形里画一不圆吗?在书里画。
生:动手9时12分
师:拿两本书,我们看一下,他们两个画的圆一样大吗?(太小了,可能看不清,可放在投影上。)
生:因为他们的直径不一样。两脚之间定的距离不一样。
师:所以我们得出,画圆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生:直径和半径。
师:要画出最大的圆,半径是多少?2厘米,同学们再试着画一下。(生动手画,师巡视)
师:我们可以看出,原来正方形还可以画出最大的圆。(???)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圆,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我们就能看到很多数学中的问题,同学们放学后去观察一下,好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7 10:07: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减法》听课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8-7 10:07:00 | 只看该作者
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小数的加减法

一、 复习整数的加减法
二、讲授小数的加减法

例1.李伯伯这个月水费24.83元,天然气费用51.6元,他家这个月应付水气费多少元?
(1)、抽生列算式

(2)、 抽生列竖式

(教师讲解加法的规则)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3)、抽一个学生估算一下要多少元?

25+50=75(元)
做活动:写出几个比10晓得小数(2位或1位),抽出较大或较小得数的同学,计算他们的和

(4)、小结、小数与整数的加法是一样的,只是小数点要对齐。

例2.大田村出售小麦49.5吨,黄角村出售小麦32.48吨,求大田村比黄角村多出手小麦多少斤 ?

(1)抽一名学生列算式:

49.5—32.48=?

(2)列竖式:49.5

           -32.48

        ---------------

           17.02

三、小结:教师讲规则(略)

四、布置作业



评点: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8-7 10:08:00 | 只看该作者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8-7 10:08: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节数学练习课,内容是小学数学国标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应该说相对于新授课而言,练习课不好上,因为它不容易出彩,容易变成枯燥无味的解题课。所以一般老师不会选择练习课来展示,所以学习完本节课后我收获多多,现将自己的听课感受和课后反思罗列出来,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
??
听课感受:
??1、本节课的教师有独特的眼光,选择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作为内容上课。因为这部分内容无论是练习的形式还是呈现的方式都是丰富多彩的,整节课需要学生动力脑、动手、动口,需要孩子们之间合作探索,所以课堂教学就不那么单调,课堂气氛就不会那么沉闷,学生练习的兴趣会犹然而生,根本不需要老师过多语言的刺激或者其他方式的调节。
??2、教师很大气的教学风格,精炼的数学教学语言,大刀阔斧地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并且根据自身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筛选,同时前后联系增加了一些有价值的练习题目。
??3、亮点频繁出现。每节数学课要有让人眼球一亮的地方,本节课课始时数学日记的使用不仅复习了常用的面积单位,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到正确使用面积单位的重要性,正所谓潜移默化,效果极佳。课中不同层次的练习,从规则图形到不规则图形,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掌握方法解决问题。课尾的合作探索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充分体现了小组间的合作探究,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拓展了学生数学思维的视野。
??
课后反思:
??课后与同事一起咀嚼这节课,有这样一些思考。
??1、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强调算法或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应该帮助学生去分析得出最优的算法或想法。因为和学生一起比较,这个过程会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内化,能力得到提升,思维的广度得到拓展。
??2、小组合作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招牌菜,不管是平时的随堂课还是研究课展示课都会有,但是我们老师让学生去合作讨论呢,还是让学生觉得需要合作学习探究呢?想法显而易见,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问题、教学机智力促学生自己去合作,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研究交流合作。
??3、很羡慕一些名师特级师们的课堂,精彩无极限,细细想想其实他们所提的一些问题我们也会,好在他们拿捏问题的时间很准,所以我想当老师给出了问题不要急于获得答案甚至是准确的答案,给每一个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进行讨论与交流,思考会更加到位,效果应该更显著。
??4、每节课备课时我们在了解内容之后,第一要定位的就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我想教学目标决定每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平时的教学我们都有可能会随意一些,可能会人为的提高教学目标,其实站在大多数学生的立场,把每节课学实、学细,可能效果会好一点。同时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不一,该淡化时要淡化,该模糊时要模糊。
??5、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关系。(尹主任的话)
??我们知道新授课的教学,通常要步子小,过程慢,让学生有个接受的过程,它重在知识的传授。而练习课是在新授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能力,重在学生能力的提升。
??新授课中也有练习,但主要是模仿练习。而练习课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应用的过程,要让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能力,要着重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上作文章,当然复习课也有练习,它主要体现的是综合性、灵活性和应用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7 10:08:00 | 只看该作者
二年级数学《7的乘法口诀》听课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15: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