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老师学习随笔 启动“心”的力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5:5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师范专业毕业的我们对一门课程绝对不陌生,那就是《心理学》四年的大学生涯我们学习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前心理学》...每一次上心理学我总是去的最早也听得最认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以前我浅显的认为学习心理学就是去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去剖析别人的内心,上周听张海勇老师的讲座才明白心理学最高的境界就是完整的梳理自己分析自己,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才有能力去“助人”。

张海勇老师讲座上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现在的教育就是在维持一种“苹果皮”式的和谐!家长和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要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殊不知所有听话的孩子都是孩子对自己深深的绝望变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听到这里我不经羞愧万分,我自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孩子应有的样子把孩子按照我们成人的想法去培养。殊不知孩子的内心对这个世界对父母和老师是何等的失望,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而我们常常忽视这些,一味的要求他们听话是多么的愚蠢!是时候转变自己的想法,多去听听孩子的话尊重他们作为一个独立人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

张海勇老师接下来谈到了教育对孩子的功能与作用,指出家庭教育是帮助幼儿成为“人”的教育;学校教育是帮助幼儿成为“才”的教育;社会教育是帮助幼儿成为“人才”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和分工不同在对待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家庭教育可以说是贯穿幼儿一身的教育,幼儿的好习惯好品质的习得与父母的习惯和品质不可分离,所以最近很多新闻报道的虐童、遗弃事件让大家看了揪心不已。我们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的学习培训和考试,唯独没有为人父母的考试,很多人没有想好怎样去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就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在父母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都不够健全价值观体系还未构建就敢去教育和影响一个“白纸”一样的孩子不经让人深思!站在老师的角度我真心希望家长们能够多一点爱心和耐心,毕竟教育无小事你给了孩子怎样的教育孩子将来就会给你怎样的回报,教育本身不是慈善而是最保值的投资。

那么作为一个老师在幼儿成为“才”的这条路上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教会他们什么呢?百度百科中指出“才——是将知识活化和运用的能力,核心是正确的思维方法。”很清晰的指出了一点才并不是笼统的指知识,并不是一个人拥有的知识越多就越有才关键在于知识的活化和运用能力。作为小班教师教会孩子更多的有关于学习品质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传输,但是大班的老师就有来自家长的压力,一天没有布置作业家长就觉得老师不负责任。多少幼教文件都指出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幼儿的手部关节化还未完成,手部肌肉的力量也很差不能胜任需要持久用力的动作。从心理方向面看过早的步入知识的学习会使幼儿心理抗拒学习,从生理机能方面来看幼儿的神经抑制机能还比较差,不能过久地抑制自己的行动,或者从事过分细致的作业活动。我认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孩子最重要“才”表现为以下的三点:爱心、条理性、求知欲。爱心是让孩子从小就相信世界的美好,让他学会接受爱与给予爱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条理性即从小培养孩子东西在什么地方拿就放回什么地方,做事情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慢慢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培养成为习惯;求知欲则是人的一种内在精神需求认知需要,幼儿在5-6岁时,初步的求知欲开始出现这个时候老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能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我一直致力于这三点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坚持可以为孩子成为“才”的这条路上打好夯实的基础。

社会教育是帮助幼儿成为“人才”的教育,社会教育直接面向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有广阔的活动余地。孩子们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学会什么获得什么完全取决于社会给予什么的环境,净化社会环境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无法决定社会的大环境,但是可以决定的是自己行为,让孩子在这个环境里学的更多学的更好。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张海勇的博学和睿智的思想深深的折服了我,“自我”的重塑只有立足真实才能脚踏实地启动心中的梦想。以前我总是以为认识和了解别人很难,但真正最难的却是自我的剖析,一个人能真正正式自己的一切才能踏进心理的门槛。你能对自己的过去看多远就能对自己的未来看多远,现在我的任务就是自我的重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17: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