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92|回复: 0

地理教学论文 探索“乐”“动”课堂 ——以《中国的疆域》为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5 22: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学生初学中国的疆域这节课时,三级行政区划内容知识点多而零碎,特别是牵扯到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和位置,让不少学生望而生难。加之,这一届学生明年6月就要参加地理中招考试,这节课到底该怎么上才能让孩子们感兴趣,掌握必要的知识为后面的每个区域的学习打下基础呢?

不如让孩子在学习中“乐”起来,“ 动”起来,为他们打开有趣地理课堂的大门。

第一,情境设疑。我事先找到了两个关于中国地理疆域版的流行歌曲,挑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小苹果版《大中国》在课前播放。这下教室里炸开了锅,学生纷纷提出疑问:“老师这个图片是什么,那座山叫什么山?那是南海观音吗?有白娘子中的雷峰塔,神奇幽静的五大连池,地震前令人神往的九寨沟,好像还有西游记中的五指山呢......”孩子们兴趣高涨,纷纷讨论,我很顺利的引入了新课,鼓励孩子们探索中国辽阔疆域中的34个省级行政区域。

第二,视听激趣,联系生活。播放关于省级行政区域名称、简称的来源,带来一场独特的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视频中语言生动幽默,抑扬顿挫,很大不同于老师平时上课的腔调,,引得学生阵阵发笑,乐在其中。在此穿插一些有趣的版图,例“吃货眼中的中国”版图,“五谷丰登的中国”版图等,再引出车牌号码的来源,展示一些车牌号码图片,让学生学习了生活中的疆域地理知识。

第三,故事认知,形象生趣。各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既然这么难记,不如我们听一个故事。湖南的一名男子(注意引导学生看湖南省的轮廓,学生发现确实像一个男子的头部,有头发,嘴巴和鼻子等部位,比喻的很形象)头上戴着公安帽子(湖北的轮廓像一顶帽子)与一名女子(江西)去找他们的朋友武士(四川),去看孔雀开屏(云南的轮廓像一只开屏的孔雀),路上遇到了一只小狗(重庆)和一只狮子狗(贵州,两只狗的形象分别和区域对照,注意引导学生小狗的姿势和区域轮廓的区分),又遇到了一只小猫(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轮廓似小猫的头部,能找到耳朵),一头大象(广东的区域轮廓似象头,能明显看出象鼻的位置,刚好和我国琼州海峡相接,大象可以过“水瘾”啦,进而明确广东省临海),路上品尝到了美味的菠萝(海南省),欣赏了美丽贝壳(台湾省),贝壳隔海对面的夹翅蝴蝶(福建省),俯冲的公牛(江苏省)顶着主人的钱袋(浙江省)。

同行的三人路上看到发现一只甲壳虫(安徽省)悠闲的躺在骆驼身上(山东省,有时我更愿意把山东省的轮廓解释为“大拇指点赞”的形象,世界为祖国点赞),和东北地区隔海的龙(辽宁省)一起痛饮渤海的甘露。大海旁还能看到一只可爱的海马(河北省)看啊,一只小企鹅(天津市)美丽的三角雾凇(吉林省)。一只黑天鹅(黑龙江省)和展翅的雄鹰(内蒙古自治区)一起翱翔在我国的边境线上,此番景象惊的一阵心动(北京)。中原的景色也不逊色,一路前行,除了丰富的煤炭资源(山西省)看到了半蹲着的兵马俑(陕西省),手托羊羔皮(宁夏回族自治区),拿着弓弩(河南省)准备去我国西北捕捉一只兔子(青海省),路上被天山牧场的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吸引,被喜马拉雅的景色陶醉,男子不慎走丢了登山鞋(西藏自治区)。好丰富的奇特旅行啊!故事听完了,孩子们来看看旅行者旅途中美景的全家福吧。




第四,角色生忆,新鲜视角。认识了各省区的轮廓,怎么辨识他们的空间方位和相对位置呢?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主线去找规律记忆。例:我们河南省不同方向的邻居;安徽省不同方向的邻居;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省的邻居;穿过长江的省区;穿过黄河的省区等。

通过开展小组不同的角色扮演,组织孩子们找出主线穿过的省区,使孩子们识记地理位置不同方法,从而使其得到更多提高读图能力探索的体验,让记忆更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五,动手生思。怎么检测孩子们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呢?老师上菜啦,孩子们动手享受吧!二十副磁性省区拼图,4人一组,按不同角色分工,尝试不同的拼图办法,开始比赛了,孩子们激情高涨,争分夺秒比速度,比思路,又滔滔不绝比方法,比合作。看好一副副完好的拼图展示在我面前,仿佛一面面伟大祖国的旗帜飘扬在教室里。孩子们,南海部分诸岛由于面积有限没有做成拼图中部分,但我们要时刻铭记它们是中国的,钓鱼岛是我们中国的!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我们也可鼓励孩子们课下动手绘制“我眼中的祖国”版图,或以手抄报的形式记录自己对祖国疆域的理解和感情。

轻轻的我来了,带了一个说不完的疆域故事,轻轻的我走了,是否激起您心中一个新的强大美丽的祖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20: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