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论文 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07:3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标也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教材的观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生成教学目标。要确立情感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也就说教学最终目标是要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和归宿,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必然要求不仅根据教材,而且更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平安回家》一课时,考虑到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农村,学校里也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农村孩子和外来务工子女。和城里孩子相比,他们对城市交通法规缺少了解,在实际的生活中接触交通标志的机会也相对较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样很容易发生危险。虽然学校、老师也经常就此问题进行教育,但对于接触不到这些知识的孩子来说则收获甚微。借助这节课,我想从细微之处入手,让学生学会常见的交通标志,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指导他们认识常见的交通手势,学会遵守交通规则。所以这堂课的目标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补充更多学生不常能看得到的一些交通知识,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让他们在头脑中时常紧绷“安全”这根弦,为今后的生活做好铺垫。努力让行为规范从生活中来,在经过修正后再回到生活中去。

教学中,我把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

一、联系生活实际,深化学生道德认识。

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例如,我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8课《下课了 放学啦》的第一课时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下课时从学生身边拍摄的录像,通过录像中的片段来层层展开,让学生辨析是非,讨论下课后应该做些什么,在做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然后抓住下课后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然后再进行适当的活动和合理做好课前准备有什么好处这几个重点,分组人人参与编儿歌活动,编好后以组为单位唱一唱、演一演。接着通过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开展“实话实说”活动,让学生回忆下课时“我”在做些什么,“我”做得对吗。最后在下课前几分钟请小朋友想一想,接下来是什么课,你下课后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随着下课的铃声,老师说:“小朋友下课了,你想做什么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好!”老师的这句话把学生从课堂推向了现实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我觉得这样的课虽然看上去不是热热闹闹,然而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从生活体验中激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

   二、走出教室,课外实践,感受生活

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实际生活,补充本乡本土的“活”材料,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校外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如教授《我爱冬天》时,我把学生带到校园里观察各种花草树木的变化,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到冬天的来临,体验大自然的美。《我爱秋天》一课活动教学里,课前我先让学生亲身去感悟秋天,让学生通过找找、看看、读读、写写、画画、唱唱跳跳、剪剪贴贴,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这样,回到课堂后,由于他们有了亲身的体验,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也就不同了。课上他们有的带来了关于秋天的资料,有的带来了自己画的秋天的图画或用树叶做得剪贴画。与此同时,学生们还说出了秋天里的节日,秋天里的瓜果,秋天里学校组织的活动,如秋游、运动会等,整堂课洋溢着秋的气息。

如在教学《我喜欢美好的环境》一课时,我“抓住了我喜欢美好的环境”这一主题的特点,即环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在课前进行布置,要求学生自己回到生活中去观察、搜集、调查、分析、体验等方法,收集一些美好环境的图片和一些污染环境的严重性的资料,在课中,通过“这儿怎么了”这一环节,让学生比较、想象、讨论,如何改变我们的环境,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把废品通过自己的加工和精心创造变为“宝”,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环境。

   三、课堂活动、营造氛围,贴近生活

罗杰斯曾经说过:“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了什么以及他怎么做。”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情绪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因为有兴趣而产生积极情绪,就会对学习活动起推动作用,因为无兴趣而产生消极情绪,就会对学习活动起抑制作用。所以,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

我们应根据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点与规律,充分挖掘活动因素,设计活动层面,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一般可开展以下几类活动:

   1、情境创设活动。即设置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类似于生活的各种情景中进行体验,激发情感,提高能力。如欣赏、讲解、讲故事、情景模拟、角色表演等活动,可使学生在创设的相应情境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交流、分享,锻炼多种能力。

2、动手实践活动。这类活动要求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真正走进生活。课前准备时的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参观访问,课堂学习时的手工制作、布置教室、合作解决问题,以及课后延伸时的公益劳动、体验生活、落实目标的评比活动等,都需要学生亲自去操作,去实践。引导、发展生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举过这样的例子:“我们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 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生活本身就是儿童成长的“养料”和资源,是品德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标主张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经历中去感受,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去体验。教学,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四、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根据儿童好奇、专注时间短的特点,活动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形式越活泼、越多样就越能体现“活动化”的特点和吸引力。一般来讲,活动在教学时可以分为板块式组合。例如,在进行《美丽的春天》这一主题活动时,可以寻找春天(室外活动)——欣赏春天(画面展示——走进春天(布置教室)——赞美春天(准备节目)——歌唱春天(表演连环)等一系列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从春天中去,到春天中来,用他们的身心去感受春天的美妙与神奇。由于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有不同的形式,因此,学生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参与兴趣,他们不仅把春天带进了教室,也会创造出许多精彩的节目献给春天。春天的诗歌,春天的歌舞,春天的游戏,春天的服装秀,春天的动物节……整个舞台热闹非凡,其乐融融,把春天的美丽尽情挥洒。此外,在平时的活动教学中,我还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如故事、展览、竞赛、表演、演讲、辩论、游戏、参观访问、调查等,还有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作等,这些都能够最大程度地丰富活动的舞台,深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总之,围绕品社生活化这一理念,我努力把生活引进德育课程中,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程中进行整合,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4 18: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