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44|回复: 0

学习笔记 课题研究促成—省级“名师培育”培训第⼆二天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 15: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讲】申宣成(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内容】引⼦子:

“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 的能⼿手。”——苏霍姆林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都是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不⾄至于变  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路上来。”——苏霍姆林林斯基

内容提要:

1. 如何选择研究课题?

2. 如何填写⽴立项申请?

3. 如何实施研究计划?

4. 如何撰写结题报告?

⼀一、如何选择研究课题?

1. 什什么样的课题才算是好的课题?

案例例研讨:⼩小学中⾼高年年级语⽂文学科熟词免抄 实验的研究报告

独⽴立阅读⽂文本内容——⼩小组内交流——分享观点——总结思考



*选题标准“⼗十⼆二字诀”:真问题、有意义、切⼝口⼩小、能驾驭

2. 好的课题从哪⾥里里来?

*寻找课题“⼗十六字诀”:教学实践、课题指南、政策⽂文件、学术期刊

(1) 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学校和教室就是⼀一个⼤大的“实验室”,教师身处其中,时时刻刻都⾯面  临着问题。仔细梳理理,就会发现很好的研究课题。

(2) 从《课题指南》筛选课题

注意“问题”与“问题域”的区别,做好挑选和切分。

(3) 从政策⽂文件中探寻课题

(4) 从学术期刊中触发课题

本学科的权威期刊是我们进⾏行行课题研究的不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3. 如何提炼课题名称?

(1) 名称提炼的五种模式

模式⼀一: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模式⼆二:理理论依据+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模式三:理理论依据+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模式四:研究对象+研究⼿手段+研究⽬目的模式五: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2) 提炼课题的六⼤大禁忌

不不喊⼝口号、不不炫⽂文采、不不⽤用问句句、不不做价值判断、不不要字数太多、 不不要有逻辑错误



  


   

   

案例例研讨活动:课题名称修改练习

⼆二、如何实施研究计划

开展课题研究的四⼤大策略略:材料料积累术、数据分析术、理理论创新术、问题聚焦术

(⼀一)材料料积累术

1. 积累研究材料料的重要性

处处留留⼼心皆学问,要善于积累个⼈人经验,由少到多逐渐积累。

*苏霍姆林林斯基的故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材料料⾜足够,成果才能⽔水到渠成

2. 积累研究材料料的⽅方法做好资料料的收集、整理理

*⼯工作资料料的收集整理理:如于漪⽼老老师的故事

*研究资料料的收集整理理:如余映潮⽼老老师的故事,做粘贴,把各种资料料整理理好

积极参加学术会议



定期编发课题简报

*简报是积累材料料的好办法,包含活动的照⽚片、⽂文字、研究讨论的记录、观议课的记录等等

(⼆二)数据分析术

1. 什什么是理理念?理理念就是由语⾔言和⼀一系列列数据⽀支持的构想。

2. ⽤用数据说话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除了了上帝,每个⼈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

*中美学⽣生守则的不不同

*课堂提问的研究

3. 数据的类型量量化数据 质性数据

*记录的、观察的结果,也是数据。你讲的故事也是数据,真正的⾼高

⼿手是⽤用案例例,是⽤用故事说话的。数字是冷冰冰的,真正“⾛走⼼心”的是故事。故事更更温润,更更能打动⼈人⼼心。

案例例:警察的研究——打架的成本


   

  



(三)理理论创新术

1.什什么是创新?

创新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前进⼀一点点

*李李希贵的“语⾔言实验室”和道尔顿制的关系。创新就是把看似不不相关的东⻄西综合在⼀一起。

*课例例研究的三种⼯工具

理理论创新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研究相关的权威⽂文献(启功的故事)

(四)问题聚集术不不断地追问⾃自⼰己:

*我研究的问题是什什么?

经验是⾃自说⾃自话,研究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思考;经验是个筐, 什什么都能往⾥里里装;研究是只取⼀一种,研究是螺丝壳⾥里里做道场。

*我偏离研究的航线了了吗?  每个⽉月召开“诸葛亮会议”

三、结题报告的撰写

1. 研究概况:

研究设计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法、相关研究状况。

研究过程包括:研究阶段、研究措施、关键事件

2. 研究成果:

内容包括:实践成果+理理论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16 16: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