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2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秋学期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11:0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
  一、为实现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以下实践:
  1、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改革开放的提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三、改革开放的作用: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2、改革开放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的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4、我国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及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1、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园、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4、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五、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就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六、改革开放的地位: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走向共同富裕
  一、改革的必要性: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
  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将如何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1、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11:05:58 | 只看该作者
高质量发展阶段。
  2、我国应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改革的艰巨性(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将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四、改革的长期性: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五、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标准:
  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六、共享发展理念: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
  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党和政府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八、发展的根本目的:
  1、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2、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改变生活
  一、正确理解创新(创新的重要性):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生活处处有创新。
  3、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二、创新的作用: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2、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4、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永无止境
  一、实施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困境(科技特点):目前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11:06:29 | 只看该作者
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谋未来就要谋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成就):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4、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5、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三、创新力量:[来源:学科网]
  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
  四、创新精神的表现:
  1、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2、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3、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4、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五、如何尊重创造,保护知识产权:
  1、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2、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来源:学科网]
  3、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六:创新的目的:
  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制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生活在民主国家
  一、民主的出处、价值要求、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
  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尚书»。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二、百年中国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制度的足音:
  1、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2、1949年,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4、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三、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及其根本目的:
  1、本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2、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目的: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11:06:41 | 只看该作者
众的利益。
  四、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五、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用国家繁荣富强。
  六、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和独特优势: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要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七、我国民主制度的实现: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参与民主生活
  一、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
  1、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条件: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二、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形式: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形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三、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四、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五、参与民主生活对公民提出的要求:[来源:学科网ZXXK]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六、如何塑造具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增强公民意识的方法):
  1、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3、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4、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夯实法治基石
  一、选择法治道路的必要性:
  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11:06:53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3、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选择法治道路的重要性: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三、法治的要求: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四、中国的法治蓝图:
  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五、建设法制中国:
  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掩护,使每一步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凝聚法治共识
  一、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及宗旨:
  1、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权力来源:人民。
  3、宗旨:为人民服务
  二、法治政府的含义: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三、依法行政的要求及核心:
  1、要求: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四、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五、厉行法治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1、必要性: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途径:①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③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六、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3、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4、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
  一、中华文化的创造: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11:07:09 | 只看该作者
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重要原因:
  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四、发展中华文化的必要性?
  1、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互相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沉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五、坚定文化自信的含义、来源:
  1、含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来源: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六、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1、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3、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七、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八、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九、弘扬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凝聚价值追求
  一、民族精神的地位: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以及具有的品格?
  1、核心:爱国主义
  2、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3品格: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三、发扬民族精神的原因?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民族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四、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11:07:22 | 只看该作者
1、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来源:Z|xx|k.Com]
  4、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五、价值观的地位、特点?
  地位: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特点:有人类的基本共性,也存在显著差异。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七、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八、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国振兴,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正视发展挑战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3、、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三、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作用: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四、我国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的目的:
  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设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五、我国资源的现状:
  1、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2、资源现状: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六、我国环境的现状: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6 05: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