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随笔 《课改有道》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8 22:4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终于迎来暑假,休息的同时,也要读书充电。《课改有道》是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田保华著的“教育发现”著作,经过细致认真阅读此著作后,明白了课改的迫切,并给教师怎么进行课改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本书学习明白了:课程改革是一种回归。课改让教育“回家”,回归规律,回归到“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回归人性——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回归本质——寻求教育之根,重建教育价值观;回归心灵——教育之道,道在心灵;回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向善,使人向上。

   通过课改,培育和谐生长的教育生态,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改善教师的教学生态。提升师生关系质量、提升师生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一、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什么?

   新课程改革了培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知识点为主的模式改为“以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的模式。

   新课程改变了以往的“工具”性质,强调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了课程结构,让课程适应学生,而不是被动适应课程。

    新课程改革了课程内容,内容的选择性,是改革的核心部分。

   新课程改革了课程管理,改变了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课程管理分权化、实行学分制管理。

   新课程改革了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三方面建立评价体系。

二、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怎么变?

   对于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树立新课程的新理念,才能投入到新的课程建设中,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整合学材,科学设置符合“学情”的课堂学习目标,解读课标,上明白课,落实课标,上有效课,对国家的课程进行校本化。

    那么新课程改革之时,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育人是教育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心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需要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还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依托“教材”发动学。

教师必须面临着“六个转变”: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读懂课标和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是合格教师的基本素养。在课堂上学生“先学后教”符合新课程转变的要求,教师要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促进学、指导学、组织学、提高学、欣赏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

    因为解读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学情,整合教材,设计生成“导学案”,把国家课程校本化、生本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19 11: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