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8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珍珠泉》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0 18:4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珍珠泉》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册
4、珍珠泉
知识积累
一、 拼一拼,选一选。
绽(dìng  zhàn)开    镶嵌(kǎn  qiàn)    朴素(sù shù)
清泉(quán chuán)    泼(pō  bō )洒        青苔(tái  tāi)
二、拼一拼,组词语。
     qū(    )                 dān(     )        
曲                        担                 
qǔ(    )                 dàn(     )        
dǎo(    )               shi(     )
倒                         似
dào(    )               si(     )
三、想一想,填一填。                                               
美丽的(     )  弯曲的(   )   茂密的(    )   清澈的(  )               
一串(       )  一束(     )   一潭(      )   一块(    )
四、照样子,写词语。
弯弯曲曲(        )(        )(        )
一束束(        )(        )(        )
五、课文大搜索
在文中找到描写珍珠泉水泡儿的句子,抄写在下面,认真体会。

发展练习
快乐阅读
                       露 珠 赞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每年夏秋之际,我喜欢早起在野外散步。此时残月如钩,晨星闪烁,绿柳和庄稼低语,晨风吹来,格外清爽。
星光慢慢退去,火红的太阳撩开它的面纱。在万道霞光中呈现了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看!那无边的绿叶上  闪动着无数晶莹的珍珠  一颗  两颗  千颗  啊  像夜空璀璨的繁星  像碧波上撒满了的宝石  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  啊  露珠  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的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风那样挟风雷闪电以炫耀它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人类,而对禾苗却从来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案在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孩子们的心田上。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更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积   累
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清爽(shuǎng  suǎng)      滋(zī  zhī)
短暂(zàn   zhàn )        呈(chéng  chěng)
2.按要求填写词语,相信你能行。
反义词:崭新(          )    短暂(            )
近义词:普通(          )    炫耀(            )
3.在第3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4.按要求在原文中找句子。
拟人句:
比喻句:
5、把下面这句话分别改写成带有“把”字和“被”字的句子。
火红的太阳撩开了它的面纱。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6、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只有……才……       只要……就……
(1)露珠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 它却是不平凡的。
(2)露珠的生命还没有逝去,   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
                  感悟
7、作者借“露珠精神”赞美了什么?
能力拓展
   课下找一找其他描写泉水的文章,读一读,体会一下它的写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1 02: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