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933|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 16:2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套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免费下载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所有试卷与小学教材大纲同步,本站试卷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打印。
       因为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图片之类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可以到本帖子底部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使用!
      试卷内容预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知识点整理
1、观潮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2、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
3、鸟的天堂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4、火烧云
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文章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语文园地一
(二)第二单元
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5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1.题西林壁。
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游山西村。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6、爬山虎的脚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7、蟋蟀的住宅
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语文园地二
这次口语交际趣味性较强,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观察带来的乐趣。这次“我的发现”,通过三个例句和一组对话,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正是因为观察得认真、细致,正是因为经历了长期的观察,本组课文的几位作者才有可能把文章写得那么具体,那么准确。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现的同时,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这次“日积月累”的内容是一首花名歌谣,按一年12个月的顺序排列,易读易记。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行试读,提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给予帮助。
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胸有成竹”的典故,文字浅显易懂,理解的重点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成语内涵的部分。
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1-22 11:06:28 | 只看该作者
wo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 16:24:30 | 只看该作者

一、按要求写词语。(每个4个)
1、 描写山的: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陡峭险峻    悬崖峭壁
2、 描写人物品质的:舍己为人    拾金不昧    雪中送炭    助人为乐
3、 描写自然景物的:花红柳绿    鸟语花香    青翠欲滴    春色满园
4、 描写水的: 波涛汹涌     水平如镜       风平浪静      波浪滔天
5、 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千军万马      一帆风顺     七上八下     万马奔腾
6、 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春光明媚    春风化雨
7、 以寓言故事为题的四字词语: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8、 描写人多的四字词语:人声鼎沸    人山人海     接踵磨肩     密不透风
9、 形容声音的四字词语:震耳欲聋    惊天动地     
10、描写身体形态的四字词语:虎背熊腰     红颜银须    人高马大     小巧玲珑
11、以一开头的:一帆风顺    一马当先     一生平安     一路顺风   一心一意
12、以无开头的:无拘无束    无事生非     无关紧要     无巧不成书   无理取闹
13、 与水有关的:
14、 与发有关的:千钧一发   怒发冲冠     
15、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同甘共苦     
16、              有关花的成语:花好月圆    鸟语花香     花枝招展    花团锦簇
17、              有关根的成语:根深蒂固    盘根错节     
18、              有关月的成语:花好月圆   
19、              表示琴艺高超的词语:炉火纯青     行云流水
20、              表示看的成语:东张西望
21、              说明深刻道理的成语:
22、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23、              包含故事的成语:
二、按要求填写
1、 写几句歌颂母亲的诗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 写一条爱护草坪的标语,但不能直接用“爱护”“禁止”等类似的词语:芳草依依   踏之何忍
3、 观赏美景时你想到的诗句:
4、 与友人惜别时想到的诗句: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5、 看到浪费粮食时想到的诗句: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6、 思乡时想到的诗句: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7、 有同学学习不努力,虚度光阴,你劝他所用的诗句: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8、 夏天,来到荷花旁边,看到满池的荷花美丽极了,这时想起的诗句:接天连日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9、 母爱是伟大的,一想起母亲,你就会想起的诗句: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10、              描写春天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1、              描写夏天的诗句 :绿树荫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12、              描写秋天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3、              描写冬天的诗句: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14、              描写雪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15、              有人学习时虚荣心强,不懂装懂,你送他的名言警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6、              有人学习时很松懈,不思进取,你送他的名言警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7、              有人上课不认真学习,只顾贪玩,你送他的名言警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你积累了那些关于时间的格言、谚语、名言警句,写几条。越多越好。
四、你积累了那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写几条,越多越好。
五、写几条保护环境的标语。
六、写几个比喻、拟人、排比的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 16:24:25 | 只看该作者

近义词:
孤(独)  厌(烦)  如(似)  遥望(眺望)  罗列(排列)  游览(游玩)  明丽(明媚)  明艳(艳丽)  缓缓(慢慢)  精湛(精深)  馈赠(赠送)  
维持(坚持)  器重(重视)  教导(教诲)  损伤(损坏)  朴实(淳朴)  
款待(招待)  赞赏(称赞)  羡慕(仰慕)  企图(妄想)  情愿(愿意)  
踌躇(犹豫)  似乎(好像)  焦急(着急)深重(沉重)  媲美(比美)  
侵蚀(腐蚀)  忧患(忧虑)  叫苦不迭(叫苦连天)  灵巧(灵活)  避开(躲开)  敏锐(敏捷)  揭开(掀开)  立刻(马上)  顿时(立刻)    洁净(干净)  隐蔽(隐藏)  繁殖(繁衍)  启发(启示)  阴沉(阴森)  宛转(悠扬) 盘问(询问)  沉寂(沉静)  注视(凝视)  轻蔑(蔑视)  兴致勃勃(津津有味)  黝黑(油黑)  劫难(灾难)  趔趄(踉跄)  防备(防范)  
嘟嘟嚷嚷(唠唠叨叨)  素质(素养)  弥漫(充满)  卓越(杰出)  流连(留恋)  惊讶(惊奇)  仿佛(好像)  飞翔(翱翔)  惊动(打扰)  权利(权益)  神奇(神秘)  痛快(爽快)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孤零零(孤单单)  珍贵(宝贵)  照顾(照料)  酷爱(热爱)  骄傲(自豪) 鼓动(扇动)  
骚扰(扰乱)  震撼(震动)  珍惜(爱惜)  寂寞(孤寂)  辽阔(广阔)
清晰(清楚)  居然(竟然)  温暖(暖和)  装扮(打扮)  照例(惯例)  
瞧见(看见) 率领(带领)  倘若(假设)  辛苦(辛劳)  专注(专心)  
尊严(威严)  遮掩(遮挡) 赞许(称赞)  寂静(安静)  更改(更换)  
责备(批评)  寻常(平常)  公开(公布)固执(顽固)  聚集(聚拢)  
唯一(唯独)  赞叹(称赞)  舒服(舒畅)  疑惑(疑问)坚毅(坚决)  
气馁(丧气)  伺候(侍侯)  满意(中意)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断定(肯定)  请求(要求)  可恶(厌恶)  接见(会见)  悲惨(凄惨)  情景(情形) 吩咐(嘱咐)  饶恕(宽恕)  违抗(违背)  应付(应对)  违背(违抗)  凶恶(凶狠)
反义词:
闲(忙)  扩散(聚集)  微波(巨浪)  聚集(分散)  明艳(暗淡)  蜿蜒(笔直 )精湛(生疏)  迷惑不解(恍然大悟)  马虎(认真)  生疏(熟练)  善良(凶恶)  朴实(华丽)  安全(危险)  冷淡(热情)  伤害(保护)  
踌躇(果断)  松散(紧凑)频繁(稀少)  减产(增产)  下降(上升)  
破坏(保护)  容易(困难)  灵巧(笨重)敏锐(迟钝)  揭开(覆盖)  
立刻(迟缓)  清楚(模糊)  宽敞(狭窄)  平衡(倾斜)提高(降低)  
垂头丧气(昂首挺胸)  沉寂(喧闹)  黝黑(白皙)  歪歪斜斜(端端正正)  
和平(战争)  卓越(普遍)  花繁叶茂(枯枝败叶)  流畅(阻塞)  伸(缩)  遵从(违反)  骄傲(谦虚)  完整(残缺)  坚硬(柔软)  糟蹋(爱惜)  
有限(无限)失望(希望)  开阔(狭窄)  清晰(模糊)  温暖(寒冷  )
明白(疑惑)  朴素(华丽)独特(普通)  微弱(强烈)  漆黑(明亮)  
消失(出现)  责备(表扬)  公开(秘密)固执(随和)  特别(一般)  
明亮(暗淡)  细致(粗糙)  舒畅(难受)  疑惑(明白)坚毅(动摇)  
容易(困难)  成功(失败)  稀(密)  悲惨(幸福)  违抗(遵从)  错误(正确)  坚定(动摇)  凶恶(善良)  违背(遵从)  明白(糊涂)
四年级全册四字词语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咫尺为邻  不容置疑  郁郁苍苍  云遮雾涌  神秘莫测  涓涓细流  帘帘飞瀑  
滔滔江水  千姿百态  神来之笔  人迹罕至  不可计数  应接不暇  一模一样  恍恍惚惚
若隐若现  齐头并进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弯弯曲曲  引人注意  坐卧不安  消磨时光  
不可思议  精神大振  枉费心机  浩如烟海  性格豪放  天性好动  鲜花盛开  绿树成阴  
鲜果飘香  北风呼啸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瑟瑟发抖  草翠花开  冰雪覆盖  枯枝败叶
勤勤恳恳  蹦蹦跳跳  可怜巴巴  左顾右盼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局促不安  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毫不相让  一丝不苟  从容不迫  空空如也  供养不周  引人注意  无忧无虑  
慢条斯理  引人注目  自由自在  偷偷摸摸  从从容容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生气勃勃  
颤颤巍巍  如怨如诉  趁其不备  屏息凝视  扬长而去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气魄雄伟  
神清气爽  闪闪发光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规模宏大  举世无双  类型众多  身材魁梧  
昂首挺胸  神态各异  若有所思  金碧辉煌  享誉世界  神态自若  久经沙场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跃跃欲试  目光炯炯  殊死拼搏  惟妙惟肖  山洪暴发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骨肉同胞  血脉亲情  屏息凝神  号啕大哭  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理所当然  
谈何容易  平安无事  突如其来  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耀武扬威  得意扬扬  风和日丽  
帝国主义  振兴中华  模模糊糊  筋疲力尽  勾肩搭背  身体健康  和睦相处  年少气盛  
患难与共  受益匪浅  年逾古稀  形单影只  铿锵有力  出乎意料  五彩斑斓  毫不相干  
凌空翱翔  欣喜若狂  身材小巧  茹毛饮血  归根到底  腾云驾雾  呼风唤雨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精神大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 16:24:21 | 只看该作者

25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26课
本文写了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本文告诉我们“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句子解析:
(1) 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干净”,在这里指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嗦。“规范”,指语言标准、典范。
(2)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27课《乌塔》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在中外孩子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2词句解析。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
“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2)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30* 《电脑住宅》全文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来介绍的。
31《飞向蓝天的恐龙》句子理解: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在这句话中,将古生物科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科学家们根据恐龙与鸟类骨骼上呈现的许多相似之处,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缺少证据,在经历了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之后,终于辽西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1)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题目《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 除了食用,太空归来的这些特殊乘客还有很多用武之地呢!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太空归来的这些特殊乘客除了食用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作用。
② 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
“魔力”指使人沉迷的吸引力。作者深深惊异于植物种子的变化,说它似乎获得了某种魔力;
②其实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把科学家们比作使种子产生美妙变化的“魔法师”,借此赞美了科学研究的神奇力量,赞美了聪明勤奋的科学工作者。
四下语文近义词、反义词复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 16:24:12 | 只看该作者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画舫”是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一个“滑”字,颇有情味,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4、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体现了移步换景)
19课
1、对句子的理解。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宏大”是巨大、宏伟的意思。这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0课
1、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2、诗句意思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烟花三月”写出了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行诗由写景转入送别: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
相关链接:送别诗: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1课
1、对句子的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含义: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2、《搭石》表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第2自然段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第3自然段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第4自然段写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这样美好的心灵,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够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22课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体现出了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2、词句解析。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让我们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而台湾青年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 16:24:08 | 只看该作者

这句话中把鹅比作(老爷),表面是贬低鹅,实际上表现出作者喜欢鹅的思想感情。
二、词语
1.引吭大叫-------“吭”是(喉咙),这个词在本文指(扯着喉咙大声叫)。
2.局促不安-------形容(不自然、不安定的样子),本文指(鹅步调急促,不自然)。
3.一板一眼---------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本文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4.不胜其烦--------指(忍受不了某种麻烦)。
5.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不马虎),本文指(鹅的吃法每天都一样,一点不马虎)。
6.奢侈-------------(花费大量钱财,追求享受)。本文指(鹅并不奢侈,它吃东西很平常,不要花费什么)。
14、白公鹅
1.《白公鹅》课文是从(走路的姿态)、(活动)两方面写的。本文作者用了(拟人)、(夸张)的写法。
2.破折号的三种作用①表示(解释说明)②表示(声音延长)③表示(话题转移)
3. 《白鹅》和《白公鹅》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5.猫
1.课文从(猫的性格古怪)和(它满月时的可爱)写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作者用举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采用了总分式的构段方式。
2.猫的性格古怪表现三个方面:①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②既胆小又勇猛③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的表现。
3句段理解;
①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集中概括。
②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是“无论、不管”的意思,这句话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语,突出了猫的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痛快快。
③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写出了猫工作时认真负责,可以一连几个小时有意地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下定决心地等,来突出它是多么尽职;“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突出地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
④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无论”用来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这句话用“无论……也……”,写出了猫在不高兴时极端冷漠的表现,与“任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16.母鸡
1.作者是(老舍),本文通过(描写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2.作者对母鸡的感情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3.“我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是(作者看到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为母爱感动)。
4.《猫》和《母鸡》写法上的相同点:①采用总分段式②文章都是由两部分组成③作者的语言生活化④写动物的特点都是举生活中的例子。
★17.长城
1.文章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第1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长),运用了(列数字)和(比喻)的说明方法。
第2自然段是围绕长城的(高大坚固)来写的,分别写出了(城墙)、(垛子)、(射口)、(瞭望口)、(堡垒)。
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3、①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是过度局,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②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4、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18、颐和园
1.这篇文章是按(参观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
3\对句子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1 04: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