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59|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营养膳食讲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11: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吃,也要教?



董婧



幼儿园里,一个3岁半的小女孩,每到吃饭时就大哭大闹,原因是她只会吸食而不懂咀嚼。原来,小孩的家长因为第一次喂糊状食物时小孩恶心,害怕小孩会噎着,就一直将食物做成液体,倒入奶瓶喂她。这让从事多年幼教工作的老师很吃惊。这还不算最离谱的,笔者见到过一个小孩上小学了,还几乎完全以牛奶作为主食,“吃饭会噎住的呢!”家长说。不过,更多见的则是吃饭和软食无问题,但一些需要咀嚼才能下咽的食物,如青菜、肉块则难以下咽。这些现象发生后,家长总以为孩子的喉咙太细或有病而去看喉科医生,但检查结果,喉咙的结构是正常的。

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父母对营养和小儿喂养知识的不足或片面理解。他们认为牛奶“营养好”,就以为迟些喂粥和其他辅食品不要紧,而牛奶却不能少喝。最重要的,是家长不了解人类的进食技能需要学习才能掌握。

“吃,也要教?”岂非笑话!答案是决非笑话。人在吃入半固体或固体食物的过程,包括牙齿的咀嚼,舌将食物搅拌并送至口咽部,然后吞咽等;而吞咽过程中,在气管开口处的一块小软骨会反射性地自动将气管口盖住,以防食物掉入气管引起呛咳,这进食的全过程,涉及口腔及其周围与之有关的30余条肌肉的协同动作,其协调靠大脑的控制。大脑的这种控制能力并非全部生来具有,相当一部分要靠后天的训练获得。这种训练的核心是指形成进食所需的条件反射。

因此,在小孩生后4个月,父母刚开始用匙给婴儿喂半固体食物时,几乎每个婴儿都或多或少地会用舌将食物顶出或吐出。有时不顶出来,但在吞咽时有硬噎状表现。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与吞咽的协同动作有关的条件反射尚未形成。但经过多次的试喂,以上情况就会逐步改善,直至孩子能“熟练”的吞下半固体食物。这种熟悉进食所需的时间每个孩子不一,有些孩子经过数次试喂便适应,而有些则长至一两个月才能学会“吃”。这正如学龄儿童学习能力有差异一样。当然,这种差异并非智能的差异,而是适应性心理素质的差异。

小儿的运动和智能发育,每一种主要项目的发育完成都有一个关键时刻,过了这个关键时刻再去学习就会有困难。例如语言发育的关键时刻在l~3岁,过了此刻再去学习就会有障碍(不包括外语学习),甚至于不会讲话。咀嚼──吞咽动作的发育的关键时刻,在出生后4~12个月。如延误半固体和固体食物的喂食将会导致完成这个动作的困难,而发生本文开头中3岁半的小孩不会咀嚼,甚至上小学了仍以牛奶为主食的情况。在临床上发生这种情况常见与两种家长的孩子。第一种,在初次试喂时,见婴儿把半固体食物顶出或吐出,就误认为他们不肯吃或不喜欢,几次下来就放弃了;或见孩子有哽噎表现则害怕,觉得应长大一些再喂糊状食物。第二种,母乳充足,以为不需要加米糊等辅食也会长大,等到一岁断奶后再给稀粥、米糊,这时孩子则较难适应吞咽固体食物。以上情况都被人为地推迟了训练咀嚼──吞咽动作的时间。对原来就“学食”慢的孩子,就更增加了训练的难度。

这种延迟喂半固体、固体食物造成的后果是:l、错过了关键时刻,随着年龄的增大,喂食训练难度会增加;2.孩子因此形成心理障碍,因“哽”而产生对固体食物的惧怕甚至拒绝的心理;3.因进食量不足而致营养不良,甚至生长迟缓。

对营养不良这一后果,有的家长很难理解,因为不吃粥饭没关系,牛奶可以替代;或是用“营养好”的东西打成浆放在奶瓶里喂也一样可以解决。事实上,以上两种途径都满足不了小儿营养在量上的需要。人体的能量60%~70%来自碳水化合物,因此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每日至少须要75~100克(1.5~2两)谷类主食方能满足此供能需要。如完全以米粉加入牛奶中用奶瓶喂食,则每日至少给1000毫升牛奶才能满足需要。但是,对婴儿喂食牛奶量,每日不宜超过700毫升。

因此,合理的喂养应在婴儿满4个月大起添加各类食物(米糊、面糊),并逐步在其内添加各种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黄、鱼泥、肉沫等)。当出牙后还应给薄软的软面包或馒头,粥内加入碎菜等,给小儿训练咀嚼。这样孩子可以顺利地过度到成人饮食并保证营养供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11: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幼儿营养膳食讲座

儿童饮食健康新知



张远桃 刘兆华



孩子晚餐不宜吃得太少

“晚餐要吃少”的说法,是对成人尤其是指老年人而言的。但对少年儿童来说,则该另当别论了。

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不论身体生长还是大脑发育均需大量的营养物质加以补充。一般人一日三餐的间隔时间是五六个小时,而晚餐距次日早晚时间隔有12个小时左右,虽说睡眠时无需补充食物,但孩子的生长发育却一刻也不会停止,夜间也是一样,仍需一定的营养物质。若晚餐吃得太少太差,则无法满足这种需求,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孩子的发育生长。可见,孩子的晚餐不仅不能少吃,还应吃饱吃好。不过,也不是一概而论,还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而定。

对孩子的晚餐安排,首先要考虑的是热量,即晚餐热量应高些,约占全天热量的40%为宜,少食高脂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提高晚餐质量可有效地改善人的营养状况。因此,身体较瘦弱的孩子,家长更应重视孩子的晚餐,利用改善晚餐质量来提高孩子的体质。相反,若孩子体重已经超重甚至发胖,则应坚持“晚餐吃少”的原则。一般来说,晚餐热量为全天进食热量的25%~30%为宜,但这个“少”指的是热量要少,而不是减少数量,因为数量少了,孩子吃不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

儿童要远离咖啡

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常饮咖啡,对儿童可造成以下危害:

1.美国科学家发现,饮咖啡者尿钙增加一倍(即钙的排泄量增加)。因此,久饮咖啡可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

2.可引起烦躁不安、食欲下降、失眠、记忆力降低以及不能专心学习。有人认为常饮咖啡的儿童易发生多动症,咖啡还会破坏儿童体内的维生素B1,引起维生素B1缺乏症。

3.可能引起肠痉挛。常饮咖啡的儿童容易发生不明原因的腹痛,同时影响食量,造成身材矮小。

儿童应多吃奶制品

国内外营养食品专家一致认为,每天平均饮用144毫升含钙或含钙245毫克并含维生素D3.3微克的牛奶,能明显提高儿童的全身骨量密度。有关专家指出,成年人45%的骨量是在青春期形成的,儿童、青少年时期骨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成年时期的峰值骨量,从而降低老年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危险性。钙或维生素摄入不足将严重影响骨骼的健康发育。

“花生中毒症”婴儿宜谨防

据英国医学家们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近10年来,根据食物过敏试验,儿童对花生的过敏反应增加了95%,其中对花生过敏危险最大的是特殊家族史的婴儿,或有其它食物过敏史、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鼻炎、湿疹或哮喘者。

事实也证明了这点。最近,国外医学家们研究发现,花生严重过敏的婴儿逐渐增多,甚至一些婴儿在开始人工喂养时就可能患病。一岁前就已喂过花生酱的婴儿,对抹在面包上的花生酱也会发生过敏反应,甚至更早的致敏物质来自婴儿配方食品中的花生油或来自母乳。

由于花生过敏可引起小孩面部水肿,严重反应者可发生急性喉头水肿,导致因窒息而危及患儿生命。为此,医学家建议:对花生过敏的儿童或有过敏体质的婴儿,应避免接触和食用含有花生制品的食物至少三年,母乳喂养的母亲也应从膳食中去除花生制品,以防不测。

补铁过多可能中毒

近年来,市场上儿童保健食品层出不穷。其中“铁强化食品”的广告更是宣传得神乎其神。但专家告诫人们,若孩子补铁过多可能中毒。

中毒的局部症状,可直接腐蚀胃肠道粘膜,引起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出血而排出柏油样的大便。严重的腹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甚至出现急性胃穿孔、肠坏死和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全身症状,有时可导致心肌损害、心力衰竭和休克。游离铁也可进入细胞内,引起肝细胞坏死、神经细胞溶解,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昏迷和反复抽筋,最终导致死亡。

儿童想聪明多吃菜

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后指出,蔬菜的营养与儿童智力密切相关。

在平时,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摄入,而忽视了维生素对儿童大脑的发育及与智力的影响。

在新鲜蔬菜中,存在着大脑正常发育所需要的大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它们不但质量高,而且容易被吸收和利用。因此,家长们应尽量让孩子多吃新鲜蔬菜。

儿童忌常吃葡萄糖

有不少家长疼爱孩子,把口服葡萄糖作为滋补品,长期代替白糖给孩子吃,牛奶和开水里都放葡萄糖。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口服葡萄糖甜中带微苦,并有一点药味,多吃几天孩子就会厌烦,影响食欲。若长期以葡萄糖代管白糖,就会造成胃肠消化酶分泌功能下降,消化功能减退,导致儿童贫血和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缺乏而降低抵抗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11: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幼儿营养膳食讲座


汤泡饭的弊端



中国药科大学幼儿园 屠燕



许多家庭,尤其在城市和南方以米为主食的家庭,为了节省时间,减少喂孩子的麻烦,常常给孩子喂食汤泡饭,认为这样孩子不会噎着,又能吃饱。其实,这样做弊端甚多。

1.长期食用汤泡饭,孩子会养成囫囵吞枣的习惯,除了难以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还会使咀嚼功能减退,咀嚼肌萎缩,严重的会影响成人后的脸形。

2.大量汤液进入胃部,会稀释胃酸,影响消化液分泌,从而影响消化吸收。即使孩子吃得饱,营养却没吸收多少。

3.由于不经咀嚼就吞咽食物,会大大增加胃的负担,长此以往,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就可能生胃病。

4.孩子的吞咽功能差,吃汤泡饭,很容易使汤液米粒呛入气管,造成危险。

5.长期吃汤泡饭还容易使幼儿养成惰性,对待什么事情都敷衍塞责、马马虎虎。孩子养成这样的生活态度,想必不是家长所乐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11: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幼儿营养膳食讲座


换乳期的小儿当心“牛奶贫血症”



方磊平



小莉生孩子时遇上难产,行剖腹产后奶水本来就有些不足,再加上为了保持自己的身材和体形,她基本上没怎么给孩子喂母乳,一直给宝宝喂牛奶。孩子半岁体检时,医生说不仅体重不达标,身高和发育都不太好,还患有严重的缺铁性贫血。小莉不解地问接诊的刘医生:“孩子吃的都是进口高级婴幼儿配方奶粉,各种营养成分应都很齐全,怎么还会患缺铁性贫血呢?”刘医生说:“正是由于每天只给孩子喂牛奶,没有及时地添加人们常说的‘辅食’,所以孩子就患上了‘牛奶贫血症’”。

小莉接着问:“那什么是小儿牛奶贫血症呢?”刘医生说:“要弄清这个问题先得从孩子的换乳期谈起。”

孩子的换乳期是指从婴儿出生第4个月到五岁左右这段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主要食物开始由液体(母乳、牛奶等)过渡到固体(饭菜),中间约有半年左右,小宝宝要开始逐步添加糊状食物如菜泥、肉泥等。许多年轻的妈妈们都喜欢称这些食物为“辅食”,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和称谓,所谓“辅”当然不是指孩子的主要食物,所以有些家长认为既然是辅食就可有可无,因而很多家长并不太重视这类食物的均衡搭配和喂养,不能全面地吸收营养,以至于孩子生长发育不良。所以,换乳期所必须添加的这些食物不应该称为辅食,因为它对孩子健康成长是必需的。

据一项权威的调查表明:月龄在6个月以前的中国婴儿与欧美发达国家同样月龄的婴幼儿相比,体质各方面都差不多。可当大于6个月后,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在体质、身高等方面就开始拉开距离,大多中国孩子体质差、弱不禁风,而外国孩子却很强壮、健康,一岁半左右这种差距拉得最大。这是为什么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孩子在换乳期没有均衡地吸收各方面的营养,不是缺这,就是缺那。

所谓“牛奶贫血症”,是指婴幼儿因过量饮用牛奶,忽视添加“辅食”而引起的小儿缺铁性贫血。

铁是人体造血生成血细胞的必需元素。新生儿出生时从母体带来了一定的铁,但到4~6月后,从母体获得的铁基本用完了,就需要从食物中补充铁质。可是,市场上出售的牛奶,1000毫升中仅含有0.5~2.0毫克铁,而1岁的孩子每天需要从食物中摄取6毫克铁。牛奶不仅含铁量少,而且铁的吸收率很低。牛奶中含铁量只有人奶的33%,而人奶中铁的吸收率可达50%,而牛奶中铁的吸收率仅为10%。牛奶中的钙、磷、钾含量很高,这些矿物质都会影响铁的吸收,从而妨碍缺铁性贫血的纠正,甚至还会加重缺铁性贫血。

给婴幼儿饮用的牛奶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煮沸消毒,牛奶中的叶酸、维生素B2等经高温煮沸后损失量可达50%以上。维生素B12只有在胃内粘蛋白作用下才能被顺利吸收,由于婴幼儿胃内缺少粘蛋白,所以单纯用牛奶喂养孩子,必然会造成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致使细胞的核酸代谢障碍,还会使孩子发生细胞性贫血。

一般来说,孩子从四个月开始,除了母乳和牛奶外,还要逐步给他们添加一些蔬菜泥、水果泥,为补充铁的不足需要添加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鸡蛋黄就是比较理想的食品,它不仅含铁多,而且容易消化,可将煮熟的鸡蛋黄取适量碾碎,直接加入到煮沸的牛奶中,反复搅拌均匀然后再喂宝宝。

特别是没有母乳喂养或断奶的孩子,不能单纯靠牛奶来喂养,而应适当地添加鸡蛋黄、蔬菜泥、水果泥,稍大一些的孩子17个月以后,可添加一些质地柔软,易于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食品,如米粥、面条、豆腐、鱼泥、肉泥、猪肝肠、动物血和植物油等,尽量做到饮食多样化,才能预防和纠正小儿牛奶贫血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幼儿营养膳食讲座

膨化食品的“秘密”



蓝丛



雪饼、薯片、虾条、虾片、鸡围、鸡条、玉米棒……这些食品色彩鲜艳、包装醒目,广告宣传引人注目,赢得了孩子们的青睐。它们通常以面粉、大米、小米、玉米、土豆、大豆等食物为原料经油炸、加热或微波膨化等工艺处理,成为一种多孔、膨松状的食品,通称膨化食品。有的爸爸妈妈认为膨化食品是垃圾食品,不给孩子食用;有的爸爸妈妈则对孩子听之任之,用膨化食品代替主食。应该说这些做法都有些偏激,还是让我们来多了解一些──

膨化食品有优点

1.口感好:膨化食品体轻松软、色彩浅、香浓、酥脆,适合孩子的口味。

2.营养素损失少:膨化技术不仅改变了粮食的外形,也改变了内部的分子结构,粮食的维生素受破坏较少,如:维生素Bl、B6的含量明显高于蒸煮后的食品。

3.易于消化吸收:膨化技术使淀粉彻底熟化,膨化食品内多呈多孔状,水溶性质增加,有利于胃肠消化酶的渗入,提高了营养素的消化吸收率,便于孩子吸收,如大米蒸煮后蛋白质消化率为75.3%,而膨化后可提高到83.8%。

4.易于储存:膨化食品经高温高压处理后,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并且减少了水分,限制了霉菌的滋生,密封后可长期储存,不易变质。

不可忽视的缺点

1.膨化食品的配方造成了它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多味精,属于“五高一多”食品,有资料显示膨化食品中的脂肪含量约占40.6%,热量高达33.4%,对于需要丰富均衡的营养来茁壮成长的孩子来说,长期大量地食用膨化食品必定会影响他们的健康。

2.膨化食品大量食用后易造成孩子的饱腹感,影响正常饮食,多种营养素得不到保障和供给,易出现营养不良。

3.膨化食品脂肪含量高,过多摄入后,会造成体内大量脂肪堆积,出现肥胖。在最近进行的调查中发现,肥胖儿童膨化食品的摄入量和喜好程度都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4.高盐、高味精对孩子的健康不好,成年后易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病。

科学食用有办法

1.将膨化食品作为休闲食品偶尔食用,不要大量进食膨化食品,更不要在饭前、睡前吃膨化食品。不要将膨化食品作为“电视食品”,一边看电视,一边吃,否则容易造成摄入过量,尤其是晚上吃膨化食品,高脂肪的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长,影响消化功能和夜间睡眠。

2.为了孩子的健康,应教育孩子养成少吃零食包括膨化食品的习惯,培养孩子喜欢自然、原生的食品,学会品尝食物自身的味道,爸爸妈妈在日常饮食中应尽量使口味清淡,适当使用各种调味品,不要让孩子从小口味就很重,依赖调味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他终身受益。

3.现在许多膨化食品的生产厂家为了促销自己的产品,越来越多地在食品中夹带玩具,往往很让孩子喜欢,这种做法有不少隐患,一方面孩子容易把玩具当作食品吃下去,另一方面无论是金属还是塑料玩具和食品混装在一起,也不卫生。所以爸爸妈妈要教育孩子远离膨化食品中夹带的玩具。

另类膨化食品

膨化海藻食品:在日本很受欢迎,以紫菜、海带为代表的海藻类植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热量低,味道绝美,膨化后膨松,即食性强,合乎孩子的口味。

膨化果蔬:如膨化苹果片、膨化哈密瓜等,保持了果蔬原有的营养成分、色泽、香味及矿物质,与大米、面粉、土豆等为原料的淀粉类膨化食品的品质和口味都有着巨大区别,具有低热量、高纤维素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等特点,不加任何防腐剂,口味香甜、酥脆,易于保存和携带。

避免购买劣质膨化食品

l.多看信息──膨化食品,品牌有百余种,良莠不齐,不合格产品的主要问题是细菌污染──如大肠菌群超标,以及膨化食品中所含脂肪腐败而引起的过氧化值升高。这些会导致孩子胃肠不适、腹泻和肝脏损害。国家和各地的工商检验部门定期会进行一些检测,爸爸妈妈要注意有关信息,避免买黑名单上的产品。

2.细看包装──选购膨化食品时,要选择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标识标注齐全的产品,并尽量到一些信誉比较好的大商场、大超市购买。

3.再看一下──为了防止膨化食品被挤压、破碎,不少膨化食品包装袋内要充入气体,欧美国家有法规规定,要求膨化食品一律充装氮气,它清洁、无毒、干燥,能保证膨化食品长期不变色变味,食用安全。但我国因无相关法规,有不少厂家用的是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的含水量比正常空气高,会造成袋内膨化食品通水吸潮,口感不酥脆,并且在压缩空气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将机器内注入的润滑油化作雾态,喷入包装袋内,附着在包装袋内壁,沾在膨化食品上。所以在购买充气的膨化食品时,若发现包装袋上标注有充装氮气的字样,就可以更放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幼儿营养膳食讲座

婴幼儿饮食安全问与答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饮食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可以提供给孩子的食品越来越多。在五花八门的包装和广告中,我们阅读到的信息是,通过摄取这些食品或保健品,孩子的营养会更均衡,身体会更健康。但也不时有消息传来,说某些孩子因为食用了某些食品,身体出现了不良反应。

其实,大多数的营养素可以靠一日三餐来提供,适当地补充一些营养素对孩子也是有很好处的,不过,方法十分重要。以下是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

问题1:媒体上关于果汁的广告越来越多,其中“果汁能让孩子补充更多维生素”的提法让我心动,整个夏天,我都为孩子准备了大量的果汁,让他当水喝。这样做对吗?

──100%纯果汁确是健康食品,但若过量摄入,则会导致腹泻、胃肠不适、营养不良、牙齿腐蚀等不良后果,所以,饮用果汁也应该适量。

纯果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应该说是一种健康食品。但科学研究表明,儿童过量饮用,会造成营养不良。因为,果汁喝多了,牛奶和其他食物的摄入量也就自然减少了。从营养成分上看,多数果汁都不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纤维素、维生素C以外的其他维生素类,而且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糖),如果大量摄入,可导致儿童腹泻、腹痛、腹胀及胃胀气,因此果汁并不能提供真正的营养成分。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果味饮料并非100%的纯果汁,其中添加了甜味剂、人造香料及其他化学成分,对儿童健康的不良影响更甚。

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宜饮用果汁;

◆6个月以上的儿童不宜使用奶瓶或杯子饮用果汁。因为饮用方便容易过量摄入;

◆婴儿睡觉前不宜喝果汁;

◆1~6岁的儿童,每天摄入果汁的量不得超过4~6盎司(约合113~170A);

◆对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来讲,吃水果要比喝果汁好。

问题2:如今,市场上销售的瓜果蔬菜都使用了激素,它们对孩子有害吗?

──看不见、摸不着的激素已经成了宝宝食品中最危险的因素,它不只影响宝宝的身高体重,还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就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对激素的防范还是比较被动的。

下面的方法对你会有帮助:

1.怀孕时就要注意食物的“纯净”,鱼腹内的黑膜,是有毒物质往外排的时候的淤积物,妈妈在做鱼时要把鱼鳞刮净,鱼腹内的黑膜去掉;鸡、鸭、鹅的臀尖,最好不吃。

2.家庭食品安全来源于厨房,要保持厨房卫生,经常用开水消毒用具,少用消毒剂、化学清洗剂。

3.不吃反季节蔬菜。

问题3:纯天然食品的概念不断在媒体上出现,为了孩子的健康,我只要给他提供纯天然食品就安全了吗?

──纯天然食品同样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比如吃四季豆中毒、

豆浆中毒、马铃薯中毒等等。

以下的常识你应该了解:

1.未烧熟的食品有些可能会有毒。现在有一种比较时尚的观点是:烹调食物要带点生,不要太熟,以免维生素被破坏。其实这是不对的。生食或半生食是可以多保持食物中的维生素,但把其中的有毒物质也保持下来了。有些食物是一定要烧熟的,比如四季豆、豆浆。

尤其是豆浆,应该在煮沸后再煮10分钟才安全。

2.慎食时尚食物。芦荟、杏仁被作为美容食物大加推荐,山野菜、野菌也被当作延年益寿的美味,殊不知弄不好会出现中毒事故。

服用芦荟过量,会刺激胃肠黏膜,从而引起消化道一系列毒性反应。准妈妈服用过量还容易引起流产。芦荟的中毒量为9~15克。即使中医用药也应限制在5克以下。若杏仁有毒,须用开水“拨毒”后食用,甜杏仁无毒但也不宜多吃。山野菜、野菌一定要经过去毒处理,并确认无毒后才可放心食用。

3.马铃薯也会引起中毒。马铃薯的各部分有毒,只不过是嫩芽、块茎的外层皮含毒物质多,内层皮含毒物质少,肉质含毒很少。人们只认识到要把马铃薯发芽的嫩芽去掉,没有成熟的马铃薯绿的部分,含毒不能吃,但忽视了吃马铃薯的时候应该削皮,甚至有的幼儿园在给孩子做土豆泥时也不注意去皮。

4.吃安全的咸菜。咸菜爽口、开胃,而且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一定要在购买时挑选合格的产品。不明产地、不明成分的咸菜不能食用;在食用前最好能清洗一下,并进行加热。

5.蔬菜必须新鲜。蔬菜是人体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是每日膳食中的必需品,但如果食用不当也会给人体带来危害。绿叶菜特别是小白菜、菠菜等都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某些情况下如果它腐烂变质、煮熟的菜存放过久或胃肠道中具有硝酸盐还原作用的细菌大量存在时,就有可能中毒。

安全提醒:

1.马铃薯去皮食用,豆类食物一定煮透。

2.买菜时大型天然果蔬生产基地的产品是首选。毕竟大的生产厂家生产工艺规范,产品有质检部门的抽检,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食品比较安全。

3.一定要保证宝宝吃的蔬菜新鲜、即做即食。

4.选用健康的动物肝脏,有淤血的、看起来异常的不能要。打开肝脏时,发现有结节、有污染的胆汁、虫体,绝对不可以吃。

5.即使是可食的没有问题的肝脏,食用前也必须彻底清除肝脏里面的毒物。排除毒物的一股方法是:用水反复浸泡3~4小时。如果急用,可在肝的表面切上数刀,增强浸泡的效果,加热要充分,不可吃半生的、带血的动物肝脏,而且不要一次吃过量。各种动物肝中维生素A含量较高,一次摄入大剂量的维生素A会中毒。

6.提倡杂食。有的妈妈认为:好东西多吃一些没事,大不了身体不吸收,没害就行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任何营养素都有一个量的平衡与限制,提倡杂食,既保证食品营养来源广泛,也可能避免某些危害。

7.市场上销售的各种果泥、肝泥等辅食,对促进宝宝的食欲有一定帮助,但最好不要让他们成为宝宝单一的食物,仅靠这些瓶装食物提供的营养对宝宝来说是不足的。

特别提醒:

如果保健药品或保健食品中含有以下成分,请不要给孩子服用:人参、蜂王浆、燕窝、鹿茸、生长激素、性激素及其他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

问题4:现在,儿童营养品种类很多,吃了也许没什么效果,但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坏处吧?

──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能光靠服用营养品,关键是靠每天的三餐。孩子发育需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除此还要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素都能在天然食品中找到。儿童身体中的每一个器官的成熟和完善绝对不是靠服用什么保健品,而是靠身体本身的自我调节和合理的膳食营养。儿童营养学家认为孩子不应滥用保健品,但可以适当服用一些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品,其他营养品尤其是成人营养品或成分、功能不明确的营养品不要给孩子服用。

给孩子滥用保健品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比如性早熟、过度肥胖,进而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幼儿营养膳食讲座

洋快餐,孩子究竟吃到了什么?



马冠生



孩子为什么喜欢洋快餐?

如果你问一个孩子最喜欢吃什么,得到的回答十有八九会是某种洋快餐。在问到为什么喜欢洋快餐时,主要的原因依次是:好吃、方便、环境好、卫生以及送玩具、小礼品等。确实,洋快餐以其醒目的招牌、新颖的销售方式、稳定的品质和清洁卫生的就餐环境等吸引着大人和孩子。

洋快餐除了带给我们不同于中国传统风味的食物外,更重要的是“洋快餐文化”──在店内专门设置的供孩子游戏的区域和设施,新颖的生日“派对”,充满温馨色彩的“快乐餐”等等。正是这种“洋快餐文化”,培养出一批忠实的小消费者。

正确认识洋快餐的营养

调查发现,差不多占调查人数一半的儿童少年和家长认为,洋快餐的营养搭配合理、营养价值高。这种对洋快餐营养不全面的认识会影响到他们的饮食行为。让我们先来看看洋快餐里都包含了什么。

洋快餐的制作主要以油炸为主,食物中含的热量多,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计算发现:一份洋快餐所含的能量是儿童少年一天所需能量的一半以上;洋快餐中所提供的脂肪也远远超过推荐的脂肪摄入量,而洋快餐中所含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却相对很低;洋快餐中的饮料大多含糖高,几乎不含什么营养素。总体上讲,洋快餐是高热量、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的食物。

洋快餐与健康

由于洋快餐中含的热量高、脂肪高,经常吃洋快餐的人,能量的摄入会超过身体的需要,多余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储存起来,从而引起肥胖。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儿童少年平均每个月吃3~4次洋快餐中患肥胖的比例要高于平均每个月吃1~2次的。肥胖的儿童往往发展为成年肥胖。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儿童少年时期不仅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饮食行为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少年时期形成的饮食行为,往往保持到成年甚至一生。如果不及时进行指导和引导,儿童对食物的偏好很容易形成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为各种慢性病的发生种下隐患。

经常吃洋快餐对健康的影响是远期的,在享受洋快餐的快、洁、新的时候,应该了解经常吃洋快餐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吃洋快餐,关健要把握好一个“度”

经常吃洋快餐会对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洋快餐不可以吃,而是要把握一定的度。营养最重要的是要讲究均衡,在吃洋快餐时也要注意均衡营养,做到以下几点:

*选择有益健康的饮品如牛奶、鲜果汁;

*油炸的食物如薯条、苹果派等含能量高,不宜多吃;

*选择有蔬菜的品种如蔬菜沙拉,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中午吃过快餐后,晚饭就尽量少吃肉,而要多吃些蔬菜、水果。

调查一项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主持的在广州、上海、济南和哈尔滨4个城市开展的调查结果发现: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光顾过洋快餐店,年龄越小的越喜欢吃洋快餐。洋快餐在3~16岁儿童少年中有很高的知名度。90%以上的孩子都知道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洋快餐,其中吃过洋快餐的超过90%,平均每个月光顾快餐店l~2次的占20%,有3%的孩子平均每星期至少吃一次洋快餐。大多数孩子是在节假日去吃洋快餐,有1/3的孩子选择在洋快餐店过生日。有的家长把吃洋快餐作为一种奖励,当孩子考试成绩好,或做了一件让家长满意的事情时,带孩子去洋快餐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7 11: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