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77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教案板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19 15:3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教案板书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进一步了解古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  
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教学难点: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
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
感情。)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
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明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篙、棹”)
  (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
  (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
  (3)师生共同评析。
  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
  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
  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六)拓展活动
  1.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
  2.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19 15:32:0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用学生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
  3.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
  4.介绍辛弃疾生平。
(二)读入情
  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读准:醉、相、媚、锄、媪、亡赖、剥)
  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象的画面。(特别提示: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
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
(四)议深情
  1.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总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
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
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而宋词则是这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希望同学们利
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2-19 15:32:1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片断】

  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不仅要看教师“教”得如何,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一次听《清平乐村居》一课,教师采用的是“以读代讲,以疑促思”的教学思路,在指导学生品味词句中“醉”字时,真正地关注课堂的生成教学,出现了以下放飞学生思维的片断──

  师: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你觉得《村居》这首词中哪些词儿值得细细地品一品?

  生:“最喜小儿无赖”的“最”字需要品。

  师:(微笑着颔首)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认为老两口有勤劳能干的大儿子,心灵手巧的二儿子,这两个儿子已经能帮着干活儿了,老人很高兴,但是,他们最喜欢小儿子,原因是他既调皮又可爱。

  师:有自己的理解,不错。

  生:俗话说,爷爷奶奶喜欢大孙子,爸爸妈妈喜欢小儿子。所以老人最喜欢小儿子。

  师:你能引用民间俗语,有道理!

  师:能通过朗读表现老两口最最喜爱小儿子吗?

  生练读,师指名读。

  师:还有哪个词儿值得品一品的?

  生:我说是“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中的“醉”。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醉”呢?

  生:老人喝了些酒,醉了。

  生:它是醉醺醺的意思。

  师相机提示:谁醉?为什么醉?

  生:老太太、老爷爷陶醉了,醉的是大儿子的勤劳,二儿子的手巧,小儿子的可爱。

  生:两位老人醉的是他们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非常幸福,非常安宁。

  生:我说老两口是被周围优美的环境陶醉了。

  师: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和同桌讨论讨论,分角色练习表演。

  生练习表演后,上台表演。

  师:说得真好,演得也好!这样美好的环境,这样闲适的生活,让老人自得其乐,陶醉满足。虽然他们喝了点儿米酒,但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想一想,陶醉的仅仅是老两口吗?

  生:诗人也陶醉了。因为他看到山村美丽的景色,听到老两口亲昵的对话,被他们的幸福生活所感动,他醉了。

  师:课前都查阅过有关辛弃疾的资料了,谁能说说诗人当时的处境?

  生: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诗人,一直主张抗击金兵,可是遭到朝廷的排挤而贬职,当时隐居在江西上饶,心中有些伤感,也有些担忧。

  师:是啊!诗人他忧国忧民,虽然遭受打击,但是心系国家和人民,见到眼前的情景,会想些什么呢?

  生:金兵入侵,中原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要是没有战争,那里的人们也能过上安宁的生活,那该多好!

  师:你不仅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还读懂了诗人的心声,了不起!

  生:回到家里,诗人忍不住写下了这首词,一遍又一遍地吟唱,他陶醉在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里。

  师:此时此刻,老师也醉了。不仅被画面上温磐的农家生活所陶醉,而且为诗人巧妙的文笔所陶醉,更为你们精彩的发言陶醉。让我们自由诵读这首词,把老两口的沉醉、诗人的陶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2-19 15:32:22 | 只看该作者
【评析】

  听完这堂课,和许多听课者一样,我也陶醉了,为学生入情的朗读而醉,为孩子精彩的发言而醉,为教师巧妙的引导而醉,更为生成的课堂而醉。

  古诗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关注什么。如果教师更多地关注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就会无暇顾及诗歌的文化底蕴;如果教师更多地关注共享,就会强调课堂的交流;如果教师更多地关注生成,就会想方设法寻求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好一个“醉”字!“谁醉?”“为什么醉?”学生一遍遍诵读过后,显然知道是老两口醉了,并想象了这样那样的理由。(注:“教参”上也认为是老两口醉了。)可是老师认为不仅如此,一句提醒“陶醉的仅仅是老两口吗”,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在结合当时的背景介绍,查阅了诗人的资料后,孩子们知道陶醉的不仅仅是老两口,还有诗人,明白了他写词的目的,懂得了为何称他为爱国诗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这时,“为什么醉”已显而易见,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高涨的热情已化为动态的生成。

  美丽的生成离不开教师的预设。“词中哪些词儿值得细细地品一品?”这样的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寻求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当学生说是“最喜”一句中的“最”字时,教师并未阻止,而是把交流的机会留给他们;学生说出“醉”字需要品味,教师顺水推舟,这样在“预设”中关注“生成”,在“生成”中结合“预设”,辩证统一地进行教学,使诗句“醉里吴音相媚好”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得以充分地展现。没有预设的课堂不可能是高效率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不可能是人性化的课堂。充分的预设能为生成提供宽广的平台与深厚的知识背景,即时的生成能为预设增添灵动的色彩和跳跃的节奏。教学需要预设,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这是真正的课堂生成的生命活力和教学的终极目标所在。

  语文课堂呼唤预设下的生成,让我们为生成的课堂喝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19 15:32:3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2-19 15:32:4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古代文学,导入课题。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
   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乐”……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明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全词。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阅读课文。要求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想一想,作者在词中写了些什么?
   1、自读。
   2、指名朗读。
  三、引导细读,理解词意。
   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炼,内容却很丰富。阅读时,不能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样,一看就懂,必须反复的阅读、思考、吟诵,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容。
   阅读古代的诗、词,不仅要理解每一个字、词的意思,更要弄清作者所描写的情景。
   1、阅读1、2句。
     这首词,是写作者在农村所看到的情景。
     作者首先看到什么?他心里想了什么?(那一家人居住的房屋虽然是矮小的,但是周围的环境却是很美丽的。)
   2、阅读3、4句。
     接着,作者看到什么?他又想了些什么?(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谈着。他们交谈些什么呢?)
   3、阅读下片。
     白发翁媪亲昵地交谈着。但是,他们是用方言——“吴音”交谈的,作者根本听不懂。作者又不忍打断他们的交谈,上去询问他们,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作者仔细地观察了周围的情景,终于明白了。
     请同学认真地阅读下片,想一想,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4、回读全词。
     阅读古诗、词,还要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作者在农村中,看到这一情景,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
  四、背诵、翻译。
  五、欣赏插图。
    课本的编者根据词意,画了一幅插图。请大家认真地观察,进行欣赏,也可以对插图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六、作业。
   1、学习生字,背诵课文。
   2、书面翻译全词。
   3、收集有关的材料,想一想,一个伟大的词人为什么羡慕居住在农村的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2-19 15:32:50 | 只看该作者
 (二)
  一、复习,揭题。
    在四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学过了一首毛主席写的词——《卜算子咏梅》。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古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
    “清平乐”是古代词中的一种,它的格式是怎样的呢?大家学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自读初悟,了解主要内容。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词。并想一想,这首词写的谁?
   2、指名朗读。齐读。
   3、提问。学生答后,板书:白发翁媪。
  三、引导细读,深刻理解词意。
   1、提问,讨论词所描写的主要情节。
     作者知道“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谁家)
     这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干什么?作者知道他们在交谈些什么吗?(他们用“吴音”在交谈。)
   2、追问,讨论理解词的主要意思。
     作者听不懂他们所交谈的内容,也没有上去进行了解。但是,作者猜到了他们所交谈的内容。大家再细细地阅读全词,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交谈些什么?作者是怎么知道的?
     (从词的1、2两句中,可以知道:我们虽然住的是低矮而小的茅房,但是周围的环境是很美丽的——小溪从我们的屋旁流过,岸上草木青青。
    从词的下片所写的内容,可以知道:我们还有三个勤劳而又可爱的儿子呢!
    这些都是作者观察了周围的情景,猜想出来的。)
   3、深问,体会翁媪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一对白发翁媪居住在这样自在的农村,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里感到怎么样?
     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他的心情又怎样?
  四、反复诵读,背诵全词。
  五、翻译全词。
    (一天下午,天气没有中午那样炎热了。我一人走到村旁去散步。忽然,听到一阵亲昵的话语。转身一看,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他们的茅屋前,亲切地交谈着。他们说的“吴音”,我一句也听不懂。我不忍打断他们的交谈,只得站在远处看着……
    我向他们的周围看了看,猜到了他们交谈的内容。他们虽然居住在低小的茅屋里,但是周围的景色是美丽的。他们的家庭是幸福的,有三个勤劳而可爱的儿子。这怎么能不使他们高兴呢?
    我呆呆地望着……)
  五、比较欣赏。
    出示毛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引导比较,找出《清平乐》的特点。(“清平乐”有上下两片;上片每行的字数不等;上下片的韵脚是变化的。)
  六、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6 22: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