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生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训练之诗词赏析

[复制链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6:20:03 | 只看该作者
《赠梁任父同年》赏析
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中学 高淼
赠梁任父同年

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
    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
    精卫无穷填海心。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今梅县)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诗人。他先后担任过驻日、美、英等国外交官近20年,直接接受了欧美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积极主张维新变法。在文学上积极提倡“诗界革命”,主张表现“新思想”,并用自己的诗作实践了自己的主张。他的诗歌大胆的描写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抒发了强烈的反帝爱国热情。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意境多有创新,可谓开一代诗风,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诗人。

[赏析]

《赠梁任父同年》这首诗是1896年黄遵宪邀请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时写给梁的一首诗。诗中表现了作者为国献身,变法图存的坚强决心和对梁启超的热切希望。

诗题中梁任父即指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父是作者对梁的尊称,旧时“父”字是加在男子名号后面的美称。“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

首句“寸寸河山寸寸金”作者起笔便饱含深情的赞美作国的大好河山,蕴涵着对大好河山的珍爱之情。如果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又会体会出作者内心的几多痛楚,这么好的河山却被列强瓜分殆尽,此种局面又怎不让人扼腕叹息,痛恨。

次句“侉离分裂力谁任”侉(kuǎ)离,这里是分割的意思,意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作者不禁仰天长问:什么人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之中的重任。一片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第三句“杜鹃再拜忧天泪”杜鹃,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望帝所化。望帝把帝位传给丛帝,丛帝后来有点腐化堕落,望帝便和民众一起前去劝说丛帝,丛帝以为望帝回来夺取皇位,就紧闭城门,望帝没有办法,但他誓死也要劝丛帝回头,最后化成一只杜鹃进入城里,对着丛帝苦苦哀哀的叫,直到啼出血来死去为止。丛帝也因此受到感动,变成了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据传说望帝始终在叫着这样的话“民为贵,民为贵”。这里是作者自比,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着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家出力。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隆重,此处体现的是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最后一句“精卫无穷填海心”精卫,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本是炎帝的女儿,因游东海淹死在那里,灵魂便化为精卫鸟,不停的衔来西山之木石,誓把东海填平。后来用精卫填海这个典故作为力量虽然微弱,斗志却极坚强的象征。这句诗歌借精卫填海典故表达了自己,──同时也勉励梁氏──要像精卫那样,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定决心。

诵读此诗,觉字字含情,句句蕴泪,作者那一腔忧国报国之情,跃然纸上。其殷殷之心,皇天可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6:20:13 | 只看该作者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①,徙倚欲何依②。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③。


牧人驱犊返④,猎马带禽归⑤。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⑥。


[注释]


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在今山西河津。薄暮:傍晚。


②徙倚(xíyǐ):徘徊,来回地走。


③落晖(huī):落日。


④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⑤禽:鸟兽,指猎物。


⑥采薇(wēi):薇是一种植物。传说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作周的臣子,在首阳山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解说]


诗人曾经在隋朝和唐朝作官,后来隐居还乡。这首诗是在隐居时写的。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内心空落落的,只见景色萧条,放牧和打猎的人们各自返回,虽然互不相识,但各得其乐。看到这些,诗人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6:20:23 | 只看该作者
新月集13
泰戈尔著 郑振铎译
仙人世界


如果人们知道了我的国王的宫殿在哪里,它就会消失在空气中的。


墙壁是白色的银,屋顶是耀眼的黄金。


皇后住在有七个庭院的宫苑里;她戴的一串珠宝,值得整整七个王国的全部财富。


不过,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妈妈,我的国王的宫殿究竟在哪里。


它就在我们阳台的角上,在那栽着杜尔茜花的花盆放着的地方。


公主躺在远远的隔着七个不可逾越的重洋的那一岸沉睡着。


除了我自己,世界上便没有人能够找到她。


她臂上有镯子,她耳上挂着珍珠;她的头发拖到地板上。


当我用我的魔杖点触她的时候,她就会醒过来,而当她微笑时,珠玉将会从她唇边落下来。


不过,让我在我的耳朵边悄悄地告诉你,妈妈;她就住在我们阳台的角上,在那栽着杜尔茜花的花盆放着的地方。


当你要到河里洗澡的时候,你走上屋顶的那座阳台来罢。


我就坐在墙的阴影所聚会的一个角落里。


我只让小猫儿跟我在一起,因为它知道那故事里的理发匠住的地方。


不过,让我在你的耳朵边悄悄地告诉你,那故事里的理发匠到底住在哪里。


他住的地方,就在阳台的角上,在那栽着杜尔茜花的花盆放着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6:20:33 | 只看该作者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作者杜甫(712—770)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诗人杜甫知道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被安禄山叛军拘留在长安。春天又来了,诗人登高远望,山河依旧然而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长安城一片残破景象。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忧民的五言律诗《春望》。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6:20:41 | 只看该作者
新月集14
泰戈尔著 郑振铎译
流放的地方


妈妈,天空上的光成了灰色了;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我玩得怪没劲儿的,所以到你这里来了。这是星期六,是我们的休息日。


放下你的活计,妈妈;坐在靠窗的一边,告诉我童话里的特潘塔沙漠在什么地方?


雨的影子遮掩了整个白天。


凶猛的电光用它的爪子抓着天空。


当乌云在轰轰地响着,天打着雷的时候,我总爱心里带着恐惧爬伏到你的身上。


当大雨倾泻在竹叶子上好几个钟头,而我们的窗户为狂风震得格格发响的时候,我就爱独自和你坐在屋里,妈妈,听你讲童话里的特潘塔沙漠的故事。


它在哪里,妈妈,在哪一个海洋的岸上,在哪些个山峰的脚下,在哪一个国王的国土里?


田地上没有此疆彼壤的界石,也没有村人在黄昏时走回家的,或妇人在树林里捡拾枯枝而捆载到市场上去的道路。沙地上只有一小块一小块的黄色草地,只有一株树,就是那一对聪明的老鸟儿在那里做窝的,那个地方就是特潘塔沙漠。


我能够想象得到,就在这样一个乌云密布的日子,国王的年轻的儿子,怎样地独自骑着一匹灰色马,走过这个沙漠,去寻找那被囚禁在不可知的重洋之外的巨人宫里的公主。


当雨雾在遥远的天空下降,电光像一阵突然发作的痛楚的痉挛似地闪射的时候,他可记得他的不幸的母亲,为国王所弃,正在扫除牛棚,眼里流着眼泪,当他骑马走过童话里的特潘塔沙漠的时候?


看,妈妈,一天还没有完,天色就差不多黑了,那边村庄的路上没有什么旅客了。


牧童早就从牧场上回家了,人们都已从田地里回来,坐在他们草屋的檐下的草席上,眼望着阴沉的云块。


妈妈,我把我所有的书本都放在书架上了棗不要叫我现在做功课。


当我长大了,大得像爸爸一样的时候,我将会学到必须学的东西的。


但是,今天你可得告诉我,妈妈,童话里的特潘塔沙漠在什么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6:27:01 | 只看该作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诗的前两句点出了诗人渡荆门壮游楚国故地的目的。诗人经巴渝,过三峡,渡荆门入楚。渡过荆门之后,就漫游到开阔旷远的楚地了。坐在船上极目远眺长江两岸一路壮丽多姿的景色,快速流动的崇山峻岭随着船的飞流直下而逐渐隐退,直至消失在平野的尽头,别具空间流动感。从荆门望去,滚滚大江东逝去,好像流到荒漠之外,天空也愈发显得高远辽阔,一个“入”字形象生动,自然贴切。“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一句气势博大,是胜炙人口的名句。面对如此壮美的景色,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接下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长江白天和夜晚时的景色,晚上映在江面上的月亮的倒影,好像是从天外飞来的明镜。白天,抬头仰望辽阔的楚天,彩云悠悠,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的奇观。这两句把诗人初次离家远游的新鲜、惊喜表达出来了。然而诗人笔锋一转,虽然楚地风光、楚天景色那么壮美辽阔,诗人仍然想念的是故乡的山水。这里诗人不说自已怀念故乡,而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故乡山水的殷勤,言简意丰。由于诗人选取日、月、江。天这样瑰丽大气的意象,显得大气磅礴,风格雄健有力,描写又逼真如画,意境高远,成为李白描绘祖国壮丽河山著名的诗篇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6:27:09 | 只看该作者
新月集15
泰戈尔著 郑振铎译
雨 天


乌云很快地集拢在森林的黝黑的边缘上。


孩子,不要出去呀!


湖边的一行棕树,向暝暗的天空撞着头;羽毛零乱的乌鸦,静悄悄地栖在罗望子的枝上,河的东岸正被乌沉沉的暝色所侵袭。


我们的牛系在篱上,高声鸣叫。


孩子,在这里等着,等我先把牛牵进牛棚里去。


许多人都挤在池水泛溢的田间,捉那从泛溢的池中逃出来的鱼儿,雨水成了小河,流过狭街,好像一个嬉笑的孩子从他妈妈那里跑开,故意要恼她一样。


听呀,有人在浅滩上喊船夫呢。


孩子,天色暝暗了,渡头的摆渡船已经停了。


天空好像是在滂沱的雨上快跑着;河里的水喧叫而且暴躁;妇人们早已拿着汲满了水的水罐,从恒河畔匆匆地回家了。


夜里用的灯,一定要预备好。


孩子,不要出去呀!


到市场去的大道已没有人走,到河边去的小路又很滑。风在竹林里咆哮着,挣扎着,好像一只落在网中的野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7 19: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