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94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年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面质量分析《试卷分析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0:2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年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面质量分析《试卷分析反思》
一、试卷分析
本次质量检测试卷的整个难易程度适中,考察的知识面广,题量也符合学生的练习要求,题目的形式多样,实际运用较好,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些精神,是一份比较好的检测学生双基知识的试题,为今后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试题的编制即侧重于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部分试题蕴涵了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等数学知识综合运用水平的考查。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题型多样,包括填空题、 选择题、画图题、计算题(计算面积、口算、竖式)、、解决问题等。
2、贴近生活,注重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数学中的应用。     
3、注重运用,有一定灵活性。
试题特点:
1、综合运用性强
一道题目不仅考查一个知识点,而是考查有联系的多个知识点。目的是要求学生能融合贯通,全面分析并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计算能力的考查,测试学生是否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熟练的运算能力。整套试卷计算量大,范围广,分布于填空、判断、选择、口算、竖式计算、统计图、解决问题中。
3、注重对学生生活实际经验在数学中的运用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如一年又()个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共有()。一场排球赛从8时30分开始到10时25分结束,共进行了()时()分。十分接近生活现实,又为学生积累了生活经验。
二、质量分析
本次考试我们班有45名同学参加考试,90分以上有12人,80—89分有9人,70—79分有5人,60—69分的4人。不及格的14人。及格率68.89%,平均分70.29%,优秀率33.33%。最高分99分,最低分4分。
优点:卷面整洁,计算题较好。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成绩良好,学生分析能力有提高。
不足:
1、学生缺乏良好的考试习惯,自己检查错误的能力有待加强。
2、有些学生很马虎:不认真审题,列式时数字写不对,导致简单的题目也不做对。
3、应用题的理解能力有待加强。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针对存在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及时反馈,及时补差。
2.要注意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感悟、去理解、去掌握数学知识。
3.要注意把"双基"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开发。
4.要注意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0:24:34 | 只看该作者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马寨小学:陈 裕

一.试卷内容分析。

1、突出基础内容。
   本次期末试卷检测,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试卷题量适中,内容紧扣了本册教材的内容,是一份高水平的试卷。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口算、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3、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角度,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第一大题口算。本题题量适中,分数占全卷的1/10。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整数乘除、小数、分数加减法及估算,涵盖了书本上的全部知识,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很高,极少数同学把小数、分数的减法做成了加法,导致计算失误。

2、第二大题是填空题。本题的知识面较广,囊括了本册的要点,主要考察学生对本册教学内容掌握情况,从答卷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灵活处理问题。第5小题中,我国土地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课桌的高约是80(厘米)这两题有一部分学生写成了千米、分米。这是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加考虑,导致失误。

第6小题用7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周长是()厘米。这道题有一部分学生把周长计算错了,主要原因他们不知道怎么拼,所以导致了计算错误。

3、第三大题中的第1小题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是正确的,主要是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不透彻。

4、第四大题。竖式和脱式计算,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比较高,主要是平时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5、第五大题的选择的第5小题,妈妈做完了这些事情至少需要多少分钟,因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因为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可以扫地、擦家具,学生没有想到,所以得分率不高。

6、解决问题1——3题正确率很高,第4题有部分学生对题意理解不透,造成失误。

三.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从这几方面加以改进:

1、 今后加强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2、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待于加强,提高准确度。

3、有意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在今后的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育他们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0:24:40 | 只看该作者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一、基本概况
  三年级原有41人,41人参加期末考试,参考率100%。及格率45%,优秀率30%。试卷共有:填空题(填空、填单位名称、看图填空)、判断题、选择题、计算、解决问题等七个大题,其中所有填空题占36分,判断题占6分,选择题占10分,计算题占22分,解决问题占26分。
  二、试题特点
  整张试卷试题较难,知识面广。对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学习力全方位考察,着重考察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力。
  三、答卷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题
  第1小题“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第2小题“今年的二、三、四月共有()天,合()个星期零()天。”

       第3小题“九月份在一年中的第()季度,这个月有()天。”
       第4小题“3只山雀2天能吃456只害虫,1只山雀2天能吃()只害虫;3只山雀1天能吃()只害虫。”这两小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学生的记忆力挺不错,答题正确率高。
  第5小题“598÷7商是()位数,24×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第6、7、8、9、10等小题都是考察学生想象力的题目,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答题的正确率也较高,只有第7小题答题情况较差,学生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讲时法的转换理解不够深刻,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训练。
     第11小题“用3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面积是()。”
  这两题考察学生的学习力,答题情况较差,学生的思维很局限,拓展不开,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
  第二大题填单位名称
  这一题答题情况一般,学生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记忆不深,区分不清,很容易混淆,这是考察学生想象力的题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记忆与区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第三大题判断题
  第1小题“247÷8的商是3,余数是7。()”
  第2小题“5元2角8分还要以写成5.28分。()”
  第5小题“每一年的最后一天是12月30日。()”
  这三题考察的是学生的想象力,答题情况较好,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掌握较好。
  第3小题“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进率是100。()”
  这一题考察学生的记忆力,答题情况较差。这是课本上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率总结性的话,学生的记忆不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记忆,努力给学生创造记忆的氛围。
  第4小题“36×17=37×46()”
  第6小题“正方形的周长扩大2倍,它的面积就扩大4倍。()”
  这两题是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挑战,答题效果较差。
  第四大题选择题
  第1题“小小家在学校的东面,大大家在学校的西面,大大家在西西家的()面”
  第2题“王阿姨是1972年3月3日出生的,到今年的3月3日,他()岁”;
  第3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最多是()位数,最少是()位数”
  这些题目都是对学生想象力的考察,这几题答题正确率较高,学生对已有知识学握较好,拓展延伸的能力也较强。
  第4小题“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1)班20人都报名参加了活动,其中8人参加书画小组,13人参加航模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了的有()人”这种题型是课本上的例题,考察学生的记忆力,答题效果较好,正确率较高。
  第5小题考查学生的学习力,学生在掌握图形的面积与周长的定义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五大题看图真空
  第1小题中“用适当的小数表示下列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或钱数”,考查学生对小数定义的识记及基础知识的运用,并根据基础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来解答此题,此题完成较好。
  第二小题是“辨认方向”。这题是考查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学习力的综合题型,它必须建立在对方向知识的回忆、对课本上此类题型的回忆并加以想象力才能完成的。此题的解答正确率较低,学生对方向的感知并不深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着重加强学生的方位感知。
  第六大题计算题
  第1小题口算,学生完成情况较好,得分率高。
  第2题估算,这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发挥想象来完成此题,答题整体水平较高。
  第3小题笔算,学生能较好地完成。
  综合起来看,计算题在这几个大题中完成得最好,但是,我们仍不能放松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第七大题解决问题
  第1题“商场要安装184台电扇,两个工人4天就全部完成了,平均每人每天安装多少台?”
  第7题“一块长方形草坪长25米,宽16米,中间留下143平方米地地方建喷水池,其余的种草皮,种草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这两题都是对学生记忆力的考查,完成情况较好,学生的记忆力较好。
  第2、3、4、题都是对学生学习力的考查,完成情况一般,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运用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高,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自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合本次考试的内容来看,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学习力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但重点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学习力的考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0:24:50 | 只看该作者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之一  
  一、从成绩来看
  三年级参加考试196人,年级均分88.54,达优A率56.7%,达优率84.7%,达标率98.5%,年级最高分101分,最低20分。一班均分86.02,二班83.36,三班91.39,四班92.83。最高班与最低班相差9.47。
  二、对试卷的认识
  本次试卷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卷面分达到2分,由此可以看出,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很重视的。
  试题知识覆盖面广,知识点全,紧扣教材内容。试卷容量适当,题目难中有易、易中有难。这份试卷适合大多数学生。
  题型设计灵活多样。如:15题小冬调查了小组里5名同学的身高:140厘米、142厘米、137厘米、152厘米、146厘米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的范围在()。A、120厘米~130厘米之间;B、130厘米~140厘米之间;C、140厘米~150厘米之间。学生除了用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外,还可以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去做。20题、(3)看了这幅统计图,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想对超市经理说一说。学生可以凭自己对市场或实际生活的了解展开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11题、在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边长是()分米,剩下部分面积是()平方分米。25题(2)菜地的一面靠墙,其余三面用篱笆围上,最少需要围篱笆多少米?24题、三年级女生35人,男生27人,在实验课上8人围坐一桌,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张实验桌子?这些题目必须经过认真思考才能进行正确解答。
  应用题难度不大。
  小华身高14.2()填上合适的单位。这个题有点不切合实际,在生活中一般不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分米?
  总的来说,本试卷重在查考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关注了不同的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困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获得成功的勇气。
  三、从学生的答题上看教与学的情况
  从试卷的卷面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但是卷面不够干净整齐,这一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学生做题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题和基本应用题做的较好得分率都达到了90%以上,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培养的重视。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学的扎实,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6题:小华身高14.2(),阳泉市的面积为4451()。得分率达73.3%;7题:火车上午9:50从阳泉出发,当天下午1:40到达石家庄,途中经过()小时()分。得分率只有65.8%;10题:在数位顺序表中,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位。得分率达到52.8%;13题:2009年6月24日星期三,那么下一个星期三是()。A、6月30日B、7月1日C、7月2日。得分率达到78.6%;14题:小亮站在阳台上,面对南面,那么他的右手是()。A、北B、南C、西D、东。得分率是73.5%;15题:15题小冬调查了小组里5名同学的身高:140厘米、142厘米、137厘米、152厘米、146厘米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的范围在()。A、120厘米~130厘米之间;B、130厘米~140厘米之间;C、140厘米~150厘米之间。得分率只有73.6%;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时间方面的计算掌握的还不够好。实际生活知识太少。对生活中的方位还是认识的不清楚。
  四、几点建议
  1、今后加强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2、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解题方法地灵活性。
  3、继承保持计算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4、教学中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相结合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有所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0:24:58 | 只看该作者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之二  
  一、从成绩来看
  三年级参加考试196人,年级均分88.54,达优A率56.7%,达优率84.7%,达标率98.5%,年级最高分101分,最低20分。一班均分86.02,二班83.36,三班91.39,四班92.83。最高班与最低班相差9.47。
  二、对试卷的认识
  本次试卷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卷面分达到2分,由此可以看出,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很重视的。
  试题知识覆盖面广,知识点全,紧扣教材内容。试卷容量适当,题目难中有易、易中有难。这份试卷适合大多数学生。
  题型设计灵活多样。如:15题小冬调查了小组里5名同学的身高:140厘米、142厘米、137厘米、152厘米、146厘米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的范围在()。A、120厘米~130厘米之间;B、130厘米~140厘米之间;C、140厘米~150厘米之间。学生除了用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外,还可以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去做。20题、(3)看了这幅统计图,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想对超市经理说一说。学生可以凭自己对市场或实际生活的了解展开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11题、在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边长是()分米,剩下部分面积是()平方分米。25题(2)菜地的一面靠墙,其余三面用篱笆围上,最少需要围篱笆多少米?24题、三年级女生35人,男生27人,在实验课上8人围坐一桌,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张实验桌子?这些题目必须经过认真思考才能进行正确解答。
  应用题难度不大。
  小华身高14.2()填上合适的单位。这个题有点不切合实际,在生活中一般不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分米?
  总的来说,本试卷重在查考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关注了不同的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困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获得成功的勇气。
  三、从学生的答题上看教与学的情况
  从试卷的卷面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但是卷面不够干净整齐,这一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学生做题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题和基本应用题做的较好得分率都达到了90%以上,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培养的重视。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学的扎实,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6题:小华身高14.2(),阳泉市的面积为4451()。得分率达73.3%;7题:火车上午9:50从阳泉出发,当天下午1:40到达石家庄,途中经过()小时()分。得分率只有65.8%;10题:在数位顺序表中,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位。得分率达到52.8%;13题:2009年6月24日星期三,那么下一个星期三是()。A、6月30日B、7月1日C、7月2日。得分率达到78.6%;14题:小亮站在阳台上,面对南面,那么他的右手是()。A、北B、南C、西D、东。得分率是73.5%;15题:15题小冬调查了小组里5名同学的身高:140厘米、142厘米、137厘米、152厘米、146厘米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的范围在()。A、120厘米~130厘米之间;B、130厘米~140厘米之间;C、140厘米~150厘米之间。得分率只有73.6%;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时间方面的计算掌握的还不够好。实际生活知识太少。对生活中的方位还是认识的不清楚。
  四、几点建议
  1、今后加强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2、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解题方法地灵活性。
  3、继承保持计算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4、教学中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相结合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有所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0:25:04 | 只看该作者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之三 
  期末考试已经尘埃落定,三年级数学取得了及格率99·94%、优秀率74·7%的好成绩、全年级共10人取得了满分,1人不及格。这是三年级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试卷上既看到了成绩,也体现了一些不足。现对试卷即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以下分析:
  一、试卷含盖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质量单位的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换算、混合运算、对称、旋转平移、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解决问题等内容。本试卷可以说把三上数学的学习重点与难点、重要的知识点都呈现出来。既考察了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也测试了学生的对知识点的灵活掌握程度与应变能力。
  二、试卷整体不算太难,对基础知识考察的较多。对于单位间的换算大多数也是直接换算的,只有一道10000千克=()吨,学生容易出错。但最后一题有些绕圈子。相互关系容易混淆不说,(1)与(2)中同一个人的速度不一样,这对刚学习归一问题的学生有些难度。因为他们才适应“照这样算”。读题不认真、知识的负迁移是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考80多分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失分在这道题上。
  三、在青岛版的教材中没有系统的讲混合运算的顺序,讲的混合运算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附带讲解的,我认为这也是教材的一点瑕疵,没有明确强调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所以出现像436-360÷4这类的题时,加法在前乘除在后的时候,也会出现先算前面的,把乘除后算。每次遇到这样的题都有学生出错。这次也是出错比较多的一道题。对于这些知识要让学生系统的去学习,才能加深他们的印象。才能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点。
  四、从本试卷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做题不认真读题,除了以上分析的最后一题和混合运算,第三大题的(1),题中要求学生竖式计算并验算,在整个三年级中每个班都有不验算,横式不写得数的。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旋转”的“旋”有很多学生写错别字,还有很多写拼音的。3、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第二个不是正六边形,这道题在讲对称一单元时练习过,但还有很多学生把它作为了正六边形。4、解决问题的第2题,很明显的是平均分的题,有几个学生用乘法。第4题,是给了长、宽以后,又告诉了如果每平方米栽2棵牡丹,问题是一共能载多少棵牡丹。有极少数学生求周长的,错的最多的是第二步用除法。这说明对乘法、除法的意义理解的都不是很透彻。5、在整个试卷中,有很多计算错误,比如算式列对了,但得数确算不对。试卷上的三道混合运算在复习时练过原题,但计算还是出现了很多错误。6、单位间的进率混淆,特别是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不一样的时候。
  针对以上问题,很明显能看出下学期的师生应该努力的方向:1、抓基础知识的教学,比如一些基本概念的教学。要达到让每个学生都理解与掌握。2、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如认真读题,一定要演算和验算。演算和验算随着年级的升高、数的变大会越来越有必要。这些也能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严谨的作风,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利的。3、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与灵活多变,举一反三是在学生把知识掌握的很牢固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把数学学的活一些。
  针对以上分析,能明显看出下学期的努力方向,我相信下学期我们三年级全体师生会作得更好,会有更好的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0:25:12 | 只看该作者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之四 
  本次期末考试,我们民安小学三年级有210名学生参加考试。数学科全级平均分为89.2分,合格率为98.1%,优秀率为77.2.%。其中三(1)班平均分为89.7,三(2)班90.4,三(3)班为88.8,三(4)班为89.3,三(5)班为88.4,最低分学生成绩是24.5。总体来说,我们三年级的成绩达到了学校以及镇的要求。
  今次由中山市教委命题的试题考察知识面比较全面,比较广,难度也比较适中,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现在我具体分析一下今次期末考试我校的得与失。
  一.计算部分。今次测验卷计算题部分分两类,第一是口算,口算部分采取小组合作形式,题目难度适中并偏向容易,所以学生得分都比较高,口算平均分为18.5左右,但遗憾得是,我觉得这份题没有分数和小数口算,知识面还不够全面。第二是列竖式计算,分两类,第一类不需要验算,第二类要求验算。这两道题得分比较高,但70×53何272÷3这题,有小数学生出错。
  二.基础知识部分。
  试卷第三大题是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其中比较简单,出错率小的题目有1、2、3、4、6、7、10、11,而5、8、9题出错比较多。其中第五题考察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第一小题第二个空"从家到学校600()",部分学生由于复习时做习惯填"千米",在做题时在此出错。第八题要学生先测量再填空,考察了学生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部分学生没有弄懂题意,同时,造成失分的原因还有很多学生不写单位,这也是我们老师在复习时没有提及到的,这以后需要改进。
  第四大题是选择题。考察了学生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知识,乘法的估算知识,闰年二月天数知识。其中第5题出错率比较高,部分学生选择了"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主要没有发现第二个图形多出一小格。
  三.动手操作题。
  主要考察了平移的知识。第一小题基本上都得分,而第二小题还是一个难关,全级四分之一的学生出错,主要是没有移够格子,移多或移少。
  四.解决问题部分。
  这一部分共有五道题,分别考查了两步计算、求平均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单位转换以及与年与日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一小题:是典型的除法两步计算应题,学生大多数使用208÷2=104(只)104÷4=26(只)这种方法,小数同学使用2×4=8(人)208÷8=26(只),而极小数学生使用了208÷4=52这一个算式,没有弄明白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第二小题:提到了计划"一个月",但实际图中的条件不是30天,而是23天。部分学生条件反射,一看到"一个月"便不假思索,给你来个30天,结果就是20×30=600。每个班独有5到8个这样的学生。
  第三小题:题目其实就是铺地砖问题的形式转变。测验卷出现过类似题目,复习时也三番四次强调过(我太罗唆了),所以学生印象深刻。知道先算好一个砖面积。但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是出错,由于题目全部属于文字,而且有三个问题,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可是有点难度呀!(希望出卷的老师要注意,以后要把问题分开来写,行不行?)所以部分中下生不管你"三七二十一",给你来个30×7,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曰:题目只有两个数字呀!不错,还知道用乘法。
  第四小题:做得比较好。
  第五小题:统计与求平均数。统计图属于条型统计图,其中1、3、4小题做得不错,而第2小题不少学生算出总数32后直接填写在括号里,没有求出平均数。这里属于平时没有认真要求学生认真审清题目。
  总的来说,今次期末考试,我校三年级基本上完成任务,取得的成绩也比较理想。复习工作也比较到位,很多类似的题型都在复习中提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5 10: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