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高二年级上册寒假语文作业及答案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27:04 | 只看该作者

是缓慢的。古人写得慢,读得也慢;今人写得快,读得也快。举个世俗的例子,如果阁下花了钱去按摩房,你肯定不愿意对方用过于麻利的手法,三下五除二地把你打发。既然你是在享受生活,不管世道如何推崇速度,你都不想减少享受的时间。再以围棋为例,那些每手棋能够用半小时而不是一分钟来思考的人,棋力总是更高一些。难道我们可以嘲笑他们的效率低下?面对美妙的文学作品,读得快不是本事,读得慢才是能耐。
这是一个资讯时代,信息强权派生出一种风卷残云的阅读倾向,结果,越来越多的读者,竟至越来越习以为常地用对待信息的态度面对文学。这种态度的表象之一,就是一种“关键词”狂潮。依我理解,对文学作品来说,隐匿而不是展示自己的观点,常常是一种更可取也更高明的手段。寻找观点,把骨肉丰满的文学作品浓缩为机械的“关键词”,其实是透露出一种对欣赏之道的不耐烦。我知道,对于志在寻找观众点的网友,他的阅读通常是以“飞流直下三千尺”为基本特色的。把书读薄,固然是一种能耐,把书读厚,何尝不是一种更高明的能耐?
换个角度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这话天经地义,灌肠法是不可取的。同理,字要一个个地写,按说也顺理成章。但“智能狂拼”的设计者却告诉我们,字不必一个一个写,而不妨一句一句来。这当然无可厚非,对于技术进步,我得心存感恩才是。只是我们还应面对一个事实:写字速度的大幅提高,属于一桩计划外改良,该技术可以大大改善文人的作业条件,但对作品的优秀,却完全没有提供承诺。我们也许没有想到,该技术也可能诱人下坠,让人误以为输入速度的提高,可以起到类似缝纫机的发明对裁缝行业所带来的迷人革新。缝纫机的作用原理是:你的脚踩得越快,那条裤线也就越笔直。但是,文学语言与裤线总不宜等量齐观吧?
阅读的最小单位,同样呈放大之势。古人读书,最小单位是一个个文字,今人读书,最小单位恐怕已有了大幅度提高。律师调看卷宗式的阅读法,是否正在文学读者面前大肆推广呢?当然,话得分两头说,如古人那样把阅读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单个文字的审美上,也会对阅读视野造成损害,不宜培养弘阔的文学气度;但眼下这种大而化之的鲸吞式阅读法,又绝非培养文学大气度的方便法门。弄得不好,还可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导致细微处不见了精神;宏大处亦如一只断线的纸鸢,虽高高在上,终不知魂归何处。
15.第五段“把书读薄,固然是一种能耐,把书读厚,何尝不是一种更高明的能耐”中的“把书读薄”“把书读厚”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分)
                                                                        
                                                                        
                                                                        
16.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并分别说明这样写的好处。(6分)
(1)文学语言与裤线总不宜等量齐观吧?(3分)
                                                                        
                                                                           
(2)弄得不好,还可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3分)
                                                                                 
                                                                       
17.文章的标题是“读与写的变迁”,在作者来看,“读与写”有着怎样的变迁?(2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4分)
                                                                          
                                                                           
                                                                                
18.文中作者说:“对于文学作品来说,隐匿而不是展示自己的观点,常常是一种更可取也更高明的手段。”请你举一熟悉的文学作品(限于中学课本、读本篇目)对这一观点加以印证。(不超过80字)(6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27:08 | 只看该作者
                                                               
六、语言运用(15分)
19.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补写结论句,使语段的意思完整明确。(不超过10个字)(3分)
新中国成立后,在极左思想的指导下,出版了几本当时极为流行的《中国通史》。不管作者学问多么大,名气多么高,在教条主义流行的年代,写出来的书绝对不可能不受其影响,有的是违反作者本意的产品。过去写通史,最早只写出商代,这样我们的历史只有三千多年,较之埃及、巴比伦,基至印度,瞠乎后矣。然而,近年来,由于考古工作的飞速进步,夏代的存在已经完全可以肯定。我们相信,随着考古发掘工作进一步的发展,中国的历史必将更会向前推进。关于中国文化发源地的广袤问题,过去一般的意见是在黄河流域。现在考古发掘工作告诉我们,长江流域也是中国文化发源地之一。过去只看到黄河流域一个地方,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再写历史,决不能再走这一条老路。
因此,我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0.2009年是我国建国六十周年,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填写适当的句子,作为某学校“国庆”主题文艺晚会主持人的开场白。要求句式基本一致,文意贯通。(6分)
甲:六十年的风霜雨雪,
乙:_________________                                            ;
甲:六十年的上下求索,
乙:六十年的同舟共济;
甲:滔滔黄河,淹不尽浩浩中华魂,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甲: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
乙:又是一轮花好月圆日;
甲:走进十月,我们用一样的眼神凝望金秋,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合:今天,我们亲爱的祖国母亲就要迎来六十岁华诞。让我们共祝祖国生日快乐,共祝中华繁荣富强。
21.拟写结束语(5分)
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现在请你为“毛泽东诗词朗诵会”的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
要求:①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②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③不少于50字。
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七、作文(60分)
22.请以“说身边事谈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27:12 | 只看该作者


高二寒假语文作业(五)
参考答案
1. C.角逐(ju)   瓜熟蒂落(d)   赡养(shn) 虚与委蛇(y)
2. C.珊瑚 删繁就简 蹒跚 珊珊可爱


3. B.相信只要有志在必得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取得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胜利。
4. B.“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和欧洲的经济萎缩,一些国际基金组织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目光转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这个大市场。
5、 C.面对所谓的“快乐杀猪法”,真不知道该为我们的人道屠宰唱一道赞歌,还是为那些死得不明不白的猪唱一首挽歌?
6. B.在象棋中,将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最为无能;车乃棋中至宝,地位最高,本领最大,万不可轻弃。
7. D.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8. C.从棋子地位来看,围棋各子平等,机遇相同,体现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象棋各子地位不同,本领不同,体现出中国封建专制思想。二者的价值观念不一样。
9. C.今东,必与之争  备遂东,与袁术战
10.B.①②④
11.D.陈群知人善任,对贤才力荐,对庸君力谏,对无德者力阻,对蒙冤者力辩,这些都出于公心。
12、⑴适值曹兵大破吕布,曹操征聘陈群为司空府西曹掾属。(注意“属”、“破”、“辟”的翻译。)
⑵何况当今自灵帝死后,天下大乱,老百姓数量剧减,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相比,现在的户口还比不上那时的一个大郡。(注意“丧乱”、“至少”、“比”、“不过”的翻译。)
⑶如今中原地区像这样耗费劳力,正是吴国、蜀国所乐意看到的。(注意“劳力”、“所愿”的翻译。)
13、(6分)
(1)(3分) 诗句运用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
(2)(3分)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
14、(1)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2)不患寡而患不均。  (3)成由勤俭败由奢 (4)恶竹应须斩万竿 。(5)请君莫奏前朝曲。
15.“把书读薄”的意思是快速阅读,仅把握作品的概况和主旨。(或:以对待信息的态度对待文学作品,筛选关键词和作者观点) “把书读厚”的意思是对文章进行细致的解读,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丰富内涵。
16.(1)含义是:文学作品创作速度并不能提高文学作品的质量。采用缝纫对比的手法,鲜明通俗。
(2)含义是:粗略而快速的阅读方式,有可能导致文学作品的丰富精妙之处与作品的主要信息两方面都没有把握的后果。运用比喻,形象生动。
17.由过去的“慢”变为现在的“快”。作者意在批评当前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领域只注重速度,不顾质量的平庸化倾向,倡导精心创作认真品读。
18.示例:鲁迅小说《祝福》,文中没有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立场的句子与段落,但通过对祥林嫂的悲惨形象的刻画,让我们体会到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体现现了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
19.示例:中国通史必须重写(答“再写通史,不走老路”类者亦算对,“通史”是关键词)
20.示例:六十年的坎坷历程;巍巍泰山,锁不住阵阵民族风;投入国庆,我们有一样的感慨发自肺腑。
21.示例: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27:17 | 只看该作者

高二寒假语文作业(六)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2009年北京卷)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诠释                出其制胜                瞩目zhǔ                人才荟萃kui
B.松弛                宁静致远                莅临wi                鸢飞鱼跃yuān
C.平添                励精图治                缜密zhěn                鹬蚌相争y
D.杀戳                老奸巨滑                揣度du                身陷囹圄w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京剧的生态环境,包括传统审美观念、表现手段等如今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京剧艺术在多年探索,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获得了新的活力。
B.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到人才强国战略……我国教育实现了一次次历史跨越,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C.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
D.近几年的名人故里之争,让大家看得眼花缭乱。正如一网友所言,“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到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
3.依次填入下列格局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2009年4月23日,世界各大报纸都在______位置刊登了中国人民海军举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的消息。
②新中国60华诞日益______,举国上下翘首企盼。中央提出坚持“隆重、喜庆、节俭、祥和”的总要求,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心愿。
③在西藏问题上,中国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立场是坚定的,决不允许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政治组织,以会见达赖为名,______中国内政。
A.显耀    临近   干预       B.显要   邻近   干预
C.显耀    邻近   干涉       D.显要   临近   干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写明月和相思的诗文可谓罄竹难书,我却独爱此两句。
C.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座谈时指出,要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
D.模拟辩论是目前世界上正在兴起的一种比赛项目,这是一项侧重于人们言辞表达能力的比赛,被称为剑拔弩张的竞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无论西方或东方,历史证明,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B.国庆受阅部队涵盖了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民兵、预备役等所有军兵种部队,浓缩了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精华。
C.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医改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
D.为了办好2010年亚运会,广州请来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组织赛事,参与筹划,实际上这也是广州与国际接轨,学习别国先进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27:21 | 只看该作者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现代诗的“有”与“无”
《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在外在世界里不经意地积累着感情储备和形象储备。长期积累使诗人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特别敏锐的诗美触角。一个偶然的契机,诗人就“感物而动”,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美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有如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
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诗人注重“隐”。《文心雕龙》写道:“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美体验是“忘言”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而“寻言”由于诗没有现成的艺术媒介变得十分艰难。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诗人就是饱受语言折磨的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句深夜得,心自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就是苦苦锤炼出来的“唯一的词”。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皎然说:“至苦而无迹。”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老子》说:“大巧若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所谓“拙”,是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
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有”到“无”的技巧。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
(选自2009年8月28日《人民日报》)
6.下列选项中关于“有诗意,无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言无言,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B.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C.“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 “此时无声胜有声”。
D.诗人的智慧是以象尽意,用“说不出”来代替“不说出”,也就是“有诗意,无语言”。
7.下列选项中关于“有功夫,无痕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皎然说:“至苦而无迹。”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
B.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
C.诗人对诗反复推敲的艰难过程就是“寻言”的过程,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
D.《老子》说:“大巧若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贞一斋诗说》认为写诗的最高境界是文理能通、修饰能工,这个观点有一定科学性。
B.诗美的本质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这里说出了诗人面临的困窘。
C.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对诗美体验的精辟概述。
D.成熟诗人的作品能够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其实是一种极高的技巧。
三、(12分,每小题3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27:25 | 只看该作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日:“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覆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日:”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椋,北单于谓汉欺之,谟欲犯边。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日:“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甘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日:“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日:“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太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三十五》,有改动)
    【注】:①生口:指俘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覆考    考:刑讯  
  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    按:查办
  C.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  谢:拒绝
  D.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    遮:拦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    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
    B.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    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C.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    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
    D.楚王英谋为逆    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11.以下各项全都直接表现袁安正直、不畏权贵的一项是(    )
    ①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    ②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
    ③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④司徒桓虞改议从安
    ⑤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    ⑥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请。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患之人。    、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置,但他毫不动摇。
D.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书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3分
                                                                     
(2)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4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27:30 | 只看该作者
                                                        
(3)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如梦令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1)分析末句“瘦”在词中的妙处?(3分)
                                                                  
                                                                    
(2)本词前两句与后面几句,在情感上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______________,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3)______________,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4)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五、(12分)
16.请按语境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4分
  读一本好书,如同结交了一位益友,寻得了一位良师。读《史记》,我知道了即使忍辱负重也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读      ,我明白了       ;读          ,我懂得了                                           。
17. 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4分)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诸城市联合组建的科考队,在山东省诸城市库沟村恐龙涧发掘出一条长500米,深26米的恐龙化石长廊,发现恐龙化石7000多块,包括大型鸭嘴龙、角龙、暴龙、甲龙、虚骨龙等至少10个恐龙属种。
      据介绍,在自2008年1月开始至今的第三次大规模挖掘中,山东诸城恐龙化石群重大发现接连不断,截至目前已发现恐龙化石15000多块,不但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鸭嘴恐龙化石,还首次发现了大型角龙类化石。近日,经国内外数十位知名恐龙专家考察证实,诸城恐龙化石群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规模最大、化石储量最丰富的恐龙化石群。
                                                                        
                                                                        
18.某班学生在讨论“说不尽的贾宝玉”时,从不同角度简要地阐述了他们对贾宝玉的认识。
  请你将其整合为—个长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
  ①贾宝玉是个贵族公子。
  ②贾宝玉生活在充满矛盾的封建大家庭。
  ③叛逆精神是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④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揭示贾府的衰亡史和罪恶史。
  ⑤贾宝玉是封建伦理的孤独的反抗者。
整合的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4分)            
六、选考题(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荷园织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8 00: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