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高二年级上册寒假语文作业及答案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27:34 | 只看该作者
     
从维熙
几次去北戴河,竟然不知与其一桥相隔的南戴河,有个方圆600多亩的水上中华荷园。直到今年7月,我才在南戴河畔,见到了如诗、如梦、如痴、如醉的荷园。
所以用诗、梦、痴、醉的字眼,来诠释我在荷园时的心怀,全然因为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上荷园和这么多品种的荷花。当小舟在荷花丛中荡过时,朵朵白荷犹如千百名京剧中的青衣,在微风中舞动着水袖;那一望无边的朵朵粉荷,时而在清风中低垂下粉腮,时而又高仰起醉红的脸,真像一代艳后在水上重现《贵妃醉酒》时的狂癫。此情此景,引人遐想万千,流连忘返。特别吸引我眼球的是,在红荷、白荷的绿裙之下,间或还看见一丛丛睡莲,它们的稚嫩的叶片像是娃儿的手,托起了一个个美丽的花冠,似在窥视着中国“青衣姐”和“花旦姐”的表演。睡莲的家园是欧洲,我在法国巴黎卢浮宫的珍藏馆里,曾见过法国大画家莫奈笔下的长卷《睡莲》。这个西方百花中的公主,今天也远涉重洋跑到中华荷园,与中国荷花家族联姻、并窥视着东方的京剧表演,真可谓是东西文化合璧之奇观。
月下,我再次走到荷园水边,品味荷塘月色之雅。面对几百种美荷,我突然想起了纷繁文坛里,独具雅荷品格的作家孙犁。他辞世于2002年7月,而此时此刻是2009年的7月,是不是他不死的灵魂光环,把我吸引到中华荷园来的?散文学会的作家红孩,电话中请我来南戴河时,我内心有点犹豫;当他说到我们下榻在中华荷园时,我就勃然为之心动了。荷园之所以对我产生磁场般的强大引力,全然在于莲荷的美,正是孙犁形影的化身。他被文学界誉为文学大师,但他多次自我瘦身拒戴这顶帽子;他被评论界定性为“荷花淀派”一代文学宗师,他又多次否认“荷花淀派”的存在,并为此发表过严正声明。他说:“影响刘绍棠、从维熙他们小说创作的是他们的生活占有和他们自身的文学天赋,不能归结到我孙犁头上。因而,没有‘荷花淀派’的存在。”如此淡定的人生恪守,不但让评论界仰目,连我们深受其影响的一代作家,都感到孙犁行文和做人,都是我们高巍的生活坐标。以此,对比文坛中那些自肥其身、自封大师的人来说,不是楚河汉界、清浊分明了吗?
回到宾馆,虽然极度疲劳,却难以成眠。我记起当年的7月15日,去天津参加他的告别仪式时,难以忘怀的一瞬:他平静地卧在灵堂上,周围摆满了荷花。那是荷乡人民,特意在当天黎明从白洋淀采摘下来,马不停蹄地运到灵堂与孙犁告别的。所以,当天津报刊对我采访时,我举起灵堂前的一束红荷,回答记者说:“她就是孙犁的精灵。荷花已然雅致无瑕,花儿凋谢了头上结出莲蓬,根下还盘结出甜藕。我是汲取他的藕汁,成长起来的一野荷!”
过了午夜,我才模模糊糊地睡去,但荷花织成的夜梦,却又闯进我的心扉:我看见一身素衣足穿布鞋的孙犁,含笑地向我走来,我急忙地迎了上去,想握住他的手;但是我的手抓到的只是一朵荷花。
我惊奇地喊道:“您在哪里?您在……”
没有任何回声。但我手里的那朵荷花,却魔术般地变了形体——它变成了一盏荷灯。我再远望面前的荷园,成了荷灯的大河;荷灯顺着水波缓缓流动,灯心一束束红烛的火焰,照亮了河水,照亮了荷塘。我正陷入茫然之中时,素衣布鞋的孙犁,突然又出现了,他站立于荷灯光环的中心,向远方凝思远望……
我再一次呼喊他的名字,却把我自己叫醒了。我马上明白过来,刚才是一个午夜之梦;而做梦的缘由,是美丽荷园勾起了我的思绪万千。至于那身着素衣的孙犁,我也找到切入心扉的依据:白洋淀的荷花丛中,水乡人给他立起一座银色的雕像——全身是用汉白玉石雕塑而成,他是从白洋淀的荷花丛中走来,到这个名冠全国的荷园赏荷来了。于是引发了这儿荷花仙子们的祭悼,万朵美荷摇身变成了万盏荷灯。
19.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荷园中的什么景物?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这个西方百花中的公主,今天也远涉重洋跑到中华荷园,与中国荷花家族联姻、并窥视着东方的京剧表演,真可谓是东西文化合璧之奇观。
                                                                     
                                                                        
(2)我是汲取他的藕汁,成长起来的一野荷。   
                                                                              
                                                                       
2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荷园织梦”的理解。(4分)
                                                                                
                                                                        
22.文学评论界将以孙犁、刘绍棠为首的一群作家称为“荷花淀派”,而孙犁却多次否认“荷花淀派”的存在。对此你有何评论?(6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27:38 | 只看该作者
                                                                  
(二)(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感恩老兵
    湛蓝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在法兰西六月的晨风中,一队身着军服的耄耋老人蹒跚着走来。清朗的阳光打在他们脸上。他们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
    军乐队奏响了迎宾曲,礼炮轰鸣,年轻的军官和士兵们庄严地抬起右臂    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女王站起来了,总统站起来了,总理、首相和部长们站起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民众也站起来了,并且用不同的语言欢呼——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   
    这是在诺曼底一一这些耄耋老人都是60年前在这里登陆的老兵。他们的很多战友长眠在这里,他们自己也曾经准备把血洒在奥马哈海滩上。今天他们之所以故地重游,就是为了接受欢呼,享受荣耀。希拉克总统在一个礼宾官的陪同下,再次向他们授予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然后致辞说,法国和欧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老兵此时此刻都在想些什么?我不得而知。曾经拍摄了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好莱坞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纪念仪式后引用父亲当年的一句话形容这些健在老兵的心境:“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老兵们可以放心了,他们不仅没有被遗忘,在这一刻还成了全世界注目的中心。60年前的“D—day”,当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上滩头的时候,可能没有想过会有今天;但有了今天.他们当年的牺牲,便全都得到了补偿。
    诺曼底的庆典也吸引了万里之外的中国人的目光,有的媒体开始寻找参加过登陆作战的中国人。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在诺曼底战斗过的中国人固然值得给予最大的关注,但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老兵.是不是也应该爱到我们同样的关注呢?那些在卢沟桥、平型关、台儿庄以及在八年漫长的战争中,所有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过的老兵,他们都在哪里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选一个适当的日子,比如“7·7卢沟桥事变纪念日”、“8·15日本投降纪念日”或者“9·3抗战胜利纪念日”,让他们胸前挂满勋章,接受我们的欢呼和敬意?然后庄严地告诉他们:中国和亚洲时他们永远感激!
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老兵们已经不多了,而且还在不停地凋零。抗战爆发时20岁的老兵,今年就应该是87岁高龄了;抗战胜利时20岁的老兵,今年也应该是79岁高龄了。一位接受了“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的美国老兵霍斯勒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明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我希望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隆重的庆典,能够听到有人对他们说“我们永远感激”;能够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也听到他们欣慰地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一一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新民晚报2004年7月8日)
19.就整篇文章而言,开头两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第5自然段作者说,“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这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21.如何理解“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22.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本文深受评委们的青睐而荣获一等奖。请结合新闻主题和写法谈谈其获奖的理由。(6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27:43 | 只看该作者
                                                                  
七、(60分)
23.请以“生命中的那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

高二寒假语文作业(六)
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A项“出其制胜”应为“出奇制胜”,“人才荟萃”的“荟”应读hu;B项 “莅临”中的“莅”应读l;D项的“杀戳”应为“杀戮”,“身陷囹圄”的“圄”应读yǔ。
2.B(A项“探索”后的逗号改为顿号;C项在两个“吗”后加问号;D项句号应在引号外。)
3.D(“显耀”指声誉、权势等显赫;“显要”指显眼重要。“临近”指时间、地区靠近、接近;“邻近”指位置接近。“干涉”着重于强行制止或过问别人的行动,多指不该管的硬要管,使别人照自己的意愿去办,语意较重;“干预”着重于过问并参与别人的事,加以影响,语意较轻。)
4. C(“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D项“剑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可用“唇枪舌剑”。A项“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B项“罄竹难书”: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答题建模:一是弄清成语含义,如,蔚然成风,剑拔弩张,江河日下等;二是感情色彩,如江河日下、罄竹难书,都是贬义词,这里误作褒义词。)
5.B(A项搭配不当,“过程”和“时代”不搭配;C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才是最佳途径”多余;D项成分残缺,可在“先进理念”后加上“的途径”。)
(答题建模:看动词,一是看搭配,二是看成分多余。具体看,A项“过程是过程”,很明显“过程”和“时代”搭配不当。B项动词“是”的宾语是“有益尝试”,而“才是最佳途径”多余,故结构混乱,句式杂糅。D项动词“是”的宾语不完整,宾语残缺。)
二、(9分,每小题3分)
6.D(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
7.C(“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不妥,“寻言”应该是“能够写出好诗”的必要条件,可改为“只有善于‘寻言’才能写出好诗”。)
8.A(“文理能通、修饰能工”不是写诗的最高境界。)
(答题建模:1、阅读第一遍,必须边读边画,画出重要的词语、句子,特别是中心句、段首句、理性的句子和不明白的句子。2、阅读题干,确定阅读材料区间。3、分条与原文对照,辨别句子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不同点要特意关注。4、命题人特意在中心句、理性句设题,“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大部分出于此。)
三、(12分,每小题3分)
  9.C(谢:谢罪)   
    10.A(连词,表示转折。  B.代词,……的人;助词,句中表示停顿。  c.连词,来,表示目的;介词,把。  D.动词,做;介词,替)
    11.B(①说明袁安刚到任  ④只能说是间接 ⑤谢罪之举,看不出题干所要求的意思)
    12.D(“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不正确,应是袁安要求将其中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释放)
    四、(24分)
13.(1)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  注:每句1分,得分点为“合”“坐”“相及”(2)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  注:每句1分,得分点为“负信”“还”“贷”“诚便  (3)凡政策都由众人决定,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  注:3分,得分点为“定”“尤”“谢”。
附参考译文: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27:47 | 只看该作者
人。袁安为人严肃庄重有威望,受到当地人尊敬。起初任县功曹,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通过袁安送信给县令。袁安说:“公事有邮驿办理,私下请求则不是功曹所应做的。”推辞而没有接受,从事因害怕而没再请托。
    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此事交由郡审理。第二年,三府推举袁安任命他为楚郡太守。此时刘英供词所牵连并被逮捕的有数千人,显宗十分愤怒,官吏追查十分急迫,被捕的人因痛苦不堪而屈招,惨死的人很多。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府丞、掾史都叩头力争,认为这是偏袒附和反叛之人,在法律上是同罪,不同意他的做法。袁安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贵,不会因此连累被们。”于是分条详细上奏。皇帝醒悟了,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建初八年,升任太仆。元和二年,武成太守孟云上奏“北虏既然已经和亲,而我们又前往掠夺他们(的土地),北方的单于认为我们欺负他们,谋划着侵犯我们的边境。我们应该将俘虏归还他们,来安抚他们。”皇帝召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得到我们归还的俘虏之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不能同意。唯独袁安说:“北虏遣使奉献贡礼和亲。在边境捕获到人口时,便把他们交还我方,这是表明他们畏惧威严,而不是首先违背誓约。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司徒桓虞改变看法而依从袁安。太尉郑弘不满,说:“各位说应当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司隶校尉也上奏。袁安等人都上交印绶谢罪。肃宗下诏回复说:“议而不决,各持已见。凡政策都由众人决定,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皇帝最终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任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掌管朝政,太后兄车骑将军窦宪北击匈奴,袁安与九卿到朝廷上书劝谏,认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我们却无故兴师远途跋涉,浪费国家财用,到万里之外去求取功劳,这不是为国家考虑的上策。然而几次上书都被搁置不发。九卿也都渐渐不再上奏。惟有袁安坚持正道不肯改变,直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几次。太后不听从,众人都为他感到危险恐惧,然而袁安神色自若。
窦宪出征之后,他的弟弟执金吾窦景专掌大权,公然在京师派门客抢夺百姓财物。有关主管官员害怕,不敢上报。袁安便弹劾窦景使官民不安,应当受到公开的处罚,奏章被搁置没有回音。窦氏家族十分忌恨。但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因此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14.(1)“人与绿杨俱瘦”用了拟人手法,一个“瘦”字,写出了主人与绿杨的消瘦与憔悴,人物因伤春而瘦,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春忧思哀伤之情。
(答题建模:从词面意思分析;结合诗句分析;结合感情分析)
(2)前二句直笔写春,写莺歌啄花,写燕翔点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三、四句却转作悲苦语,一个“冷”字,一个“寒”字,一个“瘦”字,表达了伤春凄冷之情。由赏春到伤春的变化。本词用了反衬的手法,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表达了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感,因伤春而引发怀人之悲苦与忧伤之情。
(答题建模:抓住热词与冷词分析诗句之不同;结合表现手法分析;结合情感分析)
15.(1)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2)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3)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五、(12分)
16. 答案 (读)《老人与海》,(我明白了)什么是顽强不屈、敢于和命运抗争的铮铮铁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懂得了)怎样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17.山东诸城发现世界最大规模恐龙化石群(诸城、发现、最大规模、恐龙化石群各一分)18.贾宝玉是曹雪芹为揭示贾府的衰亡史和罪恶史所写的《红楼梦》中生活在充满矛盾的封建大家庭里的具有叛逆精神的孤独地反抗着封建伦理的贵族公子。
六、选考题(18分)
(一)19.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白荷、红荷和睡莲等景物。(2分)表达了作者对南戴河中华荷园无比喜爱的感情。(2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27:51 | 只看该作者

(答题建模:一是运用了什么手法,二是写了什么内容,三是表达了什么感情。可称为“三W法”。)
20.(1)西方名花睡莲引入中国,是东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2分)(2)孙犁先生是一棵美荷,他的人品作品就是一节节的甜藕。我从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成长为一名普通作家。(2分)
(答题建模:“现象——本质”阐释法;“形象——抽象”阐释法。)
21.作者在美丽中华荷园,睹物思人,想到了独具荷花品格的作家孙犁,且在梦中见到孙犁先生,(2分)表达作者对孙犁先生的无限崇敬、缅怀之情。(2分)
(答题建模:一是写了什么内容,二是表达了什么感情。可称为“二W法”。)
22.孙犁先生的做法表现了他淡定的人生恪守和谦逊的精神;(2分)无论是他的行文方面还是做人方面都是我们崇高的榜样(或生活座标);(2分)那些沽名钓誉、自封为大师的人与他相比是清浊分明的。(2分)
(答题建模:一是概括重要段落或句子内容,二是重组句子分条作答。可称为“概括-重组法”。)
(二)  19.(1)让读者有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现场感,从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2分,1句1分)
(2)引起下文。与下文中国参加抗战的老兵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作者写对中国抗战老兵处境的感慨与思考做铺垫。一个要点一分,2分
20.(1)事到跟前才想起,是否晚了些(2)为什么偏偏是媒体而不是政府出面(3)这样隆重的纪念活动我们是否也应该在抗战60周年时举行一次(4)在我们给予在诺曼底战斗过的中国人一最大的关注的同时,却为什么没有给予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中国老兵以应有的、同样的关注。每点1分,若有其他合理解释也可给分。
21.这些老人会相继离开人世;(2分)我们丧失感恩老人的机会,就等于忘记那段历史;这会让我们有愧于这些老人,有愧于历史;(1分)更丢失了一个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提高民族自豪感的机会.使我们变得麻木。(1分)  注:意思对即可,共4分。
  22.新闻主题:(1)在文中,作者直接亮出了观点“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他从法兰西举办的隆重庆祝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中看到并想到了别人没有看到、想到的东西——“感恩老兵”。这一主题反映出了作者可贵的独特视角和敏锐的新闻敏感。(3分)   
    或者(2)这篇新闻主题思想针性强。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忘记了感恩,这几乎成了一种可怕的时代病。.针对现实存在并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感恩老兵》一文告诉人们:“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3分)_
  注:能答对;条即可给满分3分
写法:(1)视角独特,主题新颖。能想别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一般情况下,新闻记者都是直接报道事情经过,而没有由此及彼的展开想象,提出自己独到的、深刻的见解。(3分)   
  或者(2)真实记录,生动感人。在文中,作者不但真实地纪录了庆典现场,而且也真实抒写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反映了社会的真实一面,触发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从而使文章感人至深。(3分)   
注:能答对一条即可给满分3分。   
   评分标准:主题、写法各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8 02: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