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72|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你如何写好诗歌的好文章 孤狼诗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07:0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欣赏   一
      诗话词话,乃一家之言,读者需择而食之。去粗取精,自可壮体。倘不择而食之,物不适己,则易伤身。孤狼诗话,有人爱之,有人憎之,有人褒之,有人贬之。然爱憎褒贬,哭笑闹骂,凭他去尔;对错偏激,本是一家之言。与其与之辩解,不如把酒一麻,何其潇洒!


    直白入诗,必有点睛之笔,方见其妙。若无点睛,必如死龙,全无生气可言也。


     写诗形如观风水。观风水讲究藏风聚气。不藏不聚,岂有良穴?语穷意露,必无好诗。


      诗者,必当为其诗也。若无情,可引情;若无景,可造景。情景相生,诗境必出,自有余音延外。


     无病呻吟,如演员演戏。演得逼真,必可以假乱真。亦假亦真,自有感人之情。倘使演砸,形如替人哭丧。有泪无心,不见真情也。


    有“隔”之作,若有一“线”相连。形如断藕,亦断亦连,必生韵味。若断而无丝,难成一体,岂有佳篇。


  竹枝按绝句赏,少几分古味;绝句按竹枝赏,少几分趣味。


     竹枝之词,取胜于竹枝之味。味者,趣也。通而不俗,俗中见味。有民歌味者方为佳构。


   口语入诗,入趣为上。不入趣者,易入口水一脉。读来乏味。


    思诗出奇,有据可依;无据依者,自如形畸,难有佳构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07:09:15 | 只看该作者
十一
诗之留白,画之留白,若无留白,必成片墨。

十二
      余偶得一联“月洒清辉三万里,鸡声茅店九千家”已久,数次欲续为诗,皆难满意。若作绝句起承,倍觉突兀;试为律诗腹联,亦不知何续,终不得诗。常叹或韵选错,或才屈不胜。也常打趣自以慰之,曲高和寡也。终不再续。

十三
      初者学之,入门升之,高者导之。学不须银,升可贴金,授者育人。无功之处可谓之功,无门之处可寻之门,无师之处处处为师。取长而补短,天涯海角近在咫尺。网络发达,论坛种种,岂非前人能比,诗词可兴也。

十四
     诗者千人,诗风千样。不同之人,水平相差甚远。既是斑竹之才,必有容纳种种之胸。更何况“双轨”之新旧韵耳!

十五
    诗有法,然也无法。从无法到有法,乃不知到知之过程。从有法到无法,乃飞跃之过程。只有玩到无法,才可谓之诗人也。

十六
    评诗者,先读懂其所评之作。再读所评之人,思诗为何而写。入其创作之心境,难点之难,重点之重。正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写者不易,评者更不易。要恰恰适宜,岂易达乎?更何况见仁见智者耳!

十七
    王公谓曰:“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今人杨贵全 “南山马正闲无事,两两三三嚼太阳” 之句,亦是如此。一“嚼”诗境全出。句须炼“眼”,篇必炼“句”。诗者,纵通篇尽着淡语,平平稳稳,却有一字得力,足以把诗境拔高,全篇增色,光芒四射,最是着力处也。高丽之诗,形如美女。有眼勾魂,孰人可挡乎?也无怪男女老少耳!

十八
    穴有花假,诗亦有花假。但凡花假之穴,必有花假之龙,仙者可识;但凡花假之诗,必有华丽之语,慧眼自知。

十九
    创新之人,必造创新之词。创新之词,必有生造之嫌。古来无语,古来无词,全是人之所造。读之可识,辩之有味,造词可也。自古之词,不是造乎?

二十
    大才之人,必有大才之胸。豪放之人,常得飘逸雄浑之句,谪仙是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07:09:28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一
    酒如诗,品而知其味,行家能辩之。茅台散酒,必有差距。不是行家,实难辨其味也。

二十二
   以景语写情语,常见妙处。然初习者难达。

二十三
    诗者,大谋之于篇,细求之于字也。篇不某常易散,字不琢始难工。诗也,人也。头手足耳,自有生处。头足相换其位,耳目调之,可成人乎?不用功于谋篇布局,终难成大器。“淡妆浓抹总相宜”,若无三分之貌,华裳岂能补其拙耳!

二十四
    有“乱”之作,混而不乱,乱而有序,乱如蜘蛛网者,自是智者所为;乱如麻者,散而无序,岂是诗家所拟?

二十五
    常常酒量能壮诗量。不受于法,不需其法,有感而发。真情之言,自能引起共鸣之音也。

二十六
    平常之语,写平常之事;平常之事,入平常之诗。天下平常之人占多。平常之句,适合平常之人。妇孺皆识,自易流传。大凡流传千古之作,无不明白如话,淡中有情,言外有音。读之可识,品之出味。形如泉水,大口饮之解渴,细细品之甘甜。身无华贵,却是生活之所需也。至淡之雅,始为大雅也。

二十七
    新声替古,大势所趋也。当下虽无江山半壁,也有数量相当。盖新大于古,若用古声,也如时下之新声,须注“古声”之字。古声止也。然时光几何,谁也不能断之,惟交历史定也。

二十八
     今人说诗论词,多以平水、词林为参照。然诗盛于唐,平水出于宋;词盛于宋,词林出于清。可见历来选韵,皆随时代而变。当下诗坛,双轨并存,不少诗者,有无意将韵放宽。一国两制,终为一统;一坛两制,终亦为一统。理在于此也。双轨而行,不过缓解时下之矛盾耳!以史量之,新替古,为之必然。新从无到有,从有到增,形如雪球之滚,逐渐增大。盖当新者多于古者,新必替古,孰还用古乎?

二十九
    晋卿《阴山》“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峦吸翠霞”之句,直有太白之风。一“喷”一“吸”,壮景全显。读来胸涌沸血,用词之妙也。若无“喷晴月”之胸,能言“喷晴月”之句乎?

三十
     诗无个性,可谓之人;诗有个性,可谓之家。也无怪古之家者,都近乎癫狂是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07:09:39 | 只看该作者
三十一
    个性之人,写个性之诗。融个性于诗性。若集大成者,必自成一家,独傲一土。岂是流俗可比乎?

三十二
    未入门之人,常言突破。所谓诗潮如涌,却少有良构。入门之人,少言突破。偶有突破,不得以而为之,常无诗兴。大家之人,看似挥洒自如,天工巧构,实则炼断数缕须也。

三十三
    清帝乾隆,留诗四万余余。知之为诗家者了了。唐人王季陵,留诗六首,“白日依山尽”一首尽显风骨。足也流芳百世,妇孺皆知。求多者,不如求其精也。少而精,更显其贵,岂是多能敌耳?

三十四
    “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此乃政语。引之为诗语亦善。不依法之人,不为正道之士;不依法之诗,不是正道之诗。大器成焉?

三十五
    点化之法,古来有之。点陈出新,化出高意。虽有旧之躯体,却无旧之骨肉。焉能同剽盗同尔?

三十六
     袭而更工,清水芙蓉,自见精神;袭而不如,东施效颦,丑态百出。

三十七
     习诗,如习字。须有耐心,循序而渐进。先求其形,再求其神。达相当高度者,求其变,成为己之风格。此乃诗家必经之路也。欲一步登天者,适得其反,难成大器。岂是诗家之风范乎?

三十八
     莫学我,何以?你不如我。莫学我,何以?你更比我。莫学我,何以?学我终不如我。莫学我学谁?学你自己。

三十九
     自赏在先,人赏在后。欲得人赏,必先自赏。自赏皆不如意,何以得他赏?

四十
    诗宜活结,不宜死结。活如游水之龙,尽显灵气;死如晒路之蚓,全无生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07:09:54 | 只看该作者
四十一
     突兀而起,须留出路,不留出路,形如绝壁,断而无路,死路一条。嘎然而止,须有奇笔,惟有奇笔,才见高处。

四十二
    高须入细,不入细者,终究粗才。必空洞无比,不见血肉。

四十三
    近日,见网络争论,言古风须精通律诗才能为之。此说毫无依据。文体之发展,先古后律。古在前,律于后。古与律,不过体裁耳!和高下、水平,毫无关系。

四十四
    诗思已止,可寻他路。推此及彼,推古及今;推远及近,推己及人,笔下自有涌泉。常常一词推出,串活全诗篇。大凡诗之高者,无不深谙此法。用于四句之诗,常见高妙。正可谓绝句谋篇之一法是也。

四十五
    少陵《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句。景宏意远,尽吐胸中之气。此乃以景写情之典范是也。如此豪语,非大家不能言耳!

四十六
    先景后情,景中有情;先情后景,情中有景;亦情亦景,亦景亦情。得引情之三法,自觉诗思妙也。

四十七
    炼字多思,炼音多读。炼意避俗,炼音避哑。炼意求高,炼音求响。

四十八
   “为赋新词强说愁”,一语中的。但凡诗人,都有此等经历。此言可谓得前人之所不得之典范。言他人不能言之语。让人读之眼前一亮,共鸣之音必起也。

四十九
    形式之成功,如瓶中之花,日短凋也;思想之成功,如瓶中之酒,日长香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07:10:20 | 只看该作者
五十
   词中之对,同字可也。硬把“合掌”拉入词对,不足取也。诗中之对,可错综,可扇面,可流水,可半对。然只用于律中腹联,对联岂能同耳。

五十一
    清新流畅,流水之音;雄浑豪放,霹雳之响。轻柔一曲,让人陶醉。咔嚓一声,让人惊魂。每每佳构,无不如此。

五十二
    诗能用“我”,何需用“余”。能言“月华”,何言“桂华”。若非格律所需,不用替字更为善也。

五十三
    李太白《菩萨蛮》“寒山一带伤心碧”,赵子昂《岳鄂王墓》“水光山色不胜悲”。把己之情,赖之于物。不言己,偏言物,更见高趣也。

五十四
     诗词八病,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七曰正纽,八曰旁纽。自《诗品》以来,批评声不断,然时下仍有人当作为诗之至论,实让人难解。此等理论,知之可以。避与不避,诗人自可择而用之。读来流畅不咬,无关乎病与不病也。另诸如撞韵、挤韵,以及白脚处须上、去、入声有所变换等,余以为皆为伪理论,况八病乎!


五十五
     南朝文论家钟嵘主张诗以自然为最,提出“自然英旨”之说。认为“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诗品》)无典造境,如T台模特。三点一线,高丽全于眼前。有典造境,如林中女子。有声无人,美丑全在此间。诗词用事,利大于弊。尤以堆砌之事最为滥。非但不能显其高雅,更让读者不知所云几何,遂弃之。余曾作《论诗绝句》(新韵)言:“无典成诗更畅达,有情有景自为佳。明白如话出滋味,好比清泉山野花。”

五十六
    诗有三隔。曰字,曰句,曰篇。字隔句断,句隔篇断,篇隔境断。不隔不断,功成一半。

五十七
     夏完淳诗,音悲意雄,滴血撕心,呐喊之言,激愤刚劲。可谓诗中之李后主。虽无帝王之躯,却有酬国之志。敌前不畏,视死如归。可叹英才早归,虚岁十七者,能有几人匹耳!

五十八
    临屏和诗,可谓今之三应。虽有触于心,然必有造诗之嫌,无病之吟。偶尔乐乐足也。

五十九
    时下,大有“唯格律不是诗”之势,此乃谬极。古体今体,齐躯并驾多年。皆有佳篇连连。诗之好坏,不以体裁论之。得高妙之趣,流响亮之音,言至深之理。清畅如溪流,纯香似美酒,自是良品。无应以格与不格论之也。

六十
   北朝民歌《赦勒歌》,短短二十余字,状景雄阔,如在眼前。景中无我,我在景中。读之思之,直把自己引入诗境。一览草原全貌,胸气顿开,如涌喷泉,唯呼妙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07:10:36 | 只看该作者
六十一
     但凡讨论,总见古之诗例。然诗例不足为证也。时迁多年,当下之你我,也然作古,病必成例,理在此也。

六十二
     太白《早发白帝城》诗,“彩云”二字,绝非仅仅状景,亦是言情之语也。早霞有雨,孰知午后如何,事亦类此也。太白遇赦,就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个性,不管今后如何,自喜眼前之事。所谓猿声,亦为情语。影射奸人之声也。带有讽意,他人之声如猿,虽彼起此复,又奈我何?事如轻舟,万重过也。喜悦之情千古皆谓,嘲讽之音,却无人言及。岂是太白意耳!

六十三
    苏子《望湖楼醉书绝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首,黑云白雨句,可谓神来之笔也。如电影之镜头转换,却又是实写。翻墨之云,跳珠之雨。若无生活经验,难有此佳句也。此等天气变化,往往会伴有风,同时还有雨点。一般雨点会很大。风吹云散,雨点骤然停止。全诗无我,我在其中。以工对起,以半对结。写法有别于起承转合之传统写法。诗蕴哲理,言外有音。不是天才之人,可得天才之句乎?

六十四
    格律诗者,重字应避也。若无字可替,换他字反而显凑,重字不避也可。然不显繁琐,不显累赘,见趣者始为佳也。

六十五
    余曾诗言火车,被人指责用词不雅。余笑而答之,用马车换可。诗者,理当与时俱进也。网络语,科技语,流行语,口头语,无不可入。词新意雅,自是妙语。岂以马车火车论耳!

六十六
    新者,诗之命也;境者,诗之魂也。得新而有境者,格之高低,全取于诗之句也。

六十七
    陆游《书愤》名世,全在“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联。豪气干云而沉雄稳健,带有很强烈的战斗激情,势如胸中压抑太久,一喷而发,欲罢不能。

六十八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有云:“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香。”姜夔《踏莎行》有云:“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观此二作,“管”字颇为绝妙,是为最精神处。真可谓一“管”千金,此乃诗词之“眼”也。

六十九
     初学之人,别顾诗之高低。可以打油练手,多作多学。功多利熟,成功只待时日。待很少出手之日,欣赏水平提高,诗艺必成。常见有人排挤打油,打油不易,初学应导。有谁不是打油过来乎?然初学者切莫揠苗,自毁前程。理当循序而进,先课入门之理,再课深入之经。待一日得真悟,回归本源始得真如。胸藏千本,是可不读经也。于不法中求法,不工中自工。看似无法,始见大法。能达此境者,始得诗之真如。乃真之诗人也。

七十
     论坛之声音,形色各异。有论有谈,自是正常。评者无数,建议云云。如是诗家,好坏自在心里。诗者,必把好自己之“关”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05: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