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l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科学知识精选(在线免费阅读)

[复制链接]
1667#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08:29:00 | 只看该作者
马铃薯和西红柿用“靠接法”立体种植








今春,我们生物科技小组选用10株马铃薯作砧木,10株西红柿作接穗,培育了一种新植物。这种植物上面结西红柿,下面结马铃薯,我们称之谓"立体种植"。


我们做马铃薯与西红柿嫁接是在1996年第l期《小学自然教学》上,看到山东枣庄薛城区南常乡岩湖小学生物科技小组程永玖、王纯立同志撰写的《我们种出了菊芋向日葵》一文的启发下进行的。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菊芋为何种植物,查找了《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自然卷)也未得其果;又查找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生物》上的图文,才知道菊芋是我们当地人称为板姜或洋姜的一种菊科植物。然而这种植物的地下茎,我们当地人不喜欢吃,且茎杆比向日葵细得多,作砧木很难成活。所以我们想能否选用地上结果实,地下结茎块,既有食用价值又便于人们掌握的植物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查阅有关资料,发现马铃薯和西红柿同属茄科植物,并且茎杆粗细、高矮差不多,又是人们日常喜爱的蔬菜。根据米丘林的理论可能会嫁接成功,于是我们决定试验。


我校座落在黄土坡上,在校内选择了一块地,于是同学们一起动手平整土地、播种。4月28日,我们种了40株马铃薯。计划分别用"枝接法"、"靠接法"、"芽接法"各l0株,余下的10株不嫁接来作对比试验。我们等了两周多,马铃薯终于陆续出苗了。同学们高兴极了,浇水、锄草,精心护理,苗儿越长越大。5月14日,我们分别在距10株马铃薯5一10厘米处移栽了10株生长良好的西红柿。6月5日,当这两种植物长到茎直径为0.4厘米左右时,我们分别把这两种植物的茎在离地面8-12厘米处,选择光滑平坦的部位,用嫁接刀,切削成长约2厘米、深至木质部的月芽形,随即把两种植物切成的月芽形部位对齐重合,用塑料带缠紧,靠接便完成了。接着我们用西红柿作接穗作10株枝接和10株芽接。


同学们天天去观察、管理这些小生命。结果不到一周,芽接和枝接的接穗全枯萎了,而靠接的10株生长正常。嫁接三周后,我们在这10株靠接的嫁接处的下面剪断西红柿的茎杆作为接穗,在嫁接处的上面剪断马铃薯的茎杆作砧木,作接穗的西红柿生长正常,靠接成功了!


在同样的条件下靠接法为什么成活而枝接和芽接不能成活呢?围绕这个问题,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讨论,认为茄科植物的生长期短。茎秆细弱,表皮细胞的细胞壁薄,液泡水分易丧失而枯萎,枝接或芽接从母体植物上切取下来的枝或芽作接穗,无论怎样用塑料带包扎,很难避免水分不丧失。而靠接法则不同,它切去的只是砧木或接穗的一小部分,保留了大部分,仍能通过这保留的茎杆的导管来输送水分和盐类。等伤口愈合后,剪去下端作接穗和剪去上端作砧木,这两种植物这时就不怕水分丧失了,因为原切去的部分已愈合成一体了,,它们的导管担任输送水分、盐类的任务,所以接穗不会枯萎死亡。在茄科植物嫁接中,靠接法简单易做,成活率高,优于枝接和芽接。


同学们经常去管理这些新品种植物,给它们浇水、加支架、剪去腋芽和赘枝,当长到40厘米左右时,它们竟然陆续现蕾、开花并结出了一个个小果实。当达到60厘米左右时,我们摘去了顶芽。果实慢慢增大成熟。可谓硕果累累,我们高兴极了。


九月初,是秋收的黄金季节,我们采摘西红柿,产量平均每株约2.5千克左右。又挖马铃薯,可马铃薯却很少,每株约60克,而它的根系很发达。我们又挖掉了没嫁接的10株马铃薯,茎块最大的如枣子,每株平均100克。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查找资料,走访菜农,认为是生长期太短.土壤贫瘠,忽视增施磷、钾肥、嫁接后还多一个伤口愈合的耽误期等原因。


第一次试验虽然失败了,我们并不气馁.针对失败原因,已整好试验地,为了延长生长期改冬播夏收,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并计划在蕾期增施硼肥,防止花蕾脱落。我们有信心把这种"立体种植"的试验继续下去。


作者:湖北省枣阳市新市镇肖庄高小:生物科技小组




摘自科学探究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8#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08:29:00 | 只看该作者
新发现—干花能报土壤的干、湿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二册第七课《种花》)

一次意外的发现,使我突如其来的产生了一种想法。


一天下午,我的二舅带着小狗“欢欢”来我家。一到我家,“欢欢”又蹦又跳的向阳台跑去。一会儿,只听"汪"的一声,我赶忙朝着阳台跑去,原来是“欢欢”在仙人掌上撒尿时,不小心被扎到一根刺。我正哭笑不得的时候,意外发现插在仙人掌上的干花突然间合拢了花瓣。这个发现使我产生了一种设想:如果我们将一根干花插入土里,当土湿润时,干花会合拢,当水份不足时,干花又会绽开。我马上做了一个实验:我把干花插入栽有含羞草的花盆里,浇上足够的水,然后进行观察。第一天,花瓣仍然合着,到了第二天中午,花开了,那时花盆里的土也差不多干了。这个实验证明了干花的特性——在潮湿的环境中会合拢花瓣,在干燥的环境中会展开花瓣。这个特点是不是可以帮助一些爱养花的人,通过观察干花的变化就能按时的给花浇水呢?


作者:贵阳市实验小学六(一)班陈艺



摘自科学探究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9#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08:29:00 | 只看该作者

新式世界钟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第三小学三年级 陈立先(10岁)



  一次,爸爸带我去一家宾馆办事,我们走进大厅,迎面看见墙上并排挂着7座大钟,在每座钟的下方各标有一个世界著名大城市的名称,钟面上显示的分别是这7个城市所在地当时的准确时间。如果想要知道其中某地的时间,只要找到相应的那只钟看上一眼就可以了。这的确给光临宾馆的客人带来方便。可是有个问题,墙上挂这么多的钟既占地方,又花钱,能不能把它们用组合发明的原理合在一起呢?


回家以后,我就试着做,结果没有成功。后来我去发明学校学习,请教了老师和高年级同学,提出了不少方案,有的说采用钟面的刻度转动而地名不动,有的则说把12小时的刻度变为24小时。我经过筛选和试验,最后根据现有条件,采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原有时针改为时盘。时盘采用透明塑料薄片,并且严格按照世界城市的不同时区在时盘上标出名称,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成功了。我给它取了名,叫“新式世界钟”。这座钟可以代替上面7座钟,因为所安装的透明塑料薄片很轻,绝对不会影响其走时的准确性。经过一年多的实际使用,其准确度完全与改装前一佯。这座钟没有改动任何内部结构,所需成本很小,如能生产定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方便,特别适合于机场等公共场所需用。


具体看时方法与普通钟一样,当北京时间为20:00时,纽约为早晨7:00,伦敦为12:00,莫斯科为15:00,旧金山为4:00,达卡为18:00,东京为21:00等。


(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


辅导教师 蒋先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0#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08:29:00 | 只看该作者

旋转玻璃窗



山东博兴实验小学 五年级二班 刘佳  



在学校打扫卫生擦玻璃时,由于是楼房,难免有些地方擦不到,不卫生、不美观,不能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好环境。受旋转门的启示,我想对现在的窗户改进一下,由旋转轴、玻璃和插销组成。窗户两侧的玻璃可以做成上下施转的;中间的可以做成左右旋转的。在玻璃的中间安上一根旋转轴,固定往玻璃,但是这根轴能带动玻璃旋转,在玻璃的两侧安上插销,这样擦玻璃时,擦完里面的,可以转过来擦外面的,擦完外面的就插上插销,省得到外面去擦担心受怕,有危险,还擦不干净。


(指导教师;长秀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1#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08:30:00 | 只看该作者

一村有两季百米不同树



王小强  



农历十月下旬,在我们淮北地区,早已进入了冬季。然而在我们村南的庄稼地两头,种着两行白杨树,却有两种不同的情景:东边一行树枝繁叶茂,显出顽强的生命力,与冬季的景色格格不入。西边的则老气横秋,黄叶落尽,成了光杆司令,与冬季景色相符。


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自然小组的同学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王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对这两行树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我们利用放学时间和休息日,取土样,查资料,向有经验的农民请教。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它们为何相距一百米,在同一个季节里,有这样奇怪的情况。我们分析结果如下:


一、土质不同。东边树周围的土质是淤地,西边则有沙地。一般来说淤地比沙地营养高。东边种树的地方从前是公路,路上的土都是从山上运来的红土,其保温性也比西边的沙地强。


二、地势不同。东边的树栽在地头,又紧靠水源。它们的根能够吸收足够的水,供树叶蒸发。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吸取地里供小麦生长的养分,供树生长所需。有一点现象可以说明:地头麦苗比地中间的要稀小得多。西边树的周围没有河流,它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树不得不忍痛割爱,和树叶分家,以更保证有足够的水分越冬。


三、树龄不同。我们发现,东边的树比西边的树龄长。即使是东边的一行树也存在不同现象。粗大的树比细小的树的绿叶多。我们通过查资料知道:同一个地方,同一种树,树龄越长,树干越粗壮,它的耐寒能力就越强。我们不由地赞叹:“到底‘姜是老的辣’”。


以上原因致使出现“一村有两季,百米不同树”的奇树景象。


我们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得出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论。同时也增长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指导老师:王庆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2#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08:30:00 | 只看该作者

用蚯蚓喂猪喂鸭的实验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十二册第十课《动物的驯化》)

“蚯蚓”又名“地龙”,“曲鳝”,是一种人们熟悉的环节动物,对改良土壤能起重要的作用。我经过实验证明蚯蚓还是家畜家禽的好饲料,用蚯蚓制成的混合饲料喂养家畜家禽,能使家畜家禽产蛋多,生长快。下面是我的实验记录。


1993年8月9日星期一


家里的母猪下的十个仔猪再过五天就满月了,爸爸说母猪缺奶,这几天要好好喂养,等仔猪长壮了卖个好价钱。我想起仔猪未出栏,使它快速增长,今天不妨用蚯蚓试一试。背着爸爸,我挖了接近一斤的蚯蚓,洗净后在开水锅里煮熟了,捞出来切碎,掺杂在饲料里一顿喂了。可到晚上,爸爸发现母猪胀气,睡在地上急促地喘气,并且腹泻不止,整个猪圈满地是稀粪,臭气熏天。爸爸问我今天给母猪吃了些什么,我吱吱唔唔地搪塞过去。幸亏爸爸及时找来兽医给母猪打针吃药,才使母猪转危为安。真险!看样子是给母猪吃的蚯蚓过量了。


1993年8月15日星期日


今天,仔猪要出栏了。一个星期来,我每天都给母猪喂了一顿蚯蚓,每次在半斤左右。母猪吃了蚯蚓以后,奶水特别多,体质比以前强多了。母猪毛色发亮,奶水又多又浓。前来买猪仔的人们看着这些“小精灵”,在母猪怀里争吃奶水,赞不绝口,我心里高兴得比吃蜜还甜。我想,今后母猪下仔后,再也不用费力弄小鱼熬汤给它吃了。这个实验还得继续做下去。


1993年10月39日星期六


仔猪满月后,我们家里喂了两头小猪。一百多天来,这两头猪的悬殊太大了。爸爸今天把两头猪称了一下,大的有83斤,小的只有57斤。爸爸使劲拍了一下小猪,埋怨地说,这小猪太不“还债”了,同是吃一样的饲料,怎么这样不肯长呢?他哪里知道,那头长得重的猪每天都吃了我给它加在饲料里的三两蚯蚓。


1993年10月22日星期五


家里的四只母鸭每天得吃一斤多稻谷,可每月只下蛋80个,蛋又小。喂蚯蚓试试,这可比喂猪要麻烦多了,虽然说不用煮熟,可数量要多,而且每天要喂两次。屋前屋后都被我翻挖了几通,要想实验还得吃点苦,从明天起,到别处去挖,每天一斤,蚯蚓是不成问题的。对,就这样决定了。


1993年12月5日星期日


妈妈说话还算数:只要我每天挖蚯蚓,保证不准任何人吃鸭蛋,卖的钱全给我买课外书。今天刚好一个半月,篓子里装的鸭蛋正好150个,一称20斤。隔壁王大妈的两只鸭已有十多天没下蛋了,这四只鸭子不仅产蛋,而且产蛋多,每个蛋的重量还比原先产的蛋重15克。


(编后读完这份实验记录,由衷地赞赏陈波同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也自然地想到陈波的自然老师。)


陈波的爸爸没有想到探索养猪的科学,即使想到了恐怕也未必敢用正在喂奶的母猪进行试验。陈波的实验也还可以设计得更周全一些,但是无论怎么说,在这件事情上,说儿子胜过了老子,陈波的爸爸想必不会见怪。这个胜,胜在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上,它的意义绝不是眼前的这点“好价钱”可以比拟的。陈波的勇于探索应该说是饲养小组打下的好基础,是自然老师辛勒培育的结果。


(向为提高民族科学素质默默耕耘的自然老师们致敬!)


摘自:湖北潜江市铁匠沟乡社家垸小学饲养小组


作者:陈波



摘自科学探究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3#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08:30:00 | 只看该作者
幼兔是怎样吃奶的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四册第七课《猫和兔》)

幼兔的眼睛还未睁开,看不见,它是怎样吃奶的,使我迷惑不清。


妈妈为了使我搞清楚这个问题,特地带我来到伯伯家,伯伯家有一只大白兔,已经产仔,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问伯伯:“幼兔是怎样吃奶的?”伯伯说:“等一会,你就知道了。”


过了一会儿,伯伯开始给未睁开眼睛的小兔仔喂奶了,我兴奋地跑过去蹲在了大白兔旁边。只见伯伯从房间里取出一个盒子。盒子里有小兔仔,然后又去拿出一个布袋,铺在地上,将大白兔从笼子里抓出来,放在布袋上,然后又把小兔仔一只只地从盒子里拿出来,轻轻地放在口袋上,这时我低下头仔仔细细观察,只见它们到了布袋上就慢慢地爬行,样子十分可爱,头低着,鼻子缓慢地上下蠕动,看来它们在闻奶的味道,慢慢地爬到了母兔的腹部的奶嘴上,突然它们一下子咬住了母兔的奶嘴,争先恐后地吸食着奶水。母兔蹲着,一动也不动,它好像知道是自己的孩子在吃着它的奶。啊!原来如此,兔仔吃奶靠的是嗅觉灵敏的“鼻子”。


作者:陈勇




摘自科学探究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5 15: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