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三册全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之二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讲一只狡猾的狐狸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前三段讲乌鸦和狐狸是近邻,乌鸦给孩子找到一片肉,狐狸想吃乌鸦叼着的肉。第四至第八段具体讲狐狸骗取乌鸦那片肉的经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狐狸的3次施计和乌鸦的3次反应是教学的重点;对寓意的理解是难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具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一)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狐狸的本性是什么吗?(狡猾)你们见过乌鸦吗?它和黄鹂、孔雀、百灵鸟相比,它的羽毛漂亮吗?(不漂亮)它的叫声好听吗?(不好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学了这一课之后大家就知道了。
  (二)板书:狐狸和乌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把带生字的词语圈出来读两遍。
  2.在自然段的前面标出序号。
  3.边读边思考:狐狸是怎样把乌鸦叼的肉骗到手的。
  4.看看课文插图画的是哪一自然段的内容。
  三、检查学习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卡片,用指名读或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
  2.检查“一”字的读音。出示卡片:一天、一眼、一片、一看、一张。
  3.提问: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然后请8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小结:大家在这节课学习得很认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会更积极主动。
  作业: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各自小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
  (一)学习一至三自然段。
  让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听第一自然段的录音,提问:你通过听和看知道了什么?(乌鸦住在树上的窝里,狐狸住在树下的洞里,它们是邻居,互相比较了解。)同时利用插图认识“窝”和“洞”。
  导言:这两个邻居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课文。
  指名读二、三自然段,要求边听边想: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乌鸦找到一片肉,心情怎样?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狐狸看到乌鸦叼着肉怎样了?它心理会想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大家齐读:
  
  很高兴还可以怎样说(特别高兴、十分高兴、很得意。)从哪儿看出乌鸦很得意?(它叼着肉站在树枝上,正在显示自己。)
  乌鸦正得意,被谁看见了?(狐狸)。狐狸看见肉后怎样了?(馋得直流口水),直流是什么意思?(不停地流)这说明狐狸馋到了极点,想马上把肉吃到嘴。
  (二)学习四至八自然段。
  导言:狐狸馋成这样,会怎样做呢?下面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四、五、六、七自然段。
  提问:开始狐狸是怎样做的?(它想了想)“想了想”是指狐狸在干什么?(在暗暗打主意)你知道它在想什么?(我得想个办法,让乌鸦张嘴把肉掉下来。)接着它又是怎样做的呢?(它向乌鸦说了三次话。)让学生画出狐狸说的话和乌鸦听后有什么反应的句子。
  理解重点词句。
  提问:狐狸第一次对乌鸦说了什么?说话时表情怎样?狐狸为什么要笑着对乌鸦说话,为什么要用“您”“亲爱的”这些词?(表示亲近、友好,想得到乌鸦的好感。)这时乌鸦有什么反映?(不作声)它为什么不作声?(因为嘴里叼着肉,不便回答。)
  提问:看见乌鸦不作声,狐狸又说了些什么?它问候乌鸦孩子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关心乌鸦的孩子讨好乌鸦)这回乌鸦又有什么反应?(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看了狐狸一眼”说明什么(说明乌鸦有些动心了。)
  提问:狐狸看到乌鸦有些动心了,接着又说了什么?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奉承、吹捧乌鸦,让它更加得意,好张嘴唱歌。)乌鸦听了狐狸的话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张嘴唱歌,肉被狐狸叼走了。)
  小结:狐狸不用向乌鸦要,也不用抢,而是通过亲近、讨好和吹捧,把乌鸦嘴里的肉骗到手,说明狐狸怎么样?(狡猾)爱吸奉承话的乌鸦怎样了?(上当了)

               第三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
  二、指名读全文
  三、指导朗读
  1.读狐狸说的三次话。
  第一次说的话要用友好、尊敬、问候的语气读。
  第二次说的话要用亲近、关切的语气读。
  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赞美和请求的语气。
  2.读乌鸦发出的声音“哇……”时,声音要适当放低、拉长。
  四、讨论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别有用心的人做坏事,总爱采取狡猾的欺骗手段,花言巧语,奉承讨好,如果只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话,就会上当受骗。)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1.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2.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的书写。
  肉:共六画,笔顺是冂、内、肉。
  掉:右上是“上”,不是“十”。
  窝:不要写成宝盖儿。
  羽:两个“习”要写窄些。
  3.每个生字写两遍。
  4.指导完成课后第二、三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07:03:00 | 只看该作者

《狐狸和乌鸦》片断赏析之一

使用教材:人教版“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表达等语文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内容,懂得寓意,在读中培养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辅材料:简笔画、动物贴图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师:童话王国的大门又向小朋友们打开了。我们看看今天的主角是谁?(出示动物贴图并板书:狐狸、乌鸦)
  师: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生:狐狸非常狡猾,一肚子的坏主意。
  师:乌鸦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乌鸦的羽毛乌黑乌黑的,叫声又粗又难听。
  师:狐狸和乌鸦凑在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儿呢?让我们读读课文吧。(初读正音,了解大意。略)
  二.进入情境,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自读本段,读懂内容。(老师板画大树,占据整个黑板)
  师:(出示狐狸和乌鸦的贴图)狐狸和乌鸦的家在哪里?请把它们送回家,并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贴图)狐狸的家在大树底下的树洞里。乌鸦的家在大树上。
  生:乌鸦住在楼上,狐狸住在楼下。(众笑)
  师: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生齐答:邻居)
  师:这对邻居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往下读课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这一段)
  师:她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这里为什么不用“拿”、“取”,而用“找”?
  生:用“拿”、“取”都不好。如果用“拿”和“取”,说明乌鸦已经知道这片肉在那里,就用不着“找”了。
  生:我从“找”字看出,乌鸦肯定是东瞧西看才发现这片肉的。
  生:“找”字说明这片肉来之不易。
  师:乌鸦妈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片肉却不肯吃,要留给自己的孩子。读到这里,你是怎么想的?
  生:她真是一位好妈妈!
  3.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本段)
  师:这时狐狸出来了。(贴图)他“谗得直流口水”,那谁能画一画狐狸的口水?(生板画,在狐狸的嘴巴下画了很多滴口水)
  师:你为什么要画那么多滴口水?
  生:因为狐狸谗得一个劲地流口水,口水都掉到地上了。
  师:(赞许地)画得好,想得也好。真是一只嘴谗的狐狸呀。读读这一段,读出狐狸的谗。(生练读,略)
  4.学习四——八自然段
  师:嘴谗的狐狸“想了想”,仔细读书,联系下文猜猜看,他会想些什么?(出示句式:狐狸想:—————————。)
  生:狐狸想:多肥的一片肉啊!如果能当我的午餐就好了。
  生:狐狸想:呵呵,一顿美餐来得全不费工夫!
  生:狐狸想:对!有办法了,如果我能让乌鸦张嘴,那块肉就是我的了。
  ……
  师:狐狸只“想了想”,就想出了这么个坏主意。说明——
  生:狐狸太狡猾了!
  ………………

  教后记:
  和孩子们一块儿学完了这篇课文,心情也和他们一样高兴。孩子们学得开心,我教得顺心。自己总结了一下,有四点做得不错。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本课确定了以理解词句和朗读训练为重点的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大纲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目标明确具体,有内容理解,有思想认识,有能力训练。体现文道结合,讲练结合。
  2. 以读促讲,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根据本课教材以对话为主,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特点,在教学狐狸第一次说话时采用比较句子的形式,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传神。然后举一反三读好第二、三次对话,既理解了课文内容,体验了情感,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加强了对语言的感受力。
  3.精心设计训练,教法灵活创新。教学第一自然段,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贴图并用自己的话说出狐狸和乌鸦的住处,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第二自然段从“找”字入手,通过比较辨析词语,悟出肉的来之不易,为领悟寓意打下基础;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动笔添画,准确地理解“直流口水”;第四自然段紧扣“狐狸想了想”一句,联系上下文想象“想”的内容,并进行说话训练,在理解中融人思维和表达的训练。
  4.充分激趣,强化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运用多种激趣手段辅助教学,如贴图入境,添画理解,表情朗读,头饰表演等,大面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参与欲望,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07:03:00 | 只看该作者

狐狸和乌鸦》片断赏析

师: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乌鸦和狐狸也是邻居,他们这对邻居相处的怎么样呢?让我们看看录像就知道了。(观看录像)
  师:刚才,同学们看的那么认真,那么投入,可以看出同学们喜欢这篇课文,好,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读课文的2至6自然段,看看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师:你们想带着那些问题来学习?
  生:我想知道狐狸为什么骗乌鸦?
  生:我想知道狐狸是怎样骗乌鸦的?
  师:(板书问题)会提问题也是一种本领,你们小小的年纪就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了不起!老师相信你们能提出问题也能解决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师:你最想解决哪个问题?
  生:第一个问题(生迫不及待地回答)。
  师:那就尊重你们的选择,请你们边读边思考,然后,找你喜欢的伙伴一同来解决这个问题,开始吧!
  生:(边读边画、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读的真认真,快,把书拿起来,把你读懂的内容告诉大家。
  生:(汇报“肉、站、流、高兴”三字一词。从字形、音、义及句子方面来说。)
  生:听到你们出色的回答,老师真高兴。
  生:我读懂了狐狸为什么骗乌鸦。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谗了,于是就想骗乌鸦。
  生:(生分别模仿乌鸦和狐狸的样子读这段课文)
  生:老师,我还能把他们当时情形表演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演)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真是太聪明了。那么你们想对乌鸦和狐狸说点什么吗?
  生:我想对狐狸说:“狐狸你太谗了!”
  生:我想对乌鸦说:‘千万别上狐狸的当!“
  生:我想对狐狸说:“你做坏事,不会有人和你做朋友的。”
  师:你们说得真棒!我们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好吗?
  生:(齐读)
  ……
  师:听了你们的读,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也想试试。如果觉得老师读的好就配合老师表演一下小乌鸦。如果不好给老师指点一下好吗?
  师:(读课文第6自然段)
  师:谁能读的比老师还好?
  生:(读课文)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夸夸乌鸦好不好?
  生:(齐读)
  师:狐狸一共说了三次讨好乌鸦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下面让我们分角色读读好不好?
  生:(分角色读)
  师:嗯,读的真好,狐狸骗乌鸦是说尽了好话,想尽了办法,结果怎样呢?下面让我们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生:(读课文)
  师: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乌鸦得意极了,竟然唱起歌来。
  师:对,“得意极了”又可以怎么说?
  生:得意忘形。
  师:“得意忘形”是一句成语,为什么不用成语而用得意极了?
  生:这样写表现得更生动,更形象。
  师:对,一个“极”字传神地写出了乌鸦忘形的样子。同学们在以后写作文时要注意用词准确。
  生:肉掉下来了,狐狸叼走了。
  师:肉掉下来了,狐狸可再没有心情听乌鸦唱歌了。没有了观众的乌鸦心情会怎样?它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时狐狸会怎么想?怎么做?下面我们以最后一句为开头,续编故事。
  ……

  评析:
  1、转变了学习方式,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由老师问向学生问转变。本课一开始就让学生通过读书发现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品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尊重学生独特的表达方式。
  2、创造了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最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续编故事,不仅使学生感到有趣而且凸现了人文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07:04:00 | 只看该作者

《狐狸和乌鸦》教学实录之一

 使用教材:人教版“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表达等语文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内容,懂得寓意,在读中培养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辅材料:简笔画、动物贴图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师:童话王国的大门又向小朋友们打开了。我们看看今天的主角是谁?(出示动物贴图并板书:狐狸、乌鸦)
  师: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生:狐狸非常狡猾,一肚子的坏主意。
  师:乌鸦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乌鸦的羽毛乌黑乌黑的,叫声又粗又难听。
  师:狐狸和乌鸦凑在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儿呢?让我们读读课文吧。(初读正音,了解大意。略)
  二.进入情境,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自读本段,读懂内容。(老师板画大树,占据整个黑板)
  师:(出示狐狸和乌鸦的贴图)狐狸和乌鸦的家在哪里?请把它们送回家,并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贴图)狐狸的家在大树底下的树洞里。乌鸦的家在大树上。
  生:乌鸦住在楼上,狐狸住在楼下。(众笑)
  师: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生齐答:邻居)
  师:这对邻居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往下读课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这一段)
  师:她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这里为什么不用“拿”、“取”,而用“找”?
  生:用“拿”、“取”都不好。如果用“拿”和“取”,说明乌鸦已经知道这片肉在那里,就用不着“找”了。
  生:我从“找”字看出,乌鸦肯定是东瞧西看才发现这片肉的。
  生:“找”字说明这片肉来之不易。
  师:乌鸦妈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片肉却不肯吃,要留给自己的孩子。读到这里,你是怎么想的?
  生:她真是一位好妈妈!
  3.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本段)
  师:这时狐狸出来了。(贴图)他“谗得直流口水”,那谁能画一画狐狸的口水?(生板画,在狐狸的嘴巴下画了很多滴口水)
  师:你为什么要画那么多滴口水?
  生:因为狐狸谗得一个劲地流口水,口水都掉到地上了。
  师:(赞许地)画得好,想得也好。真是一只嘴谗的狐狸呀。读读这一段,读出狐狸的谗。(生练读,略)
  4.学习四——八自然段
  师:嘴谗的狐狸“想了想”,仔细读书,联系下文猜猜看,他会想些什么?(出示句式:狐狸想:—————————。)
  生:狐狸想:多肥的一片肉啊!如果能当我的午餐就好了。
  生:狐狸想:呵呵,一顿美餐来得全不费工夫!
  生:狐狸想:对!有办法了,如果我能让乌鸦张嘴,那块肉就是我的了。
  ……
  师:狐狸只“想了想”,就想出了这么个坏主意。说明——
  生:狐狸太狡猾了!
  ………………

  教后记:
  和孩子们一块儿学完了这篇课文,心情也和他们一样高兴。孩子们学得开心,我教得顺心。自己总结了一下,有四点做得不错。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本课确定了以理解词句和朗读训练为重点的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大纲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目标明确具体,有内容理解,有思想认识,有能力训练。体现文道结合,讲练结合。
  2. 以读促讲,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根据本课教材以对话为主,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特点,在教学狐狸第一次说话时采用比较句子的形式,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传神。然后举一反三读好第二、三次对话,既理解了课文内容,体验了情感,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加强了对语言的感受力。
  3.精心设计训练,教法灵活创新。教学第一自然段,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贴图并用自己的话说出狐狸和乌鸦的住处,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第二自然段从“找”字入手,通过比较辨析词语,悟出肉的来之不易,为领悟寓意打下基础;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动笔添画,准确地理解“直流口水”;第四自然段紧扣“狐狸想了想”一句,联系上下文想象“想”的内容,并进行说话训练,在理解中融人思维和表达的训练。
  4.充分激趣,强化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运用多种激趣手段辅助教学,如贴图入境,添画理解,表情朗读,头饰表演等,大面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参与欲望,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07:04:00 | 只看该作者

《狐狸和乌鸦》综合资料之一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4?知道乌鸦上当的原因是因为喜欢听奉承话。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课文共八个自然段。前三段讲狐狸和乌鸦是邻居,乌鸦为孩子们找到一片肉,狐狸看见了想吃乌鸦叼着的那片肉。第四至八段讲狐狸是怎样用花言巧语骗到那片肉的经过,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明白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能表示狐狸用好听的话骗取肉这个过程的课件或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2?乌鸦、狐狸的头饰。
  3?让学生课前了解狐狸、乌鸦的特点,收集有关资料。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流、肉”的字音容易读错,要注意正音。在字形识记上要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叼:左右结构,右边不要写成“刀”。
  雀:上下结构,上边是“少”字少一撇,下边的笔顺是:雀。
  流:右上是“”不是“亡”。
  “洞、漂、极、张”都是左右结构,可以引导学生用偏旁加熟字(或熟部件)的方法识记。
  2?写字教学。
  肉:同字框要写方正,里边是“撇、点”,不是“撇、捺”。
  流:右下的三个笔画间隔要匀称。
  漂:右下的第二横要写长一点,托住上面的部件。
  差:羊字旁里面是“工”,不是“土”。
  (三)词句教学
  本课没有难理解的词。应重点抓住狐狸对乌鸦说的三次话反复朗读,从而体会狐狸是怎样骗到肉的,乌鸦是怎样上当的。第一次,狐狸想了想,就笑着对乌鸦说:“您好,亲爱的乌鸦!”这是狐狸对乌鸦假惺惺的问候和亲近。“想了想”是指狐狸在打那片肉的主意。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狐狸想了些什么?朗读第二次狐狸的话时,可引导学生联系第二段体会为什么狐狸要问候乌鸦的孩子。读狐狸第三次说的话,可用比较的方法理解。比较麻雀和乌鸦的羽毛,比较乌鸦难听的叫声和狐狸夸奖的话。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狐狸说这些不符合事实的话是别有用心,故意奉承,使乌鸦放松警惕,达到让乌鸦开口的目的。
  (四)朗读指导
  这是一篇学生喜爱朗读的课文,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悟出其中的道理。朗读重点是四至八段。狐狸第一次说的话要用尊敬、问候的语气读。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亲切、关爱的语气,读音应略高于第一次。第三次夸乌鸦的话要读出赞美的语气。读乌鸦的声音“哇……”时,声音适当放低、拉长,把省略号的意思表达出来。最后一句“钻进洞里去了”应有些耐人寻味的感觉。朗读时,应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对确有困难的地方,教师可以范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表演时对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应给以肯定。
  (五)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三题是看拼音填空后再读句子,所填的都是含有生字的词语,注意写正确所填的词语。在朗读这两个句子时要注意运用不同的语气。第一句应读出狐狸奉承、恭维的语气。第二句应读出乌鸦得意忘形的语气。
  (六)扩展活动
  1?以“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去了”为开头续编故事。
  提示:
  (1)乌鸦的肉被骗走了,她会怎么想,怎么做?
  (2)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以后会怎么说,怎么做?以后乌鸦还会上当吗?
  2?利用活动课搞“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会或关于“狐狸和乌鸦”故事的专场表演。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找出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二)再读课文,找出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每次都是怎么说的。检查时,以“每次都是怎么说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狐狸说话的有关句子。可以出示乌鸦和麻雀的投影片,比较谁的羽毛漂亮;播放乌鸦的叫声,听听它的叫声是否好听。让学生通过实例感悟狐狸的狡猾。
  (三)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读词语卡片,用生字口头扩词。
  2?启发学生识记分析字形。
  (五)用田字格指导学生写字。
  (六)完成课堂练习。
  (七)戴头饰表演课文内容。在表演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创造发挥。
  (八)引导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平时,你听到、看到过像狐狸和乌鸦这样的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07:42:00 | 只看该作者

《坐井观天》教案

一、教材简说

  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二、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故事,名字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

2、指导学生自读故事,注意把生字读准,了解故事大概内容。

3、指名说说自已读了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4、让学生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

5、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

6、同桌互相交流对生字的认识。

三、指导写字。

先让同学们“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特别注意什么?再让同学们“说”: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再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最后通过课后的“读读抄抄”巩固所认的字和所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生字后继续学习。

二、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4?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分角色朗读。

(三)实践活动

  1、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坐井观天 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教学设计说明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并且在教法上有大胆尝试呢这节课的总的教学设想是:自读、自悟。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一、充分朗读,读中质疑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在上课的前5分钟内,简洁地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学生在读的时候,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流利、读得好。在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的会从课题中提出“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有的会从课文中提出“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有的还会从课后思考题中提出“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谁说得对”。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再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阅读课文穿针引线。
  二、以疑引读,思后释疑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读后悟理,角色体验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要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坐在井底的电脑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最后得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正确也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一。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并引出“该怎样做”这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是靠小朋友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
[教师很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生:(齐答)能!
  师: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懂这个故事;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开,先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动笔勾画出有几个自然段,等会来比一比,男生和女生哪边读得最好。现在大家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吧。(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使学习明确学习的目标。]
  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师:(学生读完之后)哪位小朋友代表男生参加朗读比赛呀大家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什么地方读得好
[教师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读书,在初读课文基础上动笔勾画出自然段。为激励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开展男女生朗读比赛。]
(一个男生站起来朗读)
  师:读得真好,请坐。你们听出来了吗他的第四自然段中有读错了的字。(学生举手)请你说一说。
生甲:我觉得他“说大话”的“大”字没读好。
生乙:“那么远”的“远”字没读好。
  师:(请学生读“说大话”“那么远”以后)我另请一位女生与刚才那位男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师:读得太好了。谁读得最好呢
[教师让学生自我进行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订正读中的错误和不足,这对学生不断提高朗读能力很有必要。教师不仅注意让学生齐读,还重视个别朗读。]
  师:认为男生代表读得好的拍掌(掌声);认为女生代表读得好的拍掌(掌声)(女生代表读完之后掌声特别响亮)
  师:两位同学读得都很好。(在黑板上给“男生”和“女生”下面各画上一面小红旗)老师再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用笔勾画下来,结合课后思考题想一想,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儿解决。
[教师很注意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结合课文后的思考题读书,把不懂的地方用笔勾画下来。]
(全班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我们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会读书,能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有哪些不懂。
[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质疑,这样教师就把学生摆到了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以利于克服教师教学时牵着学生走的毛病,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
生甲:我不懂“坐井观天”的意思是什么
生乙:什么是“井沿”(板书:井沿)
生丙:我不懂什么叫“无边无际”(板书:无边无际)
生丁:我不知道什么是“大话”(板书:大话)
生戊:老师,我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
(板书:争论)
  师:这位小朋友是不知道它们到底是在争论一件什么事呀!真能干!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板书:谁对)
  师:他是不知道谁说得对还有吗
  生:我不知道什么叫一百多里
  师:谁知道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
  生:一百里是……
  师:说明小鸟飞得怎么样
  生:飞得很远。
  师:你知道了吗
  生:什么叫“不信”
  师:谁知道“不信”是什么意思
  生:不信就是不相信。
  师:真能干!你知道了吗(询问提问的那位学生是否还有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善于梳理,能当场解释的字词,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能者为师,讨论式地解答。]
  生:我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要争论这个问题
  师:你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还是要靠小朋友们自己来解答。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提出来的词语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这些不懂的问题读课文后能不能弄懂好,自己再读,找答案。
[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自己能解答所提出的疑问,尤其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放手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启发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层次地去读读,议议,练练。]
(自由朗读,读完的学生举手)
  师:哪位小朋友当小老师帮我们解答这些问题呀我们先来看,什么是“井沿”(指板书)这个词在哪个自然段请你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生读)
  师:你找得真准。我们联系图,想一想什么是“井沿”。(教师出示挂图,边贴边讲)这是一口井,谁能说一说“井沿”在哪儿(指一男生)你来说。
  生甲:井活就是井的边沿。
  生乙:井沿是井口的边。
  师:哪个小朋友上来指一指画上的井沿究竟在哪儿并且帮老师把小鸟和青蛙按各自所在的位置摆一摆(出示小鸟和青蛙图),老师请你来吧(指一名学生)。哪里是井沿用手画画。青蛙坐在哪里小鸟在哪里它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教师充分利用书中放大的插图,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井沿”,弄明白了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位置。]
  生:井沿在这儿。(先用手指出井沿)青蛙坐在井底。(贴图)小鸟从天上飞来,落到井沿上。(边说边比画,再贴小鸟图)
  师:他说得好不好,贴得对不对(生齐声“对!”)表扬他。
  师:“无边无际”这个词在课文的哪句话中请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天特别大,看不到边。
  师:说得好。这个词是指非常宽广,看不到边。你们还可以从小鸟的哪句话中看出天是无边无际,大得很。(指一生)你说。
  生:从第三段中小鸟回答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这句话看出天大得很。
  师:对!从这儿是可以看出天非常大,无边无际。那谁能用赞叹的语气读出来。自己先练一练。
(生自由朗读)
  师:我发觉这位小朋友读得最有感情,请你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很好。天真大啊!小朋友们,像他一样,把天很大很大的语气读出来。“小鸟说,你弄错了……”开始。
(生齐读)
  师:读得好。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那些话都是大话。谁知道什么是大话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教师的教学步骤环环相扣,转折过渡十分自然。从理解“无边无际”到理解什么是“大话”,教师循着学生质疑的顺序依次解疑。并对每个疑问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己见,尊重不同意见,直至理解到位。]
  生甲:大话就是吹牛。
  生乙:大话就是做不到的事,也要把它说出来。
  师:就是做不到,偏要这样说,是吧那就不符合实际了,对不对你来说。(指另一生)
  生:大话就是没有根据的话。
  师:没有根据的话,而且这个话怎么样
  生:假的。
  师:好的,请坐,你来说。(另指一生)
  生:大话就是太夸张了。
  师:大话的意思我们知道了,还有一位小朋友提出了“青蛙和小鸟到底在争论什么”,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读青蛙说的话,一个读小鸟说的话,你们也试着争论一下吧!
(生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好了!刚才你们像小鸟和青蛙一样争论了一下。谁来说说争什么呀
  生: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的问题。
  师:天的什么问题能不能再说具体一点谁来帮帮他你来说。(指一生)
  生: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师:它俩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我们请两位小朋友读,一个当小鸟,一个当青蛙,大家听他俩的争论。
(一男生读青蛙说的话,一女生读小鸟说的话,把争论天有多大的句子读出来。)
  师:读得真好,只有一处读错了。跟老师读“不信”。他俩在读的时候,是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
[分角色读安排了三次,第一次同桌分角色读,第二次指名读,第三次男生、女生分角色读。]
(生争论起来,男女生各说自己读得好。)
  师:老师觉得是男生读得好。全班小朋友来学习小鸟和青蛙争论一下天有多大。注意男生读青蛙的话,女生读小鸟的话。这次看哪边读得好。“青蛙”准备。青蛙看到一只小鸟落到了井沿上,于是它就问道……
(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真不错。这一次两边小朋友都可以画红旗。(教师在黑板画红旗)现在我们知道了他俩在争论什么了,谁说说小鸟和青蛙哪个的看法对呢(全班举手)那么多小朋友都知道啊,全班同学告诉老师。
  生:(齐答)鸟说得对。
  师:小鸟说的是对的,那青蛙说的肯定就——
  生:(齐答)错了。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想请小朋友们帮老师解决一下。青蛙为什么会说错了呢小鸟又为什么会说对了呢我们先来帮小鸟找找原因。请大家先读一读小鸟说的话,然后同桌讨论一下:小鸟为什么会说对啊
[教师提出了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代替了本来想对学生进行讲解的内容。这种启发式教学代替了注入式的教学,既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又体现了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得。这个问题的讨论,为思考题“学了这篇课文,应该明白什么道理”奠定了基础。]
(生读后同桌讨论,教师巡视)
  师:刚才帮小鸟找原因的时候,讲到了青蛙,现在只是帮小鸟找一找他为什么能说对的原因,再讨论。老师听哪个小朋友说得最好。
(生继续讨论)
  师:好了,谁来帮小鸟找一找说对的原因
  生:因为小鸟根本就没有见过天的边。
  师:它为什么没有见过天的边呀
  生:因为它飞了很长的时间,都还没有见到天的边,所以它说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真会想,请坐。还有没有男生真会想,女生着急了,女生说一说。
  生:我觉得是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在天上左飞右飞的,所以它懂的知识多,它就知道天很大。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小鸟飞的地方多了,见到的东西也多,知识就多,是吗谁还想说,你来说吧。
  生:我觉得应该是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都想看到天的边,他每天都不断地飞,还没看见边,他每天懂得的知识就更多了。
  师:根据刚才几个小朋友说的,老师帮他找找原因。因为小鸟飞的地方多,见识广。他都见过什么啊,请大家看录相。
(放动画片)
[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作适当小结,再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片,进一步启发学生认识小鸟为什么说得对,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师:小鸟都去过哪些地方啊请你说。
  生:飞过海洋。
  师:(许多学生举手要说)说过的就不说了。你来说。
  生:飞过雪山、草地、村庄、田野……
  师:小鸟飞了这么多的地方,还是没有见到天的边在哪儿。那青蛙为什么又会错了呢请大家先看动画片。(放多媒体软件)先读一读青蛙说的这段话。
(生读)
  师:大家读了青蛙说的这段话,联系图想一想,他的话错在哪儿
  生:因为那个井壁把天的其他地方都挡住了,只剩了井口大的天,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在这里挡住了天,还挡住了青蛙的什么
  生:挡住了青蛙的视线。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青蛙的视线范围很小,它只能看到那个井口。还有没有你来说。
  生:因为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小朋友们,谁最聪明,能用青蛙的表情和根据它说的话,再帮青蛙找一找它还有什么错呀
  生:它笑着说:“我不会弄错的。”
  师:还有什么错
  生甲:自以为自己是对的。
  生乙:青蛙不相信别人说的。他每天关在井里,被井壁挡住了视线。(该生用左手指卷成圆筒状的洞,再用左眼从洞里看出去,表示被井壁挡住了周围的视线。)
  师:这位小朋友不仅会想,而且还用自己的小手做了小实验。(教师比划刚才那个同学做的动作,很多学生也跟着做)从 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他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得很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学到这里,哪个小朋友给我们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经过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逐步认识了青蛙的错误,进而深究“坐井观天”的含义。]
  生甲:坐在井里观察天。
  生乙:坐在井里看天。
  师:“观”就是看的意思。上课前张老师说过了,坐井观天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除了告诉我们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这个内容以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呢
[教师对应课题,又联系课前课后,启发学生体会课文的寓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生:批评自以为是的人。
  师:对的,谁能说得更完整些。
  生: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批评看得少,见识少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师:说得好!表扬他。(齐鼓掌)哪个小朋友能把前两个同学说的话连起来说得更完整一点
生甲:坐井观天的意思是……(发言的学生有些紧张,教师鼓励他:“别慌,你会说好的。”)
  生乙:坐井观天就是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天,批评了自以为是的人。
  生丙:批评见识少还自以为是的人。
  师:小朋友一个比一个说得好。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读一读。就请你吧!(指一生)
(生读课文)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请哪个小朋友说。(指一生)
[让学生说说学了本课后有些什么想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初步做法,值得提倡。]
  生: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不能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
  师:你学得真好,你来说。(指另一生)
  生: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要多学一点知识,见识要广一点。
  师: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呀!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总评:
  张老师这堂课,是一堂很成功的课。说成功,主要体现在教师导得有方,学生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由于教师启发、诱导得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张老师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教师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张老师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
从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张老师不仅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教师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教师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这一问题时,老师强调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执教教师简介

张启惠,女,生于1973年1月,1995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在云南师大附小工作已5年。小学高级教师。工作期间每年均获“优秀班主任、辅导员”称号。在 1999年云南省实验小学阅读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1999年10月,在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获一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6 13: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